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號,《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行後,未按規定進行垃圾投放的都會處以,上海也在早間開出了第一張垃圾分類的罰單。
千萬不要投錯了
松江區城管在巡查某早餐店時,發現店內工作人員將餐巾紙投到了溼垃圾裡面,屬於犯了乾濕混投的錯誤,城管隊員立刻上前進行了垃圾分類教育,並要求對方在責任改正書上簽字。店員的態度隨即強硬起來,口頭答應後繼續垃圾混投,並表示自己沒有時間配合整改。於是第一張罰單就這樣罰出去了,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所以可以看出來,垃圾分類的新政還是以口頭教育為主,只要態度端正,並不會上來就直接罰款。處罰不是目的,是一種約束手段,如果積極接受整改,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就是一名好同志。否則,那就要面臨罰款的懲罰了。這樣的方式下,才能有助於垃圾分類意識的提高。
嚴守以待
但是垃圾分類工作還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垃圾分類的種類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會產生一些垃圾,普通人都難以辨別應該屬於哪一種類型。舉個例子,咖啡渣屬於溼垃圾,但是根據近日韓國的研究結果,咖啡渣可以實現提煉咖啡油和纖維,在提煉過程中其他廢料也能快速熱分解,這就說明咖啡渣在未來有望成為可再生能源。
咖啡渣將成為香餑餑
那麼當咖啡渣的提煉關鍵技術實現突破以後,咖啡渣和其他堅果粉末都可以高效回收,那麼是否就可以算作是可回收垃圾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現有的垃圾分類方法就是按照回收的方式來的,判斷的依據也與回收價值有關。幹垃圾依靠焚燒,溼垃圾依靠堆肥,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有害垃圾要做無公害化處理。必然會出現現在難以處理的垃圾,未來會變成可以高效利用的垃圾。屆時該如何處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