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9月10日是教師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還有許多揚州教師在全國各地支教:在新疆新源,在陝西綏德,在四川大涼山,他們遠離家鄉揚州,依然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把揚州的教育好做法帶給他鄉的師生,用一個人的光亮照亮每一顆童心。昨日,記者連線這些身處祖國南北的支教教師,聽他們講述支教的故事。
楊寶權為學生們解疑
學生發的祝福信息來不及回
支教地點:新疆新源
支教老師:楊寶權(邗江中學北校區維揚中學化學教師)
「今天一大早,就有很多學生給我發來了祝福信息,到現在都沒來得及一一回復。」正在新疆新源第六中學支教的楊寶權教師說道,「很感動,每年的教師節,都能收到很多真誠的祝福,讓我感到這份職業所帶來的榮譽感。」
楊寶權第一次到新疆新源支教,一年半的支教任務結束,當地的師生滿含深情地挽留他,加上他對這裡的學生們也非常有感情,又一個「一年半」的周期剛剛開始。
第六中學是初中,很多畢業上高中的學生,平時會到他的宿舍,來聊聊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請楊老師幫助解答。畢業典禮上,學生們載歌載舞,向教師們致謝,有些女生更是熱淚盈眶,捨不得說「再見」,這一幕幕場景,都是楊寶權留在新疆的理由。
他把在教科研方面的經驗帶到學校,在學校裡設置不少活動,請當地教師參加,有效提升了當地教師們的師資力量。
劉春陽再到大涼山支教
中午「加餐」多了一份坨坨肉
支教地點:四川大涼山
支教老師:揚州作家劉春陽
昨日,在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支教的劉春陽發現,中午吃飯時,多了一份坨坨肉,這也是當地學校,專門給支教老師們的「加餐」。
這是劉春陽第二次來這裡支教,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他伴隨著這裡的孩子度過了一年時間。去年,他一直都在雲南。當年的學生們,從4年級到了6年級,都希望劉老師能夠回來。新學期開始時,當劉春陽出現在教室裡時,很多學生們的臉上都露出了驚喜的表情。大涼山裡的小學生們,還不太懂得如何表達情感,卻在一篇篇日記裡吐露心聲,表達內心的喜悅。
「孩子們變化蠻大的,一年多沒見,都長高了,長大了。」劉春陽笑道,「我和他們之間的情感也不同了,我的一些揚州朋友,都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資助,教學之餘也多了很多牽掛。」
劉春陽說,教師節也沒有刻意提,不少學生對他講「劉老師,節日快樂!」這讓他很受感動,這些山裡的孩子,內心無比淳樸善良。
胡奎榮膺「模範教師」稱號
教師節榮膺「模範教師」稱號
支教地點:陝西綏德
支教老師:胡奎(公道初級中學政教處副主任、初中英語學科教師)
昨日上午,遠在1300公裡外的綏德中學舉辦了慶祝教師節活動,9位教師獲評「模範教師」,胡奎便是其中一個。
2019年8月,胡奎踏上了援陝之路,前往陝西省綏德中學任教,深感當地英語教學資源的匱乏,「英語滿分120分,全校的平均分在50分左右,考到60分以上,可能算得上是前幾名了。」胡奎說。
胡奎的班上有21名貧困學生,他不到一個月走遍了這21個家庭,並對兩位學生進行結對幫扶。今年暑假,胡奎帶著「探親」的家人到結對幫扶的學生家中。回到家後,孩子突然對胡奎說:「爸爸,那個姐姐的家裡沒有檯燈,我們可以把家裡的檯燈送給她嗎?」前些日子,胡奎到鎮上買了新檯燈送了過去,「你的心願爸爸已經幫你完成了,新的檯燈送給姐姐了。」電話兩頭的父子倆,笑得像花一樣燦爛。
援陝工作到今年8月告一段落,當地校方和教育部門提出「能不能留下來,再帶一個學期?」胡奎沒有多想就答應下來。當新學期胡奎再次出現在教室門口,孩子們興奮地尖叫起來,霎時間掌聲雷動,「我自認為是一個堅強的人,但是在那一刻真的沒有忍住,熱淚盈眶。」
「今天是教師節,孩子們親手準備了鮮花和賀卡,看著這些飽含深情的禮物,我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胡奎說。
楊海波講「程門立雪」的故事
從「程門立雪」講授尊師重道
支教地點:陝西綏德
支教老師:楊海波(育才小學西區校辦公室副主任、小學語文學科教師)
今年8月,楊海波到綏德明德小學報到,主動請纓擔任一年級(2)班的班主任,他是該批支教隊伍中唯一的一位班主任,也是明德小學建校以來第一個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男老師,「此前在育才小學西區校也有過班主任經歷,於是就自告奮勇,報名當起了班主任。」
對於教師節,一年級的「小豆丁」們還不能明白這個節日到底是什麼,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理解「教師節」的含義,楊海波給同學們上起了主題班會課,從「程門立雪」的故事開始講起,告訴小朋友們尊師重道的含義。
「今天,我們有特殊的慶祝教師節的方式。」主題班會結束後,楊海波讓小朋友們跟自己聊聊心裡話,同時他也告訴孩子們,要學會感恩、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接著,楊海波又教孩子們唱起《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讓這群剛邁入小學校門的孩子們,對教師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盛傳雲上課中
20天寫下了5萬字支教日記
支教地點:陝西綏德
支教老師:盛傳雲(公道中學副校長、高中化學學科教師)
盛傳雲是邗江區教育系統第三批對口支援教師隊伍的領隊,今年8月20日,他抵達陝西綏德開始自己的支教生活,已有20天。盛傳雲每天堅持寫日記,記錄下支教的見聞和感受,日記已有5萬餘字,時間精確到分鐘,細節精確到一張桌子,甚至是一把椅子。
通過他的認真觀察,很快就發現了當地在教育過程中與揚州的差異,他將這些差異仔細記錄下來,並主動向當地教師傳遞揚州的教學經驗。
昨日是教師節,綏德當地舉辦了豐富的慶祝活動,盛傳雲告訴記者:「今天我坐計程車,發現計程車頂上的LED屏上有『老師您好,節日快樂』幾個字,司機師傅告訴我,這是他們自發的行動,讓我深受感動。」
記者 朱廣盛 王鑫 林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