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為何就業困難?985讀博生選擇當老師,這幾點原因要重視

2020-12-11 羊駝說教育

眾所周知,我國對教育事業非常重視,不僅在中小學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還在大學實行九年獎學金機制,最重要的是我國還對貧困學生實行了困難補助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受教育人群大幅度提升。

據悉在2019年,我國受教育人群就達到了3億多,其中高校畢業生就佔到了820萬,這一現象雖然能看出我國國民素質有所提升。但變相地反應出我國就業形勢嚴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沒有工作,有的學生開始準備考公,有的學生則選擇繼續深造。

考公務員一旦錄用就會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讀博和讀研的學生只能在深造畢業後再找工作,畢業後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在眾多人的眼中可謂是香餑餑,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博士生和研究生畢業後真的好就業嗎?

最近,深圳信息技術學院的聘用教師擬用表公布後,引發了不少熱議,因為在這個擬用表上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

大多讀博層次的畢業生中,北大師範等985院校的畢業生佔到了大多數,而且在求職這一欄,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讀博生薪資的要求是5000元

從這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博士生就業問題嚴峻,在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下,我國的讀博生還擴招了18.9萬人,這讓原本就業形式嚴峻的博士生更加困難。

大多數讀博生在畢業後選擇了在學校當老師,而不是進行科研工作,這是因為什麼呢?

為何讀博生不願意從事科研工作?

原因一:研究的層面,專研的東西也會越來越深

在我國,博士生數量畢竟是少數,一旦到了讀博這個階段,意味著知識研究層面變得狹窄,所專研的東西也會越來越深,博士生其實比研究生學到的知識更加廣泛,這也是我國博士生比較少的原因。

原因二:領域比較冷門,日後工作崗位受局限

凡事有利也有弊,讀博也是一樣,博士生在自己所專研的領域研究越深,意味著日後工作崗位越受局限,最重要的就是博士生所研究的領域一般都比較冷門

研究的領域不一定是市場所需要,所以讀博生成了冷門領域的看門人,而且在薪資方面不是很高。

原因三:成家比較晚,工作冷門收入不高

大家在都知道,讀研究生需要三年,同樣讀博士生也需要三年,三年又三年,讀博之後,學生的年紀也已將近30歲,老話說的好「三十而立」。

這個時候正是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的好時候,博士生則剛剛從學校出來,工作也比較冷門,收入也不是很高,所以成家立業只能暫緩。

原因四:找工作迷茫,生活索然無味

許多讀博生在上學期間都比較困難,大多都需要父母的幫助,難免心生困惑,尤其是在看到身邊同齡人買房買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時候,更加迫切的希望步入社會,早日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但科研工作不僅是十年如一日的在實驗室研究,而且能不能有所成效,開花結果,這其中的幸運成分較大,越到最後,科研工作者越發迷茫

甚至不知道接下來的路怎麼走,再加上生活索然無味,更是迷茫困惑,這是大多博士生不願意是從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原因。

這也使得大多數博士生跳出了科研工作圈,開始從事和社會相關的職業,很多人都以為博士生出來後會比較容易找工作,而且相比而言,工資待遇也不會很低,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博士生工作一點都不容易找。

985博士生為何想在專科當老師?

不同層次的大學對老師要求也不同,一般來說,本科院校需要的是博士生,而碩士在本科院校只能做輔導員的工作,專科的門檻會更低一點,碩士學歷就可以,為何博士生畢業之後,更願意在專科當老師

為此,我們專門問了一位博士生,他的回答令人驚訝,他說:雖在本科院校工資高些,但沒有編制,在大專就不一樣,不僅有編制,工作非常穩定,最重要的是晉升空間大,日後晉升成教授完全沒問題,相比之下,本科則比較難。

國內還有大多數人並非985院校,也並沒有生活在大城市,所以工資也就只有5000左右,即便是這樣,依舊競爭非常激烈,可見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很是不易。

為何博士生這麼難找工作?

社會經驗比較少:按理說,高學歷應該在工作方面不是很困難,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為博士生他們接觸社會並沒有很深,社會經驗較少,理論知識很豐富。

大部分企業需要的是社會經驗豐富的求職者,而並非紙上談兵之人,相比之下,博士生就業成了一大難題。

年齡不佔優勢:即便是博士生自降身價,但在我國大多企業中只要求碩士以上的學歷,博士生基本不要,在他們眼中,博士生不僅需要高額的工資支付可塑性還比較差,在年齡上也不佔優勢,綜合考慮之下,博士生難以就業。

這樣的情形下,只有老師符合要求,在老師這個行業,博士生比較吃香,不僅工作內容是學識理論,做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而且薪資待遇也很不錯。

有的學校對博士生才有安家費,碩士生沒有這樣的待遇,最重要的就是發展前景好,這也導致了大多讀博生扎堆報考老師。

結語:綜上所述,博士生的就業是當下一大問題,如果博士生這樣的人才從事基層工作,屈尊成為老師,確實是人才的一大浪費,畢竟我國培養一個博士生也耗費了不少的心血。

今日話題:針對博士生從事基層工作,大家有什麼看法?#12月跨年衝刺計劃#

相關焦點

  • 讀博生哀嘆:985畢業搶破頭進專科當老師,5000元月薪成奢望
    可見,讀博畢業生也面臨著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今年我國又擴招了18.9萬人,這也導致科研資源和就業渠道嚴重不足,這對讀博生的衝擊很大,可他們為何不選科研工作,反而扎堆當老師呢?為什麼讀博生不願從事科研工作?
  • 博士生明明學歷很高,為何畢業後仍然不好就業?這4點原因解答
    那要成為博士生就更困難了,我國的博士生要成功畢業,首先要在導師手底下辛苦最少三五年,大部分的博士生由於畢業限制,需要發表C刊,所以很容易延期畢業。雖然博士學歷很高,但是博士生面對的壓力並不小。博士讀出來的同學,最起碼都二十七八了。同年人在社會上都已經打拼了多年,在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了。若是結婚得早,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博士生不但要面臨是否能畢業的問題,還要面臨畢業後就業的問題。
  • 碩士畢業後,為何多數人選擇直接就業,而不是讀博?導師這樣說
    名牌大學的學生,他們的社交圈子質量更高,畢竟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這也是為何名企名公司招收名牌畢業生的原因之一,反觀普通大學呢?十年難得一聚,聚會便是拉家常,對比現狀,甚至共同話題都沒有!但考研卻不同,不僅在於提高學歷,更重要的還是廣結好友,擴大人脈圈,如果日後有難處,這些人通常都會幫忙,畢竟關係丶圈子在那裡放著呢。
  • 本科生為何都選擇讀碩士,卻放棄讀博?導師說的很現實
    本科生為何都選擇讀碩士,卻放棄讀博?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都是讀到碩士就停止深造,放棄了讀博的機會。研究生導師在面試的時候,希望學生能夠完成博士學業,這不是導師能決定的,導師的反饋學生們放棄讀博的原因很多。大概有3點。
  • 為何人們常說考博易、讀博難?博士生:不懂我的艱難
    -博士生入學考試-比如,20年前博士畢業不強制要求發表幾篇英文學術論文。但是,那個背景下博士生人數少,想讀博入學、畢業都不容易,而且當時核心期刊比如今不少"水刊"質量要高不少。不少人讀博的最大特色是"自己帶項目"去讀博。2015年以後,國內高校博士招生緊縮、申請-考核制力推之後,想要"考博"成功的難度更大。記得我們專業10多年前是11個博士生指標,如今博士生導師數量翻倍後,招生計劃是15個,沒有足夠經費、學術業績不達標的博導是無法招博士生的。
  • 為啥考上研究生後,大多數同學不再繼續讀博了?這幾點原因重要
    其中這幾點原因真的很重要。 據調查統計,80%的研究生畢業之後都不願意在繼續深造讀博了,而其中的原因也無非是因為這幾點: 很多同學一直都在求學階段,靠著父母給予經濟來源,對普通家庭來說,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家庭負擔,才會選擇不再讀博了。
  • 終於理解為何選擇讀博的人變少了?讀博成本真的一般人負擔不起
    如今我們進入社會找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學歷已經成為我們的基本門檻,如果我們的學歷不夠高,在就業市場很容易吃閉門羹。所以不少大學生都選擇通過提高學歷的方式,來提高我們的就業競爭力。在以前大學生人數少,所以大學學歷的含金量更高,但今日不同往日,隨著國內各大高校人數的擴招,大學生人數每年呈幾十上百萬的數量增長。所以有不少學生選擇了繼續考研提高學歷。
  • 過了30歲,還在讀博的博士生還有前途嗎?
    B:所以你要三年博士畢業,做兩年博後,35歲的時候上副教授,剛好趕上末班車。C:3年博士畢業不太可能。很多985都4年起步了。E:@C,我是三年畢業。現在我們專業,3、4年為主,3年的也不少。A:讀博士壓力這麼大嗎?!B:不光是讀博壓力大,就算博士畢業了,就業也壓力大。35歲是個坎啊。A:…一個熱情滿滿的準備讀博者就這樣硬生生被大家勸退了。
  • 分配任務,逼寫論文,為何很多研究生導師想讓學生繼續讀博深造?
    為何考研的人很多而讀博的卻極少?導師們為何更想讓學生考博? 在考研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能夠從普通本科逆襲到985大學讀研自然是大部分的考研黨特別想要達到的事情。而每年考研的人都很多,但是讀博的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研究生都沒有讀博的打算。
  • 為何很多博士生放棄高薪就業機會,選擇成為大學老師?
    隨著國家「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等戰略的提出以及社會對高精尖人才的廣泛需求,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僅僅滿足於進入大學學習,更多地選擇了讀研究生,讀博士生。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7年,我國累計招收博士生約115萬人,與之前相比,人數翻了好幾番!擁有這麼高的學歷,想要進入高薪的企業就職是非常容易的。
  • 研究生畢業是否有必要讀博?那必須要知道讀博的利與弊
    由於每年本科畢業生的人數不斷增多,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學生都選擇考研讀研究生,因為讀研可能會有更好的出路,研究生的就業率一般都很高,很多研究生就業後的工作待遇和發展狀況都要比本科生要好。而且研究生相比於本科生,更受企業單位的看重。
  • 為什麼很多人博士生都喜歡當大學老師?主要有這4個原因
    還有一部分人迫於就業壓力選擇了繼續讀研讀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博士生畢業最終都會選擇去高校當老師,這是由於什麼原因呢?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很多博士選擇留校當大學老師的4個原因。原因一:雖然有很多人抱怨老師的薪資待遇低,但是成為一名有編制的老師仍然是許多人追求的理想工作。
  • 科學網—不要輕易選擇讀博
    我覺得,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去討論要不要讀、為什麼讀、讀博之後如何就業,就會偏離方向,也會遠離問題的核心。 ■郭英劍 前段時間,有關博士到中小學任教的事情被媒體炒得很熱。我對此作了一點分析。去年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到讀博很艱難、靠什麼才能堅持。應該說,這都是針對那些已經進入了博士大門的人的學習、就業狀況來說的。
  • 讀博是否必要以及讀博的理由
    身邊總有家長會有這樣的疑惑:「讀博是否有必要,為什麼要讀博?」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有沒有必要是個人選擇,要看您對未來人生是如何規劃的。眾所周知,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捷徑,所以,只要具備讀書的能力和條件,我認為,肯定是讀的越多越好。
  • 沈文欽 劉凌宇:性別、院校類型與讀博結果——基於2016年全國碩士畢業生調查的分析
    相比男性,女性的年齡、對導師的滿意度對碩士畢業後的讀博結果具有顯著作用。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女性碩士年齡更小,對導師的滿意度也更高。對於男性碩士生群體而言,碩士畢業於「985工程」院校會降低其讀博的概率。  2. 與性別效應相比,院校類型對讀博結果的影響相對更小。本科背景是否為「211工程」高校對於碩士畢業生的讀博選擇沒有顯著影響,這一發現和假設2不一致。
  • 要讀博?先成為一名優秀的「準博士生」吧
    在此,筆者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日後打算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新生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選擇一名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合作導師或科研指導團隊。科研最重要的屬性就是「前沿性」和「前瞻性」,因此如果想要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一定要注意老師的研究方向、主持的科研項目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 讀博實在扛不住就退學吧,真沒什麼大不了的……
    第一個是本科畢業於東部 985 綜合類大學的 Z 生,考研讀博,科研素養是學霸君近二十年專業生涯中排名前五的。他讀博期間,組裡發生了一件事。他的一篇一區 paper 鬧了個大笑話,被撤稿了。本來指望文章畢業的 Z 生,順利畢業的願望落空。剛好他原打算去美國名校繼續深造,這下就乾脆辦理退學,直接走人。
  • 30多所高校清退1300多名研究生,有人讀博15年沒畢業
    為何要「清退」?對於此類超出畢業年限又「長期失聯」的博士生,校方作出清退處理是否合理合法?有據可依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有以下情形之一,學校可予退學處理:考上後才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缺乏科研興趣,就沒有動力繼續讀下去了。專業領域就業難部分博士生在選擇專業前並沒有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所選的研究方向往往比較窄,他們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而不容易就業,因而放棄了繼續鑽研的想法。高校「清退」博士生有理可依,被「清退」博士生,也有很多言不由衷。博士生該如何做,才能順利畢業?
  • 30多所高校清退1300多名研究生,有人讀博15年沒畢業
    針對這一事件,網友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部分網友支持清退博士生,並表示,太不拿文憑當回事了。還有一部分網友表示,博士也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了、退學處理不科學吧。「過期」博士究竟該不該清退,你怎麼看?為何要「清退」?對於此類超出畢業年限又「長期失聯」的博士生,校方作出清退處理是否合理合法?
  • 30多所高校清退1300多名研究生 有人讀博15年沒畢業
    針對這一事件,網友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部分網友支持清退博士生,並表示,太不拿文憑當回事了。還有一部分網友表示,博士也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了、退學處理不科學吧。「過期」博士究竟該不該清退,你怎麼看?為何要「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