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流行起一種窮養孩子的說法。
「要經常和孩子哭窮,讓他知道家裡條件不好,防止他以後揮霍浪費。」
「不能孩子要什麼給什麼,養成習慣以後不想工作,天天在家啃老。」
「有舊的就給他用舊的,天天買新的,都慣壞了。」
事實上,窮養的本意是國外一些財閥世家,為了使孩子知道財富積累不易,刻意隱瞞財富,讓他們能夠努力奮鬥,擁有自己的人生。
然而一些家庭中只看到了窮養中的「窮」字,忽略了最重要的「養」,一味地使用言語打擊和經濟苛待。
孩子的心智未成熟,他們不能體會父母窮養教育的「背後深意」,只會覺得人生艱難,唯有金錢才是全部意義,這樣扭曲的心態,給他們的一生帶來了深遠影響。
前陣子從朋友那裡聽到一件事,他表弟小郭為了多拿回扣,弄丟了一單百萬生意,合作方徹底翻了臉,把之前的業務也中止了,一來一去,損失不可估量。
原來,小郭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工作單位不景氣,為數不多的工資都看病吃藥了,生活異常艱苦。小郭從小就立志,長大一定要掙很多錢,再也不想過這種沒錢的苦日子了。
畢業後小郭進入表哥的運輸公司工作,表哥親自帶他做業務,小郭學得很認真,很快就掌握了公司的運作流程,主動和表哥申請去外地談業務。
到對方公司後,小郭意外地報了一個很高的價格,但可以商量。對方代表搖了搖頭:「小夥子,你這個價錢太離譜了,沒法商量。」
小郭直白地表示:「這個價格不高,你們只是中間商,高出的部分可以分你一半,這樣咱們都能掙錢,讓買家掏錢就可以。」
對方沉默了一會,讓小郭先回去,考慮一下以後再聯繫。
還沒等小郭回到公司,表哥就接到了對方的電話,原來小郭自己找的外地公司其實是表哥其他業務的合作夥伴,對方很生氣表哥這種「貪心」的行為。
做生意最講究的就是誠信,小郭貪圖小惠小利的行為,最終給表哥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對商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眼光,決定商人成就大小的卻是眼界和格局。從小被窮養的小郭正是吃了窮養的虧,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做生意最看重的長遠發展。
從小被窮養的孩子會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進入社會後這種劣勢非常明顯,人生一路磕磕絆絆,著實吃了不少苦頭。
自卑敏感,滿身負能量
被窮養的孩子內心都非常自卑,他們對金錢十分敏感。當朋友談論自己買了新東西和他分享時,他會下意識地否定,認為朋友買的東西不值,講述一大堆亂花錢的壞處,讓朋友覺得十分掃興。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由於滿身負能量,很容易被朋友排擠,成為邊緣人群。
極度渴望金錢,凡事都用錢衡量
窮養的孩子內心都會對金錢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長大後他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會和金錢掛鈎。別人請求他幫助的時候,他會考慮有沒有利益可圖;談婚論嫁的時候,他會考慮自己能從對方身上獲得多少回報;在工作中,也會由於考慮金錢數量忽略了長遠的發展。
眼光狹窄,沒有大格局
被窮養的孩子最嚴重的劣勢就是眼光狹窄,沒有大的人生格局。一個人的眼光決定了他能走多遠,只看重眼前的蠅頭小利,對未來沒有實際的規劃,很容易導致失敗。就如同老人們常說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窮養對孩子的危害不言而喻,當別的孩子都在努力掙錢越走越遠的時候,他們還在為一點點利益斤斤計較。久而久之差異越來越明顯,其背後的原因都和窮養孩子導致財商丟失有關。
如果說掙錢是一種能力,財商就是決定能力大小的關鍵因素。
曾經很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劇中,趙德漢貪汙了兩億多,卻一分不敢動。表面上是小時候家境貧寒讓他走上受賄的道路,根本原因是幼時沒有得到良好的財商教育。
財商已經和智商、情商並列成為走向成功的三大因素,窮養富養不如教養,想讓孩子學會掌控金錢,不能只讓他們「窮」,而是要讓他們擁有優秀的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