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越高,相機就越好嗎?
像素,是單眼相機包括手機拍照功能中的重要指標,它和與其他的性能比如明暗對比度、色彩還原度、銳度等等指標不一樣,不是「描述性」的指標,而是直接以數據來標稱,就是直接的「量化指標」。當然,相機中重要的「量化」指標還有,像焦距範圍、最大光圈(有恆定與非恆定之分)、曝光速度範圍、感光度範圍、每秒連拍的張數等等。
但是,像素指標與上面提到的指標還不太一樣,像素的高低往往、似乎更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平常,大家動輒便說,某某相機的像素達到多少,某某手機的拍照像素達到多少(一個能與單眼相機媲美的數值),有意無意之間,將單眼相機的像素指標抬高到了不應有的高度。
的確,相機的像素指標確實很重要,特別是在數位相機誕生的初期,像素的高與低基本上就代表了相機質量、身份和價格的高與低。但是,技術進步到今天,像素的高低早已不是什麼「頭條」了,就是一個普通指標,因為幾乎所有的相機和手機都把像素都做到了足夠高,「至今已覺不新鮮」。
我現在手頭上用的是佳能5Dsr,最高像素號稱達到5060萬。問題是,這麼高的像素,我基本上沒用過。
一般拍攝的圖片,無論是用於閱看、放大洗印或者是出版印刷,其實沒有一般想像中的要求那麼高;只有特殊商業廣告的拍攝,像素和解析度才是真正重要的指標和要求。
第一、5060萬像素對於普通拍攝只是一個故事。對於普通拍攝人的拍攝,「半億像素」只是一個傳說、一個故事,平常拍攝根本用不上,「你問我到底像素有多高」?「我會輕輕地告訴你」——這只不過就是一個理論指標,也是能說明廠家技術高度的指標之一。
第二、平常拍攝需求,2000—4000萬像素足夠。這個問題無需過分關注,你只要看一看上檔次的攝影比賽徵稿要求,也只不過是要求「不小於3M」的尺寸,如果是比這個要求還高,那是有「高人」看上你了。
第三、如果用高像素拍攝,你得付出更大的「成本」。高像素的拍攝,對於結果有多重要,也許你已經明白,我的意思指這樣的:
如果你用高像素拍攝,相機的寫入數據的速度必然會大大降低,老是看見紅燈一直在閃爍;寫入速度的降低,意味著高速連拍成了一句謊言,讓你失去了高速記錄的機會,也許就在這一瞬間,精彩的畫面就過去了;如果你用高像素拍攝,你的存儲卡會馬上爆滿,還沒來得及拍攝幾張,相機警告你——存儲空間已滿;如果你用高像素拍攝,後期處理時,你的電腦經常會無奈地「罷工」,告訴你,你讓我幹這活兒,「臣妾做不到」。等等。
我的意思是,一般拍攝,2400——4000萬左右的像素夠了。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