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徵西討,圍困君士坦丁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巴耶塞特一世

2020-12-22 腥風血雨的歷史

三十四歲時,巴耶塞特一世繼承了他父親穆拉德一世的王位。巴耶塞特一世在位僅十四年,最後的幾年還在囚禁中度過,可以說,在奧斯曼帝國的皇族中,除了他之外,誰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大起大落。在巴耶塞特一世的整個統治時期,他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奧斯曼帝國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可是最後,他卻以壓倒性的慘敗告終。雖然在私生活方面,巴耶塞特一世荒淫墮落,有著不為人知的惡習,不過,在勇氣和軍事才能方面,巴耶塞特一世是前三任巴耶塞特一世的總和,也比他們更加殘忍和野蠻。

被帖木兒俘虜的巴耶塞特一世

繼位之後,巴耶塞特一世延續了他父親穆拉德一世在科索沃大敗塞爾維亞人的偉大勝利,迫使拉扎爾的繼任者史蒂芬求和。最終,雙方籤訂了條約,雖然塞爾維亞並沒有像保加利亞那樣被奧斯曼帝國直接吞併,但它還是成為了自治州,地位還在附屬國之下,既要進貢財物,還要義務提供五千軍隊供巴耶塞特一世隨時差遣。最後,國君史蒂芬還將妹妹自己的德斯皮娜嫁給巴耶塞特一世作為妻妾。單身,在此後的很多年裡,史蒂芬忠實地履行了他對巴耶塞特一世的承諾,在對抗匈牙利和西歐聯軍的尼科波利斯戰役中,在抵抗帖木兒的安卡拉戰役中,塞爾維亞隊伍勇猛作戰,甚至比奧斯曼帝國自己的軍隊都忠誠。

表現尼科波利斯戰役的油畫

在與塞爾維亞籤訂條約後,巴耶塞特一世帶領軍隊繼續向南挺進,在君士坦丁堡附近擺出攻城之勢。此時君士坦丁堡的統治者仍是年老體弱的約翰巴列奧略五世,不過他的兒子曼努埃爾是拜佔庭帝國的共治者皇帝,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巴耶塞特一世以扶持安德羅尼柯上位為由,要挾拜佔庭的兩位皇帝籤訂條約,把拜佔庭帝國的剩餘部分也變成卑下的附屬國。此外,約翰巴列奧略五世還答應每年進貢三萬金幣,並向奧斯曼帝國軍隊提供一萬二千名士兵,供巴耶塞特一世隨意驅使,最後,他還承諾說把費拉德爾菲亞要塞割讓給奧斯曼人。

拜佔庭帝國的金幣

費拉德爾菲亞是拜佔庭帝國在小亞細亞僅存的領土了,當時,得知君士坦丁堡的行為後,費拉德爾菲亞要塞的將領拒絕投降。為了懲罰他,巴耶塞特一世堅持要求希約翰巴列奧略五世率領自己的軍隊去攻打他們自己的城市。最後,在皇子曼努埃爾的率領下,拜佔庭人發起突襲,一舉攻下了費拉德爾菲亞要塞,然後再將其送給了奧斯曼人。

雖然巴耶塞特一世名義上是拜佔庭人的盟友,但實際上他卻是他們狡猾且精於算計的敵人,很難想像還有誰會受到比當時的皇帝和他兒子所遭受的更深的恥辱。結果還真有,另一件事情再次加劇了這些公開的羞辱。原來,某一次,巴耶塞特一世在海上截獲一艘船,俘虜了船上的一名外國公主。她本是曼努埃爾的新娘,可是巴耶塞特一世卻看上了她,於是堅持把她納入了自己的後宮。

巴耶塞特一世畫像

接下來,巴耶塞特一世把注意力轉向小亞細亞,野心勃勃地想把小亞細亞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巴耶塞特一世首先攻打艾登,打敗那裡的埃米爾後吞併了這個國家。然後,他又以同樣的方式徵服了薩魯坎和曼什。接著,巴耶塞特一世攻打士麥那城,城內守軍頑強抵抗。因為巴耶塞特一世當時還沒有制海權,所以六周之後,他被迫停止圍攻並撤退。1391年,巴耶塞特一世攻打泰凱的埃米爾,把穆拉德一世統治時期沒搶過來的領土全部奪為己有,其中就包括重要城市阿達利亞。

那之後,奧斯曼帝國邊境和卡拉曼接壤了。雖然卡拉曼的埃米爾阿拉艾丁是巴耶塞特一世的連襟,但這種聯姻關係對阿拉艾丁沒有起到任何保護作用。巴耶塞特一世還是入侵並圍攻了卡拉曼的首府科尼亞。最終,直到阿拉艾丁同意割讓包括阿克謝爾城在內的一部分國土給奧斯曼人,巴耶塞特一世才撤圍。接著,巴耶塞特一世命將軍蒂莫爾塔什留下治理新徵服的省份,而他則率軍回到了阿德裡安堡。

小亞細亞區域

與此同時,為了加固君士坦丁堡的防禦,約翰巴列奧略五世致力於將首都轉入防禦狀態,為此他拆毀了君士坦丁堡的許多建築,並打算用這些磚石建造新的堡壘。聽說這些事後,巴耶塞特一世傳話給約翰巴列奧略五世,命令他停止這樣做,並威脅說如果約翰巴列奧略五世不服從命令的話,他就要弄瞎曼努埃爾的雙眼。最後,別無選擇的約翰巴列奧略五世只好服從。不過,這是他最後忍受的屈辱了,因為在各種憂心和焦慮的重壓下,不久之後,約翰巴列奧略五世就去世了。但據一些歷史學家說,約翰巴列奧略五世的死因是因為痛風。

君士坦丁堡被圍

當時,約翰巴列奧略五世的兒子曼努埃爾仍被扣留在巴耶塞特一世的宮廷裡當僕人,在聽到父親的死訊後,曼努埃爾偷偷逃回了君士坦丁堡,以繼承人身份正式登基。為了報復曼努埃爾的不告而逃,巴耶塞特一世封鎖並包圍了君士坦丁堡。圍城歷時七年,直到小亞細亞帖木兒入侵奧斯曼帝國,分散了巴耶塞特一世的精力,圍城才終止。

相關焦點

  • 李小龍的功夫之道,僅8個字,能讓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李小龍的功夫之道,僅8個字,能讓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文字如下:在運動中要避免姿勢過剛和僵硬。最僵硬的樹木往往最容易被折斷,而竹子和柳樹卻能夠通過隨風搖擺而存活下來。這就是為什麼功夫之人柔而不屈,剛而不硬。
  •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彩色照片集 1890-1900年
    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薩拉基裡奧海岬建立新都城君士坦丁堡,此後,作為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是歐洲規模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圖為1572年繪製的君士坦丁堡地圖照相技術發明前,君士坦丁堡的城市記憶只能從一幅幅畫作中去尋覓。
  •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古風微小說:西楚秦家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實乃是西楚的戰神!
    西楚秦家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實乃是西楚的戰神,專和北宸槓。秦家軍的主帥將軍,嗯,是個小姑娘,但是,論兵法,論膽量,論智謀,論武功,沒人比得過這個小姑娘。十一歲偷偷混進軍營,率領秦家軍一千五百人殲滅北宸六千人,而且做到了死傷最少,資源最少。十四歲,就已經做到了秦家軍的主帥。和賢王妃沐顏並稱西楚「雙姝」,實乃傳奇也......
  • 助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複習大綱!
    直接告訴你複習重點和方向,按照這個大綱,你將戰無不勝!屠龍寶刀在手,春招offer 我有!內容很乾,非技術崗的同學可繞行,我們發車了!
  • 《土耳其君士坦丁堡攻陷戰》:他下令士兵日夜不停地挖掘地道
    原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20萬大軍和300艘戰艦,圍困了這座古城。他決意要攻下這座歷史名城,並把它變成伊斯蘭教的中心。當時的伊斯坦堡名為君士坦丁堡,是東羅馬帝國的國都。這座城市建於公元前658年,最早叫拜佔庭。後來,它成了羅馬帝國的首都,改名為君士坦丁堡。這座古城位於歐洲大陸的南端。
  • 簡述一下,發生於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戰
    自從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公元330年的時候宣布遷都位在希臘的拜佔庭,並且將其更名為君士坦丁堡之後,拜佔庭帝國便一直將君士坦丁堡作為首都。 君士坦丁堡這座基督教世界裡最為壯麗的城市,背靠著博斯普魯斯海峽,前面則有三重城壁守護,可以說是一座固若金湯的無敵要塞。
  • 東徵西討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東徵西討,指四處出戰徵伐。出自:唐 楊炯《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徵西討,孤虛向背。」近義詞有:南徵北戰、轉戰南北,反義詞有:安常處順、安家立業、安營紮寨,東徵西討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萬城之王」:堅如磐石的政治中心,君士坦丁堡有何歷史作用?
    它就是君士坦丁堡,曾經是全歐洲城市規模最大,最繁盛最發達的城市,被稱為「海上燈塔」,讓全世界感受西方文明的魅力。君士坦丁堡,不僅僅對拜佔庭的精神文化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還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為拜佔庭築起了一道強有力的軍事城牆,抵禦外敵的同時,也發揮了一定的外交功能。不僅如此,君士坦丁堡還是地中海的經濟中心。
  • 從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堡
    其中的東羅馬帝國是由於當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遷都而造就的,因此東羅馬人為了紀念大帝,便把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原先叫拜佔庭,後來叫新羅馬的這座巨大城市稱之為君士坦丁堡。到公元十二世紀的時候,君士坦丁堡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而且在全世界範圍內,除了跟中國的長安沒法比,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城市相比,君士坦丁堡都能甩它們好幾條街。
  • 天津日報:古羅馬的文明傳承——千年明珠「新羅馬」君士坦丁堡
    特殊政令推動新都建設  公元324年,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戰勝各路軍閥完成統一帝國大業後,發布命令興建「新羅馬」,並任命重臣著手進行建築工程的準備工作。為了在最短時間裡完成新都的建設,君士坦丁下令建立專門學校大量培養當時急需的各類建築人才。325年,建築工程正式開工。
  • 改變西方文明的一件大事:君士坦丁堡陷落
    君士坦丁堡果然固若金湯,奧斯曼大軍發達了幾輪進攻,傷亡慘重,仍然無法拿下。如今拜佔庭帝國的現狀是奧斯曼人佔領了帝國大部分領土,君士坦丁堡實際上已變成了一座10萬人口的孤城。儘管暫時奧斯曼大軍無法拿下君士坦丁堡,但人們都知道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曾做過努力,試圖力挽狂瀾。
  • 古代史:君士坦丁堡戰役——拜佔庭帝國的結束
    君士坦丁堡以西的領土為穆斯林所有,曼齊刻爾特戰役之後,穆斯林內部一直紛爭不斷內戰竟然持續了4個世紀之久,一直到大約100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以西的土地之後,穆斯林才恢復了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的局面。15世紀初期,蒙古國的帖木兒為了擴張自己的領土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漸漸不滿足於自己已有的領土範圍,也走上了向外擴張的道路。
  • 《君士坦丁堡最後之戀》
    圖:帕維奇著、曹元勇譯《君士坦丁堡最後之戀》(上海譯文出版社,二○一六年)  《君士坦丁堡最後之戀》是帕維奇(Milorad Pavic)講述的是兩個家族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隨二十二張塔羅牌打出來在《君士坦丁堡最後之戀》裡,帕維奇玩出了新花樣:除了小說以外,隨書附贈一套塔羅牌,它們是通往這個文學王國的鑰匙。  帕維奇將全書故事拆分為二十二段,彼此相關、卻有一定獨立性的故事,每一段故事的主題恰好與二十二張塔羅牌的寓意相合,彷彿是對塔羅牌的進一步解釋。
  • 講座︱陳志強:1453年君士坦丁堡戰役的數字問題
    1453年君士坦丁堡戰役被視為整個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但這場戰役至今仍有許多謎團,其中關於雙方參戰人數就存在多種表述。本文整理自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陳志強教授的線上講座「1453年君士坦丁堡戰役的數字問題」,陳教授在講座中系統地介紹了關於君士坦丁堡戰役參戰人數的各種說法,分析了其可信程度,並通過這一個案說明了歷史研究中數字考證的意義所在。
  • 君士坦丁堡-火焰中的哀鳴
    1054年,羅馬教皇派出欽差大臣,趕赴君士坦丁堡,雙方在聖索菲亞大教堂進行了會談和爭吵,期望結束長久以來的爭吵。小羅(教皇使臣):祈禱的時候,必須跪著。小君(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不,必須站著。小羅:祈禱的時候,必須使用拉丁文。小君:不,必須使用希臘文。小羅:舉行聖餐儀式時,必須使用無酵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