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是否適合讀博?一個博士生的透徹分析

2020-12-25 騰訊網

既然博士和碩士的待遇差不多,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去讀博士呢?

是誰說的博士和碩士待遇差不多,就算差不多可能是表面的待遇和眼前的待遇。

碩士和博士的差距:

就拿在高校來說吧,雖然博士和碩士,剛進一所院校,剛開始時表面看來差不多,但博士大多兩年過後就能直接評為副教授職稱,而碩士卻需要經過助教、講師、副教授一步一步評定。

職稱的不同直接決定了工資水平的不同,課酬的不同,尤其是在科研項目的申請方面,博士的起點比碩士高,在科研方面的積累也不一樣,直接決定了他們是否能夠申請到的科研項目,而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對高校教師來說,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情。

身邊的一些朋友如果是碩士畢業去高校應聘老師,除非是藝術類專業,大多數是在高職院校就職。而碩士畢業通常沒有資格單獨和人事部門談待遇,而博士在一些普通高等院校應聘,是有資格和人事部門單獨談待遇的。

其實提出所謂的待遇差不多,可能在一開始的薪酬待遇上差別不大,但如果是同一個專業,博士和碩士,在對專業領域的縱深研究方面,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其他方面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博士的發展明顯和碩士有很大的差別,因為本身的起點就不同。

你為什麼要去讀博?

其實讀博就是在積極的為自己爭取一個機會。

第一、高校當老師

有的研究生,想當大學老師。現在公辦大學只招收博士,985院校,還招聘國外著名大學的優秀海龜博士。所以,這是博士的第一個出口。

第二、去研究機構,研究所、研究院

比如社科院,中科院各研究所。博士的研究能力更適合這樣的科研院所。還有國家的國防,航天等機構。

第三、大型公司

有些大公司有研究所。比如:阿里巴巴,微軟,百度,今日頭條等等。但這些博士需求量很大,而且要很牛。

所以,讀博的大部分學生,將來都是進入高校做教師。相對於博士,碩士進去是有點困難的。當大學老師,將來做教授,有假期,有項目做,工資僅僅是一部分收入,還有項目收入。

因此,對於熱愛科研的人,博士畢業後到大學當老師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有時間和經濟基礎的人,會選擇去考博士。

勸各位,考博要慎重,看仔細,想清楚!人生苦短,上學苦長!當然,做出一個抉擇是痛苦的,但是既然選擇了求學,就要積極,樂觀,選擇了就不後悔!此時此刻及以後,端正的態度決定一切!

相關焦點

  • 讀博士,你適合嗎?一個博士生的透徹分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要為了讀博士而讀博士,你真的適合讀博士嗎?想清楚了嗎?看看你是不是適合繼續讀博士,這是每一個面臨讀博的學生甚至開始讀博的學生的困惑。
  • 讀博不易!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黃旭:讀博不易,且讀且珍惜!  2017年11月份,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布了一項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狀況重磅調查,對來自全世界許多國家不同領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
  • 11名博士生被勒令退學!讀博可能真是一條「不歸路」
    根據教育部最新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共招收博士生10.52萬人,當年畢業博士生為6.26萬人這倒是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經濟學人》的一篇題為「為什麼讀博往往是浪費時間」的文章,尤其是下面這句話: 每周七天無休息,二十四小時待命,薪酬很少
  • 讀博是否必要以及讀博的理由
    身邊總有家長會有這樣的疑惑:「讀博是否有必要,為什麼要讀博?」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有沒有必要是個人選擇,要看您對未來人生是如何規劃的。眾所周知,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捷徑,所以,只要具備讀書的能力和條件,我認為,肯定是讀的越多越好。
  • 讀博的意義是什麼?
    讀博的意義是什麼?生活中永遠不會缺乏挑戰,總是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層出不窮,而在讀博的過程中更是如此。當你決定逆流而上的時候,你就應該時刻準備做好救贖自己的擺渡人。也許在畢業答辯完畢的那刻,你回首自己一路跌蕩起伏的博士歷程,不禁感慨滿懷。怎麼評價一個博士生是否成功?並沒有統一的答案,關於成功博士生的定義有很多種。
  • 出國讀博到底為了什麼?
    1.讀一個phd(博士)可以給你更多的時間反思總結,深度挖掘你當初畢業時遺留的所有問題。如果當初導師沒給你解釋「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那麼現在你可以自己慢慢研究這些「為什麼」了。2.你學會從繁雜的海量信息中找出關鍵點,然後設立問題,清晰解答。
  • Nature調查了6000博士生,告訴你讀博有多難:360度無死角勸退文
    壓慄山大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讀博,向來是壓力山大的活動,博士生工作時間長、壓力大、補貼少,同齡人已經成家立業了,博士生還在為論文焦頭爛額。不過現在,讀博過程中你的苦你的累,Nature都知道。
  • 為何人們常說考博易、讀博難?博士生:不懂我的艱難
    他讀博時已是碩士畢業,入職某雙非大學任教2年後的事情。當時,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浙大讀博、一年就回一次。他愛人一個人帶孩子非常不容易。博士畢業後去985大學任教後,錯過孩子童年的他對家庭、孩子很愧疚。他們考博士時,英語要求不低,淘汰了非常多的考生。而且,當時博士生導師數量不多,博士招生名額更加少,在這個過程中想要被一個導師招收,得是同批人中非常優秀的。
  • 研究生畢業是否有必要讀博?那必須要知道讀博的利與弊
    由於每年本科畢業生的人數不斷增多,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學生都選擇考研讀研究生,因為讀研可能會有更好的出路,研究生的就業率一般都很高,很多研究生就業後的工作待遇和發展狀況都要比本科生要好。而且研究生相比於本科生,更受企業單位的看重。
  • 貧窮使我讀博?知乎瘋狂熱議: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 當別人慷慨激昂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工作,而你卻在默默躲避時, 當網上頻繁爆出碩士博士因與導師相處有矛盾釀成慘劇時, 你是否在懷疑,你是不是適合讀博士?
  • 關於報考清華大學法學院2020年博士生資格審查的通知
    基於畢業出路,談博士該如何進行自我培養你到底適不適合讀博士?來看看一個博士的透徹分析!一位學子那一年的考博感悟北京大學考博經驗與教訓 為什麼要讀博士?讀博應為志業而非職業李開復: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很高的目標讀博可能後悔四年 不讀博你會後悔一輩子「博士候選人」與「博士生」是一回事兒嗎?哪些人適合讀博士?哪些人不適合讀博士?博士生談考博的若干策略勵志!奮鬥17年,中專生變博士生讀博士,找工作,誰曾不迷茫?
  • 33名博士因失聯擬被退學,讀博有風險,選擇需謹慎,適合再去讀
    從這批擬退學處理但未聯繫上的博士生名單中,小徐老師發現,之所以對這33名博士生作退學處理,最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博士生是2005-2008級的博士生,很多學生讀博時間已達15年,早已超過取得博士學習的最長年限。
  • 中國博士生數量膨脹質量遭詬病 讀博被指是賭博
    據中國博士質量分析課題組北京大學課題組負責人陳洪捷教授提供的數據,1999年以來,中國博士生規模迅速膨脹3倍,僅2008一年就頒發了43759個博士學位。  數量與美國相當,而博士生質量卻遭到了越來越多詬病。
  • 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其中一人已讀博18年,你怎麼看?
    對於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東北大學作出果斷處理,你怎麼看? 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10月20日在官網發布了一則《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
  • 59名博士生被清退,讀博真的會加重人生取捨難度
    這就是讀博的艱難,讀書這條路,越往上走其實越難,過的關卡越多,專業難度也越來越高,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到博士,也不是每一個考上博士的人都能順利畢業。所以我們就要思考了,你讀博士的意義何在?你是為一紙文憑、還是真正想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你是否有大把的時間來專心搞研究?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做支撐嗎?晚婚晚育你是否可以承受?這些都需要我們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
  • 過了30歲,還在讀博的博士生還有前途嗎?
    D:關鍵有的實驗室內部有文章要求,達不到不讓畢業,博士讀個5、6年都有可能。而且畢業沒好文章,年齡又是一個限制,到時候工作更是懸。E:那就看個人了,我們要求5分(影響因子)的一作者,3分(影響因子)的兩篇,或者20分(影響因子)的前五作者就能畢業。
  • 放棄國外名校讀博回國深造,「媽媽博士生」拿下清華最高獎
    她是一位「媽媽博士生」。加入清華前,她連續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學士、碩士學位,通過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資格考試。然而,她放棄了在加州讀博,選擇回國。為出國拒絕保送 趙小凡出生在山東,初中時由於父親工作調動,她轉學來到上海,就讀於上海市平和雙語學校。從齊魯大地來到黃浦江畔,趙小凡並沒有太多不適應。
  • 讀博or not讀博?地理學博士生的職業抱負和期望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博士是一個分水嶺,意味著一個專業人士身份的形成。在中國更是如此,由於人口基數太大,就業的門檻越來越高,對學歷的訴求也越來越高,不少非研究崗位都將擁有博士學位設定為一個必要條件,所以讀博or not讀博,並不是一個興趣,而是一個必然趨勢。但是博士生群體對於職業的抱負和期望也許並不想外界想像中那麼簡單,往往在社會環境變遷中不斷變化。
  • 碩士期間沒有發過文章,適合申請國內985高校的博士生嗎?
    碩士期間沒有發過論文,適合申請國內985高校的博士生嗎?從最近幾年的形勢看,碩士畢業後,傾向於讀博的人越來越多了,很多導師都能收到遠多於計劃招收名額數的申請,自然是會擇優錄取的。但讀博不一樣,學術經歷和基礎是基本而硬性的要求,也是導師判斷申請者是否適合讀博的關鍵性要件。沒有文章,就意味著讀研期間基本沒有過參與課題的經歷,在學術方面的訓練肯定不多,如果你是導師,你會願意選擇這樣的學生嗎?而且,985大學的導師往往要求會相對較高。
  • 讀博不易,且讀且珍惜
    與外界想像中的前途似錦不同,博士生往往要面對的是導師質疑的眼神、實驗的失敗和不可重複、永遠不會有成績的課題、一封拒稿的郵件、畢業了也可能失業的尷尬局面。沒有讀博經歷的人很難體會到那種沒有其他支撐,獨自在未知中摸索,並且試圖打開一扇窗的迷茫與艱辛。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博士,這句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