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3本武俠小說,看過的人都老了,重溫翻翻書,好懷念

2022-01-09 真遊泳的貓說文學

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娛樂生活比較單調。看武俠小說,應該是比較實惠的娛樂方式。

想當年,有多少人為了看武俠小說,省吃儉用,甚至早飯錢直接攢下來,然後去買武俠小說或者買雜誌閱讀。

還有的武俠迷,自己沒錢買武俠小說,只能到處找別人借書看。那時候,捧著一卷武俠小說,就是滿滿的幸福啊。

時光荏苒,如今武俠小說已經涼了,也只有老武俠迷還在懷念那些愉快閱讀武俠小說的日子。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23年的老書蟲。喜歡武俠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八十年代的3本武俠小說,看過的人都老了,重溫翻翻書,好懷念啊!

喜歡武俠小說的朋友,不妨重溫一下這些小說哦。

第1本,梁羽生《飛紅巾》(《塞外奇俠傳》)。

《飛紅巾》其實就是《塞外奇俠傳》。只不過八十年代在雜誌上連載的時候,還不叫《塞外奇俠傳》,而是叫《飛紅巾》。

對了,當時《飛紅巾》是在《特區文學》的雜誌上連載的,後來才有了單行本,再後來就是《塞外奇俠傳》的單行本了。

相比較而言,我個人更喜歡「飛紅巾」的書名,感覺這個書名比較有記憶點。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優點有很多,其中一個優點是擅長刻畫女角色,讓女角色擁有真正的人格,而不單純是依附於男主角。

許多三流武俠小說裡面,有大量絕色美女。可是這些美女基本上圍著帥氣的男主角轉,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純粹是滿足讀者的幻想。

而梁羽生的這本《飛紅巾》則不同,女主角飛紅巾爽朗、大方、疾惡如仇,而且才能突出,是草原的傑出兒女,十分令讀者欽佩。

飛紅巾的感情路比較坎坷,她曾經的戀人是一個叛徒,而飛紅巾大義凜然,以老百姓的利益為先,與叛徒一刀兩斷。

後來,飛紅巾與楊雲驄並肩戰鬥,產生了情愫。可惜,楊雲驄真正喜歡的卻是清廷的格格納蘭明慧。

所以,飛紅巾也像《白髮魔女傳》的練霓裳一樣,一夜白頭。

在古代,年輕女子白頭,象徵著一種人生的悲劇,顯然,飛紅巾在愛情上是個失敗者。

不過,飛紅巾沒有就此消沉,她依然為草原百姓而活著,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武俠迷印象深刻。

第2本,蕭逸《飲馬流花河》。

蕭逸在八十年代真的是非常火的一個武俠作者。

那個時候,有個說法叫「南金庸北蕭逸」,也就是說,蕭逸和金庸齊名。

如果用現在的觀點來看,蕭逸的小說比金庸差了不少,但是在八十年代,蕭逸真就是那麼紅。

比如這本《飲馬流花河》,當年讀起來真的很不錯。

蕭逸最擅長的就是寫情,寫出男女主角那種細膩動人的感情戲,有點類似武俠裡的言情小說。

我們看《飲馬流花河》的故事,也基本圍繞感情戲而展開。

明代永樂年間,男主角君無忌出現在流花河畔,引起了女主角春若水的注意。兩人一來二去,產生了感情。

其實君無忌是永樂帝的兒子,假死脫身,來到民間。而漢王朱高煦派遣紀綱等人前來斬草除根。

另一邊,君無忌打傷「搖光殿」的門徒,搖光殿主派出義女沈瑤仙前去尋仇。沈瑤仙卻愛上了君無忌,不但沒有殺君無忌,反而搭救了君無忌的性命。

比較悲傷的劇情開始了。漢王得知春若水是個大美人,用春若水父親和全家人的性命要挾春若水嫁給他。

春若水雖然喜歡的是君無忌,但被逼無奈,只能嫁給漢王。

君無忌自然十分悲傷,後來又經過一番波折,開始喜歡沈瑤仙。後來,兩人結婚生子,愛情比較甜蜜。

可是,春若水卻非常悲劇,成為了寡婦,悲傷沒法化解,只能怒打漢王的墳墓:「一個人只是看著墳頭髮呆,後來像是又哭了,還用手裡的馬鞭子,直往墳頭上抽……」

其實,看過小說的武俠迷,多半更喜歡春若水。可惜命運弄人,春若水最終與君無忌有緣無分,留下了無限悲劇……

號外:本人創作仙俠小說《扇花錄》,古香古色,給你最香豔的古典享受!

天下第一帥哥,走上詩詞修煉之路,與23名絕色美女演繹奇緣。鶯鶯燕燕環繞,且看他如何處之。

《扇花錄》已在「起點讀書」app連載,朋友們可以去起點搜索閱讀。

第3本,張學謙《遊蕩奇俠傳》。

這本小說原名《打羅漢》,是根據民間評書改編。

在八十年代,類似《遊蕩奇俠傳》這種偏向評書的武俠小說還是比較流行的。

到了九十年代,港臺武俠小說就基本擠佔了評書類武俠小說的市場,就像現在網絡小說擠佔了武俠小說的市場一樣,想想還是挺唏噓的。

《遊蕩奇俠傳》的故事背景是明代正德年間,兵部侍郎王守仁(也就是王陽明),為官清正,被封為「三寶」欽差。

所謂「三寶」,是皇上御賜的聖旨、尚方天子劍、「代天巡狩如朕親臨」的金牌。

寧王在九宮山招兵買馬,非常忌憚王守仁,與五嶽蓮花門的賊人勾結,趁機盜走了三寶。

本書的男主角蔡芳,人稱賽孔明,又外號「滑稽道長遊蕩俠客」。他與一眾正派英雄聯手,輔佐王守仁,與眾多賊人進行戰鬥,終於奪回了「三寶」。

但是朝廷裡還有九千歲劉瑾等人禍國殃民,謀害王守仁。蔡芳又設計戳穿了劉瑾的陰謀,幫助王守仁洗刷了罪名。

其實這本小說的套路有點類似《三俠五義》(《包青天》)或者《七劍十三俠》,都是寫一幫俠客幫助清官對付奸賊小人的故事。

但這本小說的特別之處,是男主角蔡芳的人設比較特殊,讓人眼前一亮。

一般武俠小說的主角都是玉樹臨風的少俠,而本書主角卻是一個老道士,真的比較特別。

而且主角其貌不揚,說話滑稽,樂觀積極,凡事喜歡動腦子,神機妙算,從不吃虧上當,真的是「賽孔明」。

這種聰明又搞笑的主角,還是個老頭子,在武俠小說的確比較少見。所以時隔多年,我對這本小說還是有印象的。

朋友們,你們看過這些小說嗎?你們還知道哪些過去的老武俠小說呢?歡迎留言哦。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點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非常重要。我是真遊泳的貓,再次感謝朋友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人懷念八十年代的教育?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教育,被好多人津津樂道,懷念不已。那是一個樸素的年代,也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年代,在那個年代,家長都在忙著工作、種地、生產,根本不可能像現在的家長,有時間有精力陪伴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寫作業。
  • 五本經典小人書:七八十年代火遍街,人物熟透了,年輕人很少看過
    小人書,又叫連環畫,是上世紀五十到八十年代的主要兒童讀物,伴著60、70、80後度過了童年。小人書中有許多經典的,中年人差不多都看過。下面說說五本經典小人書,這五本小人書七八十年代火遍街,裡面人物熟透了,國人盡皆,90後以後的青少年很少看過。大鬧天宮。這本小人書有許多版本,1956年版的叫《大鬧天宮》,後來又有《孫悟空大鬧天宮》,說的都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這個故事太熟了,就不用在這裡講了。
  • 北京畫家「土味兒」手繪八十年代
    《漫步八十年代》日前在隆福寺更讀書社舉行線下分享會。北京畫家老葛用細膩的筆觸畫出了自己滿滿的童年回憶,伴隨著他生動的講述,那些在記憶中褪色的純真年代又變得觸手可及。 老葛1979年出生,從小跟著奶奶住在後海南沿兒18號的小院裡。
  •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那時沒壓力幸福感很強,最後一張讓人懷念!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那時候農村學校裡的教室比較簡陋,桌椅破舊不堪,教室的窗戶也都破了,沒有修補,但孩子對學校熱情不減。 八十年代中國老照片:20世紀80年代,城市街頭上帶著紗巾姑娘。
  •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六種飲料,每一種都很「老」,都叫大爺
    哈嘍,大家好,我是美食客道棧,又到與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每天帶你們走進不一樣美食世界和熟知更多的美食知識~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六種飲料,每一種都很「老」,都叫大爺。隨著每個人對食品的要求的提高,飲料和點心也在改變。儘管一些兒時喝的酒已經不能買到,但那種味道還是很讓人懷念。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七八十年代最受歡迎的飲料,如果大家都喝過的話,現在已經是老爺爺了,快來一起看看吧!
  • 曾經的武俠小說,你讀過幾本
    武俠小說在九零年代最為流行,那時各類書屋隨處可見,大多都是以出租書為主要經營手段。也就是在那時讀了大量的武俠小說,多是囫圇吞棗的速讀,只為看個熱鬧。很多時候都是和同學一人租一套,看完後兩人再互換一下,相當於租一套的錢看兩套。
  • 糖油餅製作過程、跳房子的玩法……北京畫家「土味兒」手繪八十年代
    《漫步八十年代》日前在隆福寺更讀書社舉行線下分享會。北京畫家老葛用細膩的筆觸畫出了自己滿滿的童年回憶,伴隨著他生動的講述,那些在記憶中褪色的純真年代又變得觸手可及。老葛1979年出生,從小跟著奶奶住在後海南沿兒18號的小院裡。
  • 假冒金庸古龍的2本武俠小說,明知道是贗品,還是讀得津津有味
    武俠小說曾經風靡大江南北,金庸、古龍、臥龍生等人的武俠小說簡直是洛陽紙貴,引起了人們的熱情追捧。隨著娛樂方式的增加,武俠小說逐漸離開了人們的視野。當年輝煌紅火,已經蕭條沒落,撫今追昔,讓武俠迷無限感傷。然而,很多武俠迷還保留著武俠情懷,還在懷念當年瘋狂看武俠小說的日子。
  • 視點| 現在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開始懷念八十年代?
    打造可讀性強、高參與度、高傳播的正能量資訊自媒體,積極傳播好聲音,傳播最新亮點、看點。<br style="overflow-wrap: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的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情懷的年代,一個思想自由奔放百花爭豔的年代。
  • 東方玉武俠《金童二十四禪》,頗有教育意義,看過的小說迷都知道
    由於年代久遠,許多武俠小說迷都不記得當年是怎麼喜歡上武俠小說的了。但武俠小說在小時候確實給我們打開了一道神奇世界的大門,伴隨我們度過了枯燥的童年時光。那時候,有許多武俠小說刺激著我們年輕的荷爾蒙,讓我們在時隔多年之後,依舊念念不忘,比如《小寶六鳳》、《驪山豔魔》、《六妻大俠》、《一龍五鳳》、《阿布裡達年代》、《好小子出籠》等。
  • 那些年假冒金庸的武俠小說,花樣百出,難怪能夠以假亂真
    金庸這兩個字,在武俠小說界那就是天王巨星,是閃耀無比的光環。於是就有很多無良書商和無良作者把主意打到金庸身上,蹭金庸熱度,寫了不少偽作。特別是八十和九十年代,人們信息匱乏,不知道金庸只寫了15本武俠小說,一不小心就上當買錯書。有一些朋友買了偽作而不自知,甚至還吐槽說:「怎麼金庸的水平忽然變差了?」
  • 綠野心蹤丨八十年代,我們泥沙俱下的閱讀
    首先是林蔭道太少,其次是我不夠壯,穿著風衣,空蕩蕩地走在這務實的年代裡,像是精神有問題。精神有問題,也不是不可以,戀物狂,緊張症,跟得上時代的,都可以被原諒,但絕對不能是八十年代後遺症。而林蔭道、風衣、沉靜、理想,似乎都是八十年代後遺症。沒藥治,也再沒營養來補充,像是杜冷丁上了癮,那藥卻再也不生產了,心裡痒痒的,卻沒個撓處。
  • 【虎媽優選】《寶寶第一本漢字翻翻書》
    教育部頒布的《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面提到:要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萌發幼兒對文字的興趣,反對通過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過早識字。 可見,將身邊事物跟認字聯繫起來學習,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講到這裡,我覺得有必要向大家推薦一款非常「好玩」的學字神器——《寶寶第一本漢字翻翻書》這套《寶寶第一本漢字翻翻書》採用趣味好玩的方式,教孩子識字,記得又快又牢。《寶寶第一本漢字翻翻書》把文字和實物形象聯繫起來,通過「翻」和「遮」,讓孩子發現其中的關聯,調動聯想記憶。學漢字變得既有趣,又有效。
  • 《重讀八十年代》⑤ | 史鐵生:一切苦難,都是修行
    今天,我們要完成的目標是《重讀八十年代》的第五部分:寬恕別人卻不願寬恕自己的史鐵生。 輪椅上的史鐵生很多人知道史鐵生,大概是因為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裡的那篇《秋天的懷念》。一個只顧自己痛苦的兒子,不理解母親的苦心和擔憂,直到母親離開多年之後,才明白「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史鐵生用這樣一篇散文,表達著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也深深觸動了還在青春期的我們。朱偉評價說,這篇篇幅最短的文章,也是他最感人的文字。
  • 金庸古龍之外,被改編為電視劇的3本武俠小說,精彩值得一讀
    很多武俠迷並沒有看過武俠小說,他們的武俠記憶主要來自於電視劇。有一些武俠劇是編劇原創作品,比如《雪花女神龍》,比如《傲劍江湖》。有一些武俠劇是編劇模仿小說作品,比如《蓮花爭霸》,比如《策馬嘯西風》。而大量武俠劇都是改編自武俠小說。這其中,金庸和古龍兩位武俠大師的小說,被多次改編為武俠劇,產生了大量螢屏經典。
  • 我的八十年代中學時光(一)
    【我的八十年代中學時光】(一)永紅 1 1983年夏天我小學畢業,考取了安康縣永紅中學。那年7月31日,安康城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大洪水給老城造成了滅頂之災。 大洪水過後,老城內一片廢墟,重建和衛生防疫工作很艱巨,政府號召居民疏散到外地以減輕壓力,於是我初一的第一個學期也去了外地親戚家寄學。
  • 金庸古龍太有名,想看冷門又好看的武俠小說?2本武俠滿足你!
    武俠迷,快來關注我,重溫武俠夢!武俠小說當年風靡全國,吸引了好幾代武俠迷。
  • 七八十年代的老舊物品,據說用過的都已經慢慢老去了
    正所謂睹物思人,睹物思情……每個年代都有它流行的元素,隨著社會的發展,過去的流行元素也將會被逐漸淘汰。當七八十年代的物品重現在你眼中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不會勾起你的童年回憶呢?70年代的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這「四大件」會讓那個年代的人如數家珍。
  • 模仿蜀山劍俠傳的3本武俠小說,比不上還珠樓主,卻值得一看
    蜀山劍俠傳,是武俠小說中的傳奇巨作。書中光怪陸離,想像力突破天際,文採超越常人,到現在依然是武俠小說中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在蜀山劍俠傳之後,幾乎的所有武俠作者都受過還珠樓主的影響。就算是糅合歷史、自成一家的金庸,裡面也有蜀山劍俠傳的影子。
  • 那些漸漸消失的八十年代老物件,見過這些的差不多老了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本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