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被強行灌藥後死亡:這7種錯誤的餵藥方式你還在用嗎?

2020-12-20 騰訊網

給孩子餵藥

確實是一門技術活

文 | 軒軒媽

本文由親寶寶育兒原創首發

昨天看到一個視頻,真是哭笑不得,瀋陽一位爸爸費盡心思給孩子餵藥。

視頻中,爸爸拿西瓜給孩子吃,媽媽在一旁質問:我讓你餵她吃藥,你怎麼給她吃西瓜?

爸爸揭開西瓜一層,下面露出了藥碗,滿滿套路,孩子喝下後一臉疑惑,但又不知道哪裡不對。

為了哄孩子吃藥,父母們真是煞費苦心!

不過笑歸笑,鬧歸鬧,孩子吃藥這件事真的一點都不能馬虎。

2018年,在西南部的一個村子裡,一位媽媽強行將8歲的孩子按倒在床上,強行捏鼻子灌藥,最後藥是餵好了,孩子也因為窒息一動不動了......

2016年7月,陝西榆林的一位患兒不肯吃藥,家長捏住鼻子強行灌藥,導致藥液吸入呼吸道發生窒息。

2015年5月,黑龍江大慶的一對年輕夫婦為了讓兩歲的寶寶吃藥,捏著鼻子餵藥,最終導致寶寶窒息搶救無效死亡。

醫生提醒,捏著鼻子餵藥不僅粗暴,會讓孩子有心理陰影,而且非常危險。

在捏鼻子的過程中,用力過度會損傷鼻黏膜,鼻腔分泌物也可能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而且,捏鼻灌藥,孩子掙扎得厲害,只能通過口腔呼吸,很容易引起嗆咳,導致藥物誤吸入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

作為家長,也許你看了這些案例後,再也不會捏著孩子鼻子餵藥了。但兒童用藥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下面的這些用藥方法,實際上也是錯誤且有一定風險的。小小的一個壞習慣,輕則影響治療效果,重則讓孩子有生命危險,每一個家長都需要警惕。

擔心膠囊太大

把膠囊拆開餵

膠囊屬於眾多藥物劑型中的一種,比較常見的是軟膠囊和硬膠囊。軟膠囊就是我們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用的那種劑型,可用剪刀剪開服用(腸溶軟膠囊和緩控釋軟膠囊除外);

硬膠囊則是對半的兩個「殼」套在一起的劑型,要直接吞服,不能拆開。

專門選個「殼」來包裹藥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有的藥品有難聞的氣味,聞之色變;有的味道苦,難以下咽,或者直接吞服刺激性比較大;

有的不太穩定,暴露於空氣、光線、水分中容易變質;

有的則是特殊的緩釋膠囊製劑,即一次吃進一天的需要量,然後通過膠囊上的特殊「緩釋元件」,讓藥物緩慢釋放達到治療效果。

以前一天要吃兩三次的,現在吃一次能保持一天,大大提高了用藥的方便性。

那麼,如果把膠囊拆開服用,一方面把藥物的弱點(難聞的氣味、苦味等)暴露了,憑空增加餵藥的難度。

另一方面,拆開的緩釋膠囊達不到緩慢釋放的效果,反而一次性釋放了大量的藥物,容易引起藥物過量中毒。

現如今,很多兒童藥開始走人性化路線,在劑型和味道上可以有很多選擇。

比如,退熱藥泰諾林,就有草莓味的滴劑和混懸劑;許多口服糖漿是甜味的。所以,兒童用藥儘量不要選用膠囊和片劑,而以混懸劑、滴劑、溶液劑、顆粒劑為主。

用牛奶或果汁送服藥物

有時候,孩子挺聰明的,看見你拿著的是藥,不管口味怎麼樣,反正就是不吃。很多家長為此開始用牛奶或者果汁送服藥物。

儘管這樣藥確實是餵進去了,但很多時候非常影響藥物治療效果,讓你不得不吃更多的藥。

就說「口服補液鹽Ⅲ」這個兒童腹瀉常用藥,經過世界衛生組織長期的摸索,發現目前這個配方能有效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還能有效減少腹瀉次數。

如果用牛奶或果汁來溶解,牛奶裡的鈣、鎂等礦物質;果汁裡的糖、維生素C、果酸等成分就會破壞配方,有時候不僅達不到補液作用,還會促進腹瀉。

受牛奶中礦物成分影響的藥物還有:四環素、土黴素、紅黴素、甲硝唑、諾氟沙星等抗生素,蒙脫石散等腹瀉用藥。

受果汁中果酸類成分影響的藥物還有:紅黴素、氯黴素、阿司匹林等常用藥。不建議服用這些藥物的同時,服用果汁和牛奶。

另外,也不建議大家使用柚汁、茶水、酒和米湯等送服藥物,不排除有些藥物服用時會受這些因素影響,所以,建議大家餵孩子吃藥或者自己吃藥用溫開水送服。

讓孩子對著瓶口喝藥

讓孩子對著瓶口喝藥,這個行為有兩點隱患。

1、不太方便把握劑量,很容易就喝藥過量。

2、這種喝藥方式直接影響了藥物的使用期限。

我們知道,大多數時候,只要不是慢性病,每次生病用掉的藥量是很少的。如果按照國家藥物儲存方面的規定(如下圖所示),那很多藥就得白白浪費掉了。

參考來源:2015版《中國藥典》

比如退熱藥泰諾林和美林滴劑,總共15ml,單次退燒最多用5ml,下一次發燒又不知道是啥時候,丟了又捨不得。

為此,有人專門致電藥品生產廠家,得到的回覆是,

開封後剩餘的藥可以用至藥品有效期,只是能用這麼久的前提是:藥品不要被(口水)汙染!

這麼看,對著瓶口喝藥不僅是個安全問題,還是個經濟問題,要想藥品用得久,保持基本衛生少不了。

任意選擇時間喝藥

一個藥物要達到很好的療效,跟藥物劑型、食物、不同時間段人體激素分泌的特點等都有關係。比如一些胃藥,降糖藥,通常是飯前服用;

非甾體抗炎藥對胃腸道刺激比較大,通常是飯中或飯後服用,不同藥物都有不同規定,要選擇正確的時間服藥。

對於兒童來說,最常見的還是發燒、腹瀉、過敏這些問題,而吃對藥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療效確切又安全可靠的藥物使用頻率和時間,如下圖所示。

參考資料:uptodate臨床顧問

吃藥吃吐了,馬上補服藥物

服藥嘔吐,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當孩子吃吐了,如果不追加劑量,那可能達不到治療效果,如果追加劑量,又可能藥物過量,真的很糾結。

這裡給大家一個統一的標準,孩子吃藥吃吐了,要注意觀察服藥與嘔吐的時間、嘔吐物的形狀和量、孩子的病情等指標,而不是馬上補服藥物。

1、服藥15分鐘內嘔吐:

時間太短,胃內容物還未到達小腸。可以考慮服用同等劑量。

2、15-60分鐘:

要看嘔吐物的形狀和量,比如藥物是片劑,嘔吐物中含有肉眼可見的藥片,那可能藥物被吐出來了,需要補服藥物。

或者說,儘管孩子嘔吐了,但病情穩定,精神狀態也好,那也可以不補服藥物。總之,要注意觀察。

3、60分鐘以上:

不需要追加劑量。

西藥不良反應大,迷信偏方

網上經常有一些很火的祛痘、治療兒童溼疹的神藥膏,其實很多都含有強效激素,也沒有拿到藥品批號,屬於「消字號」或「妝字號」用品。

剛開始用可能效果很好,用了一段時間發現孩子皮疹反覆,形成依賴停不下來了。

正規的藥品國家會頒發專門藥品批准文號,具體格式為:國藥準字+1位字母+8位數字。

非藥物類的批准文號,如「消字號」屬於衛生消毒產品,僅用於防病的產品,而不能用於治病或診斷疾病。

「妝字號」屬於化妝品,不做藥用,國家也規定狀字號產品不能明示或暗示有醫療作用。

另外,還有一些人,則是抓住普通家長追求「無副作用」、「藥到病除」的心理,進行赤裸裸的欺騙。

2016年,有個「神醫」吹噓自己的鼻炎康復膏有奇效,最終導致深圳3名兒童鉛中毒,被下達病危通知,令人唏噓不已。

所以,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用藥前一定要諮詢專業人士,不能盲目使用。

孩子害怕吃藥,騙他吃

強行灌藥有風險,那麼能像開頭那位爸爸那樣騙孩子吃藥嗎?

類似的家長還不少,網上有很多家長則想盡各種辦法來讓孩子吃藥視頻。有的把藥片藏到飯裡;有的把藥藏到「旺仔牛奶」的盒子裡;有的在餵東西時,趁孩子不注意塞進嘴裡。

這些「欺騙」的方法感覺好玩又好笑,乍一看確實解決了媽媽們頭疼的難題。

但是也有很多媽媽反饋,騙過一次,孩子下次就不會上當了,有的小孩發現被騙後,更抗拒了,還說「媽媽是壞人,以後不愛媽媽了」之類的。

為了吃藥,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其實,孩子的要求很簡單,不舒服的時候,就想少一點折騰,有家長的愛護關心。那麼究竟如何給孩子正確餵藥呢?我們平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式入手:

1、創造一個輕鬆的吃藥環境

孩子生病時會變得脆弱而敏感,餵藥前,先安撫好孩子情緒,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拆藥、調藥。在餵藥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藉助玩具、動畫片、音樂等分散孩子注意力,緩解孩子的緊張感。

2、真誠溝通

1歲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在餵藥前坦誠地跟他進行溝通,告訴他,這個「東西」吃兩口就能吃完,吃了病才會好,就不難受了;另外,平時不要拿打針吃藥來嚇唬孩子。

3、選擇適合兒童的用藥劑型

現在很多藥廠都開始關注用藥體驗,會通過改變藥品劑型和口味來使兒童對藥物的接受度更高。兒童比較適宜的劑型有滴劑、混懸劑、顆粒劑、糖漿劑;口味上,很多兒童藥有水果味、甜味。

4、使用餵藥器

使用藥物滴管、針筒型餵藥器等,都能很好地幫助孩子服藥。

總的來說,給孩子餵藥確實是一門技術活,但只要我們選擇正規來源的藥物,用藥前仔細看說明書,好好跟他溝通,餵藥不會很難,也能很好的避免因為用錯藥導致的安全事故。

軒媽建議:如果自己還是不太放心說明書,可以諮詢專業的醫生或藥師。

相關焦點

  • 別再給孩子強行灌藥了,容易窒息!這樣餵藥,孩子少受罪!
    除了強行灌藥,很多家長們常用的餵藥方式也是錯誤的。 一、錯誤的餵藥方式,家長們中了幾個? 媽媽將孩子抱在懷中固定頭部,爸爸按住孩子亂動的四肢,奶奶一邊捏住孩子的鼻孔一邊用勺子灌藥。灌不進去時,奶奶就用勺子壓住孩子舌頭,直接將藥倒進孩子嗓子裡。結果,孩子被藥嗆住了,咳嗽了好久才緩過來。 看得小康君心驚膽戰的,生怕孩子出點意外。
  • 4歲男童被灌藥後窒息而亡,快來學習科學給孩子餵藥的方式吧
    強行灌藥是危險動作,切勿繼續給孩子灌藥! 最近,有個新聞讓我們非常觸目驚心,4歲男童被灌藥後窒息而亡。這讓我們不禁開始反思我們的餵藥方式,有多少人還在持續灌藥這種危險動作? 這篇文章,主要是教各位寶媽寶爸如何的餵寶寶吃藥。
  • 捏鼻子灌藥導致2歲寶寶窒息身亡,這些餵藥方式很坑娃!
    我們先來看這樣兩則新聞: □2014年11月,深圳龍崗一名母親,因為女兒不肯吃冷水調和的西藥,強行灌藥,最終導致女兒窒息而死。 □2015年5月,黑龍江大慶市的一對年輕夫妻捏著鼻子給自己2歲的寶寶餵藥,最終導致了寶寶窒息,搶救無效死亡。
  • 2歲男童被灌藥後引窒息,這5大餵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作為家長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當然也怕孩子生病後餵藥難。很多人都經歷過小時候生病不願意吃藥,被大人捏住鼻子一口灌的故事吧,強行灌藥這一招操作起來簡單粗暴,隱患還相當大。新聞裡,時不時就會出現一些孩子被強行灌藥引發窒息的案例。
  • 2歲男童被灌藥後引窒息,這5大餵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作為家長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當然也怕孩子生病後餵藥難。很多人都經歷過小時候生病不願意吃藥,被大人捏住鼻子一口灌的故事吧,強行灌藥這一招操作起來簡單粗暴,隱患還相當大。新聞裡,時不時就會出現一些孩子被強行灌藥引發窒息的案例。
  • 4歲娃被灌藥後窒息死亡!警惕這些危險的"餵藥絕招"
    但是笑歸笑,孩子吃藥這件事真是一點都不能馬虎,需要每位家長都格外慎重。孩子不愛吃藥是天性,為了讓孩子順利服藥,家長們真是絞盡腦汁,那麼,網傳的那些餵藥小妙招,真的有用嗎?■網上流行的餵藥方式,靠譜嗎?(1)快速灌藥有些家長為了快速「解決戰鬥」,選擇捏著孩子的鼻子直接往孩子嘴裡灌的方式,認為這種方式省時省力。
  • 給孩子餵藥強灌相當危險!易導致孩子窒息死亡
    寶寶生病後餵藥可真是一個大難題。有些家長喜歡捏著孩子的鼻子強灌下去,或者是看到孩子哭鬧很厲害時依舊強行灌藥,這些做法相當危險!有些家長喜歡捏著孩子的鼻子強灌下去,或者是看到孩子哭鬧很厲害時依舊強行灌藥,這些做法相當危險!給孩子強行灌藥危害大!
  • 孩子不吃藥,你還在這樣給他餵藥嗎?先來看看這件事吧
    孩子不吃藥,你還在這樣給他餵藥嗎?先來看看這件事吧因為小孩子都非常喜歡吃甜的東西,像藥這麼苦的東西一般他們都是不會很喜歡吃的,但有些小孩子的身體先天體弱,所以就會經常生病,那麼有時候必須要吃藥才能使身體好的更快。
  • 又有一歲小孩出事?果汁餵藥只是影響藥效,這樣餵藥真的等同謀殺
    2、用牛奶服藥的不利之處有的父母給孩子餵藥時,為了圖省事,哄孩子快速把藥吃下去,經常會用牛奶送服,這也是不對的。央視紀錄片《見證》之「藥案尋蹤」節目中,曾播出過一個令人扼腕的事件:一個年僅18個月寶寶,因為家長用錯誤方式服用泡騰片最終死亡。
  • 又有一歲小孩出事?果汁餵藥只是影響藥效,這樣餵藥真的等同謀殺
    (2)影響藥物的吸收: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對某些藥物的吸收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服藥不宜用牛奶送服,如食牛奶,應與服藥時間相隔1個半小時為宜。18個月寶寶搶救無效死亡,這樣餵藥=謀殺央視紀錄片《見證》之「藥案尋蹤」節目中,曾播出過一個令人扼腕的事件:一個年僅18個月寶寶,因為家長用錯誤方式服用泡騰片最終死亡。
  • 4歲男童被灌藥後窒息,這4個被忽視的餵藥習慣,重可致命
    新手媽媽:餵藥!!!真的!真的太難了!科大大:為了讓娃吃藥,你曾經做過哪些努力?新手媽媽:認真的看我的眼睛!十萬個為什麼我不知道,十萬種餵藥方式我都知道!你懂得……在這位媽媽的身上,各位是不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強行「灌藥」出問題!讓孩子乖乖吃藥不難
    新聞報導:一位8歲的小男孩生病了,媽媽帶去看病,醫生給開了中藥。結果小男孩嫌藥太苦吃不下,媽媽沒辦法,強行捏著孩子鼻子,把藥給孩子灌下去了。藥是餵好了,但沒過多久之後,孩子竟然窒息一動不動了......
  • 這4種錯誤餵藥方法快丟掉,這樣餵藥寶寶愛了
    在分享餵藥小妙招前,先帶寶媽們了解生活中常見的4種錯誤餵藥方式!錯誤的餵藥方式話說都已經2020年了,卻還是能看到現在生活中還有各種不正確的餵藥套路一直在廣為流傳。我盤點了幾個在我身邊的錯誤餵藥方法,跟各位媽媽提個醒,千萬不要太大意了。❌ 快速強行灌藥還記得我小時候,身體不好,三天兩頭生病,一生病就得喝藥。當我哭鬧著不肯喝時,我爸媽就直接把藥捏著鼻子往嘴裡灌。
  • 這樣給孩子餵藥大錯特錯,好多家長還在用!
    一個2歲的寶寶窒息15分鐘後被家長送到醫院,最終沒能搶救回來。而導致孩子窒息的原因竟然是孩子不肯吃藥,家長捏著鼻子強行將藥灌下。結果藥物不慎被孩子吸入氣管,釀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的確,餵寶寶吃藥一直是讓爸爸媽媽們大叫頭疼的一件事。有時家長沒辦法了,只能捏著寶寶的鼻子強行灌藥,殊不知這種行為隱患重重,大錯特錯!
  • 1粒泡騰片奪走嬰兒性命……給娃餵藥,這些錯誤千萬別犯!
    一個年僅18個月寶寶,因為家長用錯誤方式服用泡騰片最終死亡;家長給孩子吃了止咳糖漿長達一年,結果急性藥物中毒,血液透析幾天後才轉危為安;家長誤將3.5ml劑量誤寫成35ml,幼兒園老師以10倍劑量給幼兒餵藥後藥物中毒
  • 3歲寶寶吃了藥後不幸身亡,醫生檢查後也選擇了沉默,家長這樣方式要...
    3歲寶寶生病吃了藥後不幸身亡,醫生檢查後也選擇了沉默,家長這樣方式要改!媽媽們最頭疼的就是寶寶生病了,吃藥吧會導致孩子免疫力變小,不吃藥吧孩子難受得受不了,這真的是太難抉擇了。
  • 孩子不喝藥怎麼辦?你還在給孩子灌藥嗎?看看這些餵藥小竅門吧!
    你是不是還在給孩子這樣餵藥這是不是你們給孩子餵藥時的樣子其實現在很多藥都考慮到孩子餵藥難的情況,大多數的藥在口感上也下足了功夫,所以我們可以在醫生開藥時,向醫生說明孩子餵藥難的情況,在保證藥效的情況下,儘量讓醫生開一些口感沒那麼難喝的藥。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醫生不需要你問,在開藥時都會主動問你「吃甜藥還是苦藥」。2、準備一些幫助的餵藥工具。
  • 給寶寶餵藥的這3種錯誤行為,只能讓寶寶反感,很多家長都用過
    給寶寶餵藥的這3種錯誤行為寶寶不吃藥,就兩三個家長一起動手,七手八腳的摁住孩子,這樣做只能讓氣氛更加緊張有的家長甚至恐嚇、捏鼻子強灌的措施都用上了。但是這種行為是極其不當的,即便藥灌進去了,也會因為孩子的哭鬧,將藥吐出來。尤其是捏鼻子強灌的行為,還有可能嗆到孩子的氣管,引起嚴重的後果。2、哄騙,騙寶寶說藥是甜的。
  • 兒科醫生:給孩子餵藥時父母最常犯的這6種錯誤,最好馬上改過來
    寶寶生病時,有時候難免需要吃藥,而給寶寶餵藥便成為麻麻們既著急又頭痛的問題,寶寶不配合吃藥該怎麼辦?每次餵藥時,要麼不張嘴,要麼就吐藥,真是操不完心!為了讓寶寶順利吃藥,麻麻們會使出渾身解數,想盡一切辦法,讓寶寶配合吃藥,然而有些餵藥方法卻是錯誤的,非但對孩子沒有好處,還可能會造成傷害。
  • 餵藥靠灌?學會這4招讓寶寶乖乖吃藥
    孩子生病已經讓很多爸媽心疼了,餵孩子吃藥更是家長頭大的事情。話說哪個家長沒遇到這點無奈,捏鼻子、趁其不備、逗孩子笑……使出渾身解數給孩子灌藥,眼看孩子抗拒無比,小臉憋得通紅,最後不但沒咽下去還吐個精光,真是受罪!雖然包媽也知道給孩子餵藥實在太難,但這些我們爸媽給我們從小就用的餵藥辦法其實潛在危險無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