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想進高校做老師,但是待遇不好且很苦,是真的嗎?

2020-12-18 帥小西De

不是有些人都博士想當高校教師,而是一種"職業規劃",相對來說,做一個科研工作者高校或科研所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相比高校的基數和人才引進數量,科研所能接受的博士還是少數。不過,近幾年企業引進博士更多,給的待遇更高,小西就有不少師弟、師妹進入企業,而且進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後地方還有額外的人才補貼。

博士招聘

高校教師引進的待遇,如安家費、科研啟動費、年薪等,關鍵是看博士的"硬通貨"(如SCI論文、C刊論文等)。2019年3月,工信部全國博士巡迴招聘-長沙招聘專場時,小西去看了下省內不少高校甚至提供一套90-120平的安置房,給予20-30萬元/年的年薪,國自科青年或有高水平論文的科研獎勵同樣不低。不過,985高校引人採用較多的"非升即走"模式,給予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的待遇,五年內需完成考核任務量,否則就得走人,壓力還是不小的。

另外,博士引進時基本都會歸屬於某個團隊(課題組),個人發展和待遇和團隊也有不小的關係。大團隊內部競爭大,但是梯隊好、成員完善,容易出成果和個人職稱晉升。記得不管是學校還是課題組的許諾,有些是無法落實的,聽聽就好,尤其是口頭的。

因此,高校教師待遇差異性很大,只能說是"部分不好"。雖然近2年為"雙一流"建設,不少高校都在大量引進青年博士,但是引進人才標準逐步提升,這也是不少博士無奈"延期"或做師資博士後的原因。沒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就算能順利答辯畢業,也是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至於高校教師的辛苦,得看怎麼說吧!

沒有那份工作不辛苦的,尤其是自己想做個比別人出色。目前,不少高校都在推行"三定",即定崗、定編、定員。青年教師不論是否要求,都會"主動"選擇科研崗,課時任務要求比較少,才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課題、出成果,利於自己晉升和後期發展。這也引發過討論,青年教師是否只要會搞科研、發文章,而不用"會"給學生上課。小西之前也聽過幾個新博士的試講,師範類本科/碩士+名校讀博的博士授課的確要比沒有師範類院校經歷的博士授課好太多,的確是術業有專攻呢。

至於說的寒暑假,得看所在團隊和學校氛圍,平臺越好的學校老師越是"拼",根本不可能有機會享受寒暑假的。如3月自科基金提交之前,不少老師連周末都沒得休息,每天8點到校晚上11點、12點回家很常見,除了完成自己的"本子",還有團隊的。有機會晚上11點走進985大學的校園,辦公室內除了學生還有大量的老師在工作,寒暑假同樣如此。當然,高校老師的時間支配相對自由些,如暑假選擇7-15天帶家人出去走走,度假呢。

最後,小西想說博士畢業後的職業規劃很關鍵,讀研、讀博重來都不是逃避工作的藉口呢!畢竟,近些年博士延期率高達2/3,"高要求"不是簡單說說,慎重選擇啊。小西一直堅信努力都會有所回報,哪怕是讀博的經歷比較"坎坷",加油!

相關焦點

  • 只為進高校而讀博,可以嗎?
    我們雖然混的一般,沒有一飛沖天,也沒有大富大貴,但是,我們得到的收益還不能算差,選擇了,就容不得你後悔了,做好你現在的事情,別老想著收益最大化的問題,一旦你想著怎麼樣用最省勁兒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收益,你就會被自己帶進坑裡。當大學老師肯定是不輕鬆,但,請問有既輕鬆又穩定又收益高的選擇嗎?如果沒有,那大學老師真的不失為一個折中的選擇。
  • 有些人讀書讀博士想當高校教師,可聽說一些高校教師很苦,待遇不好,是這樣嗎?
    高校教師的工作很苦嗎?確實挺辛苦。高校教師的待遇低嗎?確實老師工資條上不怎麼高。那要說高校教師又辛苦又清貧,是這樣嗎?我敢肯定說,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不會。高校教師是一個非常能體現知識價值和個人努力的職業,可以說,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穫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會窮,而如果你窮,那多半是你不夠努力(或者是太清高)。
  • 你還在為了進高校做教師而讀博嗎?
    高校教師的工作很苦嗎?確實挺辛苦。高校教師的待遇低嗎?確實老師工資條上不怎麼高。那要說高校教師又辛苦又清貧,是這樣嗎?我敢肯定說,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不會。高校教師是一個非常能體現知識價值和個人努力的職業,可以說,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穫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會窮,而如果你窮,那多半是你不夠努力(或者是太清高)。
  • 不愛科研,只為當大學老師而讀博,有錯嗎?
    而且本文僅討論讀博士和當大學老師的關係,不同背景、不同學科差別確實太大了,沒人能決定你要不要讀博,你只能自己決定。 2、現在學歷貶值好快,十年前碩士都能進高校,現在得博士,那等我博士畢業,是不是進不去高校了?
  • 不愛科研,只為當大學老師而讀博,有錯嗎?
    我們雖然混的一般,沒有一飛沖天,也沒有大富大貴,但是,我們得到的收益還不能算差,選擇了,就容不得你後悔了,做好你現在的事情,別老想著收益最大化的問題,一旦你想著怎麼樣用最省勁兒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收益,你就會被自己帶進坑裡。當大學老師肯定是不輕鬆,但,請問有既輕鬆又穩定又收益高的選擇嗎?如果沒有,那大學老師真的不失為一個折中的選擇。
  • 博士畢業後該不該去高校當老師?高校當老師的待遇怎樣?
    她本人一直對大學老師較有想法,但一直有點拿不定主意。她的疑問是怎麼確定該不該去大學當老師。其實,這位朋友的疑問很有普遍意義。事實上,博士畢業後,確實有很多人選擇了去當大學教師,正在讀博還沒畢業的,打算畢業後當大學老師的也大有人在。對於博士生群體而言,可以理解為,讀博——畢業——當大學老師,這樣一個三部曲成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現象。
  • 在職博士能進高校當老師嗎?能進哪些高校?
    在職博士畢業能進高校當老師嗎?能進哪些院校?在職讀博所獲得的證書高校是否認可呢?目前,我們這裡部分學員大都已經是高校老師了,因晉升評職稱等工作需要,又沒有時間讀全日制博士,所以選擇在職讀博。現在在職讀博拿到學位後再去高校做老師的學員也有,不過比較少。
  • 讀博的困惑:博士畢業的待遇還不如北京工作的程式設計師?
    博士對於很多社會公眾而言是一個「鮮豔」的名詞,因為在公眾的眼中博士學歷似乎就可以高薪就業,擁有了博士學位工作不用愁去哪兒都有安家費,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博士畢業真的就可以高薪就業嗎,其實並不是,在很多科研單位博士的工資待遇其實並不高,就我所知的幾個博士同學,他們博士畢業後工資才六千左右,如果和在北京工作的應屆生程式設計師比起來博士都沒有他們掙得多,因此也讓很多博士比較困惑,讓一些正在讀博的博士有些迷茫。對於這些現象我的理解如下:第一,博士確實不是高薪就業的代名詞。
  • 看你是否適合讀博?一個博士生的透徹分析
    既然博士和碩士的待遇差不多,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去讀博士呢? 是誰說的博士和碩士待遇差不多,就算差不多可能是表面的待遇和眼前的待遇。
  • 碩士畢業能進高校當老師嗎?
    最近有學員問:我馬上要碩士研究生畢業了,想去高校當老師,問一下現在碩士畢業能進高校當老師嗎?我想說,能,但是很難,最近我們發布了不少高校招聘教師的信息,絕大多數都是招聘博士以上。不過也不是不可能,碩士畢業能不能進高校主要取決兩方面的因素。1、如果你讀的是比較冷門的專業,進高校還是有可能的。
  • 很奇怪,有些研究生入學時不想讀博,但當畢業時,卻拼命地想讀博
    依稀還記得大一入學後,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總是能夠聽到一些關於考研的討論,有的是輔導員和老師在說考研多麼重要,有的是學姐學長在分析考研的利弊,而那時我們這些大一的學生對於考研幾乎沒有一絲絲的興趣,尤其是當得知讀研還需要三年的時間,更沒有人想讀研了,還是儘快畢業,儘快就業,儘快賺錢的好。
  • 英國留學碩士,進工廠,月薪6K:想讀博,身體裡兩個「我」在撕扯
    果子狸想了一會說:「不太想進工廠,還是想進高校或者是研究所,工作中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能夠讓自己不斷的學習,還有就是要有比較理想的薪水,經過幾年的經驗及資本的積累,未來我希望利用技術能自主創業擁有自己的公司。」知道了果子狸的想法,我就明白他想要的是什麼了。
  • 為了進高校,為了幾十萬的安家費,選擇了讀博,現在有些後悔了
    可能絕大多數的碩士研究生,都曾或多或少地想過讀博這件事情,只不過最後的選擇大不相同。而作為碩士研究生的我,為自然會通過自己的渠道了解近幾年讀博的一些新變化以及在讀博士研究生的一些感悟,通過了解自己才真正對博士研究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也直接影響了自己的決定。
  • 讀完研究生後,一定要讀博嗎?至少先想好這兩個問題
    比如在就業方向方面,攻讀完博士以後,大多可能是進高校或者研究所從事研究類型的工作;再比如薪資待遇方面,雖然碩士和博士都屬於高層次的人才,但後者明顯在就業的時候更加搶手,薪資待遇的整體水平自然會更高。比如隸屬IT行業的計算機、通信等熱門專業,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同時伴隨著行業結構的升級,人才結構也同樣升級,所以有必要去讀個碩士,但如果從薪資待遇的角度來講,讀博我覺得沒有太大必要,因為只要夠優秀,碩士畢業也能達到20W+的薪資,這不香嗎?
  • 38歲了,考博士還有意義嗎,還能進高校當老師嗎?
    網友一: 考博士,從個人提高的角度來看,任何時候都是有意義的,但是,38歲的年齡,將進高校當老師作為考博士的意義,這就有些冒險了,意義不是很大。
  • 博士和碩士待遇差不多,為什麼還有人讀博?
    提要:博士和碩士待遇差不多,為什麼還有人讀博?本人也恰恰今年畢業,對於目前的工資待遇狀況還是有些了解的。如果單純地從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看,碩士和博士入職的工資待遇確實差不了太多,這也不禁讓人懷疑難道讀博真的無用了嗎?
  • 高校教師要不要辭職讀博?別,勸你三思!
    考博院校的知名度較高,導師人也挺好,如果放棄著實可惜,且在高校沒有博士學位,總覺得難以抬頭,且發展必定受阻。但是如果去讀,沒有了工作和收入,可以預見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心理方面的壓力。34歲男應該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如果此時全職讀書,總感覺有點對不住家人,愛人倒沒有什麼意見,無論我做什麼決定她都支持。
  • 高校老師到泰國讀博 到底有多好
    但是也要比 緬甸 越南這些國家好上不少,很多的大學都是堪比國內985/211的存在。不要以為我是在吹噓泰國,大家可以查一下世界高校qs排行榜,就能看到我所說的是否是真實的,當然如果認為qs排行榜也不準確的話,那我就是真的無話可說了!
  • 博士在高校的待遇很高嗎?博士生:剛能解決溫飽問題
    對於一部分大學生來說,考博的最重要的一個出發點就是畢業後能夠拿到一個足以傲視群雄的待遇,但是現實或許真的沒有那麼的美好。當然,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認為博士畢業後肯定是拿好幾十萬的年薪,作為優秀人才肯定會被用人單位高薪錄用,這些都是在沒有讀博前的想法。讀博後,很多博士都選擇去高校教書,成為一名講師,早已放棄了讀博前的那種想法了,那麼博士在高校的待遇很高嗎?很多博士生表示:剛能解決溫飽問題。
  • 讀博5年,論文卻一無所獲,該怎麼辦?
    讀博期間她一篇小論文都沒有發表,沒發的原因她說起來複雜,我聽起來卻很簡單——眼高手低,本末倒置:一開始只想潛心科研做學術,一心只想發SSCI,結果戀愛大過天,博一博二兩年經歷熱戀失戀自我療愈,等到博三才想起來自己還有大小論文兩件要事待辦。半路奮起直追最終就是現在的收成:大論文過關,小論文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