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聯合主辦,凱撒集團承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京舉辦。在以「『十四五』規劃與旅遊集團發展」為主題的企業家戰略對話環節,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首都旅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宇,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盛蕾,華僑城集團總經理姚軍,江西省旅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少雄,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總經理黃細花,河南建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胡葆森,美團高級副總裁郭慶,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董事長吳國平,融創中國執行總裁兼融創文旅集團總裁路鵬參與並就話題進行了暢談,以下為對話主要觀點:
戴斌(主持):感謝大家的到來,共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旅遊業的發展問題。剛才部長談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對旅遊業的認識、旅遊業當前的形勢、工作部署以及對於旅遊業的期待。他希望各大旅遊集團能夠做文化自信的培育者、踐行者,能夠做智慧旅遊的示範和引領者,做大眾旅遊的貢獻者。對此,我想聽聽各位的意見。
宋宇:儘管疫情給旅遊企業帶來了非常嚴峻的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學習了五中全會後,仍舊對中國今後一個階段的發展非常期待。通過這次疫情期間,作為企業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企業蒸蒸日上正常發展的時候沒有暴露,這次就暴露了出來,我想今後一個階段的發展,有兩個方面非常需要重視,也需要實現,第一為文化資源;第二為數字資源。在文化資源方面,首旅集團是北京歌劇院參股股東之一,歌舞劇院傳統演藝主要是文藝團體的商演和旅遊企業的文化賦能,對旅遊企業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作用。預計未來,在數字科技賦能方面,首旅集團會選擇與行業領先科技企業進行合作,用先進科技進行賦能。
按照下一步的的想法,企業需要:第一,建立信心,市場和環境,經營的大環境也會變好;第二,科技創新,現在通過疫情來看,沒有科技的應用、沒有數位化的應用,我們創新觀念就很難樹立起來,所以要科技創新;第三,砥礪前行,市場的前景是否抓住,希望都能夠抓住,大家共同的努力。
盛蕾:今年疫情下,我感受到旅遊行業敏感但並不脆弱。一場疫情,文旅人沒有浪費這場危機,更多的是都在危中找到機,而且把它變成了歷練業務和隊伍以及倒逼轉型的一場戰機。江蘇大劇院有8488張座位,2019年實現了92萬人次的流量,江蘇大劇院有兩大功能,一塊是演出劇場,還一塊是會議和展覽的功能,也是一個文化綜合消費體。
文化企業如何面向大眾?疫情影響下,江蘇大劇院也做了擴大內需,進行產品創新的多元化經營,譬如說我們有非常漂亮的大體量建築,因此開發了讓年輕人到來拍定製款藝術照,目前得到了非常好的市場響應。另外,我們還做了面向成人和少兒群體的類似於芭蕾、聲樂的培訓,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另外,我們在內容原創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應該說,文化的附加值可以帶動經濟的增加值,但文化必須要和類似於像旅遊這樣的行業通道進行黏和,把文化的IP通過文旅來實現它的乘數效應。
吳國平:26年以來,靈山集團一直在做文旅融合,在孔子誕生地做了靈山聖地,做了拈花灣,還做了漢中興漢勝境,並在全國複製大概十個拈花灣。我認為文旅融合是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是很苦的苦差事。另外,效益很重要,兩個事情需要找到平衡點,這也是很難的事情,要給大眾創造最美的產品還要花錢,拈花灣是個網紅地,做起來是非常不容易,我們無中生有做拈花灣,那個地方原本沒有小鎮,一個普通村落搬了之後我們才進入。2019年,拈花灣接待了250萬人次的遊客,房屋入住率達到65%左右。我先透露一個消息,拈花灣這個地方是否賺錢,前三年不賺錢,現在開始已經賺錢了。
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經濟效益支撐也無法成功,拈花灣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重效果。與此同時,靈山集團在此過程中,致力於做精品。我們希望旅遊人能夠做一些當代的精品、未來的精品能夠留給後人。同時還有一個「美」字,審美理念非常重要,對旅遊人來講,美學是做產品的底色,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核心來講,旅遊產品需要處處體現美,每個地方感受到美、享受到美。
在這樣一個好的時代,雖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旅遊人應該對此充滿信心,在「十四五」規劃中仍大有可為。深挖產品內涵,把產品做到老百姓喜歡、大眾喜歡,這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與此同時,我們認為細分市場是今後非常重要的方向,要提升細分市場的比例,提高經濟效益,這裡面空間很大。
在了解年輕人需求方面,靈山從來沒有停止過創新的步伐,對市場研究,其實主要是研究年輕人。「年輕人是否喜歡」是我們的追求,拈花灣有兩個主力軍:一個是女性非常多,二個是年輕人非常多,抓住了女性就抓住了家庭,抓住了年輕人就抓住了未來,這是我們做旅遊產品必須要突破的一個問題。
胡葆森:建業在河南已有28年時間,前20多年主要做地產。建業作為一個地產開發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之所以要從事文旅產業,主要是「三個使然」:第一,規律使然,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使然。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的水平,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之後,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自然進入了快速增長期。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要素,生產資料、資金、人才均會向新的產業加速聚集和流動,這是社會發展規律;第二,情懷使然。做企業需要有追求長期價值的情懷,我們從房地產高速周轉、高盈利的行業轉型到長周期、收益低、風險高、投資大的行業,這裡面多多少少有情懷的推動。第三,戰略使然。房地產行業高利潤率時期必然會結束,形勢逼迫所有企業進行轉型。房地產行業經歷了資本紅利階段、政策紅利階段,現在進入管理紅利階段,戰略轉型需要尋找新方向。建業作為紮根河南的企業,需充分借用河南的人口多的優勢,只要做出來一個好的項目,不會擔心沒有遊客的問題。這「三個使然」使我們堅定的從事文旅行業。
陳妙林:今年疫情發生以來,據測算大概影響了公司15個億的現金流,通過團隊和運營,到現在為止大概是影響了5個億的現金流。之所以如此,主要得益於以下情況:
第一,早幾年做了轉型準備,開發了一些新產品,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生活度假樂園帶來了收益,去年我們開了一個生活度假樂園,今年開了第二個,這兩個生活度假樂園為公司帶來了盈利。機會往往帶給有準備的人,我們早幾年做了轉型,從現在看很好。
第二,會員系統。我們有1300萬的會員,我們的活躍會員中有11%是活躍會員,即100多萬活躍會員。在會員管理方面,我們早20年成立了信息化公司,專門來管理這些會員,會員為我們帶來的客源是23%,加上攜程、途牛、飛豬等網際網路帶來的15%客源,加起來將近40%客源。
第三,政府的政策優惠。政府對企業支持力度很大,特別是今年疫情影響我們5億多元的現金流,但是政府對我們進行了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主要有兩大塊:一塊房地產費的免除,一塊是受保資金的免繳或者晚繳。
姚軍:華僑城是在文化旅遊產業運行了30多年的企業,通過此次疫情,中國的企業尤其文化旅遊企業沒有浪費掉這次疫情的機會。我們對文化旅遊產業越發有信念有信心,中國旅遊從1979年的經濟型產業,到現在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人民更加滿意的現代型服務業。從2010年全國的旅遊人數為20億—21億人次,2019年達到了60億人次,收入從1.5萬億元上升至現在的6.6萬億元,特別是旅遊產業投融資總額達到1.8萬億規模。
作為從事旅遊行業的企業,我們對這個產業充滿信心,華僑城在這個過程中在不斷適應市場,不斷進行創新,不斷順應人民的生活,只有順應市場才可能通過不斷的創新,適應市場新需求、新體驗、新模式,在形勢大變化下,會實現更好發展。中國旅遊市場容量極大,企業的數量居多,發展的領域會越來越多。
曾少雄:2014年10月,江西省旅遊集團註冊設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6年時間,簡單說下我們在四個方面的擔當和探索:
一是產業融合,創新旅遊的賣點,把文化亮點轉化成旅遊賣點是我們作為旅遊企業在做的事情,才能真正把「江西風景獨好」的文章唱下去。江西旅遊集團利用江西中醫養生文化結合江西溫泉,在廬山腳下做的非常好。廬山是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雙遺產,有風景和名勝,通過對李白上廬山的路線進行挖掘,打造李白上廬山的線路產品,小眾成團,大眾發展,一起配合創新旅遊產品。
二是科技賦能,創新消費體驗。主要圍繞三個方面,一個是在傳統的旅遊景區進行提升,快進快出,或者疫情期間通過科技管控,實現了在江西所有的景區沒有出現任何的疫情;一個是科技營銷,今年4月份做了雲推廣,提升和改善傳播率。三是通過科技打造城市微旅遊目的地。
三是通過優勢互補,創新共贏模式。集中把優勢做好,與合作夥伴相互賦能,合作共贏,發掘一批高質量合作夥伴,共同把江西省的旅遊產業做好。
四是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改革。江西省旅遊集團在組建之時,2015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實行核心股份持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完成了混合所改革。江西旅遊集團現在是國有省政府佔到百分之34%多,社會資本佔到50%多,核心骨幹團隊100多個人佔7%左右。
郭慶:美團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平臺型企業,服務行業比較廣泛,從吃到住到行到衣到娛七個板塊都有一定涉及,前十年美團做的是用戶側網際網路化工作,幫助企業做了很多在線營銷的事情。展望未來十年,做產業網際網路,美團希望能夠服務好10家為代表的全國文旅行業。
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以數據為載體的應用,包括幫助各個資源型企業對會員進行分層分級,把會員沉澱下來,進行長時間的營銷,同時進行二次營銷。今年,與泰山、融創、迪士尼、環球都以深度合作的形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第二,未來希望逐步細分到各個行業,更多底層的系統賦能。總之,未來十年美團希望能夠成為服務於產業網際網路的基建部門,這是美團的定位。美團的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旅遊是生活更好裡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本地向異地從住到行不斷擴展外延。
餘發祥:我們公司雖然做了十年,目前為止,實際上模式還沒走出來,在摸索探討過程當中。我們有花世界、鳳凰古城等產品,今年疫情對公司影響還是很大,原本的利潤最少在15億左右,結果今年下來不但15億的利潤賺不到,還要賠錢。
我認為,這個行業需要創新,我們採用了去找行業當中最優秀的年輕人,給他們金錢與平臺支撐,用生態的方式孵化一些企業,效果挺明顯。
路鵬:當下社會發展到這樣的階段,消費者需求發生了大變化,更多的人想做城市共建,城市的共建要有房地產,也會有包括商業、娛樂場景在內的線下生活場景。從服務角度來看,如何服務一個社區到服務一個城市、服務一個區域,能形成產業互聯,從城市共建角度而言是融創升級的戰略。
黃細花:南湖樂園是九十年代很多廣州人非常深刻的記憶,打卡的地方,我們需要拈花灣這樣的項目落地在這裡。廣州溫泉賓館是一個非常老牌的政務接待酒店,今年三月份開始做了我們做了60場直播,直播銷售達到了400多萬。直播帶貨,我是被趕鴨子上架,被逼上去的,通過直播,逼著我們所有人去直播,在此過程中確實嘗到了甜頭。
戴斌(主持):疫情的影響多大,都將會過去,只要土地還在,人還在,無非少收了一季糧食。儘管我們這個論壇的企業家年齡年長一些,但前進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止,創業創新,不管對文化的理解,還是對科技的理解也走在時代前列。後浪再過來,只要前浪沒有放棄砥礪前行的決心,我們就可以和他們一同前進,也不用害怕這個時代會過去,歷史上會留下來我們推動這個產業發展的印記。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