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八卦女作者:鐵馬
最近李雪琴因為脫口秀的天賦再次揚名全網,讓我想到了她的另一個北大校友——李永樂老師,李永樂是北大物理與經濟雙學士學位,清華大學的電子工程碩士,去找工作時仍然被拒,最後做了老師。
在李永樂老師發表《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這個視頻後,讓他和校友李雪琴被吳亦凡cue一樣,一炮而紅。
從李永樂和李雪琴這兩個「北大遺珠」身上,我意識到,在天賦和才華發光之前,即便你是北大畢業,也會被埋沒。
1.
/ 勸人學理不學文,對嗎?/
最近大學開學季,經常聽到一些這樣的新聞標題:
為啥退學?多半是不喜歡專業。
我當年在上海讀大學時有這樣一項插班生政策,大一結束參與插班生考試,有機會從普通學校跳入985院校的熱門專業,也就是說給你一個轉圜的餘地。
大一結束後,我有同學跳進了華師大的金融數學專業、有同學跳進了同濟的計算機專業,但我有個同學從我校的王牌會計專業跳進了復旦的歷史專業,還沒告訴父母。
當時可給真父母氣得半死。
後來他母親哭哭啼啼來學校找輔導員要求拿走申請,不能讓孩子學歷史,學會計就是為了好找工作。
但關鍵是,我這位同學在歷史上真的有激情也有理想。最近電影《八佰》很熱,但是早在10年前的一次思政實踐課上,我的這位同學就四行倉庫保衛戰在閘北區進行各種調研、採訪謝晉元的後代、八百壯士的後代等等。
最後展示時復旦博士畢業的老師異常激動,說自己讀博時都做不出來這麼細緻的調查,下課給同學說:「孩子你讀會計屈才了」。
因為「好找工作」四個字,扼殺才華和天賦,其實在三、四十年前早已有之。
我父親的同事李叔,1980年以縣狀元的身份從甘肅的小村莊考上了西北工業大學,他們村自他以後,直到2000年才又出了一個大學生。
其實李叔一直喜歡文學創作,但是他說「我的文學情懷早在17歲學理科的時候就死了,退休以後加入作協才復活。」
為了有個鐵飯碗,李叔的大伯四十多年前拿著鐵鍬把他從文科班的教室裡押送回了理科班。
李叔還說,現在老家教育模式和四十年前一樣,縣一中理科班有11個、文科班只有一個。而且他是「老大學生」,經常承擔起了勸孩子學理不學文的職責。
「其實我並不想勸,但是孩子家長認為學個理工科好找工作是他們認為最好的出路,學文科的擠破頭也要學個會計才肯罷休,大家又是遠親,沒辦法。」
2.
/ 山區孩子被忽視了多少才華?/
我突然意識到,可能全中國還有無數個李叔的存在。他們的才華被埋沒主要有兩個原因:
1.沒有足夠多的嘗試和自我探索,一生不知興趣和才華在哪。2.有某方面才華和天賦卻因為外力不能持續努力,隨時間流逝成為凡夫俗子。
人生路上「選金錢而不選夢想」不知道埋沒了多少孩子。畢竟像鍾芳蓉小妹妹選擇了北大的考古專業,都要被人拉出來品頭論足一番。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沒有20字以內講完悲歡離合的故事?
點讚最多的是這是一個山區的留守兒童寫的一首小詩:
《有空》想知道有空是什麼時候?是我變乖了?還是我長高了?還是我會寫字了?爸爸說有空就會回來。
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被驚豔,感覺這孩子有當代紀伯倫的潛質。
但又感覺有點失落,因為他之後大概率會像四十年前的李叔一樣,向現實低頭。
去年我在上海陸家嘴地鐵站裡,參加過一個一塊錢列印山區孩子們的詩歌的活動,雖然列印的熱敏紙小票上已經看不清楚了。
但我清晰地記得同伴對我說:「看看人家孩子寫的詩,比你寫的文章強多了。」
這點我還真的承認,因為有時候大勢所迫,或多或少都會「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山區孩子們的才華,一次一次令我這個文字工作者震驚,前兩天同事轉給我一個高贊視頻:有哪些句子,曾讓你產生「我一輩子都寫不出來」的想法?就是這個視頻裡的句子們。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在大人的世界裡,早已被華麗的辭藻和複雜的情緒所包圍了。
詩人北島在《給孩子的詩》中寫道:
詩歌是用語言的鑰匙,打開處於遮蔽狀態的世界……」
有那麼一群人,雖然他們眼裡萬物皆詩,身上才華橫溢,但仍然沒有打開理想世界的鑰匙,留守兒童就是其中之一。
3.
/ 一塊錢支持他們的才華,你願意嗎?/
我記得薛兆豐說:
讓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闆,而是其他願意加班的人。讓你放棄才華的也不是未來的出路,而是其他被迫放棄才華的人。
畢竟才華這個東西一旦被發現,怎樣都會有出路。
在被發現之前,梵谷的向日葵獨自開了一茬又一茬,星空也只在他一個人的眼睛看了一天又一天。
所以每一種才華都值得被看見,山裡的小詩人距離明天的文學大拿,缺的可能只是一個被發現、被關注的力量。
據民政部數據,截止2018年,中國仍有697萬農村留守兒童。
提起他們,很多熱心人關注到他們的物質需要,但容易忽視他們內心的情感表達。那些留守大山的孩子內心敏感而孤獨,他們將所見所想寫成詩,所以才會「萬物有詩」。但是很遺憾,這樣的才華往往卻不被世界看見。
另外,好的公益活動從來都是雙向治癒的。當我們與山裡孩子交換詩歌與故事的同時,也是在內心深處找到了那個當年被扼殺了才華和天賦的自己。
去年我參加的 「會吐詩的POS機」公益活動,今年中國銀聯還在舉辦。
只要在POS機上使用雲閃付APP/銀聯二維碼/銀聯手機閃付/銀聯卡支付1元,即可以獲得印有孩子詩歌的POS單,籌集善款為大山裡的孩子提供藝術素養教育,幫助他們的才華不被磨滅。
今年的詩歌POS機植入在銀聯雲閃付App中,變成了線上版銀聯詩歌POS機,也就是說你不用像我去年一樣在線下列印了。如果想做手帳、當生活紀念,也不像我去年一樣發現熱敏紙褪色了。
2020銀聯詩歌POS機所籌善款將全部通過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投入到欠發達地區兒童藝術素養教育中,包括修建大山裡的圖書館、設立校園圖書角、開展藝術素養課程等等。
打開雲閃付App搜索「銀聯詩歌POS機」,進入公益活動頁面,點擊「幫助孩子」,即可獲得一首山裡孩子創作的詩。
另外,在雲閃付的「個人中心」裡:
還可以查看自己的助力次數和獲得的詩歌,並構成一張助力海報。
銀聯會在年底邀請助力次數最多的愛心用戶,現場參與銀聯詩歌POS機公益圖書館的奠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