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都
中華門
中華門 · 見證風雨滄桑
中華門,明代稱聚寶門,是明朝都城的正南門,是南京明朝內城城牆13個城門中規模第二大的城堡式城門,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代甕城城堡,同南京明代城牆一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淮
聚寶門
有趣傳說 · 名稱由來
傳說建造聚寶門時,內外秦準二水相夾,傳說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門屢建屢塌。朱元璋聽說城中孩童唱著民謠「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個聚寶盆,找到聚寶盆,再找戴鼎城。戴鼎城頭戴聚寶盆,埋在城牆根,城門篤定建得成」。
當時聚寶盆歸沈萬三所有,人人皆知。於是朱元璋便派人前往沈家,聲稱皇上借用,於五更時天亮即予歸還。沈萬三豈敢違抗,只好悻悻捧借。聚寶盆到手後,朱元璋把頭頂著聚寶盆的戴鼎成活埋於城基,只見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門立馬造成。朱元璋無盆奉還,便想出一計,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準打五更報時。沈萬三直等到天亮仍沒聽到五更,知道被賴帳但也無可奈何。自此南京城與其他城不一樣樣,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慣例。
堅不可摧的鐵壁堡壘
地址:秦淮區中華路南
獨立封閉具備軍事防禦功能的建築設施
滄桑變幻,曾經一時雄奇偉岸的城牆,大多都沒能經受得住歲月的檢驗,最終湮滅於炮火或風雨中。而南京明城牆,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城牆,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之一,歷經600多年風雨而未倒,今天依舊固若金湯。石壁上的累累炮痕、斑斑彈孔,仿佛在向我們述說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從大門進入中華門城堡內需要經過4道甕城才到主城牆,城牆裡藏有很多藏兵洞,站在中心區域閉上眼,仿佛可以感受到:敵人剛衝進中心區域以為沒有人的歡呼,突然各個方位的4道千斤閘門落下,從各個不起眼的藏兵洞中突然衝出的成百上千我方士兵打的敵人措手不及。睜開眼,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
秦淮遊歷
中華門
歷史的旅行,開啟中華門中的點滴記憶。
- 改造與開放 -
1949年後
中華門為南京市政養護隊與秦淮區人防佔用。
1979年3月
中華門管理所成立,完成甕城內搬遷改造。
1980年2月16日(即春節)
中華門正式對外開放。
1988年1月
中華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組成部分。
2012年11月
中華門所在的南京明城牆作為「中國明清城牆」項目的牽頭城市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歷史上的奇蹟 -
中華門的興建前後歷時21年,採用巨型條石作為城門基礎,大塊的城牆磚砌築,粘合劑採用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後砌成,非常堅固。砌城牆所用的大塊城牆磚,每塊長約40-50釐米,寬20釐米左右,厚10釐米上下,每塊重量15-20公斤不等;聚寶門即中華門的城牆磚,燒制技術的難度掌控是相當大的,城磚的製作由京師工部、京師駐軍及長江中下遊的湖南、湖北、江西、京師四地共125個縣承擔,京師應天府以外製作的城牆磚燒成後由長江水路運送到京師,用來保證京師城牆建築材料的供給。
南京城牆磚文上有規範且最為全面的生產責任制系統。造磚涉及的各階層人員都印於磚上,上至府州縣各級常吏職務及姓名,下至造磚管理基層組織人員與燒造工匠的姓名,最多的達十一級。這種精細的問責制度在中國建築史上絕無僅有,放眼全世界也是極為罕見的。此舉有效的加強了制磚工序的管理和監督,確保了城磚的質量,避免了粗製濫造的殘次品的產生。
- 南京秦淮風情 -
遊客指南
地理位置
中華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前後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接長幹橋,北邊連接鎮淮橋,是舊時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華門為界的老門東與老門西自古便是江南繁華之地。
地址: 江蘇省南京市中華門甕城內
| 中華門地理位置
乘車指南
遊2、遊4、2、16、26、33、49、88、101、102、105、106、305路到中華門站後下車步行即可
溫馨提示
開放時間
8:30-20:00
建議遊玩
1-2小時
| 南京城牆門現狀圖
看到這裡
是不是有點想去中華門上一覽秦淮風光?
那就不要猶豫了!
找一個合適的假日
帶著家人一起遊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