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2020-12-23 羊駝媽媽

執筆:筱沐

定稿:筱沐

李玫瑾教授曾說,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考試。

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直秉承「苦什麼都不能苦教育」的原則,只希望孩子的成績更好一點。

可事實上,就如李玫瑾教授曾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都能取得好成績。而你的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的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來。

李教授的女兒在學生時代,就向媽媽明確表示自己對數學沒興趣,而且怎麼學都學不好,沒辦法提高成績。

與普通家長的做法不同,作為媽媽的李教授並沒有讓孩子儘快提升數學成績,也沒有給她太大壓力,反而是支持她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

就在這種鼓勵方式下,李教授的女兒因為所學興趣,成為唯一一名從普通中學考進重點高中的學生。

這件事如果放在普通家長身上,大部分人的做法一定是想方設法幫孩子提升成績,從課前預習到培訓班必須安排得滿滿當當。

或許通過「填鴨式教學」孩子能取得一定成績,但多少學生用事實證明,這樣的學習方式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普通,甚至還要放棄自己的強項,還浪費了大量時間成本。

其實你的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通過3歲時的行為就能看出來,家長不必過於焦慮,或許你的孩子一樣有好前途。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可以通過哪些方面來判斷?

邏輯思維能力怎麼樣?一般來說,成年人很難理解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成年人更容易生活在既定環境中,很多問題也早已分出了對錯。

但對孩子們來說卻不是這樣,他們擁有比成年人更豐富的創造力,對很多問題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或許家長理解不了,但你無法理解的見解,並不代表它就是錯的。

就比如很多孩子最初學畫畫的時候,家長看起來像「亂畫」,但在孩子眼中,這幅畫是有規律的。

可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只想讓孩子按「正確」的方法畫小狗、小貓、小兔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會被弱化,最後漸漸被成年人的既定想法框住,最終變成非常普通的人。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3歲前就表現出了很多你無法理解的行為,對一些問題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就說明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很棒,家長不必過多幹涉。

邏輯思維能力強,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幫助?邏輯強的孩子,在很多事上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用經常按父母的想法做事,相比沒有獨立想法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更有主見,也懂得舉一反三,思維更靈活。

另外,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做事風格很嚴謹,他們很少有丟三落四的壞習慣,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對待一件事也更理智,能客觀處理。

以上這些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及學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最簡單的,有些思維能力差的孩子,答題的時候根本看不懂問題。

家長如何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3歲前的孩子主要以鍛鍊思維能力為主,比如有些小寶寶看到床上有自己喜歡的玩具,但由於身體太小,他們無法快速拿到。

有些孩子因為著急會求助於家長,但思維能力更強的孩子,他們會通過使用工具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找個小板凳,或者將被子毯子放在地上,自己順著工具爬到床上,最後成功拿到玩具。這個過程就說明孩子的思維能力非常強。

所以,孩子在3歲前家長最好以他們的動作邏輯為主要引導點,雖然前期孩子的行為雜亂無章,但慢慢的就會找到規律,孩子也會養成自己思考的能力。

有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執著?孩子的求知慾是決定未來能否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

作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童年時期就是個「十萬個為什麼機器」,只要是他不懂的問題,一定會隨時提出問題。

為了兒子這個行為,達文西的父母特意學習了很多知識,就為了能及時回答他的問題,從生活日常到科學問題,必須樣樣精通。

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終於驅使他成為非常偉大的發明家和科學家,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種精神,請不要嫌棄他們問題多,這都是將來學習的好苗子。

所以,當孩子在3歲前有問題多的表現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並給予正確的引導,及時鼓勵也會增加他們對學習的信心。

老輩人都講究孩子「3歲看老」,其實這句話並非迷信,是有很多道理的。

因為孩子在3歲前,很多行為都預示著他們的未來發展,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家長就可以向這個方向發展,就算以後不是學習的料,他們也能通過興趣獲得成功。

千萬不要認為「畫畫浪費時間」,感覺這與學習沒關係,家長要明白,無論多麼成功的人,他也不會面面俱到,什麼都非常精通,這是很不現實的。

所以,想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先看他們是不是學習的料,強行為之只會毀掉孩子的天賦,現如今的成功也不只是學習一條路,好的前途,前期的方向才是最正確的。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你希望他們成為哪種人呢?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導讀:在中國的家庭裡,父母們都尤為看重孩子的學習問題,認為只有學習成績好了,以後才能夠出人頭地,因此,會不斷地對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好好學習,但是,有時候,孩子的學習就是上不去,這也是讓很多家長糾結和頭疼的事情。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主要體現在3方面
    其實只要從孩子身上的一些特質出發,就能夠輕鬆得到答案,它主要體現在這3方面。孩子長大以後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從幼兒園就能看出來玲玲和美美是同齡的兩個小女孩,也是關係非常好的小鄰居,平時一直在一起玩,家長們的關係也很好,就連上幼兒園都是一所。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前就能看出來,李玫瑾:這3個特徵明顯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多數家長都有一個共識:讀書才有出路!可同樣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有些孩子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回家主動做作業,家長几乎不用管。有些孩子上課經常溜號、要家長盯著才肯寫作業,考試還經常馬虎丟分,一看就不是讀書的料!
  • 李玫瑾直言: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都期望的事情,在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也是一直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的,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的,但是導致孩子成績高低的原因是很複雜的。
  •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認為,其實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自控力是孩子自主學習和不斷學習的基礎能力,自控力好的孩子能夠更好的督促自己去學習,明白自己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日常行為和心理情緒,這樣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也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去應對。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就能看出來,主要表現在這3方面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6歲就能看出來,主要表現在這3方面雖然說成績不是決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關鍵因素,但是在當今社會成績是最公平的,只有拿出成績才能讓別人認可你的實力,像是對於一些家庭條件本身就很困難的孩子來說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表現明顯
    李玫瑾教授表示,「並非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業和考試,難道選擇學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一個好的未來嗎?」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話可以這麼說,但作為父母,有幾個真正能做到這一點!其中一位就有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的女兒上學時數學很差,考試只有15分,李玫瑾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對孩子說:「沒事兒,以後我們學不了數學專業就當音樂老師了!」最後,女兒當上了音樂老師。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好的未來了嗎?」她自己的女兒上學時,數學總是不及格,最後她就是從實際出發,分析女兒的優勢和愛好,在與女兒溝通後讓她選了音樂專業。現在,她女兒是北京一所中學的音樂老師。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好的未來了嗎?」她自己的女兒上學時,數學總是不及格,最後她就是從實際出發,分析女兒的優勢和愛好,在與女兒溝通後讓她選了音樂專業。現在,她女兒是北京一所中學的音樂老師。所以,她根據個人經驗來講,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選擇藝術上面的培養,孩子同樣會有好的未來,而且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相反,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家長們往往要對孩子的行為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督促孩子寫作業,或者讓孩子去做什麼事情,家長這時候付出的努力往往要比孩子更多。
  • 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
    歐陽娜娜6歲開始學習大提琴、10歲登上舞臺、11歲因獲得大提琴比賽冠軍而被保送至臺灣師大附中音樂班、12歲開辦4場大提琴演奏會,被譽為最年輕的大提琴家、13歲以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18歲轉入伯克利音樂學院……很多孩子上學以後,對於學習這件事情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有的孩子喜歡學習,並且能得到好成績;有的孩子也喜歡學習,但是成績並不理想;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4方面!
    李玫瑾教授:你家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的那塊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了!第一點:自律;孩子畢竟是孩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把愛玩歸為孩子的缺點。雖然說學習這件事家長好歹也管一管,孩子也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是學習這件事,說到底,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方面
    而且李玫瑾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她認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在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方面。,在幼兒園就能看到有些孩子很喜歡跟老師、家長學古詩詞、兒歌、手指操等知識或能力,學習方面也表現的很自律,而有些孩子則更喜歡看電視、玩手機。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舉手了,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優秀的人。隨後教授再問::「如果你家孩子不愛學習,你會不會逼他學習呢?」臺下的家長仍然都舉手了,認為逼孩子學習非常有必要。然後教授就說:「我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成績一直很好,從小就忙於各種學習班,幾乎沒有停下來休息的時候。」說到這時,很多家長都非常羨慕這位教授,認為教授接下來要開始分享「育兒經驗」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特徵很明顯
    李玫瑾教授表示:「並不是學習不好就不聰明,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考試,難道孩子只有學習這一條路,學習音樂美術這些的孩子就沒有未來了嗎?」李玫瑾教授的女兒,上學時,數學成績非常糟糕,有一次考試只考了15分,而回到家,李玫瑾教授並沒有發脾氣,而是對孩子說:「沒關係,我們以後選擇沒有數學的專業就好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能看出,特徵很明顯
    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很正常,不過,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有的孩子仿佛天生就是為讀書而生,別人需要學好久背好久的問題他們好像看一遍就會。而有的孩子即使再努力學習也始終攆不上他們。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就不是讀書的料呢?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這4種表現很明顯
    如果有人問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非常好嗎?」、「希望孩子每次都可以考第一名嗎?」我相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回答「希望」。這個問題在一個大學教授的講座上被提出,座下的家長們給出了同樣的答案。有多少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太大選擇了輕生。李玫瑾教授曾在講座中提到:「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孩子選擇去學習音樂,甚至是去學習刺繡,這樣難道不好嗎?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才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
  • 從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主要看這3個方面
    分析:其實李女士的想法並沒有錯,雖然可能有點否定孩子,但是從孩子不懂舉一反三這件事,就能看出來孩子確實不是「學習的料」,而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早發現早因材施教。從這3方面發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一:經常問為什麼如果孩子經常問問題,對於不理解不明白的人事物,常提出疑問,例如經常提問這些問題「天為什麼是藍的?魚兒為什麼生活在水裡?蘋果為什麼落在地上?」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了,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了,不用等長大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現如今這個社會,很少存在「讀不起書」這個現象,只有「樂不樂意讀書」這個現象。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
  •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李玫瑾教授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決定:自控力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基礎自控力是孩子自主學習和不斷學習的基礎能力,自控力強的孩子會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為自己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