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們常說考博士容易?
因為這個"人們"已經很久沒有關注博士生,形勢變化很快,之前的"常說"已不是常態。
在我印象中,和"人們常說"不同。之前、如今讀博士都不容易。從最初畢業的18位博士到如今的80餘萬,99%以上的博士都有自己的辛酸淚。
比如,20年前博士畢業不強制要求發表幾篇英文學術論文。但是,那個背景下博士生人數少,想讀博入學、畢業都不容易,而且當時核心期刊比如今不少"水刊"質量要高不少。在閱讀文獻時,我們會發現博士前輩們的論文寫作非常嚴謹、紮實。
和我的導師聊過這個話題。他讀博時已是碩士畢業,入職某雙非大學任教2年後的事情。當時,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浙大讀博、一年就回一次。他愛人一個人帶孩子非常不容易。博士畢業後去985大學任教後,錯過孩子童年的他對家庭、孩子很愧疚。
他們考博士時,英語要求不低,淘汰了非常多的考生。而且,當時博士生導師數量不多,博士招生名額更加少,在這個過程中想要被一個導師招收,得是同批人中非常優秀的。不少人讀博的最大特色是"自己帶項目"去讀博。
2015年以後,國內高校博士招生緊縮、申請-考核制力推之後,想要"考博"成功的難度更大。記得我們專業10多年前是11個博士生指標,如今博士生導師數量翻倍後,招生計劃是15個,沒有足夠經費、學術業績不達標的博導是無法招博士生的。
部分大學推免生直博不佔導師博士招生指標(算碩士),這是為何部分導師期望自己的推免生直博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是直博生課題延續性高、容易出成果。不過,5年內直博畢業的壓力非常大,學生自己尚未清楚未來目標時不建議輕易選擇。
另外,名校博士招生除了看個人的科研成果、潛力,申請-考核制還會有本科院校層次的限制,比如不少985大學要求本科高校至少是一本以上。同樣,很多學校也在同步限制同等學歷考研。"本科學歷"的重要性將逼迫很多考學生高考復讀。
不過,中科院體系、出國讀博的限制少很多,關鍵是看個人能力是否突出、導師是否願意接受。提前溝通導師佔指標已是大家的常見套路,有"忽悠導師"聯繫幾個學校的,也有"忽悠學生"導師答應幾個考生的,誠信就這樣一步步遠離。
為何人們常說讀博士難?
不止人們常說讀博難,博士生自己也感覺如此。
博士作為我國的最高學位,想要獲得哪能很簡單呢。就算是如今博士畢業的延期率高達2/3,還是被人們說"水"。"嚴出"是很多人的呼聲。
記得我們讀博時,導師挺好的,逼著我們往前走。讀的時候肯定沒這個感覺,還覺得導師在"壓榨"我們。等自己畢業工作後,發現別人不等我,不努力前行就會被甩開。
同時,博士難在於畢業難,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論文要求。而且,導師、學科的要求會比學校的高不少。也許,反過來會不同,導師要求簡單、學校要求難,大家就不會覺得導師故意為難學生。
讀博期間,年齡不小,很多人已婚或有小孩。生活的壓力也會增加博士畢業的難度。我們專業就有個女博士,日常帶著2歲多的小朋友來實驗室,晚上哄完小朋友還會看書到兩三點。但是,成果同樣突出,預計今年12月畢業的她將去一所211大學任教。
另外,很多導師其實同意自己的學生早點畢業。但是,沒什麼成果,就算畢業後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當然,少1-2個篇論文,也可以提前畢業後做2年博士後累積成果,進入更好的平臺工作。
相對來說,4年學制的博士大背景下想要比其他人更優秀,關鍵就是看誰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一定的天賦。讀博不脫層皮,是無法畢業的。這點和高考很像,只有經歷過的同學才懂其中的艱辛和幸福。
讓你放棄讀研、讀博的原因是什麼?難畢業,還是已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