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或面臨更高死亡風險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圖:Mark Schiefelbein/AP/Shutterstock

2018年11月26日,人民網報導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於中國誕生。消息一出,舉世譁然。11月28日,賀建奎在中國香港召開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闡述了「基因編輯嬰兒」這項備受爭議的研究。該研究使用CRISPR對人類胚胎CCR5基因進行了編輯,以圖讓嬰兒自出生便能夠抵抗HIV,降低其感染愛滋病的風險。但另一方面,由於人類對遺傳信息認知的局限,由此而產生的「基因編輯嬰兒」未來可能面臨著無法預知的風險。因此,這項實驗的貿然開展激怒了整個科學界。

事實上,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今日發表於Nature Medicine的一項最新研究,賀建奎所編輯的CCR5基因突變與其他原因(包括流感)導致的過早死亡風險增加有關。換言之,基因編輯實驗的貿然開展可能在無意中縮短了該雙胞胎嬰兒的預期壽命。

該研究基於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研究項目中近41萬人的基因組信息和相關健康記錄。通過大人群數據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41歲至78歲之間,擁有兩個CCR5突變拷貝(CCR5-∆32)的個體,其死亡率顯著高於那些只有一個或沒有該突變的人。他們預計,攜帶兩個CCR5突變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21%。研究人員認為,儘管編輯CCR5基因可能具有某些好處,但其潛在影響更值得警惕。

此前,許多科學家曾質疑賀建奎對基因的選擇。CCR5基因能夠編碼一種允許HIV進入免疫細胞的蛋白質。刪除部分基因可以使其失效,模仿自然發生的突變CCR5-Δ32,則賦予了個體對HIV的抗性。但此前研究發現,所有哺乳動物基因組都包含一種CCR5,這表明它在這些動物的生物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有證據表明,CCR5-Δ32突變會使人們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和西尼羅河病毒感染的影響。

然而,CCR5-Δ32突變在一些人群中是十分常見的。大約11%的英國人群攜帶兩個CCR5基因突變拷貝,並且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部分地區甚至更高。事實上,刪除部分功能基因的突變很少如此普遍。對CCR5-Δ32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至少在某些情況下,「禁用」CCR5基因可以帶來某些進化優勢。但具體可能帶來哪些優勢,科學家們仍不了解,自然發生的CCR5基因突變在亞洲也並不常見。此外,CCR5-Δ32突變與預期壽命之間的明顯聯繫也很有趣。此前研究已經將CCR5基因突變與流感感染死亡率增長聯繫起來,而更高的總體死亡率可能反映了這種對流感死亡的更大易感性。但研究人員表示,預期壽命降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為CCR5編碼的蛋白質與許多身體功能有關,而同時擁兩個基因突變拷貝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這些功能。

論文通訊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綜合生物學教授Rasmus Nielsen說,「除了基因編輯嬰兒涉及的許多倫理問題之外,事實是,就目前的知識而言,在不了解這些突變全部作用的情況下,試圖引入突變仍然是非常危險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可能不是大多數人想要的突變。實際上,平均而言,實際情況可能更糟。」

「因為一個基因可以影響多個性狀,而且根據環境的不同,突變的效果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在任何胚系基因編輯都可能有許多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影響。」論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研究員Xinzhu Wei表示。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學家Alcino Silva對此觀點表示贊同。他認為:「在這一點上,繼續對人類基因進行編輯是魯莽的。無論我們在設計這些遺傳學實驗時是出於怎樣的善意,但我們只是還未足夠了解是否應該在這個時候進行。」他希望看到更多關於缺少CCR5基因人群的健康狀況研究,這可能有助於揭示為什麼CCR5的功能與壽命有關。此外,Alcino Silva的研究小組還發現,阻斷CCR5似乎能幫助人們更快地從中風中恢復,並提高小鼠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但他同時表示,阻斷CCR5基因就像給汽車拆掉剎車一樣。「汽車會跑得更快,」但傷害風險也會更高——就像對大腦發育的「修修補補」可能導致疾病一樣。「進化一直在努力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基因。」

1. Xinzhu Wei, Rasmus Nielsen. CCR5-∆32 is deleterious in the homozygous state in humans. Nature Medicine, 2019; DOI: 10.1038/s41591-019-0459-6

2. CRISPR baby mut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mortalit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6/190603084134.htm

3. Genetic Mutation that Prevents HIV Infection Tied to Earlier Death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genetic-mutation-that-prevents-hiv-infection-tied-to-earlier-death-65960

4. Gene edits to 『CRISPR babies』 might have shortened their life expectanc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739-w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嬰兒面臨風險有多大?聽聽青島專家怎麼說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消息一出,輿論譁然。隨著時間的發酵,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基因編輯會打開怎樣的「潘多拉魔盒」?真的會對某些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有效嗎?它面臨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始末: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簡歷照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7日電 26日,媒體有關「基因編輯嬰兒」的報導持續發酵,短時間內,當事多方出面回應,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學術界、法律界集體聲討。專家表示,若報導屬實,此事件帶來的倫理風險和負面社會影響將是無法估量的。
  • 賀建奎現身,但對基因編輯嬰兒的追問遠未結束!名利場下危機暗湧,該...
    在談到「基因編輯嬰兒」時,賀建奎表示,露露娜娜已健康出生,檢測後發現結果符合預期,兩個基因序列得到預期效果的改善。雖然基因測序發現了一個潛在的脫靶風險,但是距離其它的基因都很遠。已告訴過嬰兒的父母。現場,有業內人士提問,「我沒有看到你這麼做的必要性。」
  • 賀建奎一倫理建議論文被撤稿,期刊:與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相關
    開展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的一篇研究論文日前被撤稿。該論文意在提出包括人類基因編輯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準則。在被英文學術期刊《The CRISPR Journal 》發表近5個月後,當地時間2月21日,該期刊發表公開聲明稱,雖然編輯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裡多次與賀建奎交流,但在投稿期間,賀建奎始終未透露他當時已開展的基因編輯嬰兒實驗。這一實驗隨後被廣泛報導。前述學術期刊的公開聲明稱,該實驗「很可能違反了國際公認的生命倫理規範和地方法規」。
  • 怎樣對兩個基因編輯嬰兒負責?賀建奎依舊有4個問題無法回答
    兩個降臨的生命,今後該如何接受自己被編輯過的基因?被基因編輯的嬰兒可能會終身面臨某種未知的風險。對這個問題賀建奎沒有正面回答,他表示,「我會用我所有錢和精力去照顧,用我生命的下半輩子去負責。」此前,相關基因專家已經明確表示,基因編輯技術本身還存在很大的風險,此次的愛滋病免疫基因編輯有可能造成嬰兒其他方面的免疫力下降,且嚴重違背醫學倫理。法學專家也認為,此舉涉嫌違反醫學倫理審查法規。
  • 基因編輯嬰兒不能完全免疫愛滋病!所有涉事方撇清關係,賀建奎被...
    11月26日,賀建奎在社交網絡發了一則視頻,講述了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故事。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消息由賀建奎團隊主動對外發布,但事態走向顯然超出了該團隊預期。基因概念股集體下挫,和美醫療因捲入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盤中閃崩跌近7%。
  • 關於基因編輯嬰兒試驗,賀建奎的美國同行們怎麼說?
    11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賀建奎出席香港大學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對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的各種問題進行回應之後,全球頂級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沒有被說服,反而又更多理由的擔憂,有更多的問題等待答案。賀建奎在會上表示,還有一名參與該研究的志願者已經懷孕。
  • 賀建奎現身基因編輯嬰兒:結果是不小心公布的,露露娜娜已出生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已經到第三天了,不斷的持續發酵。因「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受到關注、並將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會議上公布試驗數據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第一天並未現身。今天大家都在等待賀建奎的回應。
  • 賀建奎實驗的「致命」問題:基因編輯女嬰未來或會折壽
    要知道,當時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的前提是為了對抗 HIV,但他對 CCR5 基因進行編輯的後果沒有考慮周全。也就是說,依據最新論文的結論,即使賀建奎完全實現其實驗預期,那麼極大概率會導致嬰兒面對更高的健康風險。   大樣本得出的結論
  • 基因編輯嬰兒試驗羅生門:所有涉事方均撇清與賀建奎關係
    賀建奎 東方IC 資料圖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憑藉一項通過基因編輯使得一對雙胞胎嬰兒具備先天抵抗愛滋病能力的試驗讓自己成功站在了全世界輿論的中心。文中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賀建奎後,俄羅斯生物學家計劃打造第二批基因編輯嬰兒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俄羅斯一名分子生物學家計劃通過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再次將基因編輯嬰兒話題拉回輿論場。在《自然》雜誌對俄羅斯分子生物學家丹尼斯·雷布裡科夫的專訪中,他透露正在考慮將基因編輯後的胚胎植入女性體內,如果該項研究能夠得到批准,他將於今年年底前實施該計劃。2018年11月,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對外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 科技部:明令禁止基因編輯嬰兒|hiv|賀建奎|受精卵_網易科技
    科技部表示,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此外,超130名愛滋病研究人士發出聯名信進行堅決反對。11月26日,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在受精卵時期,CCR5基因經過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事件披露後,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譴責。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知情同意書曝光:感染愛滋無責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已停薪留職的副教授賀建奎操刀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消息,引發了巨大爭議。26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發表聲明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將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
  • 賀建奎論文手稿遭曝光,披露基因編輯嬰兒不為人知的秘密
    2019年12月9日訊/生物谷BIOON/---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人士向《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雜誌發送了賀建奎(He Jiankui)的一份未發表的論文手稿的副本,該手稿副本描述了製造去年在中國出生的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稱為露露(Lulu)和娜娜(Nana)的雙胞胎女性嬰兒---的實驗過程。
  • 基因編輯臨床試驗:20名癌症患者死亡,但這跟賀建奎不一樣
    原創: 毛曉瓊 王晨 八點健聞賀建奎事件一周年,一個消息在流傳:杭州腫瘤醫院進行了21人基因編輯人體試驗,其中20人死亡。這是一個舊聞。21位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均為癌症晚期,因此,不能說明他們的死亡是由於CRISPR基因治療所致。
  • 南方科大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深表震驚,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賀建奎 南方都市報 圖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事持續發酵。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賀建奎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研究存在的科學倫理隱憂已遭到外界的一致譴責與質疑。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娜娜已健康出生 願用下輩子負責
    新京報快訊(記者 楊礪)11月28日上午12時50分時,賀建奎到達位於香港大學李兆基演講廳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會場。賀建奎發表主題演講時稱,露露娜娜已經健康出生,他們檢測之後發現結果符合預期,兩個基因序列得到預期效果的改善。雖然基因測序發現了一個潛在的脫靶風險,但是距離其他的基因都很遠,之前我們發現過這個問題,也告訴過嬰兒的父母。
  • 「基因編輯嬰兒」最新進展:賀建奎停薪留職 深圳市衛計委回應!
    賀建奎中青在線深圳11月2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武欣中 劉芳)剛剛,南方科技大學在其官網發布了針對該校副教授賀建奎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的情況的說明。說明稱:今日,有媒體報導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我校深表震驚。在關注到相關報導後,學校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副教授了解情況,賀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
  •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賀建奎個人所為
    (原標題: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 20分鐘演講加40分鐘問答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的解釋未能讓科學家滿意
    在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研究基因組編輯的馬修·波特斯(Matthew Porteus)說,並在他演講後與他共同開展了一個問答環節。波特斯將此歸因於他所面臨的法律壓力,或者他即將要解決的科學家和媒體的批評。賀建奎首先為他11月26日發布的消息所引起的騷動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