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李兆申:普及舒適化胃鏡檢查 提高胃癌早診率 | 2019兩會

2020-12-25 第一財經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的腫瘤中,胃癌當屬一個,但當前胃癌篩查和治癒現狀並不理想。

「日本在早期胃癌診斷率高達50%-70%,相比之下我國只有10%-20%的早期胃癌發現率,一旦發現胃癌是晚期,癌細胞勢必會四處擴散,無論醫生水平在怎麼高明,也難以保證癌細胞不復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李兆申說,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在早期完全可以治癒,其最佳的篩查及治療時間是病變剛剛出現的初期,這段「窗期」雖然時間只有1~2年,卻是癌症治療的「黃金期」,在窗期如能發現早癌並接受正規治療,不但預後效果好,患者生存質量高,還能為國家節約大筆醫療開支。

作為胃癌大國,中國每年新發胃癌68萬人,死亡50萬人,死亡人數世界第一,幾乎每分鐘都有人因胃癌死亡。國家癌症中心今年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肺癌、肝癌、胃癌、上消化系統腫瘤及結直腸癌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致死病種。

胃癌高發地區日本和韓國20年前強制開展全國性體檢篩查,早期胃癌比例達60%以上,5年生存率提高到70%。與此同時,一項針對全國3182例接受磁控膠囊胃鏡的無症狀體檢人群的研究發現,2.2‰的人在體檢中被查出胃癌。因此,李兆申建議:把胃癌篩查納入體檢,實現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日本每年有13%左右的人做了胃鏡檢查,如果按照疊加5年則超過60%,而中國,5年內家裡有幾個人做過胃鏡檢查?」李兆申說。

為了提升患者的早診率,李兆申近年來深入基層推廣消化道腫瘤的早篩早診早治。在基層工作過程中,李兆申發現,民眾對傳統胃鏡的懼怕和排斥,在消化道腫瘤方面早診早治的意識淡薄,部分貧困人群支付能力不足,均成為我國全面開展胃癌篩查的「攔路虎」。

針對傳統胃鏡檢查的不舒適和不方便使得老百姓不願意查胃也不敢查胃這一現狀,李兆申深知並著力改變。「舒適便捷的篩查技術成為提高胃癌早診率的一個突破口,可以讓老百姓能夠從心裡不抗拒篩查。但要真正提升早診率,還得轉變一個觀念——癌症早篩早診早治,可能不是花費錢,而是節約錢。」

李兆申表示,"我們去年算了一筆帳:一個晚期胃癌病人,從診斷到去世平均花費的費用是20多萬元,最終還無法延長壽命;如果我們花10萬元篩查出1例早期胃癌的話,那就能節約10多萬元,還能節約更多的衛生資源。"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不插管做胃鏡」的時代已經到來。現在隨水吞服一顆磁控膠囊胃鏡,躺上15分鐘,即可輕鬆完成一次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的胃鏡檢查。作為膠囊胃鏡的項目領銜人,李兆申表示,精準、舒適、安全的磁控膠囊胃鏡打破了大家對胃鏡的恐懼,讓以往不敢查、不願查、不能查的百姓人能夠主動接受胃部檢查。

2018年4月,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抗癌協會、中國健康管理學會等聯合啟動的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正式實施,磁控膠囊胃鏡作為適宜技術已被納入胃癌篩查規範流程。

2018年,國家消化內鏡質控中心、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等共同制定《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醫療質量控制技術規範》,對磁控膠囊胃鏡的檢查流程、操作人員要求、閱片醫生資質等進行了嚴格規定,以保證每個網點、每一例檢查都操作規範、高度準確。

相關焦點

  • 令狐恩強:無創胃鏡助力中國胃癌篩查
    2019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受癌症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面臨中國胃癌高發的現狀,如何藉助醫療創新助力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記者採訪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科主任、中國醫療器械消化內鏡創新發展委員會理事長令狐恩強教授令狐恩強教授。
  • 一年有67.9萬人得胃癌!頂級消化科專家教你護胃
    一年有67.9萬人得胃癌!頂級消化科專家教你護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呼籲,大專家、名專家一定要下功夫做好科普,建立專家、媒體、制度三位一體的權威消化道腫瘤科普體系,告訴大家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預防癌症。讓「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拯救一個家庭」的觀念普及到全國各地。
  • ...大腸癌|糞便檢查|前列腺癌|張健|巍子|直腸癌|肛門指檢|胃癌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肛外科副主任張健2016年在錢江晚報採訪時指出,糞便檢查不僅會觀察大便顏色、形態,還會關注細胞、潛血等,對消化系統疾病、良惡性腫瘤的診斷、治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張健主任介紹,大便潛血是腸癌非常重要的早期症狀之一,這種出血肉眼看不到,但通過便檢可以發現。早發現並及時治療,腸癌患者的生存率會大大提高。
  • 令狐恩強:普及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勢在必行—新聞—科學網
    近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科主任、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消化內鏡創新發展分會理事長令狐恩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胃癌人數佔全球一半,死亡率逐年攀升,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如何藉助醫療技術創新加快推進早期篩查工作成為我國防控胃癌的重點。 令狐恩強將胃鏡檢查分為兩種:有創胃鏡(傳統的插管胃鏡)和無創胃鏡(膠囊胃鏡)。
  • 抽2毫升血 就能「算出」胃癌風險·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柴悅穎 實習生 林雨軒 通訊員 於偉)一講到胃癌的篩查,很多人立該會想到讓人備受折磨的胃鏡,這種痛苦的篩查方式很快將成為過去式。現在,抽2毫升血,就能「發現」胃黏膜病變的風險。昨天,浙江省第一家省級早期胃癌篩查中心正式落戶省中醫院,浙江省早期胃癌篩查項目也將正式展開。
  • 5G賦能安翰磁控膠囊胃鏡 胃癌早篩像查體溫一樣方便
    中國是胃癌大國,每年有49.8萬人死於胃癌,早診早治是關鍵。但中國之前一直沒有開展大範圍胃癌篩查,原因是傳統電子胃鏡對內鏡醫師高度依賴,而中國內鏡醫師資源稀缺,基層及地方百姓做胃鏡檢查難度大,只能專門到大醫院非常不方便。
  • 令狐恩強:搭乘5G快車 中國基層胃癌早篩即將開啟新紀元
    「5G時代的到來或許可以讓基層胃癌早篩像查體溫一樣普及和方便。」在談及5G給胃癌早篩和基層胃鏡檢測帶來的變化時,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表現的很樂觀。
  • 從胃炎到胃癌還有多遠?關注年輕人的胃健康
    早在3年前他曾做過一次胃鏡,當時內鏡診斷只是淺表性胃炎而已,當他再次複查時卻已是晚期胃癌——皮革胃。 這一突如其來的噩耗令他的粉絲們連連扼腕嘆息,不能接受。
  • 搭乘5G快車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開啟中國胃癌早篩新時代
    搭乘5G快車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開啟中國胃癌早篩新時代 2019年08月12日 16:2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賦能基層 助推胃癌早期防控 5G網絡具有零延時超高速的特點,令狐恩強教授表示,此次通過聯通5G技術遠程操控磁控膠囊胃鏡進行檢查,驗證了5G平臺下磁控膠囊胃鏡遠程診查的可行性。 胃癌在進展期內只要及時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就能夠發現早期癌症。
  • 3種症狀不斷出現,十有八九是得了胃癌,4類人最好去檢查胃鏡
    胃鏡+病理活檢,是發現早癌的首選利器胃腸鏡包括胃鏡和腸鏡,是發現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方式。在日本,八成以上的消化道腫瘤疾病,可以在早期通過胃腸鏡檢查發現,從而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癒率。而反觀我國,早期的消化系統腫瘤篩查率不足一成。
  • 胃癌是我國高發疾病,定期胃鏡檢查可有效發現早期胃癌
    導語:胃癌可以說是臨床上面最常見的癌症,大部分都是腺癌,而根據相應的調查報告發現胃癌的病死率在我國基本佔據第二位,並且嚴重程度要遠超人們的想像,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更加需要注重胃癌的預防和治療,這樣才能更好避免胃癌的發病。
  • 中醫院獲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質量技術競賽全國二等獎
    中醫院獲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質量技術競賽全國二等獎 2019-11-21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萬不要相信網傳的「胃癌早期信號」,其實已經不早了!
    編輯  胃癌雖然可怕,但早期胃癌是完全可以根治的。  李兆申院士曾說:「早期胃癌九生一死,晚期胃癌九死一生」。  此外,多數胃癌患者的腫瘤標誌物並不升高。  因此單憑腫瘤標誌物檢測判斷是否發生腫瘤是極為不可靠的。  胃鏡+病理活檢,是發現早癌的首選利器  臨床上有多種方法用於胃癌的診斷,常用的篩查方法包括:  胃鏡、胃腸鋇餐X線造影、CT檢查、胃蛋白酶原(PG)檢測、血清胃泌素17(G-17)檢測等。
  • 抽血2毫升可發現早期胃癌
    【深圳商報訊】(記者 彭蓓 通訊員 帥菲斐)昨日下午,早期胃癌篩查深圳協作中心成立儀式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舉行。記者獲悉,該院計劃在明年春節前,向市民提供「抽血2毫升即可篩查早期胃癌」的服務,相關工作正在籌備中。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前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出席昨日啟動儀式。
  • 令狐恩強:5G時代 遠程胃鏡篩查將使更多受檢者獲益
    日前,首例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在第三屆國之名醫盛典現場和位於望京SOHO的「安翰5G實驗室」完美謝幕。本次演示,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教授在國之名醫盛典現場指導。
  • 10萬膠囊胃鏡檢查數據透視中國消化道健康狀況,探討器械智能化的...
    遼寧莊河是本次項目的胃癌早診早治示範基地,2008-2013年在莊河地區,根據當地胃癌發病情況,採取整群抽樣的方法,確定胃癌發病率較高的鄉鎮作為篩查點,對其中40-69歲的高危人群進行胃癌篩查及早診早治。  2008—2013年莊河開展胃癌篩查及早診早治,共篩查9328人,其中男性3845人,佔41.22%,女性5483,佔58.78%。
  • 李兆申院士專家工作站團隊成員劉立新教授將於5月2...
    李兆申院士專家工作站團隊成員劉立新教授將於5月2... 本文原標題:《李兆申院士專家工作站團隊成員劉立新教授將於5月22日來我院出診》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 膠囊胃鏡讓胃鏡檢查不再「畏敬」
    由於人們普遍對胃部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如心腦血管肝部、肺部等器官,許多慢性胃病會逐漸發展成胃炎胃潰瘍甚至是胃癌,危及生命。而胃鏡是胃部體檢,篩查胃炎、胃潰瘍、胃萎縮等胃部病變的主要檢查工具,同時也是確診胃癌的金標準。 很多胃癌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大部分是由於沒有進行定期的胃鏡檢查、遺漏掉了早期胃癌的特異症狀所致。
  • 很多人的檢查都做錯了!
    ④2、胃癌——胃鏡+活檢很多人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做胃鏡,甚至當醫生讓做的時候,還會儘可能的拒絕。一想到要將一根管子從嘴巴伸進胃裡,就覺得難受、恐懼。但是,2018年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協作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胃癌在我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