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窮養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三種劣勢明顯,難以立足

2020-10-16 暮沐媽咪育兒日記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流行起一種窮養孩子的說法。

  • 「要經常和孩子哭窮,讓他知道家裡條件不好,防止他以後揮霍浪費。」

  • 「不能孩子要什麼給什麼,養成習慣以後不想工作,天天在家啃老。」

  • 「有舊的就給他用舊的,天天買新的,都慣壞了。」


事實上,窮養的本意是國外一些財閥世家,為了使孩子知道財富積累不易,刻意隱瞞財富,讓他們能夠努力奮鬥,擁有自己的人生。

然而一些家庭中只看到了窮養中的「窮」字,忽略了最重要的「養」,一味地使用言語打擊和經濟苛待。

孩子的心智未成熟,他們不能體會父母窮養教育的「背後深意」,只會覺得人生艱難,唯有金錢才是全部意義,這樣扭曲的心態,給他們的一生帶來了深遠影響。

貪心掙大錢丟掉百萬生意,窮養最可怕的是養出一顆貧窮的心

前陣子從朋友那裡聽到一件事,他表弟小郭為了多拿回扣,弄丟了一單百萬生意,合作方徹底翻了臉,把之前的業務也中止了,一來一去,損失不可估量。

原來,小郭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工作單位不景氣,為數不多的工資都看病吃藥了,生活異常艱苦。小郭從小就立志,長大一定要掙很多錢,再也不想過這種沒錢的苦日子了。

畢業後小郭進入表哥的運輸公司工作,表哥親自帶他做業務,小郭學得很認真,很快就掌握了公司的運作流程,主動和表哥申請去外地談業務。

到對方公司後,小郭意外地報了一個很高的價格,但可以商量。對方代表搖了搖頭:「小夥子,你這個價錢太離譜了,沒法商量。」

小郭直白地表示:「這個價格不高,你們只是中間商,高出的部分可以分你一半,這樣咱們都能掙錢,讓買家掏錢就可以。」

對方沉默了一會,讓小郭先回去,考慮一下以後再聯繫。

還沒等小郭回到公司,表哥就接到了對方的電話,原來小郭自己找的外地公司其實是表哥其他業務的合作夥伴,對方很生氣表哥這種「貪心」的行為。

做生意最講究的就是誠信,小郭貪圖小惠小利的行為,最終給表哥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對商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眼光,決定商人成就大小的卻是眼界和格局。從小被窮養的小郭正是吃了窮養的虧,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做生意最看重的長遠發展。

從小被窮養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三種劣勢明顯

從小被窮養的孩子會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進入社會後這種劣勢非常明顯,人生一路磕磕絆絆,著實吃了不少苦頭。

自卑敏感,滿身負能量

被窮養的孩子內心都非常自卑,他們對金錢十分敏感。當朋友談論自己買了新東西和他分享時,他會下意識地否定,認為朋友買的東西不值,講述一大堆亂花錢的壞處,讓朋友覺得十分掃興。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由於滿身負能量,很容易被朋友排擠,成為邊緣人群。


極度渴望金錢,凡事都用錢衡量

窮養的孩子內心都會對金錢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長大後他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會和金錢掛鈎。別人請求他幫助的時候,他會考慮有沒有利益可圖;談婚論嫁的時候,他會考慮自己能從對方身上獲得多少回報;在工作中,也會由於考慮金錢數量忽略了長遠的發展。

眼光狹窄,沒有大格局

被窮養的孩子最嚴重的劣勢就是眼光狹窄,沒有大的人生格局。一個人的眼光決定了他能走多遠,只看重眼前的蠅頭小利,對未來沒有實際的規劃,很容易導致失敗。就如同老人們常說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窮養危害不言而喻,丟掉的財商難以彌補

窮養對孩子的危害不言而喻,當別的孩子都在努力掙錢越走越遠的時候,他們還在為一點點利益斤斤計較。久而久之差異越來越明顯,其背後的原因都和窮養孩子導致財商丟失有關。

如果說掙錢是一種能力,財商就是決定能力大小的關鍵因素。

曾經很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劇中,趙德漢貪汙了兩億多,卻一分不敢動。表面上是小時候家境貧寒讓他走上受賄的道路,根本原因是幼時沒有得到良好的財商教育。

財商已經和智商、情商並列成為走向成功的三大因素,窮養富養不如教養,想讓孩子學會掌控金錢,不能只讓他們「窮」,而是要讓他們擁有優秀的財商。

相關焦點

  • 那些被窮養長大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三種傷害值得父母深思!
    那些被窮養長大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三種傷害值得父母深思!1、沒有正常的金錢觀媛媛從小就是穿親戚家孩子衣服長大的,所以一直都被同學嘲笑,這種嘲笑深深的印在了=媛媛的心裡,就算她之後,有了體面的工作,但仍然特別「摳」,買一個東西總是糾結半天,寧願挑便宜的,也不願意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的,儘管以她的能力完全可以買得起更好的,但媛媛還是不捨得。
  • 那些被窮養的女孩,如今怎麼樣了?十年追蹤調查:往往有三種結局
    雖說「窮養兒子富養女」,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因為觀念和經濟的原因,會窮養女兒。 在這項實驗中,男孩和女孩比例各佔一半,孩子的家庭條件也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 結果到研究的最後,專家發現,那麼從小經歷了「窮養」的孩子,其性格和人生軌跡,與那些被「富養」,家庭幸福的孩子相比,出現了很大的分歧,更容易走向歧途,其中,女孩居多。
  • 那些被窮養的女孩,如今怎麼樣了?十年追蹤調查:往往有三種結局
    在這項實驗中,男孩和女孩比例各佔一半,孩子的家庭條件也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結果到研究的最後,專家發現,那麼從小經歷了「窮養」的孩子,其性格和人生軌跡,與那些被「富養」,家庭幸福的孩子相比,出現了很大的分歧,更容易走向歧途,其中,女孩居多。
  • 從小被窮養的女孩,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呢?
    都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孩,但事實上還是有很多女孩,因為家庭條件或者其他的原因,從小就沒有過富裕的生活,在讀書的時候沒有很多的零花錢,沒有享受到同齡人都享受的童年生活。那麼,這些沒有被富養、從小過著貧窮日子的女孩,長大後會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呢?「從小我就知道,我家的經濟條件並不怎麼好。
  • 窮養長大和富養長大的孩子,有兩點明顯區別,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
    有人說富養長大和窮養長大的孩子,氣質是不一樣的,單從外表就能一眼區分開來,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對他的影響是從內到外的,並且難以隱藏。孩子上幼兒園後,從這兩點就能明顯看出孩子在家裡是窮養還是富養,特別是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
  • 窮養教育是雙刃劍,容易使女孩長大遭遇3種困境,父母需警惕
    但是在自己後來長大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家並沒有像自己想像的那麼窮,只是因為父母害怕自己被物質滿足後容易變壞,才採取了窮養教育。貝貝雖然在小時候很受父母和各位長輩的喜愛,但是貝貝在長大之後卻連基本的社交圈子也很難融入,因為貝貝的消費觀念與他人並不同,有時候在別人看來是正常的消費,但是貝貝卻會對這種消費產生焦慮的心理,這讓本就有些自卑的她,更是因此不敢和人接觸。
  • 孩子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正確的「金錢觀」都需要爸媽從小培養
    ,富養女兒」,「窮養」是為了讓兒子能夠儘早的獨立,養成自力更生、吃苦耐勞的性格,「富養」是為了讓女兒從小衣食無憂,不為金錢而煩惱,長大後能夠更好的抵制住金錢的誘惑。但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正確的「金錢觀」都需要爸媽從小培養!
  • 那些被窮養的女孩,如今咋樣了?十年跟蹤調查發現,難逃以下結局
    雖說「窮養兒子富養女」,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因為觀念和經濟的原因,會窮養女兒。在這項實驗中,男孩和女孩比例各佔一半,孩子的家庭條件也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結果到研究的最後,專家發現,那麼從小經歷了「窮養」的孩子,其性格和人生軌跡,與那些被「富養」,家庭幸福的孩子相比,出現了很大的分歧,更容易走向歧途,其中,女孩居多。
  • 從小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三種結局,最後一種讓人羨慕
    在他們不懂事的時候不管教,他們長大之後沒出息,不還是要怪我們?因此,在這些家長看來,當孩子特別頑劣的時候,是可以動手的。由以上兩種情況看來,該不該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分歧還是蠻大。那從小被父母大到大的孩子,到底怎麼樣了呢?從小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有三種結局,差別還是蠻大的,最後一種居然讓人羨慕。
  • 被窮養的男孩怎麼樣了,父母需要正確理解窮養,別把孩子養窮了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窮養兒子,富養女兒,這是很多人的育兒觀念,其實,我們對於窮養是有偏見的,認為不加分別給孩子最低的標準就是窮養。其實,一個孩子的正常需求不被滿足,他的內心會失落,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可見,父母應該要正確的理解窮養,懂得窮養的深層含義,才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 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
    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孩子遇到困難的事情只會用哭來解決,而有些孩子則從不喜歡哭。研究表明,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差距是很明顯的。如果想知道他們之間有什麼差距,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 專家:被誤解的窮養教育,可能會誤了孩子一生!
    窮養原本的教育理念被歪曲,成了在物質上苛待孩子。其實,被窮養的從來不是物質,而是心靈。被窮養長大的孩子,會形成窮人思維,青春期陷入自卑當中,長大之後也很難擺脫成長困境,可能因此一生窮困。之所以會如此看輕自己,無非就是因為從小沒有得到充分的愛和錢。
  • 從小被爸媽打,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大意
    從小被爸媽打,和從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大意。,父母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長期間都是會對孩子造成影響的,孩子會誤以為打別人就是為別人好,這樣孩子也會有暴力傾向,這樣的行為是會害了孩子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會為人處事,脾氣暴躁,做不成大事。
  • 孩子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是需要父母用心去教養。
    父母擔心孩子從小錦衣玉食,養成虛榮、自大、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於是對孩子「苛刻」以待。但窮養長大後的孩子,未來真的會成為精英嗎?朋友阿林今年27了,家裡父母最擔心就是他的終身大事。其實他是個五官很周正的男孩子,工作不錯,家庭條件也可以。但是,他的一些行為習慣,卻讓女孩子對他「敬而遠之」。之前他談過一個女友,可是只維持了三個月。
  • 那些窮養長大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從小被送出國接受高等教育的王思聰,在小時候並沒有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據他自己說,是在十幾歲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家很有錢。據說,王健林此舉是為了避免孩子被金錢控制,能和普通孩子一樣長大。窮養教育的起源是在美國,當時美國的有錢家庭裡,富二代們遊手好閒,攀比奢靡成風,富裕家庭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們不受物慾誘惑,刻意去迴避財富,所作所為與王健林並無二致。然而窮養教育到中國後就「變味了」,被很多經濟水平只堪稱普通的家庭學去,在物質上更加苛待孩子。窮養的教育理念被歪曲,讓本來就不是富裕家庭內出生的孩子「雪上加霜」。
  • 從小愛摳鼻子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醫生:有兩種危害等著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從小愛摳鼻子的孩子,長大了後怎麼樣?」網友們對於這個問題給出了調侃的答案「長大後依舊愛摳鼻子!」
  • 這3類孩子是「精明」不是「聰明」,長大後很難立足,家長要了解
    今天我們就去了解一下,哪幾類孩子是「精明」而不是「聰明」,這些孩子長大後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家長一定要早知道,要了解。而這種做法無形之中也影響了孩子的三觀,導致孩子長大後,也會斤斤計較,付出一分卻要3分回報。而這種「自私自利」性格的孩子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 從小「愛哭鼻子」的孩子,和從小就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特別怕孩子哭,覺得「愛哭鼻子」是個壞習慣,甚至覺得愛哭是性格懦弱的表現,將來沒出息。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從小愛哭和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樣的差距呢?
  • 「窮養兒」真的好麼?幾個後遺症可能甩不掉,多數父母誤解了本意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窮養兒子富養女」是老一輩人養娃所奉行的金科玉律,不少父母認為男孩應該被窮養長大才是最好的,可是事實卻背道而馳,被窮養長大的男孩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窮養的是精神層面而不是物質,需要從小讓男孩明白什麼是責任,養成勤勞刻苦、有進取心的優秀品質,如果孩子的正常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又怎麼能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呢?
  • 長大後前景不好的孩子,吃飯時常有三種表現,家長發現應及時糾正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有三種表現,家長發現應及時糾正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如果從小吃飯的時候就有不好的習慣,這種孩子多數都是被家長慣壞,當他們長大後大多都會成為令人討厭,反感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