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胃不舒服=胃癌?胃沒事=沒胃癌?怎樣才能發現早期胃癌?胃鏡到底有何作用?這都是網友們極度關注的問題。聽聽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李初俊的觀點。
很多人的觀點都是這樣,胃不痛就代表胃很健康,但是胃不舒服=胃癌?胃沒事=沒胃癌?專家表示很多患者首次做胃鏡就發現已經到了胃癌晚期,這到底是為什麼?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 李初俊
現狀:首次做胃鏡 已是中晚期胃癌
查出中晚期胃癌時 有些毫無症狀
「醫生,我又沒有胃部不舒服,不用做胃鏡吧,吃吃藥就行了。」這是李初俊教授在出門診時經常聽到的患者訴求。這種訴求就像是患者開出的「條件」,李教授對此顯得有些無奈。他出示了一組數據,該院統計了近年來2000多例首次接受胃鏡檢查的結果,其中發現了50多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排除有部分患者是自己懷疑胃癌而主動要求接受胃鏡檢查之外,很多胃癌患者沒有明顯胃部不適,甚至是毫無症狀。「胃癌隱密性很深,假如沒症狀,國內大多數患者都不會主動要求做胃鏡檢查。」
胃越痛表示胃越不健康?
李教授指出,醫生要求患者做胃鏡的目的,主要是要看胃裡面到底是什麼情況,比如是炎症、潰瘍還是已經癌變?這樣醫生才不會出現「抓瞎開藥」的情況,做出的診斷也更為準確,更有利於制訂治療措施。
舉個例子,有些患者來就診時胃痛很厲害,通過做胃鏡發現僅僅是炎症引起,那麼醫生開藥護胃消炎就放心了;有些患者的胃痛是胃潰瘍引起,那麼就需要對胃潰瘍規則治療一個療程後再進行內鏡複查,以了解潰瘍的轉歸,進一步排除胃癌或潰瘍癌變的可能。
「我們醫生只有在確保潰瘍長好才放心。而有些胃潰瘍患者吃護胃消炎藥後不痛了就中斷治療,這影響了治療的效果,可能因此而增加了癌變的機會。」李教授補充說。
等到晚期胃癌再來檢查,那就晚了。
有些人胃不舒服,本身就是由胃癌引起,通過胃鏡發現這個原因之後,醫生就不會簡單地護胃、消炎、止痛處理,而是讓患者接受規範的胃癌治療,而不致於耽誤病情。
「胃不舒服和胃部實際病變的程度不一定吻合,一定要通過胃鏡去裡面瞧一瞧。別等到發展成晚期胃癌了再來做胃鏡,那就晚了。」
很多人都抗拒胃鏡檢查,想著抽血查個腫瘤標誌物就行了。因為這種侵入性檢查,會有不舒服的情況,因為當胃鏡經過喉嚨的時候會產生有刺激,出現嘔吐反應。但患者鎮靜下來配合得好可以做到,醫生可以給患者做一些局部麻醉,這樣咽喉不是那麼敏感了。
胃鏡檢查讓人感覺不舒服,但是最重要的是做檢查能發現早期胃癌,這點辛苦算什麼呢?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