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煜:AR的發展給三維重建帶來新的交互方式

2020-12-22 網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 7月15日消息,由網易科技和網易新聞客戶端聯合舉辦的「第四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在北京正式舉行。本次峰會主題為「新生」,探討新科技為人們的生活與商業帶來的新變革。

溫子煜創辦的Owlii公司主要做動態三維建模和全息傳送。AR在真實的環境中做增強時媒介常常被局限在動畫上,而Owlii做的是動態人的參與軟體。

在三維重建上,Owlii通過放入深度攝像頭加入動態的參與軟體,重建出來以後可以在擁有三維重建設備上做AR/VR的交流。

溫子煜認為當在三維環境中可以融合的物體和人的時候,就有更多的可以交互的方式。

三維重建的想法在多年前就已經誕生,比如《黑客帝國》中,人們在大房子裡做了自由視角的拍攝。隨著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傳感器、半導體、通信一系列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可以用更高級、更聰明的做法實現。

AR的發展使得三維重建有一個很好的交互方式,人們帶上眼鏡,就可以直接體驗實時傳輸的重建效果。

7月15日,2017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在北京召開。

本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的主題「新生」,則是指出網際網路行業正從蔓延兩年的資本寒冬中復甦,大公司正在加速變革、獨角獸層出不窮、年輕的創業者們正在奮起直追,重生中的網際網路帶來了全新的未來。

本屆網易未來科技峰會設置了「新技術·新未來」、「新內容·新娛樂·新消費」、「AI+金融」、「AI+出行」、「AI+生活」、「AR未來」六大論壇,邀請了國內外最為傑出的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跨界明星,一起探討人工智慧、消費升級、AR的璀璨未來。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三維重建或許是一個
    不過當前計算機視覺的研究和應用主要集中在「識別」上,「識別」只是計算機視覺的一部分,如果要去做一些交互和感知,必須先恢復三維,所以在識別的基礎上,下一個層次必須走向「三維重建」。一.英偉達研發了GPU,GPU最早是為遊戲而不是人工智慧誕生的。
  • CT數據三維重建和可視化軟體開發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使用Drishti Paint對澳大利亞早泥盆世盾皮魚頜骨脈管結構進行三維重建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生胡雨致和澳大利亞國家計算中心Ajay Limaye
  • 早診早治肺結節 CT三維重建技術帶來診治新突破
    果然,在改變體位後,之前可疑的「小東西」在CT中清晰顯現出來,大小約1.5釐米,再加上薄層+三維重建的精準化CT檢查技術,360度無死角清晰顯示病灶細節,兩位專家很快診斷為「左下肺浸潤性腺癌」,建議儘快住院手術。曹捍波說:「在我眼裡,每個結節都是有『靈魂』的,我們要根據肺結節特點去選擇個性化掃描技術,做到早查、早知、早治。」
  • 中澳科研團隊針對化石研究開發出三維重建和可視化軟體
    科研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盧靜副研究員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生胡雨致、澳國家計算中心阿傑·利馬耶(Ajay Limaye)博士合作,在針對化石研究優化的三維重建和可視化計算機軟體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 眾陽健康「雲」三維重建系統來啦!
    現代醫學科研和臨床診療所獲取的醫學圖像是多種多樣的,如,CT圖像、X射線、核醫學圖像、核磁共振圖像、超聲圖像以及各種電子內窺鏡圖像等,但是這些在未處理的情況下提供的是二維圖像,臨床醫師只能憑經驗預估病灶的大小及形狀,構想病灶與其周圍組織的三維幾何關係,這不僅給診療行為帶來了不便
  • 讓手機周身皆可觸,超聲波平臺帶來交互方式新變革
    飛象網訊(魏德齡/文)新的技術總能帶來新的交互方式,12年前電容屏在iPhone上的應用讓多點觸控成為了如今智能終端必須的交互方式。如今,顯通科技正欲通過SurfaceWave超聲波平臺為智慧型手機帶來全新交互方式,讓手機變得周身皆可觸。
  • FPGA加速三維CT圖像重建
    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CT(Computed Tomography)作為一種新型的成像方式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學、工業等領域。三維CT相對於傳統二維CT有空間解析度高,各向同性的優勢[1]。
  • 港科大教授權龍:計算機視覺下一步將走向三維重建 | CCF-GAIR 2018
    他談到,當下因為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變得非常火熱,計算機視覺作為人工智慧的一個領域,也變得異常火熱。不過目前計算機視覺的研究和應用主要集中在「識別」,「識別」只是計算機視覺的一部分。如果要去做一些交互和感知,必須先恢復三維,所以在識別的基礎上,下一個層次必須走向「三維重建」。
  • 一花一樹一城,走進三維重建的絢麗世界|專訪權龍
    但在此之前的相當長時間裡,計算機視覺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三維重建。權龍教授曾介紹說,計算機視覺中的三維重建的核心問題就是通過多目的視差獲取三維信息,識別不同視角下的圖像,對每一個像素進行識別與匹配,然後進行三維重建。在完成幾何三維重建後,再進一步對三維信息進行語義識別,這也是重建的最終目的。
  • 清華大學領銜,99 頁報告揭秘人機互動的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人機互動技術是計算機用戶界面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與認知學、人機工程學、心理學等學科領域有密切的聯繫。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繫,它是使信息技術融入社會、深入群體,達到廣泛應用的技術門檻。任何一種新交互技術的誕生,都會帶來其新的應用人群、新的應用領域,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 鴨骨卡喉嚨 三維重建助取出
    消化內科醫生對姚女士進行檢查後,決定採用CT三維重建定位異物,然後再行內鏡下消化道異物取出術。通過CT三維重建,精確地鎖定了「元兇」。從三維重建後的圖像可清晰看到一大小約17x14x3mm的異物,位於姚女士食道上段內,邊緣銳利,異物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也一目了然。
  • 工業CT系統之三維重建技術
    就需要運用三維重建技術,實現連續斷層CT圖像的三維可視化是近年來國內工業CT領域內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圖像三維重建技術研究的熱點課題之一。工業CT圖像三維重建的整個流程從獲取一系列連續斷層CT圖像開始,通過閾值分割獲取每層圖像的邊緣後加入每層圖像的Z軸參數,將二維數組轉換為三維數組,然後用三角面片對三維信息進行拼接融合形成三維矢量數組,這是進行三維重建的重要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三維顯示、三維分析等功能。
  • 清華大學領銜,99 頁報告揭秘人機互動的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
    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繫,它是使信息技術融入社會、深入群體,達到廣泛應用的技術門檻。任何一種新交互技術的誕生,都會帶來其新的應用人群、新的應用領域,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從企業的角度, 改善人機互動能夠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學習人機互動能夠降低產品的後續支持成本。
  • 計算機視覺基於圖像的三維重建入門介紹
    在介紹三維重建之前先來講一下基於傳統幾何的計算機視覺相關的學習路線。三維重建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中處於核心位置,香港科技大學權龍教授曾說「三維重建才是計算機視覺的靈魂」。在無人駕駛、增強現實、虛擬實境等領域中,都需要三維重建技術,在增強現實中,需要重建出物理世界,並把虛擬物體與真實物體結合,構建出周圍的環境,才能與其進行相互的交流,給人以逼真的感受。
  • 聊聊三維重建-雙目立體視覺原理
    作者:Tengfei Jianghttps://zhuanlan.zhihu.com/p/81016834本文已由原作者授權,不得擅自二次轉載前言三維重建是個跨多學科的應用領域,圍繞不同的尺度大小、不同速度要求、不同精度要求、不同硬體成本等要求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技術方案。
  • 多視圖幾何三維重建技術背後的原理解析與實踐
    三維重建是計算機視覺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根據單視圖或者多視圖的圖像重建三維信息的過程。早期的三維重建更多的是通過在相機進行預標定、或相機按照特定軌跡運動的情況下進行重建,這樣的三維重建只能實現靜止和已知環境下的三維重建,具有一定的應用局限性。
  • 院士說丨戴瓊海院士:人工智慧——算法·算力·交互
    因為人工智慧發展起來當時還不需要那麼大的算力,但是2015年以後對算力需求很強,於是光計算馬上在這個時候發展,所以我說光計算比人工智慧發展慢半拍,就是接近5年的樣子。大家可以看,這個是三維可控的光傳輸實現並行光速計算,大家知道光裡面的維度很高,有光射、折射、反射,還有其他方面,維度高帶來大量的並行計算。
  • AR革命逼近,巨頭紛紛搶跑,誰將成為第一批紅利收割者?
    (2)三維重建技術  簡單地說,三維重建就是從輸入數據中建立3D模型,經過掃描重建後的三維模型可以直接應用到AR或VR場景中。三維重建技術一直是計算機圖形學和計算機視覺領域的一個熱點課題,也是AR的基礎關鍵技術。  其中,在面向消費者層面的深度相機出現以前,三維重建技術的輸入數據通常只有RGB圖像。
  • 計算機視覺與三維重建技術綜述研究:3D重建呈新趨勢(可下載)
    目標跟蹤就是在連續的圖片或者視頻流裡面,想要去追蹤某一個指定的對象;機器在追蹤對象的時候,大部分會使用最原始的一些方法,採取一些對目標圖片進行形變的匹配,而這個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間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因為需要跟蹤的對象,由於角度、光照、遮擋的原因包括運動的時候,會變得模糊,還有相似背景的幹擾,所以很難利用模板匹配這種方法去追蹤這個對象;目前對象追蹤的算法完全沒有達到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還有很多的人在不斷的努力去尋找新的方法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