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臥龍區七裡園鄉發掘的十裡廟遺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年代河南省文物工作者曾進行科學試掘。出土遺蹟有墓葬、灰坑、窖穴、房基、水井。遺物有銅鏃、銅刀、坩堝、陶範、陶鬲、陶鼎、陶尊、陶罐、陶盆、石斧、石鏟、石刀、卜骨等。十裡廟遺址對於研究南陽歷史文化名城的起源、變遷與發展有重要參考價值。
該鄉還擁有祖師宮、豫山寺、玄妙觀等人文資源,又有月季博覽園、獨山風景區、千年古柏、古銀杏樹等自然資源,更有謝大莊獅舞、八卦拳、李氏搓骨舒筋技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積澱十分深厚,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旅遊優勢。
今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間,七裡園鄉艾草產業更是成了「網紅」產品。該鄉研發的艾灸產品,通過穴位刺激,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昇陽固脫以及瀉熱拔毒等作用,可提升機體的免疫功能,成為防疫必備物資。
2020年,該鄉將按照區委、區政府推行的文化強區大戰略,依託轄區內獨特的優勢,把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教育、旅遊事業有機融合,推動「文脈保護」向「文化展示」和「旅遊休閒」轉變。
特色小鎮,提擋升級。該鄉促進以達士營特色小鎮為龍頭的文旅、康養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鎮建設。該項工程已列為臥龍區2019年十大重點項目之一,規劃佔地面積4.4平方公裡,總體規劃為「一核、兩帶、三區、四線、五村」,投資約2.6億元。其中一期核心區佔地100公頃,投資1億元,以達士營自然村為主。目前,達士營帶狀公園綠化一期、四季花海綠化種植、護寨河水系排汙管網鋪設有序推進。帶狀公園二期、村莊內雨汙管網鋪設、強弱電入地年底前完工。
達士營村村史已編寫完成,村史館正在籌建。這些將為七裡園鄉探索一條鄉村旅居、鄉村文創、鄉村休閒之路,必定會帶動周邊民宿等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
獨玉文化,輝耀四野。該鄉正在建設的南陽獨山玉文化創意園項目,總建築面積約68000平方米,投資2.1億元,預計2021年12月竣工。目前該項目地下基槽已完工,主體開始建設,到今年年底兩棟樓主體將建成。通過玉文化創意園的建設,將建成玉文化產業集群,形成集加工、展示、銷售、研討、推介為一體的產業帶。他們致力於打造以「大師」為核心,密切服務大眾,以人為本、多元化運營的玉文化創意文化。
園林盆藝,「栽」出幸福。該鄉以月季博覽園區為引領,發展以花卉、盆景、樹藝為代表的園林文化,讓農民們多了一條致富渠道。月季博覽園今年投資1080萬元,新建了一條長888米的月季觀光長廊,距離地面6-10米,路面全由玻璃鋪造而成,現已完工。正在建設天橋一座,將和原有的天橋形成環線,4月底完工。在產業鏈條拉升上,推廣打響月季博覽園自有月季花茶、月季花餅、玫瑰精油等產品品牌。同時,在東改線入口處,準備建兩個園林式月季遊園,現正在規劃設計中,4月底完工。
該鄉在月季博覽園一路、一牆之隔引進建成的森泓樹藝文化創意園和泓森樹藝文化園,均是以樹藝花藝造型為主的示範園,主營大型藝術盆景和各種名貴花木種植。共佔地近千畝,投資3.5億元。種植的珍貴樹種有紅花繼木、羅漢松、榔榆樹、三角楓、紅楓等50餘種,名貴樹木有黑松、桂花等15000餘株。園區根據樹木種植的區域不同又規劃了17個不同特色的小園區。
鄉土文化,大放異彩。該鄉以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依託,以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建設為據點,開展多種文化活動,培育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化品牌。他們藉助節慶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重要傳統節日及國慶節、農民豐收節等重要節慶,通過舞蹈、小品、歌舞比賽和有獎問答知識競賽的形式,豐富群眾節日文化生活。注重發揮鄉土文化優勢,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開發出獨具特色的文化產品,打造名俗文化村落,發展鄉村文化旅遊。
同時,該鄉將打造集民俗文化、兵寨文化、艾草文化、玉文化和月季盆景文化為一體的郊野旅遊文化品牌。還將依託佔地386畝的南陽市廉政文化教育中心,挖掘推出廉政和官德文化品牌。(付海厚/文圖 李榕煒/攝像)
原標題:《文化強區 | 文化強區在行動之七裡園篇:以花為筆,書寫文化產業新篇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