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轉瞬逝,時光匆匆已如煙。
仿佛還未來得及欣賞秋天的美景,冬天已經接踵而至了。
立冬踩著厚厚的落葉,披著清澈高遠的藍天,已急不可待地伴著紛亂的微寒粉墨登場了。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為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分為三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水始冰」此時中國北部天氣已經寒冷,水澤開始結上一層薄薄的冰。「地始凍」土壤中的水分因天冷而凝凍,土壤隨之變硬。「雉入大水為蜃」蜃是大蛤,雉是野雞。有人解釋說,在冬天時節,野雞蟄伏,而蜃類會大量繁殖,故古人以為是野雞變成的。
24節氣的每個節氣,都是一幅富有詩意的畫卷。立冬也不例外,雖然有微寒,但是卻也給大地描摹著不同的繁彩。自古以來,對於立冬,詩人們也是盡情發揮表達,留下了眾多詩篇。
在眾多的詩篇中,以作者之見,最經典的莫過於李白、紫金霜、陸遊的三篇。
唐·李白·《立冬》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李白的詩作裡,沒有酒,仿佛不完美。這首《立冬》的詩作裡,自然也少不了酒。只是這裡的酒和其他作品裡的酒有所不同,這裡的酒,不再粗狂,有種溫馨的感覺。
立冬了,本來想寫寫字,但是看見筆墨都凍涼了,只好與爐火瓊漿相伴,微醉中竟將一地月光當成了雪跡。這種唯美的詩境,如何不令人嚮往呢?
宋·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紫金霜,生卒年不詳,宋代詩人,代表作有《立冬》,這首詩也是詩人唯一的傳世作品。
這首七律詩,全詩描寫了天氣漸冷,樹木凋零。正好借著暖陽,和圍著火爐讀書的好時光。側邊烘託了詩人勤奮好學的優良品質。冬天裡的詩,只要有小爐出現,總有濃濃暖意。
宋·陸遊·《立冬日作》
室小才容膝,牆低僅及肩。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陸遊,大家都比較熟知,字務觀,號放翁,我國南宋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家。一生作品題材廣泛,作品眾多,詩詞作品高達9300餘首,是文學史上有名的高產作家。體裁上各體兼備,尤以七律見長。《關山月》、《書憤》、《示兒》等為傳誦名篇。亦工詞作,風格與「婉約派」相近。其文,思想性與藝術性成就頗高。今有《劍南詩槁》、《渭南文集》等著作傳世。
這首詩的意思是,房屋很小,牆低,僅能一人居住;剛剛過了秋天,轉眼天氣就變冷了。炭火爐子邊上的碳灰,積的有一尺來厚,床上的棉被暖暖的映襯著立冬的節氣。一生都居住在這樣偏僻的地方,但是每一處都有欣然的感覺。從詩作裡可以看出,詩人雖然身處的環境不好,但是在冬日裡更顯閒適和從容,也傳達出作者樂觀的心境。
讀完這3首詩,品味這樣的意境,是否也希望有個小火爐來溫暖冬日的心情呢?讀者們,你們有什麼見解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賞經典詩詞,觀諸類文化,請關注【古文化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