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JW一紙通知,2020年9月1號要正式開學了!意味著無論小學還是初中,公辦還是民辦,一切都塵埃落定。
安安穩穩進公辦的爸媽錄取通知書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放心了。搖進民辦的爸媽,想完全放心?那要麼再等等...?民辦搖號進去了真的快樂嗎?
今年搖號有風險,無法確認報名有多少,被搖號成功率高還是低。
前幾天看到一份投票調查,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爸媽對於是否報考民辦還是很理智的。
36.5%對口不行,堅決去搖號碰運氣;32%家裡對口一般,抱有希望去搖號,也能接受公辦統籌。
對於本身對口熱門公辦的家長,放棄民辦搖號最穩妥,萬一搖不上回對口公辦,大概率是面臨雞飛蛋打的結局。
對口是菜小或者對口一般公辦,搖不上,回公辦同類排序靠後,基本沒影響。
上海升學強校除了生源外,與雞血成一定正比關係,即使有親爸爸罩著的華育、蘭生復旦等著名學校。
就拿一哥華育說,周周有測試有排名,如果一不留神就會墊底,據說除了幾個學神級別的,幾乎每個學生都有過墊底的體驗。
一姐蘭生復旦,雖然在一眾雞血名校裡只能排到中等程度,非常注重素質教育,社團活動很火熱,考試排名不多,但教學進度不快但非常難,比如數學基本同步到奧數水平。
現在生源優勢沒了,很多民辦都想力證沒有生源依然能出好成績,為了活下去,民辦只會比之前更雞血。
雖然政策規定不能排名考試,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進了學校後,學校自然會有各種辦法暗戳戳雞血不停。
所以,有了好運氣進了民辦,但進去之後牛娃和普娃差距依舊存在,你的孩子是否能接受高強度的學習,以及可能即使很努力了,還只是不至於墊底的結局。
公民辦沒有絕對的好壞,是否適合孩子,應放在第一位考慮。
即使幼升小和小升初擇校,競賽被禁,面談取消,但都繞不開中考。
新中考政策下的名額分配政策,市重點高中有50%-65%是分配給不選擇生源學校,意味著新政後哪怕辦學質量再一般,也會有一定名額將學生送進市試驗性示範性高中。
名額分配政策對於民辦是沒啥撿漏的機會,雖然民辦不選擇生源,但是在民辦中當雞頭難度係數太大。
民辦最佳優勢的是自主招生的15%,比如初中名校,蘭生復旦中學、張江、華育等學校,在自招的時候相對而言會有一些優勢。
比如去年四校八大的預錄取率,排名前10除了市北初級、還有今年民轉公的張江集團,其他都是民辦。
選民辦就要想好,這條路線就要一路雞血到底,才能通過自主招生或裸考取得好成績。
民辦除了對孩子的心理素質、學業水平有要求外,還涉及到你的資金,以及對學陪讀的參與度。
比如華二官方發布激起千層浪的那篇文章《到華二初中讀書,你真的想好了嗎》,話糙理不糙,雖然聽起來很刺耳,但是卻值得爸媽深思和參考。
那篇文章的重點(很大程度表達了眾多民辦對家長真實的心聲)↓↓↓
1.民辦需要家長的高度配合
原文「如果都是抱著碰運氣的心態來搖號,那你就讀的一定不同於曾經的華二初中。如果你本來就是適合的華二初中家庭,那你讀的還是原汁原味的華二初中」
2.民辦預算高
原文「我們學校很貴,不光學費高,還有各種額外開銷,我們春遊去的是迪士尼,每學期都去各大音樂廳和大劇院,一日五餐和全套校服你都得買,國際活動和海外學校你都得參加」
3.孩子基礎不能太差
原文「以前我們選的都是有基礎的孩子進來」,所以能在創新類大賽上有優勢,從第二年開始學校開始選拔「興趣班」,優秀的孩子才能更優秀,差的就認清現實,跟不上就是跟不上,是你們家庭的問題,差距客觀存在」
如果以上三點爸媽覺得自身都滿足,基本不會發生進去之後進退兩難,或者遭遇被勸退的風險。
寫在最後的話
如果僅僅以為有了好運氣,搖號進頂級民辦就能高枕無憂,那絕對不是理智的擇校行為。
在孩子的教育上,沒有捷徑可走,畢竟進了好學校只是良好的開端而已,中高考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