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的離世,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悲痛的事情。很多人在靈堂前哭得死去活來,但也有些人會表現的很平靜,讓人覺得不應該啊,至親去世了怎麼都不哭的?
其實這上升不到道德層面,那些親人離世後沒有哭的人,也大可不必自責,覺得自己就是個冷血動物,其實這是人的身體和大腦的一種防禦反應。
情感隔離是心理防禦裡的一種,就是指當一個人面對重大的打擊和及其強烈的情感衝突之後,大腦會自動地開始隔離,把一種強烈的可能會令人崩潰的情緒隔離在外。人的大腦的這種隔離模式是身體自發的一種保護機制。
如果沒有這層隔離,很多人的精神可能就此崩潰,有可能從此精神不正常,變成別人眼中的「瘋子」。
當親人去世的時候,每個人的內心都要經歷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從否認----拒絕----憤怒----期望改變----深度悲傷----到最後的接受。
首先是否認,不相信親人離世了,然後是拒絕這個事實,接著是感覺到憤怒,然後是期盼親人能夠活過來,接著是進入深度的悲傷中,陷入深深的抑鬱的情緒中,最後就是接受,當能夠接受親人離世這個事實時,就說明內心已經接受這件事情,已經變得平靜,不恐懼。
當一個人的親人去世時,他的內心是肯定要經歷這個過程的,只不過,這個時候,「情感隔離」模式出現,讓一個人的悲傷被隱藏住,我們看不到,也就是外在表現的不哭不悲,事實上,這個人的內心或許正在經歷著劇痛;也或者,他會在後來接受了這一事實後才放聲痛哭。
人和人對於死亡的概念不同,理解不同。有的人覺得十分悲痛,而有的人可能就會覺得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對於特別病重、承受著治療的折磨的人來說,有些時候,去世反而是一種解脫,不用再受苦。
而對於有些篤信命理的人來說,他們認為去世本身只是為一個人的一生畫上了句點,此生圓滿了。所以他們也不會感到特別的悲傷。他們認為逝者已逝,人人都是如此,何必看不開呢。
只為自己哭,也是人的本性。哭自己的委屈,哭自己不被理解,哭自己的心酸,每個人都是如此。
很多時候,如果去世的親人對自己很重要,在情感上有著割不斷的聯結,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十分傷心的,因為世界上少了一個對自己真正好的人,哭的是再也沒有人對自己好了。
而如果這個親人對自己沒有那麼好,情感上沒有那麼強烈的聯結,哭不出來也是正常的。因為並未受到太多的恩惠,表現得平靜也屬正常。
結語:實際上,當親人離世後,有的人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悲痛,這個問題沒有對錯,是否傷心難過也代表不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