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商報君 香港商報 昨天
香港海關日前採取代號「獵影」行動,成功偵破一宗懷疑清洗黑錢案件,拘捕6名年齡介乎25至62歲男女,包括一名本地找換店的持牌人,涉案金額超過30億港元來歷不明的款項。案中涉款金額為海關處理同類型案件中歷來最高。
製圖:楊亮
洗錢家族月入3萬
資產過千萬
海關昨日上午公布案情指,年初收到情報,指有人涉嫌洗黑錢,經調查後,在上周四突擊搜查4個住宅單位和一間找換店,拘捕6人,其中5人是同一家庭成員,包括一對父母、2位兄長和妹妹。這對父母報稱無業,另外3兄妹分別報稱任職技術員、找換店經理及客戶服務員,每月收入介乎1.5 萬港元至3萬港元不等。
但海關在調查期間發現該家庭擁有的資產超過3000萬港元,遂懷疑該家庭有隱藏收入。經調查發現該家族5人自2018年起,在本港多間銀行開設超過100個個人銀行戶口,清洗逾30億港元黑錢。
利用空殼公司及不知名人士
交易金額高達10億
目前,海關已凍結涉案人士約 3000萬港元資產,包括1500萬港元銀行存款和2個分別價值700萬港元和800萬港元的物業。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財富調查課監督鄧惠顏說:「我們在調查過程亦發現,款項大多來自空殼公司及不知名的人士,當中,一名找換店持牌人與這個涉案家庭有關,他們間曾有多次不尋常的大額交易,過戶給母親及大哥,涉及款項達1.7億港元,初步相信該找換店利用其他人個人戶口,處理這1.7億港元來歷不明的大額交易,企圖利用找換店作掩飾,進行洗黑錢活動,逃避海關監管。」目前,這名找換店持牌人亦被拘捕,涉案找換店也已在上周被吊銷牌照。
鄧惠顏續稱,調查涉案人士的戶口時,交易次數超過6000宗,交易金額數以10億港元計,當中最大一單金額的交易為2200萬港元,相信該家庭將洗黑錢的得益購買2個物業,藉以掩飾非法收益。
海關檢獲大量物證
將繼續深入調查
行動中,海關檢獲稅務局文件、銀行月結單、已經預先籤名的支票簿、手提電話和電腦等,以及大量由第3者已預先籤名的支票簿和不同公司的登記文件。據所獲資料顯示,這些公司過去一直沒有實質的業務,遂相信其為空殼公司。
而目前,被捕人士涉嫌串謀洗黑錢罪名,違反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所有被捕人士已獲准保釋候查 。
海關表示,會繼續以繼續循被捕人士的背景、資金來源及資金流向等多方面進行調查,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網友:港片又有素材了
此消息一經爆出,在內地也引起不小的反響。內地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以前只在電影中看過」、「反貪風暴6拍起來吧」、「港片又有素材了」。
稅率低或成「洗黑錢」根源
近年來,本港屢次爆出洗黑錢事件,洗錢或成為了在香港司空見慣的事情。那麼,香港為什麼成為了「洗黑錢樂土」?
稅率低或是主要原因。如果稅率太高,犯罪分子的黑錢則會縮水太多。而香港曾作為英國的殖民地,稅法的制定以英國為藍本,個人所得稅較低。在香港回歸之後,按照「一國兩制」的規定,香港不需要向中央政府交稅。這就給洗黑錢提供了很大便利。
不設外匯管制,則是另一原因。香港是世界範圍內重要的金融中心,每天都有巨額資金進出。因沒有額度限制,所以轉移資金不容易引起注意,這樣錢就可以流向世界各地,給犯罪集團渾水摸魚的機會。
記者:區天海
編輯:劉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