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 315 晚會中,曝光了海參「水深」、漢堡王用過期麵包做漢堡、嗨學網退費難等一系列坑蒙拐騙的局。其中,嗨學網退費難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緊接著,嗨學網微博第一時間發出了高(趕)度(緊)重(洗)視(白)聲明:
事實上,嗨學網被懲處,背後是整個在線教育存在諸多亂象的泥沙俱下,以及盈利難、獲客成本高、把精力全放在瘋狂拉新上,以致內功修煉不足的「生死疲勞」。
起底嗨學網:曾被多次投訴和處罰
嗨學網是個什麼網站?
百度百科顯示,嗨學網是一個定製向的網際網路在線課程,培訓課程和服務範圍,從職業資格考試的學習培訓、技能培訓,到與執業相關的就業服務。
嗨學網的服務人群是職場人士,其提供的執業資格考試培訓:建造、會計、司法和醫衛四大領域內建造師、消防工程師、註冊會計師、司法考試、執業藥師等涵蓋主流職業領域課程為核心的業務。
據嗨學網自稱,嗨學持續創新並採用高清大屏,將直播融入培訓體系中。且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後臺大數據,為學員反覆推薦疑難知識點並建立個性化學習檔案,幫助學員有效進行學習,形成了以錄播、直播為主,APP、答疑平臺、題庫等相結合的在線教育鏈條。
有意思的是,嗨學網的價值觀是:
「用戶至上,精進篤行,創新開放,正直誠信」。
天眼查數據顯示:嗨學網公司全稱為北京嗨學網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自成立以來,已先後完成6輪超數百萬美元的融資,目前該公司已融資至D輪,投資方包含正心谷創新資本、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正直誠信的嗨學網曾多次被處罰,事由多為虛假宣傳、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且有多條風險提示。截至目前,嗨學網公司共有6條行政處罰,最近一期,是2020年7月13日,被罰款10萬元。
而黑貓投訴、聚投訴平臺上,嗨學網投訴量達2972條,投訴理由大多是「霸王條款」、「不退費」等等。
在此之前,各大媒體也多次收到消費者投訴不退費問題並曝光:
據紅星新聞報導,去年10月16日,在嗨學網老師的多次推薦下,羅成衝著老師承諾的「免考拿證,拿證後還包掛」動了心,他通過網絡貸款的形式交了學費共計將近2萬元,但是交費次日,當他察覺事情有問題時,遂按照與嗨學網籤訂的協議在24小時內申請退款時,卻遭機構的百般推辭甚至是拒絕。
而像羅成這樣交了學費但遭遇退款失敗的嗨學網學員不在少數:現在搜「嗨學網」,還能搜到很多嗨學網維權群。
更過分的是,嗨學網承諾不用考試就能拿到證書:紅星新聞的報導中,嗨學網銷售向羅成自稱拿到了消防委給的幾個省的直通名額。
(圖片來自紅星新聞)
甚至,如果你沒錢,嗨學網熱心幫你貸款:
(圖片來自紅星新聞)
而在學員要求按條例,要求24小時內退款後,卻遭到百般拖延。
(圖片來自紅星新聞)
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據受害者估算,嗨學網涉事學費總額或超過百萬。「嗨學網的維權QQ群和微信群有幾十個,被忽悠考什麼證的都有,不僅僅是消防工程師。」學員自行統計的學費表顯示,目前,僅其中59人的學費就已超過49萬元。「有的交了2萬多的學費,有的交了四五千,按平均8000元來算。僅維權1群涉案學費總額就有好幾百萬了。
在線教育泥沙俱下
不僅是嗨學網,事實上,目前的在線教育行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充斥諸多亂象。
首先是虛假廣告,貨不對板問題嚴重:去年五月,據央視財經報導,尚德教育因虛假廣告受到了北京市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279294.90元的處罰。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尚德教育主要提供成人自學考試課程的在線培訓,自2018年11月2日至2018年12月2日,其在手機端的UC瀏覽器(UC頭條)上發布了內容含有「別再買假學歷!北京有種本科學歷叫一年學完,國家承認!」的廣告。
經調查核實,學員一年學完相關的專業課程後並不是就取得了本科學歷,尚德教育沒有頒發學歷證書的權力,要想取得本科學歷還要參加國家的統一考試,其發布的上述廣告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
虛假宣傳問題根深蒂固。法制日報報導,北京高校學生王茜(化名)去年5月接觸到了某英語閱讀App。據說打卡次數達到一定天數,就能退還全部費用,王茜選擇了每期收費109元的課程。對方承諾,用App學習英語並在朋友圈打卡滿100天之後,不僅退錢,還免費贈送實體書一本。
「我按要求完成所有學習和打卡任務後,那邊並沒有給我寄實體書,也沒有退錢。於是我找到那邊的工作人員,對方稱要按照排名退費贈書,但這點並沒有在最初的招生信息中提及。」王茜說。
事實上,退費問題更是由來已久: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應該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報告》認為,在現實中,在線教育機構往往並沒有嚴格按照線下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要求來執行這一規定,因此難免會涉及用戶退費問題。
去年4月18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教委約談「北京尚德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管理人員,針對媒體報導的尚德機構存在拖延應退學員費用,培訓合同扣費條款爭議等問題,要求該公司拿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
而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曾大量接到消費者投訴稱,在某些在線教育機構下單時遇到了退費難的問題。
還有的在線教育機構採取預付費的方式,此後直接「跑路」。法制日報報導,有案例顯示,去年10月,某在線培訓機構宣布停課停運。這一消息,讓已經提前預付一年甚至三年學費的家長不得不通過多種渠道維權。
此外,授課內容錯誤多,也是在線教育的「痛點」。
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發布的案例顯示,來自廣州的曾妮(化名)給孩子報了一個名為「初三數學培優班」的課程,根據網絡上的介紹:任課老師畢業於北京大學,教過的學員不少考上了重點大學。
「但實際講課的內容超綱,孩子聽不懂。課後在線提問,要麼不回答,要麼回答生硬,說不清楚解題的思路。」
曾妮反映,培訓機構是否將教師資格證作為授課老師任職的必備條件不得而知,家長無法判定老師是否具有任教資格。
在線教育亂象的背後,是整個教育行業的泥沙俱下和「生死疲勞」。
在線教育的泥沙俱下和「生死疲勞」
首先,在線教育行業作為新興行業,監管還不完善,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事實上,破產關門、超前教學的問題,更多發生在無證無執照的教育培訓機構身上。
法制日報的採訪中,教育專家儲朝暉認為,為了杜絕在線教育機構捲款逃跑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對其強化監管。有些在線教育服務機構很快建立起來,又很快消亡,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在於,有些進入在線教育行業的投資者對這個領域缺乏了解,只是簡單地認為利用在線技術就可以辦好教育,但其實要辦好在線教育,最關鍵的是要有好的教育產品和教育服務。
「相對於其他在線交易而言,規範在線教育產品和教育服務的難度更大。」儲朝暉說,比如在線教育產品和教育服務怎麼表述、有什麼標準、怎麼操作等這些很難有統一標準,由此使得規範在線教育成為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而放眼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就算是正規平臺也並不景氣,存在獲客成本高、盈利難等問題:
去年 3 月,滬江教育曾傳出「對賭上市協議失敗,裁員50%」的傳聞,再次掀起了外界對在線教育行業盈利模型合理性的關注。
數據顯示,作為起步最早的玩家之一,滬江教育虧損一直沒有縮小跡象。從 2015~2017 年,其年度虧損一路由 2.8 億元擴大至 4.22 億元、5.37 億元;
而去年 12 月更新的招股說明書更是顯示,滬江教育於在前 8 個月的實現收益 4.36 億元的同時,虧損創下了 8.63 億元的新高,同比擴大 177%。
大盤的收縮,是不是卡住滬江們的那隻手呢?畢竟,有一種說法是,2015 年是教育行業的融資小年,也行業的「一道坎」。成功穿越低谷的,紛紛成為各自賽道的頂級玩家。
不過,即便是「渡劫」成功的 VIPKID、51 talk,對於何時盈利也是諱莫如深。
The Information 曾在評估 VIPKID 的財務數據時指出,VIPKid 收入實現增長的同時虧損也進一步擴大。51Talk 的財報則顯示,其於 2018 年四個季度分別虧損 1.127 億元、0.737 億元、0.904 億元、1.4 億元。此前更有投資界人士表示,目前 80% 在線教育機構都尚未盈利。
一直以來,獲客成本高、續費率低被歸結為在線教育盈利難的主因。
難攻克的問題在於,這兩個因素疊加產生的化學反應。續費率低,只得不斷砸錢拉新。由於傳統電銷和地推的邊際收益不斷降低。平臺只能選擇對於用戶心智有著「強侵入性」的推廣方式。比如,大舉攻佔各大城市戶外廣告,明星代言綜藝冠名強刷存在感。
科技唆麻(ID:techsuoma)認為,這背後存在著死循環。一方面,如上文所說,教育行業分散且精準,明星+地推等傳統營銷模式很難實現精準獲客,導致成本無法下降;數據顯示,2017 年 51Talk、滬江教育的銷售費用在營收中佔比分別高達 77.48% 和 106.1%。
另一方面,極高的獲客成本進一步推高客單價,導致用戶期待值被拉高。一旦無法在短期內體現效果,便會出現放棄續費現象;平臺往往以增加體驗課時數量應對,又進一步加重了成本。
一些「黑天鵝」也在進一步考驗著在線教育平臺。
一方面,在線教育們的最大敵人不僅是明處的線下教育機構,也包括學校的任課教師。在線教育的興起,某種程度上是切走了一部分本屬於他們的蛋糕。
而國務院辦公廳去年出臺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嚴禁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費用」的規定,更進一步擴大了教育行業現金流壓力。
但說到底,在線教育是一個典型的消費與付費分離的行業。
除此之外,教育本身是一個需要不斷「再投入」,才能產生正向循環的行業。供需兩端的零和博弈,實際上導致了平臺大量成本花在獲客上,而在教研、產品、技術的普遍不足,很難支撐起續費率的長期上升。有數據顯示,教育領域新客戶平均獲客成本,已經高達老客戶保留成本的 6 倍。而如何提升教學質量,以真材實料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才是在線教育未來發力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