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末的2020南京創新周「三創者奮進者日」中。35名「創將」以雲上線下的形式,齊聚雨花臺區雲密城,不一樣的「龍舟競渡」,一樣的劍拔弩張、金鼓齊鳴。
15名選手突出重圍,在現場專家和線上近百萬觀眾的「檢閱」下,問鼎中華門,攜手描繪「創新名城、美麗古都」新華章。
「中華門創將」大賽總決賽現場
脫穎而出,中華門喜迎全球「創將」
「中華門創將」大賽今年進入2.0版本,賽事設計比起上屆更加多元化。除總決賽外,首次在省外(杭州)和海外(俄羅斯)設立了分賽場;現場運用5G技術,可以同步看到「中華門創將」系列多場平行賽場的實時賽況;第二直播間裡可以同步分享嘉賓的創業經歷,提升了整個賽事的互動性和全民參與性。
第二直播間裡嘉賓分享創業經歷
總決賽的35位選手,是歷經2個多月的籌備,從100多場高品質大賽的1.7萬個優質項目中層層精選出來的,涵蓋軟體信息服務、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慧等五個領域。他們中超過70%獲得國內省部級大賽獎項,30%為海外留學生或外籍人士,80%獲得風險投資,部分項目進入A輪。
在短短數分鐘的路演時間裡,各項目代表比技術、拼模式,接受來自現場和線上近百萬觀眾的「檢閱」。
選手進行路演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路演,有點緊張。」彭志超是南京遺傳密碼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公司坐落於雨花臺區軟體谷中。此次決賽,他帶來了「人力眾包SaaS系統」,該系統專注於服務平臺化轉型的企業,可支持數萬人同時進行報稅、勞務結算等,資金發放速度和帳戶識別準確性都優於企業網銀和傳統發薪平臺。雖然此次比賽中未能最終獲獎,但彭志超還是對項目充滿了信心。
經過一整天激烈的比拼,15 位「創將」成功登頂「中華門」。「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文檔翻譯平臺」、「美卡生物醫療」等五個項目斬獲一等獎。
部分獲獎選手合影
「三創」沃土,「後浪」從這裡踏上奮進之路
近幾年來,南京著力培育「三創」奮進的沃土,通過「中華門創將」大賽等系列活動,推動「三創」人在城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南京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朱軍致辭
「創新是順勢而為的發展哲學,創業是砥礪奮進的價值奉獻,創造是精益求新的匠心營造。今天是『三創奮進者日』,我們以弘揚『三創』精神、塑造城市品牌為主題,展示『三創』奮進向上的精神面貌。」
南京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朱軍表示,今年的創新周以五大主題日的形式,通過不同群體的不同視野,去認識、讀懂並參與到城市創新中。衝鋒陷陣、勇往直前的活力「創將」,朝氣蓬勃、躊躇滿志的年輕「後浪」,他們將以大賽為起點,踏上更為廣闊暢達的奮進之路。
「寧創家」服務聯盟啟動儀式
活動現場,「寧創家」服務聯盟正式啟動。該聯盟由南京市科學技術局牽頭組建,囊括優質服務資源,提供項目申報、政策諮詢、技術交流等多項服務功能,全方位幫扶項目方落地。
南京市雨花臺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孫中華表示,軟體谷現擁有28萬名軟體工程師和2800餘家軟體企業,在這片發展和創新的沃土上茁壯成長。作為聯盟的會員單位,他們將圍繞「三創」精神,用好「寧創家」聯盟,打造科創森林。
以賽引才,南京圓他們的創業夢
作為2020南京創新周「三創者奮進者日」的頭部活動,總決賽瞄準城市產業定位和園區引智需求,進行精準對接和跟蹤服務,最終實現「以賽聚才、以賽薦才、以才促創」的目的。
南京市科學技術局二級巡視員陳麗君介紹,15個獲獎項目都將獲得園區和市一級政策鼓勵,如有實際落地南京的,還可申報「創業南京」高層次創業人才引進計劃或「345」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符合條件的可直接入選,享受有關政策扶持。
現場雲籤約
招募的過程中,南京市各園區主動發力,積極對接,多個優秀項目與園區達成意向合作協議,在總決賽主會場舉行了雲籤約儀式。同時,工業製造動態仿真項目等三個項目與雨花臺區、棲霞區現場籤約。
創夢舞臺
線下主賽場增設了「創夢舞臺」環節,通過園區推介和項目方反選,實現項目方和高新園區的現場互動,加速項目的落地對接。
據悉,大賽前夕,16名參加決賽的「創將」已前往軟體谷進行參觀對接,部分項目負責人表現出了濃厚的落地意向。去年「中華門創將」大賽結束後,先後有兩個項目落戶雨花,分別獲得150萬元的政策獎金,以及園區提供的免租辦公場所和人才公寓。
「除了『中華門創將』這一大賽品牌,軟體谷還啟動了雙創大賽,今年將走進12個城市招募更多的項目。」雨花臺區相關負責人說,軟體谷將以賽事引人才,讓越來越多的高質量項目紮根其中。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