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對教育事業非常重視,不僅在中小學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還在大學實行九年獎學金機制,最重要的是我國還對貧困學生實行了困難補助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受教育人群大幅度提升。
據悉在2019年,我國受教育人群就達到了3億多,其中高校畢業生就佔到了820萬,這一現象雖然能看出我國國民素質有所提升。但變相地反應出我國就業形勢嚴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沒有工作,有的學生開始準備考公,有的學生則選擇繼續深造。
考公務員一旦錄用就會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讀博和讀研的學生只能在深造畢業後再找工作,畢業後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在眾多人的眼中可謂是香餑餑,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博士生和研究生畢業後真的好就業嗎?
最近,深圳信息技術學院的聘用教師擬用表公布後,引發了不少熱議,因為在這個擬用表上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
大多讀博層次的畢業生中,北大師範等985院校的畢業生佔到了大多數,而且在求職這一欄,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讀博生薪資的要求是5000元。
從這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博士生就業問題嚴峻,在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下,我國的讀博生還擴招了18.9萬人,這讓原本就業形式嚴峻的博士生更加困難。
大多數讀博生在畢業後選擇了在學校當老師,而不是進行科研工作,這是因為什麼呢?
為何讀博生不願意從事科研工作?
原因一:研究的層面,專研的東西也會越來越深
在我國,博士生數量畢竟是少數,一旦到了讀博這個階段,意味著知識研究層面變得狹窄,所專研的東西也會越來越深,博士生其實比研究生學到的知識更加廣泛,這也是我國博士生比較少的原因。
原因二:領域比較冷門,日後工作崗位受局限
凡事有利也有弊,讀博也是一樣,博士生在自己所專研的領域研究越深,意味著日後工作崗位越受局限,最重要的就是博士生所研究的領域一般都比較冷門。
研究的領域不一定是市場所需要,所以讀博生成了冷門領域的看門人,而且在薪資方面不是很高。
原因三:成家比較晚,工作冷門收入不高
大家在都知道,讀研究生需要三年,同樣讀博士生也需要三年,三年又三年,讀博之後,學生的年紀也已將近30歲,老話說的好「三十而立」。
這個時候正是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的好時候,博士生則剛剛從學校出來,工作也比較冷門,收入也不是很高,所以成家立業只能暫緩。
原因四:找工作迷茫,生活索然無味
許多讀博生在上學期間都比較困難,大多都需要父母的幫助,難免心生困惑,尤其是在看到身邊同齡人買房買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時候,更加迫切的希望步入社會,早日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但科研工作不僅是十年如一日的在實驗室研究,而且能不能有所成效,開花結果,這其中的幸運成分較大,越到最後,科研工作者越發迷茫。
甚至不知道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再加上生活索然無味,更是迷茫困惑,這是大多博士生不願意是從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原因。
這也使得大多數博士生跳出了科研工作圈,開始從事和社會相關的職業,很多人都以為博士生出來後會比較容易找工作,而且相比而言,工資待遇也不會很低,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博士生工作一點都不容易找。
985博士生為何想在專科當老師?
不同層次的大學對老師要求也不同,一般來說,本科院校需要的是博士生,而碩士在本科院校只能做輔導員的工作,專科的門檻會更低一點,碩士學歷就可以,為何博士生畢業之後,更願意在專科當老師?
為此,我們專門問了一位博士生,他的回答令人驚訝,他說:雖在本科院校工資高些,但沒有編制,在大專就不一樣,不僅有編制,工作非常穩定,最重要的是晉升空間大,日後晉升成教授完全沒問題,相比之下,本科則比較難。
國內還有大多數人並非985院校,也並沒有生活在大城市,所以工資也就只有5000左右,即便是這樣,依舊競爭非常激烈,可見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很是不易。
為何博士生這麼難找工作?
社會經驗比較少:按理說,高學歷應該在工作方面不是很困難,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為博士生他們接觸社會並沒有很深,社會經驗較少,理論知識很豐富。
大部分企業需要的是社會經驗豐富的求職者,而並非紙上談兵之人,相比之下,博士生就業成了一大難題。
年齡不佔優勢:即便是博士生自降身價,但在我國大多企業中只要求碩士以上的學歷,博士生基本不要,在他們眼中,博士生不僅需要高額的工資支付,可塑性還比較差,在年齡上也不佔優勢,綜合考慮之下,博士生難以就業。
這樣的情形下,只有老師符合要求,在老師這個行業,博士生比較吃香,不僅工作內容是學識理論,做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而且薪資待遇也很不錯。
有的學校對博士生才有安家費,碩士生沒有這樣的待遇,最重要的就是發展前景好,這也導致了大多讀博生扎堆報考老師。
結語:綜上所述,博士生的就業是當下一大問題,如果博士生這樣的人才從事基層工作,屈尊成為老師,確實是人才的一大浪費,畢竟我國培養一個博士生也耗費了不少的心血。
今日話題:針對博士生從事基層工作,大家有什麼看法?#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