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診早治肺結節 CT三維重建技術帶來診治新突破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20-10-29 18: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文 通訊員 陳曉華 蔣一娜

10月29日,紹興的王大伯(化名)順利地辦理了出院手續,他激動地說,「非常感謝省人民醫院肺結節聯合專家門診任卓超、曹捍波醫生的精確診斷,現在就等著身體恢復後,可以到處走走,去看看祖國的綠水青山。」

王大伯被確診為早期「左下肺微浸潤性腺癌」,術前術後判斷一致。幸好手術及時,避免病情惡化。

10月29日,任卓超、曹捍波在肺結節聯合專家門診看診

定期複查仍不放心 專家門診竟查出肺癌

耳順之年的王大伯,剛剛過上愉快的退休生活。去年年底體檢時,卻被查出左下肺有個可疑的「小東西」。當地醫院建議他儘快到杭州複查,一家人瞬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王大伯在家人陪同下,趕到杭州一家知名大醫院檢查,但半年複查兩次CT,醫生都沒有給出明確的診斷,只是建議定期複查。「靴子沒落地,心理擱擱牢。」王大伯變得焦躁不安。

國慶期間,他打聽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推出肺結節聯合專家門診,立即預約掛號。10月15日,他來到任卓超、曹捍波醫生的聯合專家門診,兩位專家看了片子,發現可疑斑片影受心臟搏動影響,病灶顯示不清。專家商議後,建議王大伯改仰臥位為側臥位,重新查一次CT。

果然,在改變體位後,之前可疑的「小東西」在CT中清晰顯現出來,大小約1.5釐米,再加上薄層+三維重建的精準化CT檢查技術,360度無死角清晰顯示病灶細節,兩位專家很快診斷為「左下肺浸潤性腺癌」,建議儘快住院手術。

曹捍波說:「在我眼裡,每個結節都是有『靈魂』的,我們要根據肺結節特點去選擇個性化掃描技術,做到早查、早知、早治。」

CT三維重建 幫助提高診斷精確性

隨著胸部影像檢查技術的發展,低劑量CT和多層螺旋CT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肺結節被發現。

為更精準診治肺結節,浙江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聯合放射科,於今年10月8日首次推出肺結節聯合專家門診(每周四下午),呼吸內科任卓超、放射科曹捍波強強聯手,擅長疑難肺結節良惡性定性診斷、腫瘤性磨玻璃結節亞型分型診斷、早期肺癌治療等,能夠為患者制定完善的肺結節診治方案。

自肺結節聯合門診推出以來,已吸引了本省以及江蘇、福建、江西、安徽、上海等120餘名疑難肺結節病友慕名前來。兩位專家加班加點,通過CT薄層+三維重建的精準化CT檢查技術,給出了診療方案,得到了病友的一致好評。

據介紹,三維重建技術指在薄層、高解析度CT掃描基礎上,進行圖像後處理,提供直觀、真實的病灶細節和三維立體圖,給醫生診斷帶來新的突破,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CT和普通X線檢查的缺陷,避免因假象而導致的誤診。


立體VR重建360度顯示結節

曹捍波表示,通過CT薄層掃描,把數據轉化為3D模型。不光能上下看(橫切面),還能前後看(冠狀面)、左右看(矢狀面),或者任意角度觀看。 多角度的觀看,也有利於醫生更精確地發現病變,尤其是一些細小病變或者傳統CT上因為器官組織重疊不易發現的細小病變。「CT三維重建」技術能讓醫生在手術前清晰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使手術變得更加精準,有效地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 

來自江西38歲的肺結節患者李女士(化名)說,她奔走多家醫院,有的醫生說她肺部炎症,有的醫生建議她定期隨訪,有的醫生說她可能是早期腫瘤。一年多來,一直提心弔膽的過日子,現在終於在省人民醫院找到了答案。曹捍波醫生給她做了三維胸膜表面重建,清晰地顯示她得了早期的浸潤性腺癌。隨後,她很快在省人民醫院完成了手術。術前術後判斷一致。幸運的是,李女士發現及時,術中未發現癌細胞侵犯胸膜,不需要化療放療,近日順利出院。

肺結節呈現年輕化、女性化趨勢

吸菸、環境汙染、職業接觸、肺部慢性病以及遺傳基因易感性等是導致肺結節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肺結節呈現年輕化、女性化趨勢。

有研究數據顯示,女性肺部結節的發生率較高,這是由於女性除需面對工作中的壓力外,家庭中也承擔了大部分的責任,同時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低於男性,使得女性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造成肺部結節發生率高於男性。其次被動吸二手菸、接觸廚房油煙也是肺部結節發生的因素。烹飪油煙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應引起重視。研究顯示,經常在廚房烹飪發生肺部結節的佔15.6%。

任卓超介紹,女性、年齡大於35歲、被動吸菸、工作及生活壓力大都是肺部結節發生的影響因素,建議定期體檢,早診早治。

近年來,隨著低劑量肺部CT在體檢中的普及應用,近半數人群檢測出肺結節,1%人群檢測出肺癌,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今年年初,浙江省人民醫院就曾因新冠篩查,查出一名9歲小朋友有肺部結節。因此,對肺結節的科學診治,密切監測是非常重要的。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度擔心,肺部絕大多數結節是良性的。其中直徑小於5mm的孤立實性結節,惡性的概率不到1%。」曹捍波說,如果考慮良性,只要定期隨訪即可,不用武斷地切除。若CT發現磨玻璃結節,惡性概率較高,應該到正規的醫院就診,先進行亞型分型,避免癌前病變過度治療。

1603968926000

相關焦點

  • 早診早治 規範診療 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消化道食管早癌...
    為配合國家衛健委早診早治項目,提高我省消化道腫瘤防治水平,通過規範化培訓,為基層醫院培養具備全面篩查早診早治能力、具有運用新技術、富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式人才。2020年10月31日,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成功舉辦了消化道食管早癌及ESD實效培訓班,邀請名醫專家講學,開展學術交流、締結友誼,提升食管早癌的診治能力,為我省廣大患者帶來健康福音。
  • 甘肅省已建20個癌症早診早治篩查基地
    原標題:我省已建20個癌症早診早治篩查基地中國甘肅網12月22日訊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耀)12月17日-19日,由省衛生健康委主辦,省腫瘤醫院、省醫學科學研究院、省癌症中心和中國腫瘤防治聯盟甘肅省腫瘤聯盟共同承辦的甘肅省第三屆腫瘤防治大會在蘭州召開
  • 造福肺結節患者!衡陽市中心醫院率先利用三維重建技術精準切除肺小...
    今年3月,羅大爺在衡陽市中心醫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在三維重建技術下成功切除了左側肺結節,又於7月進行了右側肺結節切除手術及肺減容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肺癌是我國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們健康。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胸部CT檢查手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早期肺部小結節被發現,可提前進行手術切除。」
  • 中山醫院樊嘉院士團隊實現肝癌早診治、預測復發轉移技術突破
    這兩項研發成果分別對應肝癌的早期發現和診斷、肝癌治療效果實時動態監測,以及肝癌復發轉移和診治療效預測,突破了以往限制肝癌病人手術療效的瓶頸,且均為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例」。 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診斷的肝癌約佔全世界55%,其死亡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列第二位。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接近0,而早期肝癌經過根治性手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
  • 【天天健康】怎麼科學對待肺結節?
    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唯一途徑是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如何篩查肺部腫瘤?如何精準地進行良惡性分類及早期診斷?這些成了肺癌防治中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和設備的發展,尤其是多層螺旋 CT 的普及,肺結節的檢出率明顯增高。人們往往容易將肺結節當做是肺癌。那麼,肺結節和肺癌到底有什麼關係?當體檢查出肺結節,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疾病的隨訪工作如何進行?
  • 中醫院獲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質量技術競賽全國二等獎
    中醫院獲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質量技術競賽全國二等獎 2019-11-21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據記者了解,這些正是得益於專科聯合體檢中心對乳腺癌實現早期篩查、早期診斷的模式,讓乳腺癌的診治實現了質的飛躍。乳腺中心聯合體檢中心,早篩原位癌檢出率達到20%據記者了解,全球頂尖的乳腺中心對乳腺原位癌檢出率有客觀評價指標,即原位癌在所有乳腺癌類型中約佔20%-25%。
  • 關於印發2020年中央補助嶽西縣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方案的...
    各鄉鎮衛生院(服務站),縣直有關醫療衛生單位:今年是「十三五」規劃和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為切實做好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防止因病致貧、返貧,鞏固健康脫貧成果,縣衛健委制訂了《2020年中央補助嶽西縣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方案
  • 關於印發2020年中央補助嶽西縣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衛生院(服務站),縣直有關醫療衛生單位:今年是「十三五」規劃和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為切實做好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防止因病致貧、返貧,鞏固健康脫貧成果,縣衛健委制訂了《2020年中央補助嶽西縣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方案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圖說:中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採訪對象供圖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上海市兒童罕見病診治中心主辦的2020年國際溶酶體貯積症高峰論壇暨中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大會在上海舉行。
  • 我國癌症發病仍處於逐漸上升態勢 預防和早診早治是關鍵
    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預防和早診早治比較關鍵。《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實施八個重大行動,其中早診早治推廣行動是八大行動之一。未來,將從優化服務供給和引導服務需求兩大方面同時發力,推進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是不斷擴大篩查服務供給。
  • 2021年度重慶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 7個區縣市民可自願參加...
    2021年度重慶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現場熊志翔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1月8日,來自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消息,2021年度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即日起,重慶符合條件的居民可以進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五種常見癌症的免費篩查。
  • 肺結節診治實例(1):AI人工智慧對於荷包蛋型肺腺癌的診治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肺結節前沿專家簡介:張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博士。擅長肺部結節的人工智慧(AI)良惡性鑑別、疑難肺部結節的鑑別診斷、肺部磨玻璃結節(GGN)的定性與分級(腺瘤增生-原位癌-微浸潤-浸潤性腺癌)、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浸潤風險評估,手術時機的選擇、肺部結節的磁導航支氣管鏡活檢及微創消融、肺部腫瘤的診治(靶向,免疫,放化療)。今天起另外開一個診治實例系列,因為肺結節診斷是第一步,還包括之後手術方式的選擇和預後判斷。
  • 工業CT系統之三維重建技術
    目前,國內現有的工業CT設備絕大多數是基於線陣探測器的斷層掃描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通過觀察二維圖像去發現單層斷面上的損傷部位,至於能準確地確定損傷部位的空間位置、大小、幾何形狀等,僅通過觀察二維切片圖像是很難實現的。
  • 太原男科醫院診治早射
    核心提示:太原哪個醫院治早洩好?很多年來,太原中山男科醫院針對早射的科學研究診治工作中逐步推進,引入了檢驗確診治療儀、學習培訓男科診治行業的技術性,為疾病診斷各種各樣早射出示強大的科學論證,當然可以更強的協助男士處理病症困惑。
  • 天旋地轉不是中邪 而是中耳膽脂瘤找上門專家提醒:早診早治是關鍵
    提醒:中耳膽脂瘤需早診早治據悉,中耳膽脂瘤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耳道流膿,常伴有惡臭。中耳膽脂瘤雖為良性病變,但會快速膨脹生長,破壞耳內組織導致聽力下降。不僅如此,還會破壞中耳與顱腦之間的骨質及腦膜,從而引起顱內感染,破壞半規管前庭等內耳結構引起眩暈的症狀,破壞面神經引起面癱等併發症。
  • 演員曾偉權因肺癌去世 早篩早診早治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早發現早治療呢? 肺癌需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目前,肺癌仍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78.1萬,死亡病例約62.6萬。2018年重慶市新發腫瘤登記數據顯示,重慶肺癌發病率在76/10萬左右,死亡率在63/10萬,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江躍全說,肺癌發病隱匿,其臨床表現與生長部位、浸潤程度、轉移以及伴癌症候群有關。
  • 研究表明:宮頸癌早診早治死亡率可下降
    全國首家針對宮頸癌單個腫瘤防治而建立的防治研究所——「靖安宮頸癌防治研究所」堅持低成本宮頸癌早診早治工作,通過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實現當地宮頸癌死亡率在40年後下降90%以上。  地處貧困山區的江西省靖安縣曾是全國宮頸癌高發縣之一。1973年至1975年該地區宮頸癌平均死亡率為31.3/10萬,是當時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 CT數據三維重建和可視化軟體開發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使用Drishti Paint對澳大利亞早泥盆世盾皮魚頜骨脈管結構進行三維重建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生胡雨致和澳大利亞國家計算中心Ajay Limaye
  • 重慶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8年評估高危樣本22.38萬人次
    重慶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8年評估高危樣本22.38萬人次 2020-11-30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