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省外讀大學,我是這樣思考的

2020-08-05 恩師學堂

讀大學,到底是選擇省外好還是省內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想法不同,孩子和孩子之間的想法也不同,正如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而選擇省內讀大學還是省外讀大學,無分對錯,只是因為客觀條件、所處環境和個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關於選擇省外讀大學,我是這樣思考的

我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本省的院校,全部填的外省。從南到北,一個比一個遠。

關於報離家遠一點的大學,我有自己的三點思考:

從小學到到高中我都沒有離開過本省,就像坐井觀天的青蛙,觀察世界的窗口十分有限,而選擇就讀大學的城市正是一個好機會,讓我有機會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如果選擇省內的學校,在工作的時候我也會優先考慮本省,那時我也就沒有什麼機會再去外面感受風土人情了。

選擇省外讀大學,我是這樣思考的

作為北方人,我已經熟悉了北方的的人和物,但我對北方以外的地方感到好奇。我曾無數次幻想過南方的天是不是更藍,南方的水是不是更清。即使他們是一樣的,我也要眼見為實。世界那麼大,想出去看看的好奇心驅使著我掙脫家庭的束縛。

我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可是我也習慣了服從於安排。父母總會把我的的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我只需要遵從,生活就會過得很舒坦。但是這種舒坦和安逸也會抹殺我向上的積極性。

所以,報考外省大學的想法並不是突然升起來的,而是一點點薰染凝聚而成,最終在我的思想中生根發芽。

另外,有一個故事對我的影響很大,它告訴我:人目前的樣子是由所處環境決定的。

選擇省外讀大學,我是這樣思考的

秦國的丞相李斯少年時家境貧寒,貧苦經歷使他的人生始終蒙著一層自卑的陰影。年輕時候的李斯憑藉著聰明、好學,被鄉人舉薦為家鄉小吏。因為善於思考和總結,辦事幹練,深得當地百姓的讚許,但他的生活並不盡如人意。

看著郡守駟馬高車的豪華生活以及頤指氣使的官僚派頭,與李斯妻兒老小的貧寒生活,唯唯諾諾、稍有不順遂就要挨打欺凌的卑微地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巨大的反差。

為什麼會人與人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李密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觀察了老鼠的例子。

茅廁中的老鼠又小又瘦,毛色灰暗而且縮頭縮腦,膽小甚微。他們吃的是汙穢的糞便,見到人來就嚇得驚慌逃竄。

在糧倉看到的老鼠,吃著公家堆積如山的糧食,住著寬大舒適的房舍,沒有風吹日曬,沒有人來打攪,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毛皮油亮、碩大無比,看見人也不害怕。

選擇省外讀大學,我是這樣思考的

同樣是老鼠,為什麼他們之間的差距這樣大,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

當把廁所裡的老鼠和糧倉裡的老鼠進行位置互換,三天之後他發現廁所裡的老鼠到了糧倉也開始吃糧食,慢慢的看見人也不害怕;而糧倉裡的老鼠到了廁所之後開始吃大便,看見人也顯得非常驚恐。

上蔡郡的李斯位居人下,看人臉色,受人管制。在上司面前,李斯永遠就是一個不被看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就像是茅廁裡面的老鼠,貧賤低下,任人欺侮。

顧「鼠」自憐的李斯不禁感慨萬千,「人有地位高下、尊卑之別,就像這老鼠一樣,全看你處在何等的環境」。

人放在不同的位置才能體現不同的價值,我不適合離家近。

我喜歡獨立自主、我喜歡遇到事情自己拿主意,但我同樣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當我離家近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有想要依靠父母的懈怠心理。

所以很多事情我沒有勇氣去做,就是因為我有了依靠,如果我把這種依靠無限放大,那麼最終我就會丟失我的勇氣。

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城市上學,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獨立解決,沒有了父母親人的幫襯,也許最開始的時候會讓你焦頭爛額,但是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以前不能做到的,現在都做的得心應手,這就是成長。

  • 從江蘇宿遷到北京,從中關村到京東,劉強東選擇到外省讀大學;
  • 從江陰農村走到了北京,又從北大走到了新東方,俞敏洪也選擇到外省讀大學;

俞敏洪以他的經驗之談,強烈的建議:「讀大學,能去外地就去外地,越遠越好,最好去大城市,父母千萬不要陪孩子念大學」。

選擇省外讀大學,我是這樣思考的

選擇本省相當於選擇了生活的舒適圈,選擇外省相當於選擇一片新的天地。只有你走出舒適圈的時候,才能開始結識新的朋友,接觸不一樣的風土,領略不一樣的風景,有不一樣的體會。

要說人生什麼最重要,那就是經驗和感悟,這是任何人都教不了的。所以我果斷的選擇到外省讀大學。

雖然到省外讀大學有好處,但他也有不好之處。

  1. 每個省都會有招生名額傾斜,同等院校省內大學分數會低一些。
  2. 離家遠,4年往返家庭和學校的交通費用不低。
  3. 如果畢業之後選擇回省內,那麼你在大學積累的人脈資源都會失效。
  4. 孤獨是每一個外出求學的學子必須面對的。每當無聊乏味時,那種沒有親人陪伴的落寞感,是很多人無法忍受的;尤其當面臨病痛的折磨之時,又缺少了父母的噓寒問暖,雙重的折磨常常讓人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所以有些學生選擇到外省讀書,但是因為忍受不了而中途退學了,這就得不償失了。

總結一下,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到外省讀書,如果家庭有優勢資源可供利用,那麼也就沒有人願意過東奔西走、漂泊流浪的生活,一切都是因為所處的環境和客觀條件的差異。

選擇省外讀大學,我是這樣思考的

相關焦點

  • 不太推薦選擇省外專科院校就讀,除非想在省外就業
    高考分數只能上專科院校的情況下,除非想在省外就業,一般不推薦選擇省外專科院校就讀。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選擇省外好一點的專科院校不好嗎?這樣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專科學歷不算很突出,如果選擇省外的專科院校,畢業後回到省內就業。不少省內企業對省外專科院校沒有那麼熟悉,基本上會擇優錄取省內專科院校學生,在就業這點上,還是省內專科院校佔據優勢。
  • 省外讀大學不一定好,我的慘痛經歷!
    我目前在政府部門上班,大學是哈爾濱理工大學商貿英語專業畢業(注意了,不是哈工大,當年是很普通的一個二本院校),後轉專業讀了研究生:安徽師範大學哲學碩士。我以我慘痛的教訓得出如下三點感悟,望能對您有所啟發: 一、 省外讀一個普通的二本大學是我第一個錯誤的選擇。
  • 省外大學?省內大學?河北考生該怎麼選?
    在面對填報志願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糾結是在省內讀大學呢?還是在省外去讀大學呢? 但是這個問題其實不能千篇一律的回答省內還是省外,因為要結合很多實際情況考慮。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普通的河北畢業生要怎麼選擇。如果你的分數能夠上985 這種情況的畢業生,我建議不要拘泥於省內省外這個問題
  • 女生首次到省外讀大學,該怎樣保護好自己,看看警察爸爸的忠告
    對於男孩子來說,去省外讀大學,不少父母都是比較放心的,而對於女生來說,畢竟她們第一次離開爸媽的身邊,自己一個人到省外讀大學,很多父母都是比較擔心的,現在的大一新生,差不多只有20來歲,普遍都很年輕,而且防範意識也比較薄弱,那麼,女孩子首次到省外讀大學,該怎樣保護好自己,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就比較頭痛。
  • 報志願的時候,省外的大學一定比省內的好嗎?
    記得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就有親戚問我:「等到高考完報志願,是想在省內上大學還是出省讀大學?」我顯得早有預謀的樣子:」要是可以的話,我想上西亞斯。然而真正等到高考成績出來後,我卻選擇了一所離家千裡外的一所大學。而我那些在高考前就盤算著是去成都還是去北京的朋友們,卻無一例外留在了家鄉。他們很羨慕我去了外省讀書,覺得我給自己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而我卻也很羨慕他們,至少他們沒有過獨自一人發著高燒,手上還拿著化驗單在醫院排隊掛號的經歷。
  • 志願填報時,報考省內大學和省外大學,有哪些區別?
    相信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都經歷過志願填報,也比較熟悉志願填報的相關流程,有一部分學生報考省內的大學,選擇在省內就讀,因為距離非常近,周末放假的時候都可以回家看望父母。也有一部分學生報考省外的大學,選擇在省外就讀,因為可以鍛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並且可以去別的省份見識不一樣的視野。那麼在志願填報中,報考省內大學和省外大學,有什麼區別呢?作為考生而言,報考省內大學和省外大學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 省內「末流211」和省外「雙非」,中等生該如何選擇?
    高考報志願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每年都會有很多考生成績很高,但是報志願去了一個自己不了解的學校或者選擇了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還有不少成績中等的考生,為了讀「熱門專業」,放棄了省內的「211」學校,最終選擇了省外的普通一本大學,等到進入大學時, 發現完全不是自己想像的那種情況而非常後悔。那麼對於本省「211」學校和省外「雙非」,我們該如何抉擇呢?接下來學姐將從這三個方面闡述這兩類學校的優缺點。
  • 女孩子到底應不應該到省外讀個普通一本
    特別是重慶是我們雲南女生的最愛,我姑娘的同學有三個就去了重慶大學。女兒就讀的城市,沒有從大理直達的飛機,轉了趟火車。學校和城市是女兒自己選的,因為一本上線不多,省內學校可選的很多,但是女兒堅決要出省,俗話說兒大不由娘,我們拗不過只能任由她。以她的分數省外一本可選的本來就不多。
  • 3大原因揭秘:為何廣東考生寧願上本省普通大學也不願省外讀985?
    然而,小壹認為相對北京上海而言,廣東的高校產業似乎有極大的進步空間,不然為什麼廣東考生哪怕成績優異,卻仍只能讀普通大學?一、成績優異卻讀普通大學的原因一方面,廣東省受全國人民的歡迎程度頗高,高考報名人數逐年遞增。
  • 讀大學到底怎麼讀,我這樣告訴妹妹
    老妹,今天是中秋節,也是你大學生涯真正開始的第一天。我有許多話要跟你講,但是這些話題卻又不太適合言談。思來想去,還是寫下來吧。一則講說更有條理,二則適於深入思考,三則便於日後查閱。首先,我要恭喜你。無論如何,這件事情總算是塵埃落定了。你十八歲了,好多事情,你已經學會自己去選擇,並且自己承受選擇的後果了。
  • 有人說在外省讀大學以後回本省找工作會很難,真的是這樣嗎?
    每年高考生在選擇自己的目標院校時,會考慮到諸多的因素,經過認真的考慮之後才會填寫自己的理想高校,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會考慮到高校的地理位置,高校的所在城市經濟發展、高校所在地的氣候條件等等方面,然而更多的學生其實還會糾結於自己到底要不要出省讀大學呢?
  • 我為什麼讓深圳的學生這樣選擇大學
    筆者前幾天發了下面這條關於深圳學生如何選擇大學的頭條引起大家的熱議,爭論的焦點是深圳大學是否真的那麼值?一所不是985,211,又不是雙一流的高校何德何能?1.為什麼我說廣東省內如果不能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就上深圳大學?
  • 想當老師,同等條件下,高考生選擇在省內讀師範大學好一些
    醫學類大學是熱門報考院校,師範類大學也不例外,這兩種類型的大學畢業生,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在不少家長的眼中,教師這份職業是最好的職業之一,不僅工作穩定,還很受歡迎。 但很多學生在報考師範大學的時候,會有一個情況出現,要不要出省讀師範大學?
  • 高考後,選擇大學時,讀普通本科真的沒有必要去外省嗎?
    有一種說法,叫做高考後,如果成績不是特別高的話,比如,只能上普通本科,就沒有必要去選擇省外的大學,讀省內大學可能會更「划算」一些,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其實,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畢竟,國內除了幾所頂尖985大學以及其他普通985大學、211大學外,大部分高校的區別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 高考填報志願,為什麼報省內「二本」人數火爆,省外卻很冷清呢?
    高考填報志願,為什麼報省內「二本」人數火爆,省外卻很冷清呢?近些天,作為高考生和家長基本都是在為報考學校的事情忙碌,在這中間有一個奇怪的問題,就是成績達二本線的學生,報考省內二本大學人數居多,省外二本大學卻很少有人報考,這其中是什麼原因呢?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出了實情。
  • 讀大學的意義,你也值得思考
    別對讀書喪失信心,讀大學的意義,你也值得思考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浙江大學最牛憤青教授中國網評的「2014中國好校長」「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這篇演講《你為什麼讀大學》一起聆聽,你或許會有收穫!讀大學到底是為什麼?這句話一個五十歲左右的教授講起來是容易的,但對剛步入大學的青年來講,過高的要求是不現實的。
  • 專科生選擇臨床醫學專業就讀,省外就業有難度,但在本地有優勢
    臨床醫學專業是一個很熱門的醫學專業,每年高考填報志願都有很多人選擇臨床醫學專業進行深造,因為在醫學院校中,臨床醫學專業屬於熱門中的熱門,報考優先級很高。特別是對於名牌大學的碩博畢業生來說,就業問題不大,然而,對於就讀於臨床醫學專業的專科生而言,就業方面會有一定的限制,省外就業有難度,在本地就業有一定的優勢。雖然臨床醫學專業很看重學歷,甚至本科學歷找工作也會有不小的阻礙,但這是對自身要求較高的情況下,而產生的一種局面。
  • 如果你想報考省外大學,那我不建議你報考這四所大學!性價比太低
    分數處於600分左右的人是最難的,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要報985的大學得選西北地區的!去大城市可以選個中等的211,所以糾結。其實選擇最大的難點就是,選大學還是選城市。但是這四所知名的本地大學,我不建議外省考生報考!分數高性價比低!因為這四所大學都是省屬高校,不是部屬高校。學校資金都是有省財政經費支持,所處地區經濟發達。
  • 《好好思考》共讀第一天,思考讓我們看見不同
    今天共讀的是《好好思考》的序言、自序和第一章。這本書,是成甲擊《好好學習》之後的第二本書,如果前一本書是他提出的理念,那這本書就是延續的方法,這些也是他的多元思維模型的構成。1.決策背後的依據結合了自己的經歷,我回顧了整個過程,從北漂回到家鄉,內心的不甘心讓我很不服氣,自以為受過高等教育,有跟別人強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所以一直眼高手低。這就是我之前做決策的依據,自以為是的強大無比。
  • "我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毫無意義?""下面是我的思考"
    如果你說有很多人沒讀多少書,還不是可以成為成功人士。譬如比爾蓋茨也沒讀多少書,難道我就不可以和他一樣嗎? 當然不能因為別人輟學的前提是以全國資優學生的身份,進入了哈佛大學。 在那裡,他可以一連幾天呆在電腦實驗室裡整晚整晚地寫程序,然後發展自己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