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實施文化強區戰略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集中展示區

2020-12-18 騰訊大燕網

  【熱點聚焦】

  北京東城:

  實施文化強區戰略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集中展示區

  周家雷(北京市東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北京市東城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工作部署,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為抓手,努力發揮東城區作為全國文化中心主要承載區的示範引領作用。

  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和效益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愈加完善,風貌保護工作成效日益凸顯。「十二五」期間,全區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3.8%。2016年,東城區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83.7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12%,文化創意產業收入1893.0億元,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達到85096人。2017年,轄內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成功入選2017年「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主板上市。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並在文化演藝、藝術品交易、全媒體出版和文化旅遊4個領域處於全市領先地位。同時,東城區不斷夯實文化基礎設施資源,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目前,東城區基本形成覆蓋均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實現了「十分鐘文化服務圈」。

  加強頂層設計

  注重統籌協調

  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東城區成立了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設立東城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副組長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負責常務工作)和區政府有關副區長擔任,辦公室設在區委宣傳部。設立老城保護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文化內涵挖掘組、文化建設組、產業發展組5個專項工作組。制定了《實施「文化強區」戰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從築牢思想理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名片、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有國際影響力戲劇中心、大力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6個方面部署了31項具體任務。提出到2020年,「文化強區」戰略全面實施,「文化東城」品牌更加響亮,各種文化資源和文化元素充分亮出來、活起來、動起來,「以文化城、文城一體」的城市氛圍更加濃厚,東城區成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文化創意相得益彰、市民文化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高的全國文化中心集中展示區。

  挖掘文化內涵

  打造「文化東城」品牌

  一是傳承紅色基因,挖掘區域紅色文化資源。歷經一年時間,在沙灘后街55號原北大數學系樓精心打造「光輝起點·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東城」主題展覽,展覽面積1400餘平方米,展品600餘件。在時間上突出建黨早期,展覽時間跨度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1927年大革命結束,核心內容集中在黨的創建前後,重點宣傳展示革命先驅們的建黨初心與奮鬥歷程。在內容上緊扣東城特色,以東城紅色遺蹟為線索,大力挖掘東城特色的歷史內容,重點展示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傳播、青年毛澤東進京與接受真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1926年中共中央北京特別會議在東城召開等。展覽開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吸引了中央、市、區有關單位前來參觀學習,英大財險等央企還專程到此召開黨委專題學習會。《北京日報》以專版形式進行了報導。截至目前,共接待參觀單位150餘家、近3000人次,已成為全區重要黨史、黨性教育基地。

  二是展示文化底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功舉辦第六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包括國學展示、交流、體驗、傳播四大板塊22場主題活動。其中,作為國學節亮點活動之一的「國粹溯源 華夏留芳」國子監10周年大師講壇,邀請陳來、樓宇烈等5位國學大家進行授課,吸引近千名文化領域專家、文化機構負責人及文創企業家現場聆聽,近338.9萬網友在線觀看,為廣大市民奉上一席內容豐富的國學盛宴。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此次活動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堅持社區教育與大學教育結合,堅持傳統教育和網絡新媒體融合,探索出一條面向群眾、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效途徑。

  三是整合全國話劇資源,豐富「戲劇東城」內容。東城培育戲劇四季風尚,春季關注原創劇目打造「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夏季聚焦兒童戲劇舉辦「中國兒童戲劇節」,秋季以培養青年戲劇創作人才、推出優秀青年戲劇作品為重點,舉辦「北京青年戲劇節」,冬季著重國際視角打造「北京喜劇節」。特別在2017年12月5日至29日,舉辦紀念「中國話劇誕生110周年·戲劇東城10周年——全國話劇優秀新劇目展演季」,搭建創作演出交流評選的高位平臺。展演劇目是從全國110家話劇院團中徵集評選出的18部優秀劇目,均為首次亮相首都舞臺,在國家話劇院、首都劇場、北京喜劇院等劇場展演。12月10日,邀請了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任鳴等文藝界專家,就「貫徹十九大精神 新時代話劇人的使命擔當」進行研討座談,並發布《東城宣言》。全國話劇優秀新劇目展演季也將作為「戲劇東城」戰略的核心項目之一,落戶東城長期運營。

  四是地壇廟會「走出去」,傳播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組織中華老字號、非遺、民俗等特色文化項目開展地壇文化廟會臺北、莫斯科、德黑蘭之旅活動,觀眾達37.5萬人次。活動讓當地市民全面深入地體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到了北京東城的獨特魅力,對促進文化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市委領導對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勉勵東城區創新內容和形式,努力將地壇廟會打造成最接地氣、最得民心、最受歡迎的對外文化交流品牌,使其成為閃耀世界舞臺的中國符號。

  以文化城、文城一體

  區域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一是彰顯古都風貌,擦亮古都風貌金名片。完善名城辦及文物騰退工作機制,召開區名城委全會,成立區文物騰退領導小組,編制文物騰退工作體系方案,建立文物騰退周調度機制。強化規劃引領,編制南鑼鼓巷、皇城、東四三到八條等重點歷史街區的風貌保護管控導則。開展重點大街、重要地區城市設計,全面推行平房區物業管理服務模式,動員社會力量共治共管。構建歷史文化街區三維模型,全方位展現四合院的生長與沿革以及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風貌,為區域的保護、規劃、修繕提供參考依據。

  二是文明創建深入推進,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組織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全國文明城區複查,實現全國文明城區四連冠,結合各類創建標準,創新活動形式、內容,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區」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鞏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制定《北京市東城區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後續行動計劃(2017—2020年)》《東城區文化委員會「藝+1」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意見》。加強重點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活動中心工程完成90%,角樓圖書館正式開館,文化遺產博物館內部裝修已完工,推進數位化圖書館、公共文化數字服務平臺和管理平臺建設。

  四是喜迎黨的十九大,開展文藝精品創作。舉辦「擁抱新時代,唱響新東城——『東韻正聲』東城區原創優秀歌曲展演」,從全區89首原創音樂作品中精心篩選、細緻打磨出18首展現東城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歌曲,用原創音樂作品為黨的十九大放歌。創作快板《縱情高歌十九大》、單弦《小巷風波》等文藝作品,拍攝微電影《警察爸爸》《追夢景泰藍》分獲第五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一等獎和品牌微電影獎。原創話劇《皇城根下》《留取丹心》《玩家》受到市民的廣泛歡迎。

  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

  推動文創產業快速發展

  一是積極創建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並取得重要進展。2017年11月,市政府正式批覆同意推薦東城區代表北京市申報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並建立國家、市級相關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籌備設立東城區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產業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示範區建設,探索成立文創產業信用聯盟和文創銀行,對文創銀行、風險補償基金等方案的可行性進行研討。推進文化要素市場建設,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影視產權交易平臺正式啟動,建立了多元化產品體系和完整的交易制度。

  二是認真落實《東城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今年區委區政府審核批准29個項目,支持資金2208萬元。積極促成北京銀行首家文創專營支行落戶東城區歌華大廈,光大文化等一批龍頭企業落戶前門地區。支持嘉德藝術中心建設項目,成功舉辦嘉德典雅藝術周。

  三是成功舉辦2017北京文創產業投融資年會暨文化金融合作峰會。圍繞「新時代文化中心建設的金融擔當」主題,文創企業、投資機構、銀行、券商、媒體代表近千人參加。藉助峰會平臺,東城區與人行營管部、北京證監局等單位籤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與市文資辦、上海證券交易所籤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建北京文創企業上市培育基地;與光大文化、北京銀行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以龍頭企業、重點項目為依託,推動東城區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打造文化金融合作發展的示範高地。(SYK-WY)

  版權聲明

  來源:《北京文化創意》雜誌

(文創前沿)

相關焦點

  • 北京西城探索深度融合發展模式 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人民網北京10月25日電 今日,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簡稱北京文博會)開幕。西城展區活動精彩亮相,緊扣「探索深度融合發展模式,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這一主題,全面展示西城區改革開放40年成就,並以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成效,展現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和階段性成果。
  • 北京:加速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扶持新興文化業態、打造特色文化旅遊消費街區等十八項主要措施,推動、引領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其中,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文物局等與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籤署了「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平臺戰略合作協議」,將整合全市文化文物資源,創新運行機制,依託專業力量,提升文創產品開發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打造北京文創品牌;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分別與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公共運輸控股(集團
  • 南陽市臥龍區:實施「文化強區」戰略 提升發展軟實力
    臥龍區文化資源豐富,是詩仙李白「邈然不可攀」之地,是科聖張衡成長之地,也是智聖諸葛亮躬耕之地。「如果能讓我們的文化資源從線裝書、從博物館中走出來,通過不同的載體展示弘揚,走近群眾、走向社會,將凝聚起城市精神,也能再造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高賢信說。文化強區,生態、文化、產業相融共建,提升區域持續發展軟實力是臥龍文化建設中的一大亮點。
  • 北京擬定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路線圖
    4月9日,北京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正式發布《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意見》和《規劃》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為未來一段時期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確定方向,明確任務、規劃、路徑,並著重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突出歷史文化金名片、突出文化自信、突出文化軟實力作用、突出文明交流互鑑。其中,《意見》由八個部分構成,分為兩大板塊,提出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
  • 北京發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詳細路線圖
    《意見》《規劃》圍繞回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之問,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規劃》按照全國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帶兩區」(一核是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一城是指北京老城,三帶是指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兩區是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總體框架謀篇布局,側重實操性和中微觀層面,細化了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一批重大項目和重要文化民生工程。
  • 北京敲定全國文化中心建設15年路線圖
    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中長期規劃終於定調了。4月9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並稱要按照首都「四個文化」(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基本格局,以及全國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在2035年實現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文化消費貢獻度顯著提升、代表國家文化「走出去
  • 北京四大重點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人民網北京 9月19日電(記者朱競若、賀勇)9月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杜飛進出席,以「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奮力譜寫偉大祖國首都發展新篇章」為主題介紹情況。 宣傳部部長杜飛進介紹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情況。
  • 北京出版集團、北京演藝集團開啟戰略合作,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11月11日,北京出版集團與北京演藝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佑聖寺舉行。北京出版集團與北京演藝集團作為首都文化龍頭企業,是履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責任、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排頭兵,為繁榮首都文藝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取得了豐厚的成績。
  • 北京推出24條相關措施加快建設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
    近年來,東城區致力於以文化賦能發展,不斷探索文化與金融合作,2019年12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正式批准東城區獲得首批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的創建資格,吹響了文化與金融合作健康發展的號角。目前全國僅有北京東城和浙江寧波獲批。
  • 解讀:北京發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未來15年規劃
    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浪潮中,北京市委、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貫徹中央要求、緊跟時代發展,在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的同時,加快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於近日,正式出臺了《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 北京銀行攜手北京廣播電視臺 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來源:時刻頭條2021年1月8日,正值北京銀行成立二十五周年。為進一步支持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積極參與助力北京消費季,「《北京網紅打卡地》『拔草行動』成果發布暨北京銀行與北京廣播電視臺籤約儀式」在北京市南陽共享際劇場隆重舉行。
  • 北京銀行攜手北京廣播電視臺 共同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來源:金融界網2021年1月8日,正值北京銀行成立二十五周年。為進一步支持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積極參與助力北京消費季,「《北京網紅打卡地》『拔草行動』成果發布暨北京銀行與北京廣播電視臺籤約儀式」在北京市南陽共享際劇場隆重舉行。
  • 「十四五」北京朝陽全力建設首都文化創新引領區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網1月11日訊 (記者 蘇向東) 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兩會」獲悉,「十四五」期間,北京市朝陽區將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特別是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的整體規劃部署,聚焦「文化、國際化、大尺度綠化」主攻方向,加快發展數字文化新業態、創新文化消費新模式,不斷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優化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 經開區與經濟日報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徑
    ▲經開區與經濟日報社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作為本次調研的學習成果,經開區與經濟日報社圍繞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徑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王少峰與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共同見證了籤約的重要時刻。鄭慶東表示,經開區和經濟日報社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雙方在文化產業合作上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邁上新臺階。經濟日報社將全力做好協同支持,整合提升資源優勢、加強區域報導深度,推動雙方在黨的精神文明建設、文化產業論壇等多個領域深入合作,共同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 廣西明確建設文化旅遊強區五大任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範曉莉介紹,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從戰略和全局上作出了部署,就建設文化旅遊強區提出了五方面的重點任務。這些重點任務一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文明創建工程,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健全志願服務體系,推進誠信建設,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深入實施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和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打響廣西文化品牌,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重大文化設施和文化項目建設
  • 東城最大文化中心年內建成
    原標題:東城最大文化中心年內建成   本報訊(通訊員 徐光曄 記者祁夢竹)記者昨日從東城區「兩會」上獲悉,位於幸福大街28、30號的東城區文化中心主體結構將於年內完工,同時,位於中心北側作為配套的幸福大劇院也將同期封頂,該劇院作為天壇演藝區年內最大項目,將為演藝區增加演出面積660平方米
  • 構建「一河、兩道、三區」:北京發布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記者關桂峰、李嘉瑞)記者5日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已於5日通過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省部際聯席會議審議。
  • 一個既文脈深厚又活力無限的北京,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行穩致遠!
    2014年2月25日-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視察時強調,要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近年來,北京聚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依託首都文化資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於出精品、出人才,著眼於藝術創作生產「全鏈條」扶持,著力推進文藝精品創作和文化品牌培育,文化發展活力不斷釋放,全國文化中心影響力不斷彰顯。
  • 「十四五」北京朝陽全力建設首都文化創新引領區
    中國網1月11日訊 (記者 蘇向東) 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兩會」獲悉,「十四五」期間,北京市朝陽區將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特別是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的整體規劃部署,聚焦「文化、國際化、大尺度綠化」主攻方向,加快發展數字文化新業態、創新文化消費新模式,不斷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優化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 北京:一核一城三帶兩區 打造全國文化中心
    新時代起航  北京市正在聚焦「」總體布局,打造全國文化中心。即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根基,以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為抓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創意產業引領區建設,著力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人代會期間,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好發展好全國文化中心的任務,代表們獻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