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教授做客我校名師講壇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教授做客我校名師講壇 2018-07-26 0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諾獎得主做客交大大師講壇,網絡直播揭秘第三類量子——任意子
5月14日20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Frank Wilczek教授以「網絡直播」的模式做客第150期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在線帶領大家經「任意門」來到任意子的世界,通過大量的圖片與通俗的概念向大家講述任意子的「前世今生」。
-
「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做客清華電機系「景德講壇」首講
「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做客清華電機系「景德講壇」首講清華新聞網4月1日電 3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電機系「景德講壇」第一講在西主樓217報告廳舉行。電機系校友、「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受邀作了題為「搶抓電磁能時代發展先機」的專題報告。
-
諾獎得主維爾切克做客上海交大大師講壇 科普量子粒子呼籲疫情期...
圖說:上海交大大師講壇雲開講 李政道研究所供圖(下同)在微觀量子的世界,也可以用類似結繩計數的方法來記錄及操控量子信息。昨晚,第150期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首次嘗試「網絡直播」模式,邀請維爾切克教授在線做客,他通過大量的圖片與通俗的概念向大家講述任意子的「前世今生」。
-
江蘇工程前沿講壇走進東大 劉西拉教授談21世紀人才觀
導讀:「中國已經走到了世界的中央,中國的崛起對中國在21世紀的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月25日下午,「江蘇工程前沿講壇——21世紀工程人才的培養」在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群賢樓三樓報告廳舉行。
-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海局海洋地質調查成果耀眼
2017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堅定不移執行黨中央和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決策,圍繞國家重大能源戰略需求,服務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立足現實,瞄準前沿,堅持創新,狠抓落實,強力推進「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和2017年「兩重」工作落實,在海洋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提供了支撐。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建奇功。
-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18年推薦免試生招收簡章 根據《中國科學院大學2018年接收推薦免試生簡章》統一安排,2018年本所接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已經開始,現將相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接收原則和組織領導
-
徐靜波做客第186期齊魯大講壇,詳解日本企業轉型與創新
11月26日,在山東大廈金色大廳,日本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做客齊魯大講壇,帶來了一場主題為《日本企業轉型與創新》的精彩演講。通過精彩的案例,闡述了日本企業用30年的時間放棄下遊,消解落後產能,研發新材料控制上遊、掌握核心技術佔據中遊的轉型創新策略。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的轉型創新對我們也不無借鑑意義。
-
第15屆國際巖土力學計算方法與進展大會在武漢召開
時隔整整20年,本系列會議首次重返同一地點舉辦,象徵著我國近年來在巖土力學及其計算方法發展中所取得的成績得到國際同行廣泛關注和充分肯定。 大會開幕式由本地組委會主席、中科院武漢分院分黨組書記、副院長、中科院武漢巖土所研究員李海波主持。 大會主席、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馮夏庭致開幕詞,馮夏庭介紹了會議的組織情況和特點,特別感謝為本次大會的籌備所付出辛勤勞動的組織方、國際評審專家以及會議支持、贊助方。
-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廈大教授傅小凡本周六將做客齊魯大講壇
齊魯大講壇又將迎來一位重量級嘉賓!11月16日上午9:30,央視《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傅小凡將登陸濟南,做客齊魯大講壇。傅小凡教授2014年3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崇禎那些年》受到觀眾熱捧後,又先後在2015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2015年10月主講《走近朱熹》,2016年7月主講《大明疑案》下部,2017年8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一部,2019年1月主講《國寶迷蹤》第二部。他淵博深厚的學識、風趣幽默的語言,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風格深受大家喜歡。
-
「長江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程完成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驗收和二級...
2020年12月8-9日,按照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要求,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在武漢組織召開「長江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程二級項目考核會議。「長江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工程屬於「水文地質與水資源調查」計劃,下設「嘉陵江流域水文地質調查」「烏江流域水文地質調查」「清江流域水文地質調查」「贛江流域水文地質調查」「贛南安全飲水水文地質調查」5個二級項目,工程牽頭單位為武漢地質調查中心。
-
張新平教授做客我校「求是講壇」
12月29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985工程」首席專家張新平教授做客我校求是講壇,在會議中心中報告廳,以「對案例教學若干問題的認識」為題作學術報告
-
尚彥軍傅冰駿蔣毅:地質工程與自然環境要和諧發展
大亞灣核電站 圖片來源:暱圖網 生態地質工程學是在進行地質工程規劃和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其對大自然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利與弊。 生態地質工程學的建立 可完善地質工程學的學科建設 我國當前地質工程建設多是圍繞著如何順利進行工程規劃、勘測、設計和施工安排,興利方面內容論述甚多,而對工程建設的危害則缺乏系統、深入分析和總結。
-
第六屆北京大學地理·環境講壇暨第二屆北大城環國際青年論壇舉行
他指出,本次論壇是促進學科建設和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舉措,預祝本次講壇圓滿成功。報告面向學科前沿,展示了高層次的研究成果。崔鵬作了題為「川藏鐵路工程災害風險防控」的報告,介紹了川藏鐵路的工程概況與進展、地質構造背景,系統梳理了川藏鐵路建設中活動斷裂、地震災害、隧道工程災害、山地災害、氣象災害、生態環境災害等工程風險,提出了相應的評估體系、風險防控對策與技術手段。介紹了川藏鐵路工程災害風險綜合防控體系和川藏鐵路工程災害風險清單,指出科學防範風險,天塹可變通途。
-
國家督學、北師大教授褚宏啟做客蓮光小學「蓮園百家講壇」
學術報告現場 晏豔輝 攝華龍網11月10日21時訊(晏豔輝)昨日下午,重慶市沙坪垻區蓮光小學校「蓮園百家講壇」特邀國家督學、北京開放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褚宏啟到校,為沙坪垻區中小學校長帶來了一場精彩的
-
地質調查所憶舊 這裡曾走出48位院士
民國地質調查所舊址現今已改為「兵馬司胡同十五號」,是個佔地四畝多的院落,院內矗立著南樓圖書館、西樓辦公室和北樓研究室三座西洋建築風格的灰色小樓,共有房屋264間,建築面積3517.5平方米。地質調查所初創時是在馬神廟京師大學堂舊址,1916年遷到這裡。有意思的是,作為官方機構的地質調查所,其辦公場所的這三座樓房,卻都靠向民間團體和個人募捐建起來的。
-
中國地質大學你了解嗎?中國地質大學排名前五的專業有哪些呢?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2016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正式揭牌成立;2017年,中國地質大學入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中國地質大學附屬武漢心理醫院成立,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6所高校籤署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
李蓬院士、林聖彩教授做客科學家講壇
哈工大報訊(楊明欣/文 商豔凱 楊明欣/圖)7月16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李蓬院士、廈門大學長江學者林聖彩教授做客科學家講壇,分別通過學術報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應用。會後,校長周玉會見李蓬院士和林聖彩教授,並為他們頒發科學家講壇主講嘉賓聘牌。
-
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到武漢巖土所交流
3月16日,應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和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邀請,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UFZ)主任、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EES)主編OlafKolditz做客武漢巖土所,並作Scientific
-
我國地質調查重要新聞報導一年回顧
在本段航程中,「海洋六號」船綜合運用了多種地質地球物理調查手段,全程進行了「海馬」號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下潛7次、多波束測線7582千米、淺地層剖面測量2014千米、海底攝像547千米、地質取樣269個測站、環境調查111個測站。在富鈷結殼資源調查、新資源調查、環境與生物調查以及海洋新技術裝備應用等方面取得了5項創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