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

2020-12-18 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在大興安嶺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有一個隱匿於密林深處的部落,他們靠放養馴鹿和狩獵為生,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森林狩獵文化和民族風情,原始的少數民族部落處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處,來到這裡遊覽的遊客往往被一面是呼倫貝爾草原和河流,一面是大興安嶺森林山崗的景色所吸引,卻往往無暇顧及這個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獵民鄉。

「敖魯古雅」是地名,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因根河市北部流淌的敖魯古雅河而得名,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古老的敖魯古雅河孕育了北方三少民族之一的——鄂溫克族,這裡的人口近三百人,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每年隨著鹿群的覓食而不斷遷徙,過著半定居半遊獵的生活,這些獵民整年遊蕩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中,以馴鹿代步,所以也被稱為「使鹿部落」。

使鹿部落的傳統民居叫做「撮羅子」,鄂溫克語叫「希欏柱」,是用松木桿搭成非常簡單的帳篷。撮羅子的遮蓋物隨季節的變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樺樹皮,冬季則用麂或鹿皮包裹。過去敖魯古雅人養馴鹿只是作為運輸工具,無論是森林沼澤還是積雪窪地,馴鹿終年負重前行,從無抱怨。如今的馴鹿卻已告別運輸生涯,靠著渾身是寶的零件備受寵愛。

馴鹿性格特別溫馴,雄雌均有角。因其長相奇特,看似馬面牛蹄驢身,鹿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驢而非驢,因而俗稱「四不像」。它們喜歡覓食苔蘚、蘑菇等菌類等野生植物,馴鹿渾身都是寶,鹿皮、鹿茸、鹿心、鹿肝、鹿鞭泡的酒、鹿肉乾、鹿奶茶都成為了鄂溫克使鹿部落的經濟來源。

馴鹿不僅長相乖巧,惹人喜愛,在當地也被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鄂溫克人將馴鹿確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可見鄂溫克人對馴鹿的喜愛程度。

疫情過後,讓我們暫別塵世喧囂,放飛心靈期望,探尋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一起體驗悠閒的林中樂趣,感受鄂溫克獵民淳樸風情,揭開使鹿部落的神秘面紗!

責任編輯:張金芳

相關焦點

  • 探訪大興安嶺的馴鹿部落:敖魯古雅 呦呦鹿鳴
    大興安嶺西北麓、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原始森林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部落,他們就是「敖魯古雅」(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的鄂溫克馴鹿人。他們曾經以狩獵和馴養馴鹿為生,遊蕩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中,他們也被稱為「鄂溫克獵民」或「使用馴鹿的鄂溫克人」。
  • 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敖魯古雅
    原標題:王偉: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敖魯古雅 生活在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馴鹿鄂溫克人是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特殊的少數民族群體,歷史上被稱為「使鹿部落」,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也是我國境內迄今唯一飼養馴鹿和保存「馴鹿文化」的民族。隨著現代文明的加速推進,馴鹿鄂溫克人的人口數量及其生存的「文化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本民族文化的正常延續與發展受到現代文明的強大衝擊。
  • 隱歸山林的鄂溫克族人口僅3萬,中國最後「使鹿部落」將何去何從
    鄂溫克族是被我國政府唯一特許在山林中狩獵,合法的過著半定居半遊獵生活的一群人,又因為這些獵民世世代代穿行在大興安嶺的林海,以馴鹿代步,靠飼養馴鹿為生,所以是中國惟一飼養馴鹿的民族,被稱為「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他們又被稱做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敖魯古雅溫克語意為楊樹和樺樹林茂密的地方,代表了他們生活的地方。
  • 探訪神秘的最後馴鹿部落
    周華誠攝 從小,覺樂就聽著這樣的鹿鈴聲長大。馴鹿是他的好夥伴。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鄂溫克族人覺樂是最後的馴鹿部落人。 鹿鈴的聲音頻繁在耳邊響起,覺樂終於下了決心,該回去了。 自從學校畢業,留在北京工作,一晃已經好幾年過去了。
  • 呼倫貝爾號旅遊專列的遊客愛上我市「使鹿文化」森林美景
    在敖鄉景區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的變化給了遊客更多驚喜。無論是敖魯古雅風情的歌舞演繹還是敖鄉景區新建設,都讓遊客耳目一新。遊客:根河-阿里河這個線路是非常特別的。這個季節走進森林對我們非常誘惑。敖鄉其實我是多次來了,這次我發現增添了很多東西。
  • 生活在北方的神秘部落,終身與鹿為伴
    生活在北方的神秘部落,終身與鹿為伴說起馴鹿,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國外的聖誕老人駕著麋鹿送禮物,但在中國北部,真的有一個古老的馴鹿部落,他們從漢朝開始就與鹿相伴,趕緊來看看!「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可以看出他們與山林有著密切聯繫的古老歷史和生活。
  • 大興安嶺養馴鹿的中國聖誕老人,國內最後的狩獵部落,你們去過嗎
    以前他們都是靠著打獵為生,後來國家禁止打獵後,他們就把自己的所有的重心放在了飼養馴鹿上,如果到了敖魯古雅馴鹿之鄉的話,那麼在林海裡你一定會看到馴鹿的身影。在深山中,真正地體會到了林深時見鹿,他們所住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而建的。
  • 鮮為人知的部落美食——印度
    英國人武力徵服部落之後,威爾斯傳教士使許多部落皈依基督教。今天,近90%的米佐拉居民是基督教徒,在艾澤爾陡峭的山坡上還有基督教的教堂。 也許米佐人可能已經放棄了萬物有靈的神論,但他們部落美食卻從未間斷過,一直延續到今天。在一天中的早晚兩頓主食中,各種根、芽和葉子的燉肉和米飯仍佔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