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67.9萬人得胃癌!頂級消化科專家教你護胃

2020-12-27 人民資訊

健康時報

09月16日21:55

原標題:一年有67.9萬人得胃癌!頂級消化科專家教你護胃

9月16日,「關愛中國胃科普專家團」 成立儀式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上線儀式暨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上舉辦。全國多位各省市、各級醫院消化內科、腫瘤科、心內科、健康管理等領域專家組成「關愛中國胃科普專家團」,入駐「人民日報健康號」,合力推動消化道健康醫學科普工作。

一年有67.9萬人得胃癌!頂級消化科專家教你護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呼籲,大專家、名專家一定要下功夫做好科普,建立專家、媒體、制度三位一體的權威消化道腫瘤科普體系,告訴大家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預防癌症。讓「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拯救一個家庭」的觀念普及到全國各地。

為了將消化道腫瘤防治科普知識傳播落地,李兆申院士帶領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專家編著了《早期胃腸癌探秘——百姓必備的知識》一書,對食管癌、胃癌及結直腸癌等消化系統最常見的腫瘤,從基本概況、易患人群、臨床表現、治療手段、如何早期診斷、是否能徹底治癒以及如何有效預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科普。該書將通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擴大科普知識傳播範圍及影響力,使更多患者獲得專業的醫學知識。

早期胃癌常常沒症狀

這些症狀可能是信號

我國每年因患消化道腫瘤而死亡的人數居高不下。李兆申院士表示,消化道癌症並不可怕,主要怕是晚期癌症,提高消化道癌症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最重要的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而誤區在於,人們總是要等到有症狀了,才想起來去醫院檢查看看。然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在早期往往沒有任何感覺,等到症狀出現了,可能就已經是晚期了。

有些症狀可能是胃癌的信號,一旦出現就要進行必要的檢查:

1. 自覺上腹部不適,包括進食後的飽脹感,胸後部的疼痛感,胃部反流等;

2. 出現黑色或者柏油色大便;

3. 突然消瘦;

這些症狀都提示可能罹患胃癌,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此外,即使沒有出現以上症狀,只要是胃癌高危人群,也要定期做胃鏡。根據《胃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符合下列第1條和2~6條中任一條者均應列為胃癌高危人群:

① 40歲以上人群;

②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③ 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

④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疾病;

⑤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⑥ 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新方式讓胃鏡檢查不再難

長期以來,如何提高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一直是基礎科學家和臨床醫生多年關注的課題。李兆申院士表示,消化內鏡是公認常見的臨床診斷技術。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科技的發展,政府和行業都希望通過創新打造具有中國品牌的消化內鏡設備。

在多學科整合的基礎上,通過醫工的交叉、社會企業的支持、臨床醫生的參與,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磁控膠囊胃鏡應運而生,「不插管做胃鏡」在我國率先實現成為可能。磁控膠囊胃鏡從臨床技術方面能夠達到較高的清晰度和檢出率,從國際學術領域獲得了同行的高度認可,堪稱學科交叉和整合創新的「範例」。

搭載5G技術,磁控膠囊胃鏡還能夠縮小城鄉醫療水平差距,解決偏遠地區在過去看病難的問題。現在有些設備可以通過交通工具深入山區和農村,通過網絡技術把診斷數據傳送到大城市、大醫院,把大專家的診治意見反饋給病人,讓他們不出門就可以享受到大專家的診斷和建議。

此外李兆申院士表示,對抗消化道癌症,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從國家角度,需要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重心下移、關口前移,並加快對醫療專業人才的培養。從醫療專業人士角度,需要始終把患者放在首位,把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當成時代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從民眾角度,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體檢和腫瘤篩查意識。對於醫療企業來說,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要積極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回報社會。

頂級專家教您護胃

「關愛中國胃科普專家團」的核心權威專家們送出了健康提醒:

>

好心態是護胃良方

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醫學部主任令狐恩強:我對健康生活的看法是:食規律、心態好。「食規律」就是一日三餐要規律,暴飲暴食、節食減肥、飢一頓飽一頓這些習慣對胃都不好,建議每餐吃到七成飽,在固定的時間吃三餐。同時,做好食物的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均衡搭配才是王道。另外,不要吃太辣太冷等刺激的食物,醃製食品對胃也有損害。

>

有胃病要正規治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陳旻湖:有人認為消化道疾病是小毛病,隨便吃點藥就可以。在門診復發患者或是一定療程後症狀沒有改善的患者中,大約有一半未遵醫囑服藥,表現為隨便停藥或藥吃完了亂服非處方藥,或隨意減少劑量和頻次。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失眠、頑固性慢性咳嗽、成年後出現哮喘(非過敏體質)和胸骨後不適,在其他科室久治不愈,須警惕胃食管反流病,應及時去胃食管反流病門診就醫。

>

重視胃腸功能檢查

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強:由於胃腸檢查複雜和不舒適,很多體檢者放棄胃腸鏡檢查。但受生活方式影響,中年人胃腸道疾病發病率也較高。中年人必須重視胃腸功能檢查、乳腺檢查以及血脂血糖的檢查。

此外,老年慢性病檢查必不可少,最好能做一個腫瘤標誌物的全套檢查,有助於癌症的早期排查。剛步入老年,頸肩腰腿退行性病變評估必不可少,可以及早發現有問題的骨骼及早手術,避免因年齡推移而手術預後效果不佳。

參考資料:

①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相關焦點

  • 癌前病變 胃炎是如何發展成胃癌的
    在生活中,胃癌患者越來越多了,那麼,你知道導致胃癌的原因有哪些嗎?身體癌前病變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應該如何預防胃癌吧!趕緊來了解一下吧!從胃炎到胃癌,只要4步!這幾項該行動起來了中國是胃癌大國,全世界近一半的胃癌病人在中國。就2015年來說,全國有67.9萬人新患胃癌,因胃癌死亡人數則達到49.8萬,分別佔癌症總人數的16%和18%。
  • 美國消化科專培概述及梅奧診所消化科專培的個人體驗和經歷
    ACMGE會一直關注這些情況,如果某個培訓基地反覆有空缺,ACGME也會建議和調整這個培訓基地的培訓名額。   1.3 消化科專培的方向   美國消化科專培醫師可以在ERAS申請時選擇不同培訓方向,見表1。
  • 67.9萬胃癌患者忠告:一查癌症就是晚期?只因這事你沒做好
    胃癌也不例外,全球有一半的胃癌患者發生在我國。據2015年數據分析,全國大約有67.9萬人胃癌新發患者,因胃癌死亡就高達49.8萬,分別佔癌症總人數的16%和18%。無論是發病數還是死亡數,胃癌都是僅次於肺癌,排在惡性腫瘤第2位。
  • 胃癌最偏愛四類人群!10個護胃技巧要知道
    煙中含有的尼古丁、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除了會引起胃癌,還可能誘發諸如肺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多種癌症。 雖然酒精本身不致癌,但它在體內代謝成的乙醛卻有極強的細胞毒性。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與酒精飲料攝入有關的乙醛屬於一類致癌物。
  • 27歲男子腹痛難忍,查出是胃癌!醫生:從胃炎到胃癌僅有4步
    醫生對此也感到十分震驚,這麼年輕為什麼就得胃癌呢?於是對陳先生進行一番拷問後,他才痛苦加懊悔,說:「我自從創業開始做生意之後,一日三餐都是不規律了。因為平時生意較忙,經常顧不上按時吃飯。經常是晚上忙完下班才去吃夜宵,吃完回到家累了洗洗馬上又睡。有時應酬還空腹喝酒,現在回想真是等於在慢性自殺啊!」
  • 胃不痛竟然也會得胃癌?專家揭露胃鏡檢查的真相
    核心提示:胃不舒服=胃癌?胃沒事=沒胃癌?怎樣才能發現早期胃癌?胃鏡到底有何作用?這都是網友們極度關注的問題。聽聽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李初俊的觀點。     很多人的觀點都是這樣,胃不痛就代表胃很健康,但是胃不舒服=胃癌?胃沒事=沒胃癌?
  • 胃癌早期不痛不癢,若發現這3個症狀,別拖延,或是胃癌「信號」
    胃癌最愛找這幾類人1、飲食不健康的人俗話說病從口入,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主要是想告訴人們飲食的健康,跟你的身體健康直接相掛鈎,三餐不定時,偶爾暴飲暴食,經常吃醃製食物和油炸食物,長時間吸菸喝酒,都是病從口入的途徑,不知道這幾樣你佔了哪幾種?
  • 胃不好的人,再節儉也得吃這「4物」,護胃排毒,效果堪比「胃藥」!
    現在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所以說大部分的人生活和飲食都特別的不規律,經常如此就會對我們的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說現在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胃病,而且常常會出現胃痛消化不良或者是腹痛、腹瀉、口臭的現象,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推薦一種食材,經常吃的話,可以達到養胃護胃的功效。其實胃炎的真兇,就是幽門螺桿菌。
  • 胃癌早期有3個信號,平時沒有感覺,很多人以為是胃病!太糊塗了
    太糊塗了1、大便有血胃癌後期會出現大便便血的現象,但大便便血不是胃癌的唯一症狀,因為腸道疾病也會引起便血,當大便有血的時候就要到醫院去做進一步的檢查,排查胃癌的可能性,這是因為癌細胞轉移到了腸道,就會發生便血,如果檢查出來便血是陽性,那就是胃癌引起的便血,要加以重視。
  • 為什麼說O型血的人更容易得胃癌?
    現有的研究認為,體內帶有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患有胃癌的概率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幽門螺桿菌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於胃癌。
  • 女子突然噁心嘔吐,一查竟胃癌晚期 !胃癌來臨有6個信號,很多人白白...
    我遲遲不敢把「因為你老了」這5個字說出口,只好安慰她。不過話說回來,年輕人胃不舒服可真要注意。畢竟胃癌近年來越來越年輕化,有時候你以為只是小毛病,想著忍一忍或者自己隨便買點胃藥吃就過去了。但其實胃已經難受死了,它在「呼救」,而你的不作為對它來說是「雪上加霜」!
  • 3種因素可能是胃癌的「根源」,想預防胃癌,3種食物建議扔掉
    一、3種因素可能是導致胃癌的「根源」1、基礎胃病如果平時你就患有胃炎或者常常出現胃痛、胃潰瘍等情況,這些基礎胃病真的可以誘發更加嚴重的胃癌。其實基礎胃病的存在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習慣已經嚴重出現了問題,不加以制止就會導致胃癌的發生。2、不良飲食習慣很多人不良的飲食習慣往往是與家庭有關。老一輩人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往往會影響下一代,但是就是這種不良飲食習慣的不斷傳承才會導致很多家庭成為胃癌高發的群體。
  • 20歲女孩確診胃癌,去年體檢沒事,提醒:晚上1種習慣要不得
    畢竟琪琪還太年輕,怎麼會患上胃癌呢?經過醫生的仔細詢問,原來琪琪患上胃癌跟她長期吃夜宵是有很大關係的。 2、本身患有胃部疾病 如果本身就有胃炎、胃痛或者是胃潰瘍等等胃病的話,那麼在平時飲食上再不加以注意,很容易會誘發胃癌。
  • 常德9區縣2020年人口情況:安鄉縣52.92萬人,臨澧縣41.67萬人
    萬人。77.94萬人。澧縣臨澧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湘西北,澧水中下遊,地處武陵山餘脈與洞庭湖盆地過渡地帶,總面積1210平方公裡,下轄三個鎮,2020年最新常住人口41.67萬人。津市市以上是常德市下轄的9個區縣情況,各位看官看完之後覺得哪個區最有發展潛力呢?
  • 胃部發生病變,會有哪些症狀?如果患上了胃癌,會有這3個症狀!
    導語:胃癌是我國非常高發的癌症之一,大家也一定並不陌生。我國胃癌早期確診率只有10%,這也正說明癌症早期是很難被發現,這也說明大家的預防與檢查的意識是不高的原因造成的。患上胃癌,早期有這3個症狀,要及時注意。
  • 每年40萬人死於胃癌,如何保護我們的胃,7條「禁忌」講清楚
    而長時間的忽視,最終會導致胃癌的發生。在我國最常見的癌症裡,胃癌排第二,而我國的胃癌人數還尤其多,包攬了全世界的 40%。只就 2015 年來說,全國有 67.9 萬人新患胃癌,因胃癌死亡人數則達到 49.8萬,分別佔癌症總人數的16% 和18%。
  • 47歲男子,胃潰瘍一年變胃癌!身體出現這些信號,是潰瘍癌變了
    最近陳先生覺得胃部疼痛得厲害,發作時間變得頻繁,與之前的疼痛感都明顯不一樣,即使服用了止痛藥、抗胃潰瘍藥後,也沒有得到緩解,於是前往醫院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結果得知,自己的胃潰瘍已經「變身」成了胃癌。
  • 每經11點丨南京67萬人次搖中消費券,5天帶動消費近千萬元;美國頂級...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丨南京67萬人次搖中消費券,5天帶動消費近千萬元據新華社,南京市23日完成四大類、5000萬元電子消費券的最後一輪搖號工作。據悉,為推動服務業全面復甦,南京市政府採用多批次網上搖號方式公開發放電子消費券,三輪共計搖出67萬筆消費券,在5天內帶動消費近千萬元。統計數據顯示,從今年3月15日零時起開始第一輪報名,至22日24時報名截止,預約成功人數超過202萬人,累計申請消費券540餘萬張,其中餐飲券最多,超過183萬張。
  • 胃脹或是胃癌 微創技術為18歲女孩治療胃癌
    確診胃癌後,小楊犯愁:胃癌可以治療嗎?治療胃癌要「開膛破肚」嗎?胃癌要放化療嗎?放化療會不會很難受? 通過導管將藥物直接灌注至腫瘤內部,使藥物能以高濃度殺滅腫瘤細胞,避開靜脈化療減少藥性的缺點,同時有微創手術傷口小,副作用小,見效快等優點。利用栓塞劑堵塞腫瘤周圍血供,抑制腫瘤生長,從而達到減瘤效果,改善患者症狀,縮小腫瘤大小。
  • 胃癌為何越來越多?3種「菜」是幫兇,少吃一點,胃病少一點
    胃癌,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威脅。 據統計,每年會有四十幾萬人被確診為胃癌,而其中有將近三十萬人,最終會因胃癌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