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和重慶同屬於西南地區,難分伯仲,兩個城市各有各的特點,對於人才的吸引力都很強;但人們總喜歡那這兩個地方來對比,時間長了,各自潛意識裡也會去和對方相比;兩個城市有協作有競爭,可謂是「歡喜冤家」!
慢節奏地成都
成都最初的名片是生活節奏慢,也因此有了「少不入川」的說法,年輕人嘛,要闖蕩,不能貪圖安逸;但也正是這份安逸使得成都打出了特點,吸引著很多人來成都旅遊、生活和工作。
當然,事實上成都有自己的發展思路,作為一個中西部內陸城市,要想把城市經營好,真的太難了;水運交通不發達,很難發展工業和對外貿易,不僅自己不去往這邊想,國家也不會去投資;因此,四川把所有的好政策都用到了成都,有什麼好的項目也投到了成都,成都也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說成都是吸血城市,是集中全省的力量在發展,犧牲了四川其它城市等等。
其實,很多人的說法是對的,但言語中帶了很多色彩就不對了,這種集中力量發展也是發展的一種方式,不然四川就連一座像樣的城市都沒有,最終四川的人才都流失了,四川的經濟也只能是低端行業的拼湊,即使GDP湊得很多,但長遠來看,四川還是一個貧困的地方。
時至今日,成都已經是一個比較強的二線城市了,也有自己的特色,尤其城市規劃上來看最合理,很像北京,一環套一環,北京更偏向正方形,而成都根本就是一個圈,這種城市規劃是很有利於城市的發展的,不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可以使城市達到最大的規模。
摩登的重慶
如果說成都像北京的話,那重慶就不服了,重慶覺著自己不比成都差呀,怎麼也得混個上海吧。
事實上,重慶和上海還真有幾分相似,上海是長江頭,重慶可以說是長江尾;上海高樓大廈,尤其浦東的CBD,這點是北京比不上的,和那種風景的協調需要大自然,而重慶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很厲害,雖然身處山區,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仿佛大自然的作品;另外重慶的工業也很不錯,上海也是工業起家;並且兩者都是直轄市,有著比較高的行政級別,有著比較好的政策支持。
在網際網路和自媒體時代,重慶還是一座「網紅城市」,重慶本身就是一座旅遊城市,旅遊資源很豐富,高山和水再加上城市建設,可以說國內沒基座城市能夠比得上,在花聯網的快速傳播中,不經意間就成了網紅城市。
成都、重慶,歡喜冤家!
作為第三者來看,我覺著無論是成都還是重慶,都挺好的,生活節奏沒那麼快,房價也沒有那麼高,小吃都很多,火鍋都很有名,旅遊資源都很豐富,都是網紅城市,也都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
但是,成都和重慶似乎總要比個高低,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排名,如果成都排得低了,就會被說成是重慶人排的,同樣,如果說重慶不好,也會被認為是成都人搞的。
其實,兩個城市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同屬巴蜀文化,對於生活都懂得享受,只是西南地區要崛起大城市的話,就只有這兩個城市有機會,而且目前來看,兩個城市實力相當。
對外未來,誰會怎樣,不敢妄加評論,但這種互相攀比,互相競爭,再聯想到成都和重慶人的生活態度,總會感覺有那麼一絲滑稽感,或許它們是真正的"歡喜冤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