一、作者簡介
袁珂(1916—2001),神話學家。論著有《中國古代神話》 《古神話選釋》《山海經校注》《神話論文集》《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二、故事背景
課文是根據《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
三、理解詞義
1.澄澈:清澈透明。
2.靈敏:反應快;能對極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應。
3.綿延: 延續不斷。
4.莽莽榛榛:草木叢生的樣子。
5.眉開眼笑:形容高興愉快的樣子。
6. 興高採烈: 形容興致高,情緒熱烈。
7.神通廣大:泛指本領極大。神通,原是佛教用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別高明的本領。
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堅持下去。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寫天地開闢後世間因沒有人類顯得荒涼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寫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
五、問題歸納
1.本文第①段有什麼作用?
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寫天地開闢後,沒有人類的世間顯得荒涼寂寞,為下文女媧造人作鋪墊。
2.第②段的景物描寫和人物的心情有什麼關係?
原野廣闊,草木叢生,眼前空曠的景象增加了女媧的孤獨感。
3.第④段對女媧主要採用了什麼描寫? 突出了女媧什麼特點? 有什麼作用?
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些描寫突出了女媧是一個活潑可愛、富有思想、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女神。
作用:為後文寫女媧以自己為模型用黃泥捏泥娃娃作鋪墊。
4.人類落地後,第一句話是喊「媽媽」,有什麼豐富意蘊?
人類落地後,開口就喊「媽媽」,這種喜悅感,體現出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說明媽媽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達了對母親的愛。「媽媽」的呼喚,使死寂的天地瞬間獲得了生機,更使世間充滿了溫情。
5.「她工作了許久,還沒有達到她的志願,而她本人已經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麼表達效果?
「疲倦不堪」形象地寫出了女媧造人的勞累,也為下文寫女媧想出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作鋪墊。
6.「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一句中 「絕妙」換成「奇妙」好不好? 為什麼?
不好。「絕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極點,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給人新穎的感覺,在文中,「絕妙」更妥帖.
7.第15段中「拉」「伸」「攪」「揮灑」等動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這一系列的動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女媧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體過程,體現了女媧作為「神」的聰明智慧和非凡能力。
8.「後來她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中的「終於」有什麼表達作用?
「終於」一詞體現了女媧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時間之長,充分體現了女媧的智慧和對人類綿延生息的巨大貢獻。
六、課文主題
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