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到底應不應該到省外讀個普通一本

2020-09-11 生活體驗者聯盟

本來9月12日報到結果提前一天到了,暖心的是學校有人,有車到車站接站,下了車在學校安排的候車點等車,到處都是河南人,卻聽不到雲南的鄉音。而且外省來的學生明顯男生多於女生。都說雲南人是家鄉寶,女生大都不願出省,即使出省也大都去北京,上海,四川,重慶,浙江安徽等地別的省份就去得比較少,看了下今天的情況還真是。特別是重慶是我們雲南女生的最愛,我姑娘的同學有三個就去了重慶大學。

女兒就讀的城市,沒有從大理直達的飛機,轉了趟火車。學校和城市是女兒自己選的,因為一本上線不多,省內學校可選的很多,但是女兒堅決要出省,俗話說兒大不由娘,我們拗不過只能任由她。以她的分數省外一本可選的本來就不多。

到了以後還是後悔把女兒從風景如畫的大理送到這兒讀書,女兒被分到大三宿舍和三個大三女生一起住,一位當地的女生很健談,她說她之所以選擇在這讀書是因為父母不希望她一個女孩子出省讀書,她就聽從了父母的意願,她說其實這樣挺好,她們省對本省的學生有優惠。我們省也是啊,也對本省招生的比例偏大,我女兒在本省也有優勢,但是她就是不願留在這讀書,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無奈。

從父母的立場,我不原因她到省外讀一個普通的一本,但是從女兒的立場是怎樣的,我不知道,這對她是有利還是不利,先看看吧!但是既然已經選擇了我除了給她加油打氣又能怎樣。都說高考是起點不是終點,女兒我對你拭目以待,希望四年的離家歷練你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女孩子到底要不要讀大學?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
    今天,大家和天平一起來討論討論到底應不應該讀大學,於人生之意義何在?畢淑敏曾在一所大學做演講,有同學當場提問,:「畢老師,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今天的問題也同理,我們應該過一種有理想、有意義的大學生活。讀書、讀大學不是為了讓我們恪守成規,我們是有思想的人,我們應該思考並權衡,不輕信、不盲從,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見,認識並反思自己的偏見。
  • 女生首次到省外讀大學,該怎樣保護好自己,看看警察爸爸的忠告
    對於男孩子來說,去省外讀大學,不少父母都是比較放心的,而對於女生來說,畢竟她們第一次離開爸媽的身邊,自己一個人到省外讀大學,很多父母都是比較擔心的,現在的大一新生,差不多只有20來歲,普遍都很年輕,而且防範意識也比較薄弱,那麼,女孩子首次到省外讀大學,該怎樣保護好自己,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就比較頭痛。
  • 不少大學省內一本招生,省外卻是二本招生,本地考生被坑慘?
    不少省份將高考志願填報分為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本科、專科批次,批次不同,志願填報時間不一樣。填報高考志願時,你會發現很多大學在省內屬於一本招生,錄取分數線較高,然而省外卻是二本招生,錄取分數線較低。這種情況看起來有點不公平,有些考生會感到委屈,為何要坑本地考生呢?
  • 孩子放棄了普通的一本院校,報考了專科警校,這樣做到底值不值?
    「我孩子放棄了普通的一本院校,報考了專科警校,這樣做到底值不值?」一位家長問。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當有魄力的孩子!很多考生,能夠上一本,即便是比一本線多那麼幾分,為了考上一本院校,他們寧願犧牲自己專業上的需求,寧願選擇一本院校的爛專業,也不願意選擇公辦二本大學中自己比較喜歡的熱門專業。當然這種做法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如果是我,我是不會這麼做的,我覺得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既要看高校的檔次,也要高校的專業,高校的專業直接決定一名大學生畢業之後是幹什麼的。
  • 這些大學省內是一本,省外卻是二本招生,考生懵了:到底是幾本?
    有些大學在省內有特殊政策,按照二本的批次招生,但是省外學生想要進入這所大學,卻需要一本的分數線。是因為這些學校的實力不強嗎?其實並不是,這些學校的實力一般都很強,而且一般都在上海、北京這類大城市,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原因是這是為了實施地方的人才保護,大學除了要接受教育部的撥款之外,還有接受當地政府的資助,所以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正常的。
  • 普通一本的研究生值得讀嗎?聽完4位學姐的自述,寫滿了後悔二字
    普通一本的研究生值得讀嗎? 聽完4位學姐的自述,寫滿了後悔二字大概一個星期前,今年的研究生考試終於結束了, 這幾年研究生的報名人數不斷攀升,今年更是歷史性的突破了290萬,可以預見的是,今年的考研肯定又是「死傷一片」,很多人不是掛在初試,就是死在複試階段。
  • 不太推薦選擇省外專科院校就讀,除非想在省外就業
    高考分數只能上專科院校的情況下,除非想在省外就業,一般不推薦選擇省外專科院校就讀。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選擇省外好一點的專科院校不好嗎?這樣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專科學歷不算很突出,如果選擇省外的專科院校,畢業後回到省內就業。不少省內企業對省外專科院校沒有那麼熟悉,基本上會擇優錄取省內專科院校學生,在就業這點上,還是省內專科院校佔據優勢。
  • 普通一本值不值得讀?考不上211建議你復讀!你認為對嗎?
    筆者讀了一篇高考志願填報方面的文章,認為:普通一本值不值得讀?考不上211我建議你復讀!這篇文章指出:從古至今,高考(過去是科舉)是改變個人(甚至是家族)命運、提升階層的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便宜(代價最小適合窮人)的手段,沒有之一。
  • 高考分數少1分上一本線,省內和省外的二本院校,哪個更有優勢?
    比如有一個學生就發帖求助,他說他高考分數差1分上一本線,現在只能挑選二本院校的高校。然而,二本高校是選擇省內的好,還是選擇省外的好,他則沒了主意。高考分數在一本線徘徊的學生,可以藉助填報志願指南先把符合自己報考範圍內的高校都整理到本子上。如何判定哪些高校是符合自己報考範圍?
  • 這兩所高校,省內一本招生,省外卻是二本,坑自己人?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特點,教育領域亦是如此。長期以來,關於「高考公平」的爭論屢見不鮮,正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均,高教領域才會出現一些比較「奇葩」的事情。比如,有些高校在省內一本招生,卻在省外二本招生,不少網友表示:「這不是坑自己人嗎?」
  • 普通一本/二本院校的研究生有必要去讀嗎?
    讀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研究生是否值得,還應該從你現有的起點上來衡量。如果你的本科是一所211院校,那麼我覺得讀這個研究生沒有太大的必要。「降檔處理」的話不太划算,至少:本二選擇本一,本一選擇211,211選擇985還是比較合理的,當然,現在還有「雙一流」。
  • 選擇省外讀大學,我是這樣思考的
    讀大學,到底是選擇省外好還是省內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想法不同,孩子和孩子之間的想法也不同,正如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而選擇省內讀大學還是省外讀大學,無分對錯,只是因為客觀條件、所處環境和個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 3大原因揭秘:為何廣東考生寧願上本省普通大學也不願省外讀985?
    然而,小壹認為相對北京上海而言,廣東的高校產業似乎有極大的進步空間,不然為什麼廣東考生哪怕成績優異,卻仍只能讀普通大學?一、成績優異卻讀普通大學的原因一方面,廣東省受全國人民的歡迎程度頗高,高考報名人數逐年遞增。
  • 普通一本學生:推薦這6所高校,實力強悍,錄取分數線低
    在一本線附近的學生,是非常難選擇學校。如果報考一本類型的大學,可能就會落榜或者會被調劑到其他的冷門專業;如果報考的是二本類的大學,自己又不甘心。所以一本分數線的學生都是很糾結,很難選擇學校。因此,筆者今天特意為普通一本的學生推薦6所高校。
  • 二本考研到一個普通一本,非985,211,這樣的研究生有必要去讀嗎?
    普通本科學校的研究生有沒有必要去讀,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有沒有必要去讀,可能是今年考研學生問的最多的問題。從今年開始,以後考研難度會更大,985/211高校的招生人數有限,其中大部分名額都給推免生。那麼想要去讀研勢必很多人就要去雙非普通高校,那麼這個研究生到底該不該讀呢?
  • 很多大學對省內是一本招生,對省外是二本招生,這合理嗎?
    很多大學對省內是一本招生,對省外是二本招生,這合理嗎?目前全國各省大家都已經選完了本科批的志願,基本上只剩下專科批的志願還沒填報。其實現在的大學報名已經進入了尾聲。有很多不知道的問題,家長朋友們和學生都已經在網絡上進行了嚴格的搜索,然後並且已經為學生的交上了自己的志願。我想大家在填報學校的時候應該能發現一種現象吧。
  • 省外大學?省內大學?河北考生該怎麼選?
    在面對填報志願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糾結是在省內讀大學呢?還是在省外去讀大學呢? 但是這個問題其實不能千篇一律的回答省內還是省外,因為要結合很多實際情況考慮。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普通的河北畢業生要怎麼選擇。 因此,為什麼不去一個省外好一點的985院校呢?
  • 去省外還是省內呢?
    去省外還是省內呢?如果考生分數在400-550分,在全國(除江蘇外)這個分數在二本到一本線上20-30分,在211大學下面的層級。對於文科來說,一般是在510-580之間,也就是一本、二年本之間的分數。
  • 報志願的時候,省外的大學一定比省內的好嗎?
    下了課就能回家吃頓飯,還能睡個午覺,下午上課前再悠哉悠哉的騎著自行車來學校上課。不用掐著指頭算放長假的日子,不用搶回家的車票,不用在陌生的城市街頭一個人孤獨徘徊。無論什麼時候離自己不遠的地方就有一盞燈為自己亮著的感覺,很美好。然而真正等到高考成績出來後,我卻選擇了一所離家千裡外的一所大學。
  • 「中央空調」男到底應不應該嫁?
    文/楊氏聊天「中央空調」男到底要不要嫁?10月1號,結婚的情侶一波接一波,光是我收到的邀請函就有三個。因為我早早地就已經答應給好友小顏當伴娘,於是給另外兩對送上祝福之後,便禮貌的推掉了。她說,自己覺得老公不單單是對她好,而是對所有人都好,所以她漸漸的覺得自己沒有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