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陳燮陽:一生摯愛的音樂,五味俱全的人生

2021-01-07 騰訊網

本期 ·看點

曹可凡與陳燮陽合影

他有幸生於藝術之家,卻無緣享受父愛溫暖。從漂泊無依的「孤兒」到享譽世界的指揮家,他的人生終究被音樂點亮。他是陳燮陽,極富藝術家氣質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那幾十年如一日的標誌性「地中海」髮型,已然成為一張深入人心的個性名片。

陳燮陽

當然,形象只是表面,真正令人折服的還是他那爐火純青的藝術和忘我投入的激情。被譽為「中國第一棒」的陳燮陽,曾先後執掌上海交響樂團與中央歌劇院多年,成就卓著,蜚聲國際。如今他雖已年至耄耋,仍活躍於古典樂壇,寶刀未老,風採依然。

2020年9月19日周六晚19:10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指揮家陳燮陽作客《可凡傾聽》,敬請期待!

求學

童年陳燮陽與父親、繼母、祖父母等合影

陳燮陽出生於一個文化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外祖父是國畫家,母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會唱崑曲。父親陳蝶衣是著名作家。耳濡目染之下,陳燮陽自然而然對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童年陳燮陽

12歲那年,陳燮陽的母親病逝,父親遠走香港,陳燮陽被送到了常州鄉下的祖父母家中。物質匱乏的年月裡,陳燮陽的音樂天賦卻開始顯山露水。他和小夥伴們一起打蛇剝皮,自己動手做了一把二胡,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演奏。

漸漸長大的陳燮陽,在14歲那年迎來了命運的轉折。在姐姐的提議下,他從常州一路輾轉來到上海,順利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在他面前緩緩開啟。

陳燮陽(左)與恩師黃曉同

在學校的日子裡,陳燮陽埋頭苦讀,就連星期天也待在琴房裡練琴、聽唱片。憑藉刻苦和天賦,剛入學那個不識五線譜的農村孩子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學生。1960年,陳燮陽從上音附中畢業,順理成章地進入了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中國指揮界一代宗師黃曉同教授。

陳燮陽

指揮

陳燮陽

畢業後,陳燮陽被分配到上海市舞蹈學校擔任舞劇指揮。此後十多年時間,他的工作基本只有一項內容,那就是指揮芭蕾舞劇《白毛女》。雖然單調,但在那個特殊年代裡至少還能從事自己熱愛的專業,陳燮陽已深感幸運。

陳燮陽與小澤徵爾

上世紀80年代初,陳燮陽赴美留學,各大交響樂團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伯恩斯坦、小澤徵爾、祖賓·梅塔……與大師們的近距離接觸令他受益匪淺,不僅開闊了眼界,也為日後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打下了基礎。

陳燮陽

1985年,陳燮陽正式就任上海交響樂團團長。走馬上任後他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比如推行音樂總監製、演奏員合同制,聘用外籍演奏員等等,在新中國音樂史上皆為創舉。執掌上交24年,他也帶領樂團開創了繼梅帕器時代、黃貽鈞時代之後的陳燮陽時代。

陳燮陽

或許是因為從小學過二胡,陳燮陽對於中國民族音樂始終抱有深摯的情感。除了交響樂,他也改編、指揮過大量民樂作品,致力於將中國音樂帶上世界舞臺。1998年、1999年,他曾連續兩年執棒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開創了中國農曆新年音樂會的模式。

陳燮陽

父親

陳燮陽父親 陳蝶衣

陳燮陽的父親陳蝶衣是著名作家、一代「詞聖」,創作過《鳳凰于飛》《香格裡拉》《南屏晚鐘》《我有一段情》等經典流行歌曲。細數兩人成就,或許你也會贊一聲:果然虎父無犬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自幼父愛的缺失,卻是陳燮陽內心無法抹去的傷痛。

改革開放後,中國內地與香港恢復往來,陳燮陽與父親陳蝶衣之間那段失落已久的親情也重新被勾連起來。1982年,三十載未曾相見的父子倆終於在香港重逢。

陳燮陽與父親陳蝶衣

過去的遺憾或許無法彌補,但骨肉親情終究血濃於水。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陳燮陽也漸漸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對父親多了幾分諒解。在陳蝶衣作品音樂會上,陳燮陽親自執棒,指揮樂隊奏響父親創作的那些歌曲,父子倆在舞臺上緊緊相擁。

陳燮陽與曹可凡

相關焦點

  • 用「心」指揮,做音樂的僕人——專訪著名指揮家陳燮陽
    有人將指揮形容為高踞王座之上的雄獅,一些世界知名樂團的指揮家素有「指揮皇帝」之稱。陳燮陽卻從來不想做樂隊的「皇帝」。「指揮是靠整個樂隊的演奏來共同完成音樂的『再創作』,在臺上太威風不一定是好事。」陳燮陽說,「我用心來指揮,樂手們心悅誠服,我們之間就會形成一種氣場,感染臺下的觀眾。」  忘不了那碗蘿蔔燒肉  14歲那年,陳燮陽正在江蘇武進讀初二。
  • 人物|陳燮陽:把最好的時光譜進樂章
    從藝的54年裡,陳燮陽指揮過的音樂會數不勝數,獲得的榮譽也不勝枚舉,他用自己人生最好的時光,譜寫著中國交響樂的篇章。他是中國第一位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是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指揮中國民族音樂的第一人,也是中國錄製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的第一人,他就是著名指揮家陳燮陽。
  • 「不老傳奇」陳燮陽執棒,深交奏響「心靈的傾訴」音樂會
    音樂會於6月8日至12日在深圳音樂廳排練並現場錄製,特邀中國著名指揮家陳燮陽先生執棒,演奏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C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和柴可夫斯基《f小調第四交響曲》,青年鋼琴家兼指揮家張櫓獨奏鋼琴。
  • 陳燮陽將執棒「哈恰圖良經典芭蕾舞音樂會」
    環球在線消息:9月23日,廣交將在星海音樂廳上演「哈恰圖良經典芭蕾舞音樂會」,讓觀眾們欣賞到既有交響樂龐大氣勢、又有芭蕾舞曲折情節的動人音樂。指揮這場音樂會的,是上海交響樂團「掌門人」、擅長指揮芭蕾舞音樂的指揮家陳燮陽。 美麗的亞美尼亞音樂 陳燮陽為上海交響樂團總監兼首席指揮。
  • 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丨陳燮陽:一生鍾情舞臺
    今天,我們向傑出貢獻獎的得主們同題提問,略曉一二其藝術人生——陳燮陽圖說:陳燮陽在充滿激情地指揮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1.第一次登臺亮相何時何地怎樣情形?1965年10月,我在人民大舞臺指揮芭蕾舞劇《白毛女》。那是我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分配到上海芭蕾舞團管弦樂團任指揮後第一次完整指揮一部劇,有點緊張,但還是非常順利的。
  • 95歲曹鵬81歲陳燮陽領銜,上海蘇州杭州寧波四支樂團要做一件大事
    9月,指揮家陳燮陽將率其擔任音樂總監的蘇州交響樂團,演繹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第七交響曲》;師從小澤徵爾大師的「華人指揮希望之星」、青年指揮家俞潞將執棒寧波交響樂團,奏響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第五交響曲》。10月,作為中國最活躍的指揮家之一,楊洋將率其擔任藝術總監的杭州愛樂樂團,攜手小提琴家黃濱,帶來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四交響曲》。
  • 上海樂壇奇葩盛開25載 五大指揮家首度同臺演出
    截至上周三,慶典音樂會票就已經全部售罄,27日、28日兩場音樂講座的門票也只剩下三成。慶典音樂會:五大指揮家首次同臺,開創滬上樂壇先河1月28日上午10點,星期廣播音樂會創辦25周年暨恢復50期慶典音樂會將在上海音樂廳隆重舉行,東廣經典音樂頻率(經典947)和東視音樂頻道(Channel音)將進行同步現場直播。
  • 幼兒音樂啟蒙班春季招生啦!
    雨果老師是長期接受西方音樂的教學理念,而董凌凡老師則是以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為教學課程,中西合併,共同結合,給幼兒打造出一門優秀的音樂啟蒙課程。課程優勢:音樂課堂實施雙語教學是在原有生動活潑、充滿激情音樂課的基礎上,增添語言的豐富性和內容的多樣化,讓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接觸到英語,激發對語言和音樂的學習興趣,明白音樂無國界。
  • 加華裔指揮家迷音樂瘋運動:大手"揮動"音樂傳奇
    中新網9月6日電 據加拿大《世界日報》報導,指揮家的工具是手,採訪指揮家的第一類接觸也是手。到加拿大溫哥華大都會交響樂團華裔指揮謝建得家訪談,他的母親來開門,接著謝建得從樓上下來,伸出雙手歡迎。訪談過程一如他的外型,陽光、開朗、熱情,謝建得願意分享,對世界和人們伸出一雙友善的手,那雙手極為厚實,握手的方式讓對方感受他待人的坦誠與毫不猶疑。
  • 著名作曲家陳其鋼、指揮家餘隆:用世界音樂語言講述中國哲學
    作曲家陳其鋼(左)與指揮家餘隆的對話,像「五行」一樣相生相剋。作曲家和指揮家的對話竟是這樣的「畫風」。作曲家:我認為火是柔軟的,溫暖的。指揮家:我更希望火是能燙到人的。火一般熱烈滾燙的指揮家是餘隆,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古典音樂屆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可以想像,相識17年的兩人如何一邊爭執一邊彼此欣賞合作到今天,又經歷了怎樣的相生相剋才完成這張中西方音樂對話專輯《Gateways》(中文譯名《門道》)。作為上海交響樂團建團140周年紀念,這張集結中國、俄羅斯作曲家作品的交響樂專輯由環球音樂旗下DG廠牌面向全球發行。
  • 【享樂·分享】青年女指揮家包樂指揮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交響樂團...
    喜歡就點以上享樂人生加關注 2月25日,享樂人生在中國首家搶先報導了出自上海音樂學院的留美音樂學子(指揮專業)包樂籤約德國著名音樂藝術家經紀公司Dorn Music(點擊左邊推文標題進入全文閱讀:【享樂·快訊】中國青年女指揮家包樂正式籤約德國Dorn Music音樂藝術家經紀公司)。
  • 指揮家湯沐海:從卡拉揚身上學到音樂的真諦
    這是進入新世紀繼2000年小澤徵爾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首席指揮之後,又一位亞裔指揮家,也是第一位華人指揮家進入歐洲國家級歌劇院擔任首席指揮。2009年他被聘為上海愛樂樂團音樂總監。聊著聊著,似乎是音樂讓他的精神爆發出火花,他再度燃起激情,談起他的音樂人生和他對音樂永無止境地探索與追求。
  • 明星的刺青,黃聖依把一生摯愛紋頸部,胡歌把一生摯愛紋後背!
    明星的刺青,黃聖依把一生摯愛紋頸部,胡歌把一生摯愛紋後!黃聖依早前在後頸部紋的刺青是太陽和「子」字,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陽子」楊子,是把老公的名字紋身上了呢。只是後來就洗掉了。但還是留下一層印跡。看來楊子確實是她一生摯愛呀!張栢芝的腰部有一處刺青,這處刺青是模仿「情敵」王菲而紋的,王菲和謝霆鋒戀愛的時候,曾經在腰部紋了一對飛鷹的「愛的刺青」。
  • 古典音樂已成為上海城市文化大IP
    隨後的戰爭或許放緩了中西音樂交流發展的步伐,卻讓誕生之初屬於貴族階級的西洋古典音樂,在解放後的人民城市,真正飛入尋常百姓之家。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廣播就有了常年推介古典音樂的節目。沒有網絡的年代,抱著收音機聆聽交響樂,伴隨著幾代上海媽媽的胎教歲月,又伴隨多少學子午休的閒暇時光。改革開放的浪潮把幾代人的無線電啟蒙化作蓬勃的古典音樂市場。
  • 他愛音樂更愛孩子——追記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
    楊鴻年資料照片7月26日,這位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他的音樂事業就此畫上了終止符。他的名字和指揮、合唱緊緊聯繫在一起。無論是愛樂合唱團,還是楊鴻年童聲合唱團,無不浸染著他的心血。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知名教授,他完成教學工作之餘,把心血都投入到少年兒童身上。「越是知名教授,越應該從孩子教起,這對他們一生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