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轉不是中邪 而是中耳膽脂瘤找上門專家提醒:早診早治是關鍵

2020-12-25 騰訊網

58歲王阿姨前不久突然感到天旋地轉,以為是眩暈發作,不料到醫院一查竟是耳中一隻大瘤在作祟。幸運的是,經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黃志純主任醫師團隊成功手術,目前王阿姨已經康復出院,頭暈的症狀也完全消除了。

案例:突感天旋地轉,原是耳中瘤子作祟

王阿姨三年前患上中耳炎,右耳反覆流水3年。每次發作時到醫院滴藥水治療後好轉,便一直未予重視。兩周前發作眩暈,王阿姨感到天旋地轉,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這才想來可能是中耳炎引起,隨即來中大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來到診室,經過CT檢查以及前庭功能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中耳膽脂瘤破壞了王阿姨的內耳,從而引起了嚴重眩暈。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黃志純主任醫師建議王阿姨住院進一步檢查治療。經過顳骨CT、聽力檢查以及前庭功能檢查發現,王阿姨的中耳膽脂瘤最大半徑足足有13毫米,已經破壞了耳內的外半規管,造成眩暈,耳蝸的功能也受到了影響,造成神經性耳聾,於是黃志純主任建議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膽脂瘤,找到眩暈罪魁禍首

據了解,較小的膽脂瘤切除手術可以在內窺鏡下施行,但王阿姨的膽脂瘤侵犯範圍較大,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黃志純主任的指導下,丁小瓊博士為王阿姨在顯微鏡下施行手術。丁小瓊博士首先在王阿姨耳後切開一個小口,隨後切除膽脂瘤。膽脂瘤切除後,發現耳內的外半規管被膽脂瘤擠壓,外半規管外側骨頭破壞較為嚴重,形成約3毫米長的瘻口,而這就是導致眩暈的罪魁禍首。緊接著,丁小瓊博士用筋膜以及骨粉對瘻口進行修補,術中同時發現患者的面神經骨管也被膽脂瘤破壞,面神經約有5mm長暴露,如果膽脂瘤再長大一點,便會導致面癱。丁博士趕緊又用筋膜覆蓋住面神經。手術很成功,歷時三小時。術後6天王阿姨出院時,已不再頭暈,活動自如。

提醒:中耳膽脂瘤需早診早治

據悉,中耳膽脂瘤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耳道流膿,常伴有惡臭。中耳膽脂瘤雖為良性病變,但會快速膨脹生長,破壞耳內組織導致聽力下降。不僅如此,還會破壞中耳與顱腦之間的骨質及腦膜,從而引起顱內感染,破壞半規管前庭等內耳結構引起眩暈的症狀,破壞面神經引起面癱等併發症。

黃志純主任建議,如患者一旦被診斷為中耳膽脂瘤,應積極治療,用手術清除病變,防止膽脂瘤快速膨脹,引起併發症。對於中耳內耳破壞不嚴重者,手術還可以重建聽骨鏈,提高聽力,絕大部分都可以手術治癒。專家提醒,如在感冒、鼻炎後發生了耳悶聽力下降等情況,應立即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咽喉科進行檢查治療,確定是否為分泌性中耳炎所引起,早診早治,以免遷延發展成中耳膽脂瘤,錯過最佳治療時期。(韋啟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勿以「疝」小而不為 早診早治是關鍵
    據悉,煙臺山醫院肝膽胰外科前身為普外二科,專業治疝二十多年,解除了眾多疝病患者的難言之隱。煙臺山醫院專家提醒市民,若發現身體有疝,應儘早就醫,在身體狀況相對較好時及早手術,早發現早治療。
  • 我國癌症發病仍處於逐漸上升態勢 預防和早診早治是關鍵
    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預防和早診早治比較關鍵。《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實施八個重大行動,其中早診早治推廣行動是八大行動之一。未來,將從優化服務供給和引導服務需求兩大方面同時發力,推進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是不斷擴大篩查服務供給。
  • 中醫院獲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質量技術競賽全國二等獎
    中醫院獲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質量技術競賽全國二等獎 2019-11-21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早診早治很重要,青春期女孩發病率...
    正常的脊柱並不是直的,而是在頸部、胸部、腰部從上到下有三個生理彎曲,除此之外,脊柱出現異常後突、側彎、強直、前屈等則有可能是病理性現象。此外,正常脊柱從頸椎到骶椎由後向前看應是直線排列,若向一側偏斜可稱之「脊柱側彎」。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一般指的是孩子的脊柱在發育過程中呈現出「C」形或「S」形的側彎並伴有椎體旋轉畸形。
  • 早診早治 規範診療 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消化道食管早癌...
    為配合國家衛健委早診早治項目,提高我省消化道腫瘤防治水平,通過規範化培訓,為基層醫院培養具備全面篩查早診早治能力、具有運用新技術、富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式人才。活動現場此次開展的消化道食管早癌及ESD實效培訓班屬於河南省腫瘤醫院內鏡中心開展的2020年早診早治內鏡規範化培訓基地項目計劃,主要針對來院基地培訓的醫護人員制定培訓計劃,並進行資質考核。
  • 甘肅省已建20個癌症早診早治篩查基地
    原標題:我省已建20個癌症早診早治篩查基地中國甘肅網12月22日訊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耀)12月17日-19日,由省衛生健康委主辦,省腫瘤醫院、省醫學科學研究院、省癌症中心和中國腫瘤防治聯盟甘肅省腫瘤聯盟共同承辦的甘肅省第三屆腫瘤防治大會在蘭州召開
  • 重慶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8年評估高危樣本22.38萬人次
    重慶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8年評估高危樣本22.38萬人次 2020-11-30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研究表明:宮頸癌早診早治死亡率可下降
    全國首家針對宮頸癌單個腫瘤防治而建立的防治研究所——「靖安宮頸癌防治研究所」堅持低成本宮頸癌早診早治工作,通過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實現當地宮頸癌死亡率在40年後下降90%以上。  地處貧困山區的江西省靖安縣曾是全國宮頸癌高發縣之一。1973年至1975年該地區宮頸癌平均死亡率為31.3/10萬,是當時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 疫苗接種、篩查和治療 早診早治讓宮頸癌治療可及性達到90%
    通過疫苗接種、篩查和治療三個關鍵措施,到2050年可以減少40%以上的新病例和500萬相關死亡。戰略設定2030年HPV疫苗接種覆蓋率達90%、篩查覆蓋率達70%以及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治療可及性達90%。
  • 關於印發2020年中央補助嶽西縣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方案的...
    各鄉鎮衛生院(服務站),縣直有關醫療衛生單位:今年是「十三五」規劃和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為切實做好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防止因病致貧、返貧,鞏固健康脫貧成果,縣衛健委制訂了《2020年中央補助嶽西縣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方案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協作組的成立旨在提升對溶酶體貯積症這一類罕見病的認識和診斷,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全流程體系,加強臨床和檢驗人才培養,使得患兒能夠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張惠文研究員在大會發言中提到。
  • 早篩早診早治!這家醫院乳腺中心的原位癌早篩率達20%
    「幾乎每天都有10位乳腺體檢異常的患者被轉介到乳腺中心」,王坤主任說,「乳腺中心的影像專家、外科專家則會對患者的B超、鉬靶和磁核共振的結果做出綜合判斷。從而找出早期原位癌病變。通過這樣的篩查模式,約有50%的乳腺體檢異常人群揪出了原位癌。」
  • 關於印發2020年中央補助嶽西縣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衛生院(服務站),縣直有關醫療衛生單位:今年是「十三五」規劃和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為切實做好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防止因病致貧、返貧,鞏固健康脫貧成果,縣衛健委制訂了《2020年中央補助嶽西縣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方案
  • 專家訪談|郭曉玲院長:羊水栓塞早診早治至關重要,多學科聯合護航...
    採訪視頻 Simple Style 羊水栓塞早診早斷,重視產婦臨床表現 AFE的典型臨床表現為產時、產後出現突發的低氧血症、低血壓和凝血功能障礙,AFE如在胎兒娩出前發生
  • 每10位古稀老人就有1名心衰 專家提醒:正確認識心衰早診早治是關鍵
    人民網哈爾濱11月25日電 11月26日是我國第二個「心力衰竭日」(簡稱「心衰日」),為建立並推廣心衰規範化診療及全面管理體系,更好地提高全民對心衰的認知和關注,哈醫大二院響應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聯合「中國心力衰竭防治工程項目」的號召,近日,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進行了主題為「認識心衰,早診早治」的患教活動,心內科病區副主任張瑤教授主講了心衰的早期診斷和標準治療方式
  • 早診早治肺結節 CT三維重建技術帶來診治新突破
    10月29日,任卓超、曹捍波在肺結節聯合專家門診看診定期複查仍不放心 專家門診竟查出肺癌耳順之年的王大伯,剛剛過上愉快的退休生活國慶期間,他打聽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推出肺結節聯合專家門診,立即預約掛號。10月15日,他來到任卓超、曹捍波醫生的聯合專家門診,兩位專家看了片子,發現可疑斑片影受心臟搏動影響,病灶顯示不清。專家商議後,建議王大伯改仰臥位為側臥位,重新查一次CT。
  • 2021年度重慶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 7個區縣市民可自願參加...
    2021年度重慶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現場熊志翔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1月8日,來自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消息,2021年度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啟動。即日起,重慶符合條件的居民可以進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五種常見癌症的免費篩查。
  • 糖網危害大 早篩早治是關鍵
    圖3 顯示患者左眼治療後對應視網膜血管分布的巨大變化 圖5 顯示患者右眼手術後視網膜狀態,鼻側視網膜受牽拉脫離形成的皺襞相對安靜,視力改善 另一位是當地知名內分泌科教授,患有糖尿病多年,但這位最會治療糖尿病的專家卻沒有控制住自身的血糖,飲酒無節制,血糖無控制,以致雙目失明後要從北京請專家給他手術
  • 院士李兆申:普及舒適化胃鏡檢查 提高胃癌早診率 | 2019兩會
    因此,李兆申建議:把胃癌篩查納入體檢,實現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日本每年有13%左右的人做了胃鏡檢查,如果按照疊加5年則超過60%,而中國,5年內家裡有幾個人做過胃鏡檢查?」李兆申說。為了提升患者的早診率,李兆申近年來深入基層推廣消化道腫瘤的早篩早診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