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考申論出現重大調整,省部級申論大作文要求寫一個「講話稿」,地市級申論大作文要求寫一個「推薦材料」。這兩種問題都是機關材料常見文體,但之前在申論考試中很少涉及過,所以導致了不少考生,尤其是沒有經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錘鍊的體制外考生一下子懵掉了。考題出來以後,有評論認為公考改革有向實際應用靠攏的趨勢。這種判斷是否準確姑且不論,但毫無疑問的是,今年省考,申論大作文考察機關常見材料的概率增大了。
沒寫過機關材料怎麼辦?不用慌,各種材料、文體,區別大多數在於形式上,即一些基本格式、習慣用語、措辭語氣等方面,真正內核的部分,翻來覆去也就那幾塊,萬變不離其宗。而且,對於只招應屆生的崗位來說,大家基本上都沒怎麼接觸過機關材料,對誰都是公平的;對於只招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經驗的考生的崗位來說,由於大家在工作中對材料有過接觸,其實也是相對公平的。真正可能拉開差距的,是那些不限工作經驗的崗位,這種情況下,沒有接觸過機關材料的同學多多少少會吃點虧。有鑑於此,這裡給同學們簡單地介紹一下機關常用材料的內容板塊,幫助同學們在考場上更有條理地寫作。
常見機關材料的種類:事務應用文和綜合材料類
一、事務應用文
首先機關材料分為事務應用文和綜合材料類。常見的事務類應用文體,包括請示、匯報、批覆、公示、公告、通知、決定、函件等等,其主要功能是就一件具體的事情寫一篇文章,涵蓋內容比較狹窄,可以拓展發揮的空間不大,寫作篇幅也較為有限。綜合材料類,包括講話稿、總結報告、調研報告、推薦材料等,相對來說行文格式更為自由,內容涵蓋也更為豐富,可涉及的面也更為廣泛。
一般而言,大作文很難考到事務類應用文體。原因除了事務應用文涵蓋內容狹窄、發揮空間不大以外,還有就是其專業化程度很強,如「關於××事項的公告」,沒有親身經歷過該工作的人,很難對工作內容考慮得較為全面,這也容易使考試內容偏離對人綜合素質考察的初衷。
因此,即使以機關材料作為大作文的載體,考察的主要方向,應該還是常見的綜合性材料,如講話稿、總結報告、調研報告、推薦材料等。
二、綜合材料類
在這些綜合性材料中,常見的內容板塊包括:背景、取得成績、存在的問題、今後的計劃等。明確了寫作板塊,在寫作中就有了方向。
以工作總結為例,首先簡單介紹當前的時代背景,然後是對前一階段的工作內容進行總結,之後再指出前一階段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最後制定目標規劃。
然重大的工作報告,還要提出執政理念等,這屬於拓展內容,考試中並不會考察。
內容板塊應根據需要靈活調整
不同類型的材料,在內容板塊上會有所不同。如推薦材料,寫存在的問題可能就有點不合時宜;調研報告裡面,今後的規劃一般不會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相關的政策建議等,這些需要根據寫作目的和題目要求進行靈活調整。
另外,不同的文體,板塊內容側重也不盡相同。如工作總結,可能對工作成績要稍微多提一點,存在的問題篇幅稍微少一點,不然就變成工作檢討了;調研報告,大多數情況下是指出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當然要對工作問題多費筆墨,還要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系統深入地分析;而推薦材料,目的又十分明確,就是為了得到評審機關的認可,那就想辦法突出被推薦對象的亮點,儘量往評審機關的要求上去靠;而講話材料,更要充分結合當前語境。有的講話目的是鼓舞士氣,那就要多肯定成績,多「畫餅」來鼓舞鬥志;有的講話目的是指出問題,那就要擺出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工作希望或者工作要求;有的講話材料是向上級匯報的,那就要客觀分析工作中的得與失,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轉換為期望得到上級領導哪方面的幫助,同時要向領導表態。
對常見綜合性材料寫作板塊的總結
說實話,筆者不太推薦給各種類型的材料列公式,因為擔心同學們會機械化地套用公式。但確實有不少同學從來沒接觸過機關材料,提出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公式性的框架,有鑑於此,我簡單列出來僅供參考。
總結報告:背景+成績+問題+願景;
調研報告:背景+主要矛盾或主要問題+分析+對策建議;
推薦材料:導入語(為響應上級號召等)+先進事跡+推薦理由;
最後再贅述一句,同學們在考場上,要充分領會出題人的意圖,根據虛擬的情景進行代入,並結合實際內容進行靈活設計,千萬別機械的套公式、模板,那樣又會陷入「萬能×條」的窠臼,從而使得整體行文失敗。如果同學們還有什麼疑惑,可以在我們的公開課上向老師提問,我們也會根據同學們的反饋對課程進行適當調整,滿足同學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