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由鎮江市公安部門牽頭,外辦、衛健委、交通運輸等多部門配合,組成3個工作專班,分赴崑山、北京、南京,開展境外返鎮人員的轉運工作。各專班工作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在工作崗位,為鎮江人民守好「外防輸入」第一關。
3月31日,記者赴崑山,採訪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鎮江涉外防控組崑山專班工作人員,20多天來,為確保上海入境返鎮人員隔離措施到位、集中隔離點工作運轉平穩有序,他們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鎮江精神」。
截至4月1日鎮江崑山專班正式撤回,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累計接駁轉運入境人員561名。
顧宇:1小時最多接聽 40多個電話
顧宇(右)向工作人員確定轉運人員信息
3月底的天氣乍暖還寒,當記者看到鎮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副支隊長顧宇時,他身上還穿著單薄的外套和T恤,他笑著說,來的時候沒想到會待這麼久,身上的衣服還是在崑山買的。3月7日組建崑山專班,3月8日正式投入工作,顧宇在崑山連軸工作了20多天。
轉運工作銜接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身為專班聯絡員的顧宇,不僅要負責同志們防護用具及生活物資的保障到位,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境外返鎮人員上海輸送、崑山接駁、鎮江轉運三個環節之間的協調調度。
「一次接駁工作需要5到6小時才能完成。」顧宇介紹。由於上海航班返鎮人員的不確定性,他每天時刻都要關注接收上海機場運送至崑山的境外返蘇人員名單,確定其中返鎮人員後,立即通知崑山接駁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到崑山國際博覽中心接駁點對接。乘客從崑山出發後,接駁小組再立即將相關信息告知鎮江調度中心,與各轄市區轉運工作組及時聯繫,做好境外返鎮人員到鎮後的集中隔離工作。
運轉初期,顧宇一天記不清要接多少個電話,「1小時最多接過40多個電話,24小時中沒有休息時間,沒有睡覺時間。」最多時一天接運乘客達到50多人,直到3月28日之後返境人員才逐漸減少到個位數。初期十幾天連軸轉的工作節奏,顧宇完全是靠意志力在支撐。他表示:「保證零接觸全閉環打好外防輸入這一仗,再辛苦也值得。」
申旺:像對親人一樣溫暖返蘇人員
申旺在接受採訪
3月7日,鎮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民警申旺被調到崑山專班,他主動要求到最為艱苦的交通組,負責轉運從上海機場入境的人員。
3月9日,第1天接受任務,申旺就迅速把所有的線路全部記清楚,把整個流程全部熟悉到位。當天,他所在的交通組出了兩趟任務,從早上7時30分接到指令,一直到次日凌晨1時30分才回。10多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回到賓館,申旺處於極度疲憊的狀態,打開的自熱米飯都吃不下。「這個酒店我最喜歡的是有浴缸。」放了一缸水,他躺在裡面就睡著了。
「歡迎你回家」,看到入境的大多是留學生,且都是半大的孩子,他率先在工作組提出,要像對親人一樣歡迎他們回家,給予溫暖。每接到一批客人,申旺總是真誠地向他們問候,途中勞累了身體怎麼樣,是否需要吃的喝的,還不忘關照他們給父母打個電話報平安。一句暖心的問候,拉近了與返蘇人員心靈的距離,緩解了大家的緊張情緒,也為專班贏得許多好評。
3月24日,虹橋機場迎來了境外返蘇人員接駁量最大的一天,當上級領導告訴大家當天人員特別多的情況時,申旺回答道:「放心,我們特別能打硬仗。」當晚6時,剛從崑山接駁中心返程的他正準備吃飯,而此時虹橋機場內依然有大量待轉運旅客,他當即放下手中的碗筷,站到最前面,穿好防護服就投入到新的陪護任務。
鎮江交通組還主動承擔半夜的護送任務,將寶貴的休息時間讓給其他小組。他們這種團結拼搏,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被省交通運輸廳稱讚為虹橋機場的「鎮江精神」。
趙雅潔:確保信息準確的小「精豆豆」
崑山專班的趙雅潔是一名95後,去年剛參加工作,是鎮江市國際交流中心的日語翻譯,身材嬌小的她也是崑山專班常駐人員中年齡最小的。
安排在駐點綜合組的趙雅潔主要負責數據的接收、報送和整理分析。由於客人抵達接駁點的時間多半在凌晨,她必須第一時間匯總所有相關信息,每天早上6時開始向省、市報送各類報表。
由於每天交接客人的批次不定,有時一天多達二三十次,60%以上都在夜間,「人數多的時候,一天睡兩三個小時就不錯了。」她常常洗完澡,頭髮都來不及吹乾就睡著了。可她從不叫苦叫累,任何時候,只要專班有人找她,都能立刻得到回覆。為防止電話打進聽不到,她在洗澡時將手機連接到音箱上。
信息的收集除了內容、流程繁雜,對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要求也很高,還要定期進行分析,便於車輛安排和調度。學日語的趙雅潔面對各類數據、報表、公式沒有打退堂鼓,而是認認真真學習,從信息的篩選到統計,再到公式的撰寫和圖表製作,她很快就獨立開展工作。
信息採集中,經常會遇到信息模糊或真實性存疑的情況,認真仔細的她會再三向接駁人員或返鎮人員本人確認,確保信息準確無誤。趙雅潔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及時進行確認。被她找出錯誤的同事們誇她道:「幸虧有這個小『精豆豆』給我們把關。」
莊苑:開啟滿負荷的超常工作模式
鎮江崑山專班接駁轉運三組組長莊苑是鎮江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和其他同事一樣,大年初三他就取消休假,投入到防疫抗疫一線參與社區疫情防控戰鬥,前後歷時一個多月。剛回單位工作沒多久,又被組織抽調到鎮江涉外防控組崑山專班,參與到入境人員接駁轉運工作中。
崑山、鎮江之間往返一次近500公裡,用時約6小時,從白天到黑夜,從黑夜到黎明,這種連軸轉、滿負荷的超常工作模式中,莊苑身體力行,勇挑重擔,有任務帶頭上。3月17日晚,莊苑剛把幾名入境旅客從崑山接回鎮江,還沒來得及吃完晚飯,就接到前方指揮部返回崑山待命的指令。他二話沒說,讓剛剛同回的老同志休息,自己帶領剛入組報到的兩名新同志啟程出發了。18日凌晨2時多,他趕到崑山還沒休息一會兒,又奉命到接駁點等待轉運入境人員,早上7時再次啟程返回鎮江……等全部工作忙完已經是18日上午9時多。
接駁轉運中,他耐心向入境人員宣傳政策,說明情況,關心照顧老人孩子,還幫助攜帶物品多的旅客搬運行李,做好情緒不穩旅客的解釋安撫工作,得到所接送旅客的普遍好評。一位在德國高中學習歸來的小留學生的母親特地給專班寫來感謝信,對莊苑在轉運途中悉心照顧她兒子表達謝意。
曾做過膽囊切除手術的莊苑有習慣性腹瀉的毛病,而轉運人員穿上防護服,幾個小時都不能上廁所。為不影響工作,他上任務前儘量少吃東西不喝水,提前服用腸胃藥做好預防。
莊苑的愛人是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醫生,同樣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而他的孩子還在上小學,老母親已經88歲高齡。學校沒有複課前,夫妻倆經常把孩子一人丟在家中,讓孩子自己熱飯菜吃或點外賣解決,並麻煩社區照顧獨居的老母親食品採購等事宜。當單位領導問他有什麼困難時,他卻說:「沒事兒,家裡都安排好了。」(馬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