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復:5歲拿金條搭積木,11歲家道中落,35歲竟被香蕉刺痛了心

2020-12-20 超瘦的露露

娛樂圈真是臥虎藏龍,有一些演員你可能叫不上名字,在整部電視劇中連男10號都算不上,可他過去的經歷一曝光,估計連所謂的流量頂流都只有拱手嘆服的份。

今天我們就說說隱藏在娛樂圈裡的高人老戲骨李光復,塑造過多個經典形象,更是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國民老父親"。估計聽名字很多人想不來他是誰,不過他曾演繹過的角色,近90%網友都知道,他就是《人民的名義》中的鄭西坡。

用金條搭積木 父親去世後撿破爛

李光復出生於1946年的北京,,父親也是一位傳奇人物。老爺子13歲那年,還是個孩子的他捲起鋪蓋跟著大人一起闖關東,而後一路向北去了俄羅斯。

李光復的名字來源於父親的創業失敗,那年李家老爺子來到東北建了三個工廠,然而卻在一段時間後被沒收了。老爺子不甘心,心裡憋著一股勁,於是給兒子取名為"光復",想要東山再起恢復往日榮光。

後來,老爺子重回北京建洋行,不僅如此,在天津兩個大型工廠李家都有股份,李家的興盛開始了!老爺子大手一揮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足有360平之闊。在現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有這樣一套四合院那可是豪門的豪門

因著小時候家裡富庶,李光復耳濡目染學會了老北京人聽曲的愛好。在吉祥戲院他們常年包下一個包廂,作為李家專屬,小時候的李光復就在這裡,聽過不少次梅蘭芳大師的現場演出。

李光復也享受盡了榮華富貴,別人家的孩子玩泥土疙瘩,李光復就在家中用金條搭積木,那可是真正的黃金,拿出去能當傳家寶的金子,在他手裡只是隨地亂扔玩具

也許是盛極必衰,李光復11歲時父親去世,李家的天塌了。母親為了不讓李光復成為"何不食肉糜"的小少爺,鼓勵他出去靠雙手生活。李光復用曾經玩金子的手,開始撿垃圾賣報紙。

正是因著這段人生的大起大落,體會到了人生百味的李光復在13歲進入北京人藝,開啟了近40年的話劇人生。

人生新起點 人藝第一人

剛入行的李光復連個小角色都算不上,只能跑龍套。有時候他只有兩句臺詞,可是就是這兩句臺詞,已經名聲在外的大導演,一直在教他語速、情感和語氣。這就是北京人藝的原則:用細節撐起撐起整部戲,這句話也撐起了李光復的戲臺人生

求學時有良師,生活中有慈母。李光復的母親不愧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女人,她怕家中資產把兒子變成驕奢性子,一咬牙全給捐了。她告訴兒子:這都是身外之物,人是最重要的,你的前途更重要

這一句話也造就了李光復一生淡泊名利不爭先的好品格。沒了金山的李光復在生活中過得很艱苦,他曾經挖過煤、當導遊、賣複印機,更是在凌晨四點起床去賣票。

在市井間滾得越久,他懂得也越來越多。甚至最後連小偷扒手之間的黑話他都能聽明白,遇見車上有小偷,他還能用暗語提醒司機。

在賣複印機的時候,李光復為了搬運方便一狠心花大價錢買了輛車,這一買可不得了,他成了人藝第一位買車的演員。一時間他成了焦點,收穫不知道多少人羨慕的目光。雖然羨慕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人真正去嫉妒他,因為大家知道,李光復這些年太了。

李光復在34歲那年與小三歲的妻子結了婚,兩人經過朋友介紹後,相處合拍性格投緣,攜手走進了婚姻,婚後二人生下了寶貝兒子。

李光復十分疼愛這個寶貝疙瘩,每每有空就抱著兒子出去玩,可在一次本該快樂的動物園之旅,卻在他心中留下一道疤

那天李光復抱著兒子來到動物園,兒子看見賣香蕉的攤子就跟爸爸撒嬌想吃。李光復問過攤主之後,捂著口袋的手緊了又松鬆了又緊,因為香蕉的價錢,他負擔不起

無奈,李光復只能哄騙兒子說香蕉太澀了吃完舌頭不舒服。好在那個時候孩子才1歲大,兩三句話就哄騙過去了。

結果在看猴時來了一對母女,母親拿出一大串香蕉,隨手遞給小女兒讓孩子餵猴子玩,李光復的兒子看到後,盯著那香蕉眼睛裡全是羨慕,這眼神深深刺痛了作為父親的李光復。

雖然不能像小時候父親做的那樣,給他金條玩,但是一根香蕉怎麼不能滿足孩子?李光復心想:我的兒子還能不如猴嗎?可他幾乎用了身上所有的錢買香蕉給,也僅僅只能買幾根而已。

從這以後,李光復情常常鞭策自己,努力賺錢,終於生活條件開始慢慢有起色,再也不用擔心買不起兒子想要的東西了。

本色出演"破爛侯" 黃金配角終揚名

說回李光復的演藝事業,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年的大風大浪多年的經歷都刻在李光復的腦海骨子裡。

當他進入角色時,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真實立體,這都是源自於那些年的積累。近60年的藝術生涯中,李光復演繹過無數角色,其中有一個最像他自己,那就是《正陽門下》的破爛侯

這位破爛侯是王爺的外孫,喜歡收藏古董,即使是家庭生計快維持不下去他也捨不得賣一件,甚至甘願收破爛。穿著髒的洗不出的白衣服,臉上蹭著灰,背著破布袋走街串巷,這麼落魄的形象,誰能看出他是王爺的後人呢?這和李光復的人生不正相似嗎?

再說說《人民的名義》,李光復在劇中飾演鄭西坡。在陳巖石夫人向親朋好友報喪時,鏡頭給到了三個人的反應,一位是陸毅飾演的侯亮平,一位是張豐毅飾演的沙瑞金,另一位就是他了。

這三個人接到消息後都是十分悲痛,可只有李光復扮演的鄭西坡,真真正正把觀眾帶到悲傷的氛圍中去,讓觀眾隨著他的流淚而流淚。雖然李光復在這部劇中連男八號都算不上,但是說起黃金配角,這演技妥妥的爐火純青。

結語

現在李光復老師生活美滿,和髮妻相守,兒子也是一位頂尖人才,他也升級當了爺爺。演藝事業上功成名就,不僅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更是新中國功勳藝術家。這份榮譽,哪怕是娛樂圈的各位頂流也遠遠不及。

李光復的人生也經歷過多次大起大落,可也正是這樣,才造就了今天的李光復。經歷困難而沒有自苦,生活富足也沒有驕奢,功成名就也沒有放縱,這樣的一位老藝術家,無論是藝還是德都值得人敬佩學習

相關焦點

  • 李光復:兒時拿金條當玩具,結婚生子後為何被一根香蕉刺痛了心?
    在娛樂圈中有這樣的一位演員,出生富裕家庭的他從小拿金條當積木玩。但是後來卻因家境沒落,竟然被一根香蕉「刺痛」了心。他就是李光復。從出道至今,李光復演過上百部影視作品。雖說大多都是配角,但因為演技精湛依舊是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當大家提及他的時候,總能想到《正陽門下》、想到《人民的名義》。
  • 李光復:小時候能用金條當玩具,結婚生子後反被一根香蕉刺痛了心
    他看過李少春、李萬春、梅蘭芳演的戲,尤其愛看各種猴戲;李光復將來的藝術底蘊,都是在這個時候打好的底。家境不一般,玩具自然就不一般,李光復小時候的玩具相當別致。別的小孩蹲著壘石頭子,他在四合院裡用金條搭積木。
  • 李光復:兒時拿金條搭積木,住300平四合院,74歲仍堅持拍戲
    生性活潑的小光復經常拿著金條搭積木、拿著珍珠首飾玩過家家,過著平平無奇的"窮苦童年"。 1959年,年僅十三歲的李光復順利地考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為了劇院中最小的一位正式演員。 李光復把從小養成的樸實精神帶到了劇院訓練生活中,為了爭取到更多的演戲機會,他開始披星戴月地訓練著戲劇演出的基本功。
  • 74歲李光復仍堅持拍戲,從小拿金條搭積木,住三環上億四合院
    這位已經74歲的人了,仍然堅持拍戲。他就是李光復,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這個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可是觀眾時常會看到面孔,人們對他對熟悉的角色應該是海清的「爸爸」。在《媳婦的美好時代》中,李光復和海清飾演一對父女,兩人在劇中自然而又真實的演技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影視劇中多場潸然淚下的對話更是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 小時候拿金條搭積木,如今低調的像個路人
    小時候拿金條搭積木,長大後卻低調的像路人他的父親是商會會長,家裡資產頗多,金條無數,出生在這樣家庭裡的他小時候用金條當積木玩。怎奈世事難料,後來家道中落,一貧如洗,但是這些並未消磨掉他的傲氣,反而使他微笑的面對生活,在他13歲的時候就報名了北京人民藝術學院的表演班,在此期間他不僅學習怎麼樣去表演,而且還學習了大量的文化知識。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武媚娘傳奇》裡的古代第一諫臣魏徵,他也是《茶館》中的變色龍「萬六」,他就是李光復。
  • 老戲骨李光復:兒時拿金條搭積木,住上億四合院,如今過成了這樣
    別的孩子都在玩泥巴的時候,他卻拿著金條在搭積木。由於當時年紀比較小,對於金條沒有概念。02由此可以看得出來,李光復出生後就是富二代。雖然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但是父母從不寵溺。李光復特別懂事,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有錢的少爺。而是自己努力開始打拼生活。他13歲的時候,就進入了人藝,開始了話劇的表演。這一下子就是幾十年,在表演上擁有深厚的功底。
  • 一輩子的配角李光復:住上億四合院,從小拿金條搭積木
    01李光復在13歲的時候,考入了人藝,當時在那裡,他經常練習到很晚,吃過很多苦,也為此奠定了一身的基本功。02其實李光復的家底十分的豐厚,在北京有一座上百年的四合院,18間房,300多平,價值得上億了吧。可謂是妥妥的」富二代「。李光復透漏自己小的時候就吃過巧克力豆,還曾經拿著金條當積木玩。
  • 幼時拿金條當玩具,11歲成「破爛王」,老北京「款爺」的他太颯了
    他的父親是一位商人,在物資匱乏的那個年代,李光復家卻富得流油。他小時候的玩具非比尋常,竟然拿著金條搭積木。一根金條就足以夠那個年代的人生活一輩子。但天有不測風雲,11歲時,他的父親去世。李光復的母親害怕他享受慣了少爺生活,無一技之長。為了鍛鍊他,便讓他出去撿破爛,偶爾也會賣囤點報紙拿去賣。
  • 富二代李光復,兒時拿金條當玩具住上億四合院,今74歲仍演配角
    富二代李光復,兒時拿金條當玩具住上億四合院,今74歲仍演配角前段時間李成儒的髮型登上了微博熱搜,其實人家可不是一個光頭,前面看似沒有頭髮, 後面還是有一個小桃心的。有沒有被可愛到?為了能夠住得更加舒服一些,父親拿幾百匹布換來了李成儒從小就居住的北京四合院,當真是住在皇城根下的人。根據李光復小時候的回憶,在小的時候,母親曾經將地毯鋪在地上,讓他拿著金條做積木遊戲,壘得高了踢都踢不倒。
  • 「破爛侯」李光復:兒時拿金條當積木,住上億四合院,今過成這樣
    說道李光復,大家可能不認識,儘管不出名也絲毫不影響他成為國家一級演員。事實上他還是一個富二代,在小時候就已經住上億四合院,還把金條當積木玩。13歲那年,李光復還撿過破爛。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年體驗過社會各種角色,他當過醫生,做過警察,這才使得他在以後的演藝生涯中可以將各種角色都演繹得"入木三分"。
  • 家中7根金條神秘失蹤,一找竟是被兒子拿去搭積木了
    在多方尋找未果後,報警人一度陷入絕望,不想當天下午他竟在兒子積木玩具中,發現了這7根金條!12月13日,太倉市公安局板橋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報警人張某稱,家中7根金條被盜。據了解,這些金條是張某於2012年購買的,總重400克。其中50克的有6根,100克的1根。金條一直存放在書房壁櫃的一隻鞋盒裡,壁櫃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看看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原則,值得學習!
    舉一例子:我朋友家的老大上小學六年級,每天早上7點一刻上學,下午5點放學後去補習班,一直到晚上七八點鐘才能回家,回家吃完晚飯還要接著寫作業,大概晚上11點左右才能上床睡覺。下面來看看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這是一位日本媽媽記錄的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並通過社交平臺分享了她11歲兒子的日常。
  • 11歲少年大學畢業,傳奇的一生:4歲開船,5歲開飛機,7歲……
    2012年2月,這段視頻被孩子的家人放到網上,4歲「裸跑弟」迅速引來了網民關注爆紅網絡,短短幾天點擊率高達幾十萬多。而對這種極限教育方式,網民也是議論紛紛,褒貶不一。何宜德,乳名多多 ,網友又戲稱「雪小弟」,裸跑弟,2008年2月出生,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人。因為是七個月早產兒,出生時伴有多種併發症,被醫生認為判定是一個腦癱患兒。
  • 小時候使用金條作為玩具,居住在北京三環數以億計的四合院,現在
    他曾經在節目爆料中說過:「小時候常常坐在院子裡玩積木,而玩積木的玩具就是金條,小時候並不之後當時自己玩的玩具這麼的值錢,現在想想當時真的很傻」。這樣一個優越的家庭並沒有在他心中滋生驕傲,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對人和事謙虛,甚至長大也成為國家級演員,他在表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李光復。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教育」是最好的國防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 但是最近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卻深深的震撼到了中國的家長。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正是上小學的年紀,而媽媽則比較喜歡分享日常,媽媽就記錄了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卻不想直接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
  • 柴崎幸《35歲的少女》第一集收視率11.1%
    由女演員 柴崎幸(39歲)主演的日本電視臺秋季日劇《35歲的少女》(每周六 晚10點)於本月10日播出了第一集,世代平均收視率在12日揭曉,達到了11.1%。個人收視率為5.8%。
  •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寵愛不是溺愛
    這個日本男孩11歲,是中日混血兒,自幼生活在日本,接受著日本的教育。雖然現在才11歲,可這個男孩的自理能力卻非常強。清晨鬧鐘響了之後,這個男孩就起了床,沒有絲毫的賴床。然後,他動作熟練的疊了被子,收拾了自己的床鋪,讓房間看起來更整潔。把內務完成之後,男孩就去洗漱。如果家長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的話,那麼小男孩接下來的行動就會讓眾多家長感到驚訝了。
  • 男人35歲後性生活的5個技巧
    男人35歲後性生活的5個技巧1、嘗試創新夫妻年齡增長後,互相了解增多,由於彼此的熟悉和信賴,不再羞於討論如何獲得更滿意的性生活。20多歲的男性在性交開始後2 ̄3分鐘即可達到高潮,而妻子卻可能需要二十多分鐘才能達到高度興奮。於是往往出現妻子正漸入佳境時,丈夫卻已經偃旗息鼓的情況。調查表明,二十幾歲的新婚女性在所有年齡段中是最難達到性高潮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興奮的節奏開始緩慢,血流速度和肌肉收縮速度自然減慢,因而四五十歲的男性達到高潮需要更長的時間。這種緩慢的富於感情的性愛對妻子卻更具誘惑力。
  • 35歲,真的是科研事業的分水嶺?
    35歲,不過是博士畢業幾年內,甚至可能才剛剛畢業。 然而在他們做下一步選擇時,就開始遭遇年齡門檻。近年來,我國博士後申請有了新的規定,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部分院校甚至要求在32歲以下,然而很多博士為了進心儀的高校,他們需要有一段做博後的時間進行科研,產出高水平的論文數量和科研成果。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中年焦慮「魔幻」之處在於當你置身其中時,你明知道它是正常現象,卻很難逃離負面情緒的「手掌心」。而這個時候,就越不能做情緒的奴隸,得儘快調整好心態,以防沉浸其中。「其實中年危機時刻伴隨著我,但我覺得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剩下就看運氣了,盡人事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