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的54年裡,陳燮陽指揮過的音樂會數不勝數,獲得的榮譽也不勝枚舉,他用自己人生最好的時光,譜寫著中國交響樂的篇章。
他是中國第一位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是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指揮中國民族音樂的第一人,也是中國錄製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的第一人,他就是著名指揮家陳燮陽。從江蘇武進考進上音附中開始,陳燮陽的人生就與上海這座城市緊緊連在一起。從藝的54年裡,他指揮過的音樂會數不勝數,獲得的榮譽也不勝枚舉,他用自己人生最好的時光,譜寫著中國交響樂的篇章。
難忘蘿蔔燒肉 如果要論陳燮陽一生中最感激的人,排第一的一定是姐姐陳力行。當年,14歲的陳燮陽已經在普通初中就讀,姐姐陳力行在報紙上看到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附中的一則招生簡章,裡面提到學雜費全免,就帶弟弟到上海報考。陳燮陽雖有音樂天賦,卻因為家境清貧從未受過正規音樂訓練,姐姐就幫他找到自己團裡的鋼琴演奏員陳鋼,陳鋼很熱心地對陳燮陽進行了幾天緊急培訓。等坐著火車到了上海,姐弟倆發現上音附中只招收小學應屆畢業生,心急如焚的陳力行一遍遍地懇求著,終於打動了報名處的工作人員,他們同意去請示一下校長。時任上音附中校長的是賀綠汀的夫人姜瑞芝,她同意「聽聽看」,陳燮陽才得以背著姐姐向同事借的舊二胡走進教室,成功打動幾十名考官,憑著一張「特一號」複試準考證邁入附中大門。不用再為食宿擔憂,陳燮陽就這樣一個人在上海開始了新生活。他至今記得在上音附中吃的第一頓飯:蘿蔔燒肉。飽浸著肉汁的蘿蔔和色澤油亮的紅燒肉讓他不禁感嘆道:「好香啊!」一碗帶肉的飯,讓他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也讓他對得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備感珍惜。進了附中門,修行看個人。等到陳燮陽臨近高三畢業,他已從一個不識五線譜的農村孩子變成了樣樣精通的優等生,上音指揮系和作曲系的老師都搶著要他。最終,陳燮陽選擇了指揮系,先後師從楊嘉仁、黃曉同、馬革順等著名教授學習指揮。課餘時間,他常會懷著渴求的心情趕到上交排練廳,規規矩矩地坐在一角,手裡拿著總譜,觀察著時任團長黃貽鈞的排練。有一次黃貽鈞在音樂廳指揮丁善德的《長徵交響曲》,陳燮陽沒有票,便悄悄地躲在音樂廳的臺側角落,目不轉睛地看黃貽鈞指揮手勢、聽他對《長徵》的音樂處理。黃貽鈞嚴謹樸實的風格、爐火純青的技藝給了陳燮陽很多啟示,使他在從事指揮工作的實踐中獲益匪淺,在他1984年接替黃貽鈞擔任上交團長後,讓這支名團的精神與品格薪火相傳。執棒屢有突破 出任團長兩年後的1986年,上海交響樂團體制改革,率先在全國推行音樂總監和總經理負責制,陳燮陽成為第一任音樂總監,他的工作成果可以用「所向披靡」來形容。在陳燮陽執掌期間,上交音樂會門票常常是一票難求。1985年9月,上交策劃了紀念貝多芬誕辰215周年系列音樂會,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集第一次完整地呈現於上海舞臺,填補了上海音樂界的空白,系列音樂會一共有8場,每場連演兩次,分別由黃貽鈞、曹鵬、陳燮陽接力指揮。不少樂迷通宵在上海音樂廳等候售票,隊伍繞了上海音樂廳好幾圈。那個年代,沒有網絡,沒有網紅,聽貝多芬一時成了熱門事。陳燮陽了解聽眾的需求,1988年又策劃了「貝多芬之魂」系列音樂會,演出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集,他一個人指揮全部演出。售票時正好是周日,2個小時不到,8場音樂會的3078套12152張票就銷售一空。如今常來上交購買套票的資深樂迷們,很多人是從小聽著陳燮陽指揮的貝多芬系列音樂會長大的。1981年,陳燮陽應邀赴美考察,指揮多個美國樂團舉辦了多場音樂會。在那裡,陳燮陽從耶魯大學奧託·繆勒教授那裡進修指揮,還在華盛頓馬科斯·魯道夫指揮班上聽課,與指揮大師伯恩斯坦、祖賓·梅塔和小提琴大師伊薩克·斯特恩等藝術家有了深度交流,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徵爾還在波士頓的家中用生魚片款待陳燮陽。異鄉遇知音,陳燮陽向小澤徵爾訴說了自己最大的心願:「我要用我的一生,把中國交響樂推向世界。」陳燮陽兌現了當初的諾言。在上交工作的24年裡,他先後實施了一系列在中國音樂史上的改革,西方交響樂團的管理經驗被充分應用於上交的建設上,上交逐步走上了更廣闊的世界舞臺——1990年,為慶祝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百年華誕,上交受邀成為首支登臺的中國交響樂團;2000年,上交與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錄製了《臥虎藏龍》電影原聲音樂,並於次年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2003年,陳燮陽帶團在美國11個城市巡演;2004年上交建團125周年,陳燮陽攜手上交登上了歐洲古典音樂聖殿——柏林愛樂大廳,這也是柏林愛樂音樂廳迎來的第一支中國交響樂團。舞臺收穫愛情 回首自己的藝術生涯,陳燮陽一直覺得自己一路順風順水,生活亦待他不薄。1967年,他從上音畢業後進入上海芭蕾舞團任管弦樂隊指揮,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指揮舞劇《白毛女》。劇組需要一名會演戲的女高音,剛從上海戲曲學校京昆班畢業的京劇演員王健英脫穎而出。緊張的排練日程裡,陳燮陽每天都輔導王健英的演唱,為她講解曲目要求,其實陳燮陽自幼也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接觸過京劇,每天朝夕相處,兩人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愛意也漸漸萌生。那時團裡有規定,結婚男女雙方都要滿25歲,所以陳燮陽和王健英都不敢越雷池半步。直到陳燮陽聽到朋友說王健英在打聽他這個人怎麼樣,他才下定了決心找她談話,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二人談了5年戀愛,直到王健英滿了25歲才結婚。如今總流行探討女性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問題,其實,要實現平衡談何容易,有舍有得才是人生常態。看到陳燮陽的事業蒸蒸日上,婚後王健英就全心全意做他背後默默付出的女人,外出演出也總是悉心照料,給予陳燮陽家庭的溫暖。身為大師,生活中的陳燮陽卻沒有一點名人的架子。還在上海交響樂團擔任藝術總監的時候,他中午就吃食堂,晚上儘量都回家,吃愛人做的晚餐。葷素搭配、營養豐富的小菜最是合他口,當然也少不了他愛吃的紅燒肉。但為了健康著想,他絕不多吃。今年,陳燮陽穿著一身正紅色的禮服出現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的舞臺上,這身禮服也被他穿到了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頒獎現場。言辭間,他的眼前仿佛又浮現出26歲時的國慶節,自己帶著一絲緊張,在《白毛女》中完成的舞臺首秀。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70年,中國交響樂開始在全球舞臺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陳燮陽的人生也在一根小小的指揮棒下交織出精彩的篇章。(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