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知道閆淑萍這位二人轉演員,都是通過1996年央視春晚上,她和潘長江表演的音樂小品《過河》,尤其那首「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很多人直到現在還能哼哼幾句,幾乎成為流行歌曲。
在那之前的1993年,她還跟趙本山上過一次春晚。但除了這兩次場合,全國大部分觀眾就沒有更多機會看閆淑萍的更多表演了。
其實如果論知名度,閆淑萍最早在二人轉界的影響力比趙本山和潘長江還大,上過春晚名氣更大之後,她並沒有像很多二人轉演員那樣將精力更多放在晚會小品和影視劇當中,而是繼續表演和研習自己的二人轉。她也沒有離開原來的團體進京發展,因此大部分觀眾看到的還是這兩段春晚作品。
唱二人轉獲大獎調入吉林
閆淑萍儘管是通過在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唱二人轉唱出大名,但她本人並不是吉林人,而是黑龍江人,老家是黑龍江的龍江縣。
閆淑萍從小就是學校的文藝骨幹,每次活動都有她的節目,唱歌、跳舞、組織排練,她都做得很出色。全校師生都知道這個瘦弱、機靈的小姑娘,喜歡她演的節目。
1979年,閆淑萍考入黑龍江省龍江縣藝術團。剛剛進團的時候,激烈的競爭使閆淑萍不得不付出更多努力。她每天很早就起來練功,一練就是幾個小時。由於形體需要,她每天必須長時間束腰,一尺多寬的大帶子緊緊纏在腰部,以至於連飯都不敢多吃,常常餓著肚子進行訓練。
付出總有回報,1983年閻淑萍參加黑龍江省二人轉調演,她的二人轉表演《叔嫂情》獲得一等獎。1984年,她憑藉這個劇目代表黑龍江參加東北三省二人轉匯演,也獲得了表演一等獎。由於表現極其出色,就是同一年,閆淑萍被從黑龍江調入吉林省民間藝術團。
閆淑萍當年名氣超過趙本山潘長江
為什麼從黑龍江往吉林調呢?
這是因為,儘管二人轉在東北三省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其中只有吉林省在當時是二人轉的窩子。各縣市都有自己的民間藝術團體,這一點比黑龍江和遼寧都完善很多,因此調入吉林更有利於閆淑萍和高手過招,使她的業務更上層樓。
在閆淑萍進吉林那段時期,後來居上的遼寧,趙本山和潘長江還沒有那麼出名,因此閆淑萍就是那個時候東北三省最出名的二人轉演員之一,去掉「之一」也許也可以。尤其在唱功方面,閆淑萍的嗓子也是獨樹一幟。那時候遼寧的二人轉以舞蹈為主,而吉林的表演就以演唱為主,遼寧和吉林兩個省的二人轉演員開始較勁。
閆淑萍和趙本山潘長江上春晚
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遼寧鐵嶺這個小地方,居然在幾年後改變了東三省二人轉的格局。越來越多的知名演員開始在鐵嶺出現,趙本山、潘長江、李靜等人脫穎而出,趙本山很快成為東北最著名的二人轉演員。
其間,閆淑萍在吉林也不斷發展,先後表演的二人轉《豬八戒拱地》、《三調芭蕉扇》都接連獲獎。不過遼寧省尤其是鐵嶺演員的人氣,吉林的演員這時候就沒有辦法相比了,包括閆淑萍。
到了1993年,趙本山上春晚表演小品《老拜年》,其中演女徒弟的演員就是閆淑萍。
她發揮二人轉的優勢,在晚會現場和趙本山一起表演了一段《小拜年》。這也是在春晚的歷史上,二人轉這種形式第一次正式亮相。不僅是演唱,兩人還表演了轉手絹兒和拋手絹兒,令現場氣氛沸騰。
而後幾年的1993年春晚上,閆淑萍又和潘長江表演了小品《過河》。這個小品在當年顯得不同一般,既搞笑又突出音樂性,兩人在表演過程中都有幾個唱段。閆淑萍的嗓子高亢有力,為這個作品增色很多。
繼續深耕二人轉藝術
不過不管怎麼說,閆淑萍兩次在春晚出現都是作為配角,很多觀眾看到這位演員,但留下的印象並不十分深刻。尤其在這之後,閆淑萍就沒有再在春晚出現,也基本不參加其他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電視節目,因此就沒能被更多觀眾長久銘記。
閆淑萍回到吉林,繼續深耕她的二人轉表演藝術。除了表演,她也先後擔任過不少職務,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教更多年輕人學習二人轉,可以說為二人轉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不為名利贏得尊重
閆淑萍如今已經年近60歲,登臺表演的機會沒有此前多,但有時候還是會出現在舞臺上給觀眾以驚喜。
儘管容貌不復當年,但平時總注意練功的閆淑萍,嗓子並沒有比年輕時候遜色很多,一開口還是能贏得二人轉老觀眾的滿堂彩。
對於閆淑萍來說,她當年最早時候聲名大振,後來被趙本山、潘長江等人壓過風頭,再後來也有機會更加知名,但她並沒有把出大名作為更高的追求,而是在幕後做了更多有利於二人轉藝術發展的事情,值得人們尊重。就在前段時間,閆淑萍還演唱過抗擊新冠疫情的二人轉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