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大興安嶺的馴鹿部落:敖魯古雅 呦呦鹿鳴

2020-12-20 人民網四川頻道

  布冬霞和她的馴鹿。

  馴鹿。

  馴鹿拉爬犁。

  大興安嶺西北麓、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原始森林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部落,他們就是「敖魯古雅」(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的鄂溫克馴鹿人。他們曾經以狩獵和馴養馴鹿為生,遊蕩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中,他們也被稱為「鄂溫克獵民」或「使用馴鹿的鄂溫克人」。

  作為鄂溫克獵民中的一員,布冬霞和族人們馴養著上千頭馴鹿。他們聚居在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至今依然保持使鹿等傳統生產生活方式。

  尋  鹿

  又到了該去森林裡找馴鹿的日子。天剛蒙蒙亮,布冬霞和丈夫肖良庫早早起床吃過早餐,就徒步進山了。

  「馴鹿的主要食物是苔蘚,依靠自然放養,找馴鹿回來的目的主要是看看有沒有走失的,再補充一些食物。這些年來觀賞馴鹿的遊客多了起來,有遊客來也要把鹿找回來。」肖良庫邊走邊說,「冬季找鹿容易,林子裡雪厚,順著腳印就能找到。夏天可就不一定了,有時候要翻山,三五天才能找到鹿群,還要在野外露宿。」

  找鹿是個辛苦活兒,通常由鄂溫克男人完成。7點鐘出門,肖良庫踏著厚厚的積雪,循著馴鹿的腳印,在林間艱難前行。兩個小時後,遠處的密林中一陣光影晃動,傳來一絲清脆的鈴鐺聲響。他知道鹿群就在遠處,立即用手撐在嘴邊,喉嚨裡發出「歐、歐、歐」短促而有力的呼叫。

  馴鹿聞聲而來。「這是知道我來叫它們回家改善夥食了。現在這個季節,山裡的野獸多,前幾天,一頭馴鹿被猞猁咬傷了,耳朵都快要掉了。」肖良庫拉過一頭馴鹿,略帶惋惜地說。

  驅趕著鹿群回到宿營地,已近中午。聽見外頭傳來陣陣鈴聲,布冬霞起身走出帳篷,笑看著鹿群從密林深處向自己跑來。她要開始為馴鹿準備夥食了。

  餵  鹿

  馴鹿的冬季食譜十分單調,因為不能像夏季那樣採食蘑菇、嫩葉等,只能刨食被白雪覆蓋的苔蘚,所以補充營養變得更加重要。

  布冬霞把儲存的豆餅倒入盆中,又摻加一定比例的鹽,用手細細攪拌均勻。

  「鹽分是馴鹿生長必需的,每次回來必須餵一些鹽。平時馴鹿自己在林子裡,也會自己找有鹽分的食物吃。」布冬霞一臉幸福地看著自己的80多頭馴鹿,「其實馴鹿特別聰明,吃野蘑菇時自己就能分辨有沒有毒,馴鹿受傷了還會自己在山裡找草藥吃……」

  布冬霞從小生長在山上,中學畢業後,父母希望她找一份工作,可是她偏偏喜歡在山上生活,喜歡和馴鹿在一起。她進山和姑姑一起養馴鹿,一養就是20多年。馴鹿已經成為她生命中的一大部分。

  最早降生的馴鹿叫老大,一出生就頂了布冬霞一個跟頭的叫鐵頭,個子最小的叫小布丁……布冬霞給鹿起好聽的名字,平時對鹿說話、為鹿唱歌,還在鹿脖子上掛上亮閃閃的銅鈴,對待每頭鹿都如同孩子一般。「我現在已經離不開我的馴鹿了。」她說。

  轉  場

  記者每次到布冬霞家,地點都不一樣。「我們敖魯古雅鄂溫克人是逐鹿而居。」布冬霞說,馴鹿喜歡乾淨的環境,在一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就要找一片乾淨的森林。除了馴鹿自行遷移,每年5月馴鹿產崽季節前後,還必須進行兩次遷徙。「每年4月要給馴鹿找一片乾淨的林子產崽,產崽之後因為血腥味重,容易招來野獸,又必須馬上換地方。」

  馴鹿繁殖季節是最忙的,養鹿人選好宿營地後要立即在森林中點火放煙、燃放鞭炮,嚇走附近的野獸。小馴鹿都是在野外降生,除了日夜不停地巡護,還要抓回小鹿,去除小馴鹿的野性。「新降生的小鹿要圈養一個月左右,才能逐漸去除野性,不再害怕人。」雖然勞累,但布冬霞將這個繁忙的季節形容為「特別有意思的時光」。「漫山遍野追鹿,抓它的時候要趁著母鹿餵奶的時候,先抓住母鹿,再抓小鹿。母鹿為了保護小鹿,經常把人頂個大跟頭。小鹿崽降生兩三個小時就能在森林裡奔跑,這個時候母鹿也特別警覺,不讓人靠近。挨個拴好,再趕緊遷移。」

  迎  客

  作為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隨著敖魯古雅越來越多地被外界關注,每年前來觀賞馴鹿、感受民族文化的遊客也逐漸多了起來。憑藉接待遊客,以及向遊客出售馴鹿製品和鄂溫克民族手工藝品,布冬霞和肖良庫的家庭收入比過去提高了不少。

  每到旅遊旺季,布冬霞夫婦一天最多的時候要接待兩三百名遊客。她親手製作的小工藝品深受遊客的喜愛。同時,自家出產的鹿茸、鹿皮、鹿心血等市場也都不錯。

  原本機警聰穎的馴鹿,也因為見過的遊人多,變得不那麼害羞了,溫順、呆萌的馴鹿經常被遊客摟著脖子合影。如今,布冬霞和肖良庫為了照顧遊客,即使在鋸鹿角的季節,也會專門留下幾頭,供人合影。

  

  小貼士

  目前,內蒙古根河市除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民族鄉的集中聚居地,在大興安嶺森林中的獵民點共有14個,都在馴養馴鹿,全年接受遊人參觀。

  

  本版製圖: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18日 07 版)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敖魯古雅
    原標題:王偉: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敖魯古雅 現今,最後一代純正血統的馴鹿鄂溫克人僅有30餘人,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馴鹿只剩600餘頭,極少一部分馴鹿鄂溫克人仍然保留著較為原始、自然的生產生活方式,他們是泛北極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年攝影師王偉將鏡頭聚焦於深居大興安嶺密林中的馴鹿鄂溫克人,歷時近三年拍攝記錄了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採訪/王偉 文/溫娟)
  • 探訪神秘的最後馴鹿部落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周華誠)9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林深時見鹿--探訪最後的鄂溫克馴鹿部落》的報導。 覺樂 叮叮噹噹,叮叮噹噹,這聲音像風一樣流動,也像溪水一樣流淌。
  • 映象|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
    在大興安嶺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有一個隱匿於密林深處的部落,他們靠放養馴鹿和狩獵為生,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森林狩獵文化和民族風情,原始的少數民族部落處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處,來到這裡遊覽的遊客往往被一面是呼倫貝爾草原和河流,一面是大興安嶺森林山崗的景色所吸引,卻往往無暇顧及這個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
  • 大興安嶺養馴鹿的中國聖誕老人,國內最後的狩獵部落,你們去過嗎
    中國版的聖誕老人就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大興安嶺的叢林中,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民族,他們就被人們稱為「中國版的聖誕老人」。他們是靠著飼養馴鹿為生,也是我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馴鹿在他們的眼中是吉祥的象徵,並且馴鹿們都非常的善良、性情也很溫和。
  • 隱歸山林的鄂溫克族人口僅3萬,中國最後「使鹿部落」將何去何從
    鄂溫克族是被我國政府唯一特許在山林中狩獵,合法的過著半定居半遊獵生活的一群人,又因為這些獵民世世代代穿行在大興安嶺的林海,以馴鹿代步,靠飼養馴鹿為生,所以是中國惟一飼養馴鹿的民族,被稱為「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他們又被稱做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敖魯古雅溫克語意為楊樹和樺樹林茂密的地方,代表了他們生活的地方。
  • 4天3晚呼倫貝爾、大興安嶺、根河、滿洲裡旅遊線路
    想要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來一場四日的旅遊就不要錯過呼倫貝爾、大興安嶺、根河、滿洲裡旅遊四日遊線路啦,4天3晚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線路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呼倫貝爾旅遊體驗,想來的朋友就來找小編進行詳細諮詢吧。呼倫貝爾、大興安嶺、根河、滿洲裡旅遊四日遊線路:第一天:海拉爾——草原景區——莫日格勒河——額爾古納國家溼地公園——大興安嶺根河●活動 1、接站後乘車前往呼倫貝爾草原景區【天下草原】,抵達後參與流傳千餘年的蒙古族 傳統祭祀活動——祭敖包,了解敖包的來歷及源遠流長的蒙古信仰習俗,祈福平安吉祥
  • 懷柔鹿世界:不僅有呦呦鹿鳴 還有護鹿的兩代人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在古代,鹿一直被當做美好的象徵,寓意著幸福、吉祥和長壽,如今,都市長大的人們卻鮮有機會聽到鹿鳴。坐落於懷柔楊宋鎮的「鹿世界」公園給了都市遊客聞鹿鳴、餵小鹿的機會,這裡還是一處科普場所,可以看到近300隻不同品種的鹿,以及創下世界紀錄的鹿茸。
  • 呦呦鹿鳴,最高法院譴責行兇法官者錯了嗎?
    可以說,這次「呦呦鹿鳴」又賺足了流量。應該說,「呦呦鹿鳴」是一個收割流量的高手,在官媒第一時間譴責殺害法官的暴力行兇者之後,換了個角度,貌似理中客,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再次引發了爆點。一年級法科生想說的是,「呦呦鹿鳴」這次你錯了!湖南高院和最高法院發聲譴責行兇法官者並沒有錯。
  • 大興安嶺北麓西坡,寒冷且豐富的「中國冷極」
    中國最後一個使鹿部落根河這片土地不僅擁有特別的植物景觀,還孕育著中國最後一個使鹿部落——鄂溫克族敖魯古雅。▲ 鄂溫克族,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圖/視覺中國其實,鄂溫克人今天的居住地,並不是他們歷史上的原住地。
  • 歷史丨內蒙古大興安嶺:中國「歷史的後院」
    東胡部落聯盟瓦解為三:一入匈奴、一為烏恆、一為鮮卑。中國少數民族封建王朝先驅--鮮卑鮮卑為東胡後裔,崇拜馴鹿圖騰,以馴鹿棲息地域命山名(其稱現大興安嶺為大鮮卑山),又以山名為族名。公元前一世紀中葉,在大興安嶺生息72世。不滿足在大森林裡過著遊獵生活的鮮卑人,在部落大酋長推寅的率領下向廣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遷徙,走到大澤(呼倫湖)推寅駕崩,於是鮮卑餘部就在大澤附近的草原上定居下來。到公元二世紀中葉,鮮卑部眾已分為8部,準備二次南遷的推寅後七代大酋長鄰,因年邁體弱,恐難以完成遷徙之任,便把大酋長之位讓給兒子潔汾,於是潔汾率已將鮮卑改為拓跋鮮卑的族民繼續南遷。
  • 奶兇 小鹿竟這麼叫 說好的「呦呦鹿鳴」呢?
    詩經《小雅·鹿鳴》中有一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就連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明人屠呦呦,也是其父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的詩經典故為她取名呦呦,誰曾想一語中的。那麼鹿的叫聲真的是「呦呦」的嗎?
  • 呦呦鹿鳴,鄭姓寶寶起名參考
    -- 李白 名句 《夢遊天姥吟留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詩經·小雅》白璧無瑕,陽春白雪,呦呦鹿鳴(yōu yōu lù míng)寓意:潔白的美玉上面沒有一點羞。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無缺。且有高深的藝術修養。
  • 歡迎西北政法大學「就業遊學體驗營」蒞臨陝西呦呦鹿鳴參觀研學
    12月11日,西北政法大學「就業遊學體驗營」來到陝西呦呦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觀研學,此次活動由西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承辦,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文淵帶領30餘名畢業生來到陝西呦呦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觀遊學。
  •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什麼意思什麼梗?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3-24 17:50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什麼意思什麼梗?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 走,一起去找馴鹿玩!
    (圖片:陳德成)■■■■當然可以一起去冰雪森林裡找馴鹿玩吧黑龍江的冬天就像是一杯雪頂咖啡有著香醇的味道也有著甜甜的驚喜對不少人來說晶瑩潔白的雪花是冬天的可愛之處但白茫茫的雪中還有更可愛的冬日小精靈!可愛馴鹿在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冬天是個夢幻的詞語,冰雪森林壯觀唯美,積雪霧凇為遊人構建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而在這場童話夢之中,你是獨一無二的主人公,你還有一群可愛的「好朋友」。■■■■鄂溫克使鹿部落鄂溫克人視馴鹿為吉祥、幸福的象徵,那麼就在大興安嶺的白樺林中感受一把鄂溫克人的快樂吧。
  • 歌劇《呦呦鹿鳴》 音樂穿透心靈 吸睛矚目
    這一寧波首部民族歌劇《呦呦鹿鳴》,由海政文工團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呂薇主演屠呦呦,塑造其精神風採。該劇列入「中國精神·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工程,由寧波市演藝集團、寧波交響樂團聯合演出,寧波大學、寧波教育學院、寧波老年大學合唱團共同參演的《呦呦鹿鳴》。
  • 祝賀陝西呦呦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榮獲「商業貿促」杯一等獎
    12月4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中貿促進會海南省委員會、三亞人民政府、中貿促進會商行委員會等承辦的首屆"商業貿促"杯文創故事演講比賽,陝西喲喲鹿鳴創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德琳攜帶其《長安處處有故事》榮獲一等獎,並獲得亞軍獎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