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9日訊 據浙江廣電總臺《1818黃金眼》欄目近日報導,杭州的武女士到中國建設銀行開戶辦卡,她說自己以前從來沒有在這家銀行開過戶,但工作人員告訴她,她的名下早就有一張卡了。
9月底,武女士到中國建設銀行杭州西湖支行開戶辦卡。她說這是她第一次辦中國建設銀行的卡。
「在自助機上預留了身份信息,然後我在預留過程當中,看到不是我本人填寫的地址和手機號碼,他們告訴我說,你曾經在建設銀行辦過卡的」,武女士說。
自助機顯示,武女士名下已經有了一張中國建設銀行的卡,開戶日期是2017年5月24日,開戶地點是建行東莞虎門富民支行。武女士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地方。
為此,工作人員還幫她聯繫了建行東莞虎門富民支行。
「向當地虎門支行調取開戶時的身份治療以及影像資料,然後那個人長的跟我一點都不像,扎著一個長辮子,應該是四十來歲的中年女性,自稱是當地支行行長的工作人員告訴我,當時是通過人臉識別的」,武女士告訴記者。
視頻資料銀行方面沒有直接提供給武女士,只是讓她看了幾遍。武女士說,2013年11月初,她去過成都旅行,途中身份證丟了,趕回杭州後補辦,新的身份證有效期是從2013年10月開始算起,但2017年5月份,還有人拿著她過期的身份證辦了銀行卡,並且通過了人臉識別,她覺得不可思議。
「第一刷身份證應該能調取到公安局最新的有效期的證件信息的,我覺得應該可以識別,而且技術上應該也不難實現;第二,難道因為一個人跟你有一點像,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了嗎,我覺得這個人臉識別技術也是有問題的;第三就是辦卡的時候,提供這個服務的工作人員是不是也有問題?他們還告訴我是有兩個人審核,那我認為問題就更加嚴重了」,武女士認為。
記者電話聯繫了建設銀行東莞虎門富民支行的馮行長,馮行長表示:「我先把相關情況上報上去,然後再回你電話」。
記者後來收到了建行東莞支行的文字回復,回覆中說:「分行調閱業務記錄發現,2017年5月24號,一女客戶持武女士的身份證到虎門富民支行辦理開戶業務,網點人員引導客戶到智慧櫃員機上辦理業務。期間網點人員按照法律法規有關審查義務工作要求,對客戶持有的身份證件與客戶進行比對,並通過系統聯網核查身份證的真實性,系統驗證通過了身份證的真實性,並未提示有異常情況。對於武女士是否丟失過身份證,是否進行過掛失處理,截止目前,武女士尚未提出相關證明材料。」
「但從目前風險排查情況看,尚未發現不法分子利用該銀行卡進行不法活動的情況,目前該銀行卡處於睡眠狀態,武女士反映也沒有造成任何資金損失。為了避免潛在風險,我們建議武女士儘快到就近我行網點填寫疑似被冒名開戶的 『聲明書』,我行核對後將該卡銷戶處理。在此過程中,我行將向武女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協助和幫助。」
但對此,武女士表示,到底有沒有人拿過這張卡從事過不法活動,她仍舊心存懷疑。
「希望他們能夠給我開具一個證明,以後這張卡在外面從事的任何業務都跟我沒有關係,如果涉及到法律責任的話,是要這家銀行來承擔的」,武女士表示。
目前,武女士仍在和銀行方面進行溝通。
來源:中國經濟網
更多內容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