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9月10日教師節當天,新時代文明實踐之「道德模範故事匯巡演」直播活動教師節專場活動上,4名耕耘在廣州教育一線的「築夢人」,帶來了他們如何提升自我職業素養、帶領孩子們探索書海、用教育扶貧扶智的故事。
活動現場,廣州市越秀區舊部前小學的陳宣一帶來了朗誦《師恩難忘》,廣州市番禺區執信中學附屬小學周雨璇帶來了歌曲《天之大》,向像媽媽一樣給予學生們關愛與溫暖的老師們致敬。
這4名老師分別是第六屆廣州市道德模範何路珍,成長於山村的她耐得住寂寞,至今已紮根從化鄉村小學20年;2018年中國好人黃海,被稱為「科技達人」的他,一度遠赴新疆喀什支教,填補當地科技教育空白;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陳珊霞,一名在孩子們眼中有7個標籤、像「媽媽」一樣溫暖的老師;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陳光榮,從教36載,他勇於創新,傳播知識和友愛的種子,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用一盒粉筆繪就孩子們的未來,用一片丹心栽培祖國的花朵。」這是道德模範何路珍的職業承諾。「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是陳光榮對教育的見解。黃海所講述的師徒攜手、教學相長故事,再一次詮釋了優秀師者在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性。「有一天晚上,我回家後不久,手機裡收到一小段視頻。視頻裡,幾個女孩唱完生日歌后,異口同聲地對著鏡頭來了一句:珊霞老師,謝謝您!這看似平常的一句道謝,消除了我一天採購的疲勞。」陳珊霞分享的一則師生間暖心小故事,令人回味師生情的細膩之處。
故事匯上,四名一線老師樸素、執著的感人故事,詮釋了模範師者勇擔時代使命、無悔追求教育之夢的形象。當天的活動在新花城APP、花城+APP等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約66.8萬名網友觀看,進一步加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文明傳統,積極推動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向前發展。
本次活動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廣州市文明辦、廣州市教育局主辦,廣州市廣播電視臺花城+、廣州日報新花城APP、信息時報微社區e家通承辦,越秀區文明辦、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協辦。
何路珍:
把青春獻給山裡,為山裡娃鋪一條走出去的路
鄉村老師何路珍,是從化區呂田鎮第三小學的一位普通人民教師,土生土長的呂田鎮東明人。曾經,走出大山,奔向繁華是她的夢想。可現在,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奔向繁華才是她的最大夢想。為了山區的孩子們,「全年無休」、「全天待命」,她心甘情願。
山區多留守兒童,與之日日相對,她最樂意做孩子們親人之外的親人。為及時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狀態,何路珍啟動「心靈日記」,這是她與學生們最坦誠守信的溝通方式,也是所有孩子都喜歡的溝通方式。
黃海:
為學生播下科技「火種 將科技之光帶去祖國西部
天天與各種器材打交道的「科技達人」黃海,是廣州市第23中學物理老師。自1993年從教起,他就與科技結下不解之緣。在行內,他是中國無線電測向運動團隊的國家隊教練,也是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領軍人物。從2013年到現在,他們的無線電社團獲獎無數,其中不乏世界冠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科技「獲獎專業戶」。
2016年,黃海隨援疆隊伍遠赴喀什地區,在疏附二中任教物理,並擔任教學副校長。在出發去新疆前,他準備了很多科技教學用的器材帶過去,方便儘快開展工作。在那裡,他帶給學校的不僅僅是器材和知識,還在當地學生心裡留下科技火種,填補當地科技教育的空白。
陳珊霞:
大愛強師護雪蓮花開 七重身份寫向陽芳華
陳珊霞是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新疆部班主任,廣州市生物學科教研中心組成員。「美麗主播」「優秀班主任」「全能媽媽」「知心姐姐」「抗疫戰士」「一線護士」「無償獻血者」……這是孩子們眼中的她。作為新疆部的班主任,她像是一位全能「媽媽」,照顧著148位來自天山南北的新疆孩子。疫情期間,她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開車護送生病學生前往醫院看病。
今年,她還嘗鮮當起了「主播」。直播課堂上,力求高效、有趣、有料、有深度,還兼顧防疫知識講授,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而她的感人故事,也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
陳光榮:
師者楷模 扶貧送教助西部少年逐夢
從教三十六年,「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他的座右銘。「因為你的努力,我的生命才有意義;因為你的成長,我的生活將充滿陽光。」這是他在派發給學生們的書籤上,所寫下的寄語。作為廣州市南沙黃閣中學的教師,他受到了學生喜愛、家長好評以及同行讚許。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追求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今年新冠肺炎防疫的緊張時刻,陳光榮主動承擔了在線培訓教師的任務,開設線上培訓課程,積極指導教師開展線上教育教學,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