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2020-12-13 周進紀實攝影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感受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我上世紀60年代出生在湖北省西部一個風光旖旎的地方——鹹豐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90年代初因工作原因遷移到重慶市黔江區,離開家鄉20多年,始終難忘故鄉情懷,曾經的一段教書經歷,更是歷歷在目。

1985年,我的最要好的朋友,坪壩營中心小學的李老師光榮入伍,他的離開,學校就少了一名教師。鍾校長看中了在林業部門上班的我,從此我接替李老師,到該校支教,從而在我的人生中又多了一段極不平凡的經歷。

說起85年的鄉村小學,人們印象中肯定會出現破爛不堪,低矮黑暗的危房,還有滿是泥濘、坑窪不平的"操場"。其實,我支教的學校是白牆青瓦、窗明几淨,足球場大小的操場乾淨平整,純粹就是一個大學校的氣派。它是當年創辦的一所林業中專學校,後因交通不便,遷到州府所在地恩施城裡去了,留下的校舍由林業部門捐贈給當地學校,從而給山裡的娃娃留下了一所漂亮、舒適的校園。

我對這個學校並不陌生,因為他原本就是我的母校。校園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過。該校的老師們,年長的曾經教過我,年輕的都是我的同學和朋友。雖然對它非常熟悉,但是一下子從曾經的學生變身為該校的老師,我卻又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陌生。

二十多年過去了,曾經的那一段的經歷,像電影一樣時常在腦海中浮現,一些難忘的片段,又一幕幕地出現在我的眼前。

1、第一個教師節

不得不慶幸我的好運,剛當上教師,就迎來了讓所有教師驚喜的日子——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節日的到來,對才有9天教齡的我來說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雖然我並不完全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但從老師們那張張喜悅的笑臉、以及一雙雙充盈著淚水的眼眶裡,感受到了這個節日在廣大教師心中有著神聖的意義。

因為是全國的首屆教師節,全國都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早在前兩天,我們就接到全校所有老師於9月10日到區政府參加慶祝大會的通知。鄉政府我們也常去,但是這一次由於意義不同,大家的興奮溢於言表,有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記得那天天沒亮,鍾校長就催促大家起床,匆匆吃過早飯,就一路步行趕往30多裡外的鄉政府。因為大家心中燃起的一片激情,路走得很快,我走不過他們,一路小跑緊緊跟隨。三個多小時的行走,終於趕到了鄉政府,老遠就聽到大喇叭裡傳來歡快的樂曲聲。

隆重而熱烈的集會,給數百名鄉村教師以極大的鼓舞。在會上,所有教師依次排隊走上講臺領取了一份節日的紀念品。隨後打牙祭、搞聯歡。我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當一名教師那份無上光榮和自豪。

「 春蠶」和「蠟燭」終於被人們記起,我們感謝那個時代,它把一批人從社會底層救起,讓他們由地位低下的「臭老九」轉變為受人尊重、無限光榮的人民教師。

2、初上講臺

過完教師節,教學工作就步入了正軌。初次任教,學校就把三年級班主任的重任交給我。因為在小學,三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的關鍵時期,我深知它的分量。沒有一點教學經驗的我實在不敢擔當重任。不過看在校長和老師們信任的目光,我還是欣然受命,接受挑戰。

生平第一次上講臺,我不免有一些緊張和不自然。看著那些比我矮不了多少的學生,我總覺得自己也還是一個靦腆、懵懂的少年,是他們當中的一員。當全班學生起立齊聲喊到「老師好!」的時候,我的心突突亂跳,臉上霎時布滿了紅暈。

講臺下數十雙黝黑的眼睛齊刷刷地看著我,從他們的目光裡看到了對新教師的好奇、陌生、還有一種期待。我能給同學們帶來什麼?我冷靜思考,其實真正能帶給他們的應該是一種意識、一種精神!所以,我必須做足功課,多多向老教師請教。在教案準備中,設計得儘量的「新奇、趣味、靈活、實際、」,做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讓學生建立一種全新的學習意識。

每次都認真對待,珍惜把握每一堂課的機會。在課堂上,用眼神、語言和動作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當看到學生投來讚許的目光和善意的微笑時,感到特別高興。課外,只要遇上自己的學生,一聲招呼"老師好"總會在耳邊響起。雖然只是一聲簡單的問候,但我卻認為那是同學們對自己莫大的認可和鞭策。

3、欣慰和遺憾

除了任三年級班主任和上語文課外,我還代授全校學生的音樂、體育、高年級的歷史、地理。那時的音樂課沒有正規課本,只是老師把自己會唱的歌曲交給學生,以前的音樂老師年齡稍大,教給學生的也就是《牡丹之歌》、《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遊擊隊歌》等很老的歌曲,這些歌曲顯然不適合兒童歌唱。

我年輕,本身特喜歡音樂,時下流行的很多新曲我都會唱。也認識簡譜,會電子琴、笛子等樂器,雖然演奏水平不高,但還是給音樂課堂帶來了新的元素。一時間《童年的小搖車》《熊貓咪咪》《小螺號》《媽媽的吻》等非常好聽並適合少兒的歌曲在校內流傳。每當同學們充滿著快樂和童真地唱著這些歌曲時,我感到特別欣慰。

記得我教五年級歷史課的時候,有一篇課文是講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剛好前不久在林場辦公室看到一本《人民畫報》是紀念鄭和下西洋的專輯。我想圖文並茂的畫冊正好可以作為輔助教材讓學生閱讀,這樣更能使教學生動、豐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住歷史知識。我承諾到林場借《人民畫報》讓同學們看,可是,當我到林場辦公室借閱畫報時,畫報不知被誰拿走了,沒有兌現對學生的承諾。每當上歷史課時,同學們都會小心翼翼地請求我,希望能夠滿足他們的願望。事不湊巧,這本書我去找過多次,都沒能如願。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不敢面對學生那雙渴望的眼睛,總覺無顏以對,這件事讓我至今還留有遺憾。

4、難忘的家訪

山區的學生那份辛苦是生活在城裡的人們無法想像的,很多學生的家離學校有5—15裡不等的山路。最遠的學生每天要走4個多小時的路程,天不亮就起床,匆匆忙忙吃點早飯,就往學校趕,上坡下坎,林中穿行,風雨無阻。經過一天的緊張學習,放學後,等待他們的又是一次艱難的跋涉。

學校安排的一次家訪,讓我體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艱辛。我家訪的地方叫馬巖塘,離學校約七八公裡,成人一路急行差不多要花兩個小時,小孩子花的時間要更多一些。我隨該村的十餘名學生一路前往,狹窄的山路蜿蜒崎嶇,有些地方特別陡峭,行走極為困難。懂事的同學們一路照顧著我,生怕我累倒或者跌倒,其實那是同學們的好意。我本生就是山裡的孩子,這樣的路走過不少。不過像眼前那些小的只有六七歲,最大不過十一二歲的同學每天都要走一個來回,那需要十分堅強的毅力。我想:支撐他們不停地走下去的,一定是對知識的渴望。

我問同學們:走路累嗎?他們搖搖頭。我又問:餓嗎?他們還是搖頭,回答不餓。其實我知道,說不餓肯定是假,我吃了午飯都感到有些餓了,何況他們連午飯都沒得吃。他們說:在路邊找些野果和能吃的野草咀嚼,能夠暫時忘掉飢餓。

一路跋涉,同學們終於回到了家,我想家裡一定有熱騰騰的飯菜在等著他們吧。可是,眼前的景象讓人感到悽涼,家家房門緊鎖,不見大人們的蹤影。一問得知,家長們都在地裡幹活。今天是因為我的到來,不然學生們不會馬上回來,他們要在回家路上拾上一捆乾柴帶回家,大一點的學生回家後把飯做好,等待父母們收工後才一起吃晚飯。農村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他們身上得到了驗證。

晚上我儘量到村子裡每位學生的家裡走訪,了解學生家庭的情況,收集家長們對學校以及老師的意見和要求。家長的淳樸、學生的懂事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第二天天還沒亮,學生喊醒了我,點著煤油燈吃完早飯,又匆匆前往上學的路上。早上露水很大,沒一會,膝部以下早已溼透。為了不遲到,同學們的步伐比回家時更急促,下坡和平坦一點的路近乎小跑,匆匆趕到學校,又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學習。

通過這次家訪,我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看到那些學生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我感慨萬分,心想,自己沒有能力去改變他們的生活,但是可以努力當好一個老師,引導他們認真學習,用知識去改變他們自己的命運。

5、鼓舞

一個學期很快就過了一半,我由一個新手逐漸進入了角色,在教學上也漸入佳境,可以說基本上算一個合格的教師了。

一次縣教育局到我校檢查教學情況,檢查組決定聽一堂課,以了解學校的教學狀況和檢驗老師的教學水平。讓我愕然的是,檢查組要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認認真真做好了準備。

開始上課了,在聽課人員面前,我不免有些緊張。我稍作鎮定,開始給同學們講了一個發生在唐朝的故事:一個叫李白的詩人,因為一個案子受牽連,被皇帝發配流放夜郎(今貴州)。在李白取道四川赴夜郎的途中,行至白帝城時,忽然接到皇帝赦免的詔書,李白驚喜交加,馬上乘坐木船東下,直奔江陵。說完這個故事,同學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節當中。我接著讓同學們打開課本,說:李白得到皇帝赦免,非常高興,當即揮毫,表達了他當時喜悅心情。於是給我們留下了《早發白帝城》這首著名的詩詞。正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興致高昂的時候,我讓同學們打開課本,朗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然後逐字逐句的講解,同學們很快學懂了這篇課文。

沒想到,這節課得到了檢查組領導們的高度評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之後我為這次講課的成功高興了很長時間。

學期結束了,在學校的總結會上,我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我知道,那是學校對我的鞭策和鼓勵。我正打算在下學期做出更好的成績時,我的工作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6、不舍

86年新年伊始,林場的辦公室主任調回到他的老家廣西梧州,場裡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接替,領導們又想到了我。經過與學校協商,我又調回林場接替辦公室工作,從而結束了我的支教工作。

一個學期的"教師生涯",充實而富有成就感。當初,走上講臺都有如坐針氈的感覺,總覺得時間過於漫長,當適應它時,慢慢的又覺得意猶未盡。要離開學校、離開老師、離開同學們,心中總有一種強烈的不舍。習慣了那些學生的吵鬧和歡笑,在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很難從那種生活中走出來,總有一種落寞的感覺。

人們常賜予教師"桃李滿天下"、"良師益友"等讚譽,我想不是真正體驗過、感受過教師這一職業的人,很難揣摩其中的滋味。雖然只是幾個月的"教師生涯",但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直到現在,對於老師,我一直懷有感激和敬重;對於學生,有一種由衷的親切;對於校園,還有一份深切的留戀!

相關焦點

  • 來看看深圳支教隊伍在環江過了怎樣一個教師節
    9月10日,又是一年教師節。有這麼一支支教隊伍,他們從千裡之外的深圳市來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投身毛南山鄉的教育扶貧工作。他們在環江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教師節。,託舉希望」,在環江六小五(一)班教室裡,一場特別的主題班會正在進行中,來自深圳福田區的兩位老師接受孩子們的祝福。
  • 在這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支教老師千裡之外分享支教感悟
    9月10日下午,「脫貧攻堅勇擔當,人和育人創未來」——人和街小學教育集團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召開,學校部分赴涼山支教的老師,通過網絡視頻,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支教的感悟和收穫。並送給老師們三句話,與大家分享、共勉:第一,心懷家國、志存高遠,做樸實智慧的中國人;第二,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做自帶光芒的「人和人」;第三,珍惜榮光、不負囑託,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在2020新教師宣誓儀式上,23名新教師儀態端莊,帶著青春的朝氣,懷著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舉起右手在國旗下莊嚴宣誓。
  • 回億過第一個教師節的一件事
    1985年9月10日我們迎來了第一個教師節。怎麼度過自已的節日?學校領導們都在想,老師們碰面都在問。那時,安慶二中經費相當緊張,上課沒有課時獎,過節沒有節日福利,也很少有表彰會,更沒有集體去旅遊的奢望。另外,第一個教師節如何讓老師們過得開心,校領導都沒有經驗。
  • 「我的第一個教師節」,老師悄悄地告訴你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最光輝的職業。尤其是每年教師節來臨,他們都會收到無數問候、讚美和掌聲。今天又是教師節,讓我們來聽聽老師們在面對人生中的第一個教師節,都有哪些深刻的記憶和感想吧!那時老師對我說「來這裡教書,別覺得委屈,你是從這裡出去的,現在回來服務,豈不更好!你是我的學生,你的性格我了解,對於你來說,做教師應該是你最好的職業選擇,堅持3年,你會愛上這個職業;堅持10年,你會和我一樣成為一名好的老師.靜下心來,認真做吧!」老師這句樸實的話語,是我第一個教師節收穫的一份沉甸甸、一直影響至今的禮物。
  • 【支教心語】是什麼讓年過半百的韓老師毅然選擇奔赴南疆支教?
    支教工作啟動以來,為農村幼兒教育工作注入了新活力。雖然我們不是專業的學前幼兒教師,但我們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學前教育工作當中來。在我們支教的團隊中最年長的一位支教幹部,今年51歲,她愛崗敬業、嚴謹治學、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她就是新疆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的韓潔。
  • 新中國教師節的由來
    今天是2020年9月10日,從1985年9月10日新中國的第一個教師節算起,這已經是我國第三十六個教師節了!
  • 教師節前夕,北京的老師來了
    教師節前夕,北京大興區教委為察右前旗的孩子們送來了一份特殊的」教師節禮物」。這份禮物正是來自北京大興區的支教老師們。當察右前旗職業中學的師生們看到遠道而來的客人時倍感激動,學生們更是簇擁在前。「我以前從沒來過這兒,以為會很艱苦,但這一路坐在大巴車上,看到滿眼的綠意,到處都是生機勃勃,我對支教之旅充滿了希望。」支教老師王衛平的話音還沒落,學生們歡呼雀躍:「我們要有新老師啦!老師你們從北京來嗎?」學生難掩興奮之情歡迎著遠道而來的老師們......這一切,都得益於京蒙幫扶。據了解,此次的8名支教老師,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
  • 江蘇老師和研究生、大學生在青海支教 教師節那天老師和學生們都哭了
    9月18日,記者在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等地,採訪了部分支教的江蘇老師和大學生,收穫了很多感動。 記者 黃建國/文感人一幕支教老師來看望,全班學生都哭了「最感動的是今年暑假期間,前面帶過課的一個班級的一個學生,問我要了一些照片。
  • 我的第一個教師節,收到學生送的第一件禮物—錢心如支教日誌2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教師節 晴轉雨今天是教師節呀,我的第一個教師節!朋友圈裡刷起了教師節快樂與教師節禮物。我也收到了學生們送給我的第一件禮物——一張精美的賀卡,這讓我十分開心,我暗下決心,要好好對待這些可愛的孩子們!
  • 崑山援碧教師在碧江的第一個教師節這樣度過
    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崑山援碧的教師仍堅守在碧江的教育崗位上,度過了在碧江的第一個教師節。走進銅仁市第八小學五年級(3)班,同學們正積極踴躍的回答問題,老師也耐心地為學生講解知識點。「郭老師是兩周前來我們班的,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方法,使我對數學有了更多的興趣,我喜歡郭老師。今天是教師節,祝所有老師,節日快樂、心想事成。」學生曾程藝說。
  • 重新起航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浙江女教師瀘州山區支教
    原標題:重新起航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浙江女教師瀘州山區支教   「這是我在敘永度過的第一個教師節,孩子們很熱心。」昨日教師節,在瀘州市敘永縣永寧中學的教師辦公室,李根華捧著學生送的祝福卡片,一臉幸福地說道。
  • 教師節快樂|曾經「罵」過我的老師們,您們還好嗎?
    長大後,惆悵何時再重逢曾覺得拖堂的每一分鐘如此漫長,可用盡餘生,也回不到當年的純真時光。在我們的印象中,我們的老師都是這樣的:安慰過你,也罵過你,甚至體罰過你,但他們對學生們的種種表現,都是愛得深沉。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來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對曾經教育過我們的老師們真心的道上一句:教師節快樂!老師,您辛苦了!
  • 「我」的第一個教師節,這樣過很有意義!
    9月10日全國第36個教師節當天,海澱區中小學及幼兒園新任教師區級師德實踐活動舉行,海澱區的380餘名新任教師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迎來入職後的第一個教師節,意義重大。活動以「學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為主題,區委教工委書記尹麗君,區委教工委副書記屠永永,我區優秀教師代表,20餘名新任教師代表等在主會場參加會議,300餘名新任教師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系統觀看了線上直播活動。
  • 短期支教是錯誤的?親身經歷過支教活動的人有話要說
    支教活動參與者有話要說對此,土著收到了來自曾經參加過短期支教大學生「九流」的留言,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觀點。我是一名從農村裡走出來的孩子,家鄉不算太窮,但和富裕還是有點差別的。曾經有幸參與了支教活動,作為一個短期支教的經歷者,我希望能為短期支教的志願者們正一下名。相對於長期支教,支教時長低於一年的支教活動我們稱之為短期支教。短期支教的主要群體就是在校大學生,在校大學生平時都有自己的學業,因此很少有能參加長期支教。
  • 浙江校長和他在貴州過的第一個教師節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倪淑琴 肖子燁)今年的9月10日是古州四小的校長申屠國良來貴州後過的第一個教師節。古州四小位於榕江縣城,距離最遠的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小區也只有2公裡,最近的只有幾百米。這個新建小學今年8月31日正式開學,學生都來自附近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
  • 教師節那天,老師和學生們都哭了!江蘇老師和大學生在海南州支教,有太多感人故事
    教師節那天,學生們送來一個精美的相冊,裡面都是我支教的一些瞬間。相冊扉頁上寫道:『老師,你說好陪我們走三年的,但你現在卻去了別的班級。』看了以後,我當時眼淚就情不自禁流了下來。當天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我去看望了代過課那個班學生,全班學生都失聲痛哭了。」來自南通海安胡集中學的李國芹老師,現在正在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河陰寄宿制學校支教。
  • 異鄉「築夢人」來聽聽揚州支教老師的故事
    劉春陽笑道,「我和他們之間的情感也不同了,我的一些揚州朋友,都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資助,教學之餘也多了很多牽掛。」劉春陽說,教師節也沒有刻意提,不少學生對他講「劉老師,節日快樂!」這讓他很受感動,這些山裡的孩子,內心無比淳樸善良。
  • 異鄉「築夢人」 來聽聽揚州支教老師的故事
    劉春陽笑道,「我和他們之間的情感也不同了,我的一些揚州朋友,都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資助,教學之餘也多了很多牽掛。」劉春陽說,教師節也沒有刻意提,不少學生對他講「劉老師,節日快樂!」這讓他很受感動,這些山裡的孩子,內心無比淳樸善良。
  • 今天華東師大這樣過教師節
    華東師大「卓越育人,誓與祖國共奮進」慶祝第36個教師節主題活動 新入職教師宣誓儀式 響亮的聲音鏗鏘有力!今天上午,華東師大「卓越育人,誓與祖國共奮進」慶祝第36個教師節主題活動在中山北路校區科學會堂舉行。
  • 【教師節特輯】我的教師節
    我的教師節翟曉梅今年9月10日,是我們國家第36個教師節。教師節到了,曾經,這也是屬於我的節日。當老師是我從小的夢想。小學的時候,經常偷偷拿著媽媽的教科書和參考書,自己躲在小屋子裡練習講課;中學的時候,寫過一篇作文《我的理想》,還在班級被當範文交流過,非常「高調」地表達了想當老師的願望;畢業的時候,就那樣一心一意地去念了師範;二十七年前,第一次走上講臺,夢想就實現了,呵呵,看起來也不難。捨不得離開教師這個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