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陳其鋼、指揮家餘隆:用世界音樂語言講述中國哲學

2020-12-27 環球網

作曲家陳其鋼(左)與指揮家餘隆的對話,像「五行」一樣相生相剋。

作曲家和指揮家的對話竟是這樣的「畫風」。

作曲家:我認為火是柔軟的,溫暖的。

指揮家:我更希望火是能燙到人的。

作曲家:只要有機會,在音樂會現場,我都願意和觀眾說兩句話,我的心情你應該能理解。

指揮家:我真不理解,好的作品是不需要用語言說的。老想著把自己給觀眾看,這哪兒是作曲家,當演員算了。

作曲家:不能這麼說,你在臺上不也讓觀眾看嗎?

指揮家:觀眾看我背後,看不見我臉啊!

作曲家:我們的生活很孤單,必須一個人,否則什麼事都做不了。

指揮家:這點我很羨慕你。我必須和幾百個人一起工作,不可能一個人對著鏡子劃拉。你是受到上帝眷顧的。

作曲家:再過30年,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在世界上能不能留下來。

指揮家:你想多了。別人的作品留下來肯定因為他的比你好,你想辦法讓作品永遠不被別人超過,不就完了。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這些自然呈現的段子,出現在北京的一場新專輯發布會中。水一樣溫柔憂鬱的作曲家是陳其鋼,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主題曲《我和你》詞曲作者、張藝謀《歸來》《金陵十三釵》等電影的作曲者。火一般熱烈滾燙的指揮家是餘隆,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古典音樂屆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可以想像,相識17年的兩人如何一邊爭執一邊彼此欣賞合作到今天,又經歷了怎樣的相生相剋才完成這張中西方音樂對話專輯《Gateways》(中文譯名《門道》)。作為上海交響樂團建團140周年紀念,這張集結中國、俄羅斯作曲家作品的交響樂專輯由環球音樂旗下DG廠牌面向全球發行。對於由此引發的如何用交響樂表現中國文化等話題,作曲家和指揮家分別以冷靜、熱情的風格向《環球時報》記者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悲與喜就像球的陰陽兩面

環球時報:新專輯的四首曲目中,您的《五行》和《悲喜同源》佔據兩席,且蘊含著鮮明的中國哲思。在您看來,中西方哲學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陳其鋼:中國哲學是玄學,西方哲學是思辨,完全不一樣。中國古典哲學更多講究實用,而西方古典哲學更講究一個人對世界觀的提升,也是不同的。

環球時報:如何通過交響樂表達中國哲學內涵?東西方文化交融如何做到沒有違和感?

陳其鋼:「五行」屬於中國古典哲學的通識。用音樂來表達時,並不是說我要告訴你這是土,這是水,而是表達水、木、火、土、金之間互相關聯的關係和狀態。你必須在整個創作過程中考慮到整體線條和結構,有軟有硬,有高亢有柔弱。我從最柔弱的水開始,最後結束於最強的金,讓這個曲子達到自然的效果,這是一種綜合考慮。如果只思考哲學問題,這個曲子很難表達。它是既要考慮實踐,又要考慮精神的作品。對於「悲喜同源」,我想通過音樂講述,悲與喜兩件事永遠連在一起,就像球有兩面,一個陰面一個陽面。人生、世界都是有悲有喜的。

餘隆:「悲喜同源」更準確的譯法是痛並快樂著,在被折磨的過程中體會到一種愉悅和快樂,這是中國哲學的一種理念。一支中國樂團在世界級平臺錄製音樂,必須要考慮中國音樂的傳遞。這張唱片在全球推出,就是希望開啟世界對中國文化、中國作曲家、中國曲目、中國樂團的了解。且不說世界範圍的東西方文化差異,即便中國的南北文化交融有時都存在問題,何況東西方文化交融?我想,文化交融不是說一定要把大家扭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種包容和理解。老子講,最具力量的是水,水碰到一個石頭會繞過去,它能包容你,也能淹沒你。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包容性和寬容度,這才是文化真正的力量。

交響樂團已不能分中國外國

環球時報:中國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整體水準和影響力目前在國際上處於什麼位置?西方文化的強勢格局會改變嗎?

陳其鋼:沒有你(中國)完全可以。當然,沒有他(西方)也可以。我覺得不談影響力,就談作品的質量、藝術家的質量,就對了。莫扎特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為他是奧地利人,而是因為他是莫扎特而已。中國作曲家如果偉大,也就是具體到這個人的這個作品。如果說這個人的其他作品都不行,只有這一個作品還行,那就是這一個作品偉大。我們經常會強調一種同類的精神,但在藝術領域,我認為這種精神不存在。西方的強勢不是說想強勢就強勢,是通過它幾百年沉澱變成的一個現實,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世界文化的格局。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作品認認真真做好,而不要有太多功利的考慮。

環球時報:有多少中國音樂作品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陳其鋼:這我真的不知道,只有將來才知道。其實所有的作曲家都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最棒的,他也必須這麼認為,否則沒辦法創作,這個職業本身就很痛苦。我曾說過一個笑話,作曲家是「活死人」。指揮家活著的時候,大家給他過生日。而作曲家活著的時候沒人理。

環球時報:交響樂對中國人來說是舶來品,如何把別人的東西在演給別人時體現自己的特色?

餘隆:我認為這是悖論。就好像說,中國220伏的電和外國220伏的電有差別嗎?我們今天開車,不能說給外國車加汽油,碰到中國車就拿點酒精灌進去,因為汽油已經是標準化產品。你去參加婚禮,總得穿得整整齊齊的,不可能穿個大褲衩,這是大家對文明的共識。對交響樂團來說,它已經不能分為是中國還是外國的東西,只有專業和業餘的差別。今天已經是全球化時代,很多東西不能單純地區分這是西方的或東方的,都是人類文化的結晶、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現在經常說講好中國故事,用什麼方法講特別重要。我認為,我們用一種世界性語言闡述中國故事,可能比僅僅在小範圍內說一個自娛自樂的中國故事更有說服力。

中國音樂市場最缺哪一「行」

環球時報:面對不同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講好中國故事?

餘隆:我們需要換位思考,如何讓這個故事被另一個國家、另一種語言的人聽懂並感動。最糟糕的情況是不思考也不做任何研究,以為只要我講中國故事,你必須聽著。事實上,你講的故事必須要達到一定藝術高度,才能讓大家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像陳其鋼的作品通過不同的演奏形式、不同的樂器來表現中國文化,真的是達到了藝術的至高境界。不管東方人還是西方人,美的傳遞是相通的。你要講述一個美的東西,首先得真的認為它是美的,而不是把一個不是很美的東西強迫讓人接受。

環球時報:如果把中國的音樂市場比作「五行」,您認為最缺哪一「行」?

陳其鋼:年輕的追星族瞎追,太年輕,啥都不懂。

餘隆:我認為中國音樂市場在版權意識上還需要加強。我理解陳老師的意思是,一些年輕人混淆了文化和娛樂的概念。上世紀50年代,我們開過掃盲班,去那裡是學識字的,不能說是學文化的。同樣,文化和娛樂也有差別。我最近看一篇文章說,現在資訊發達,從業餘到專業的區別,遠遠大於從無知到業餘的區別。的確,你稍微搜索一下,很容易就從無知變成業餘,甚至變成貌似專業的業餘。但從貌似專業的業餘到真正的專業,是要翻過一座山的。不能說似懂非懂、假裝明白,就說我是專業的。不對,這事沒過去。從1到10甚至到90都很容易,但從90到100這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很多人跨越不過去。你一定要尊重從90到100的跨越過程。

相關焦點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去年三月,創刊於1923年的權威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封面首次出現一位中國指揮家的面孔,而近日,另一本權威古典音樂雜誌《BBC音樂雜誌》,又一次聚焦中國,聚焦過去十年將中國古典音樂屆的重要人物——餘隆。《BBC音樂雜誌》的報導題為《中國製造》。
  • 《中國製造》:指揮家餘隆再度登上全球古典音樂權威期刊
    近日,最新一期的全球古典音樂權威期刊英國《BBC音樂雜誌》,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製造》的專題文章。該文是資深記者奧利弗·康迪來到中國,深入採訪後對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及其引領的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剖析。就如作者在摘要中所言「在過往的10年時間裡,由於指揮家餘隆的活力,以及他對於中國本土青年才俊的熱情信念,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大地經歷了迅猛的發展」。
  • 指揮家餘隆:藝術的感染力是面對面的感染力
    10月23日,「中國古典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指揮家餘隆將攜「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中國愛樂樂團,為星城樂迷朋友呈現一場聽覺盛宴。長樂君特別委託保利院線天津大劇院同事專程去到中國愛樂樂團,對指揮餘隆進行了專訪。讓我們走進採訪現場,聽聽餘隆講述他對此次音樂會、對中國愛樂樂團以及對目前中國樂團的看法。
  • 中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將出任美國頂級音樂學院院長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紐約12月21日電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21日被任命為美國巴德音樂學院院長,任期將於2019年7月1日開始。巴德學院發表聲明說,赴任後,譚盾將帶領巴德音樂學院履行教授培養青年音樂家的使命,同時努力推動東西方文化的研究與交流。巴德學院校長萊昂·博特斯坦對譚盾能夠擔任巴德音樂學院院長表示由衷歡迎。博特斯坦說,作為作曲家、指揮家和藝術家,譚盾跨越了文化與流派,拓寬了音樂的定義。
  • 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家「夢之隊」:一個班堪稱一部音樂史
    這一批作曲家是至今都無法被超越的「作曲系神話」。上世紀80年代,劉索拉根據同班同學的故事演繹而成的小說《你別無選擇》曾轟動全國,現在,他們不僅是中國作曲界的中流砥柱,還名揚世界,讓世界關注中國音樂的力量。改革開放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音樂界的走向。
  • 著名指揮家餘隆:藝術是人與人內心的交流
    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享譽世界的著名指揮家餘隆執棒樂團,帶來了《紅旗頌》《命運之力》序曲、《海霞》組曲等經典曲目。這是餘隆時隔11年再次率團來津演出,演出前夕,餘隆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近年來,作為國內指揮界和樂團中的佼佼者,餘隆與中國愛樂樂團此前從未在天津大劇院亮相。他與樂團上一次來到天津,還是2009年8月在天津音樂廳的演出。
  • 著名指揮家餘隆領銜中國愛樂樂團在常州奏響「愛樂之聲」
    著名指揮家餘隆領銜中國愛樂樂團奏響「愛樂之聲」這次演出是由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著名指揮家餘隆執棒,中國愛樂樂團首次在常州演奏的大型交響音樂會,也是常州大劇院最近10年來為龍城觀眾獻上的國內最高水準交響音樂會。
  • 餘隆新專輯細說 中俄音樂「門道」
    《門道》專輯封面近日,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偕樂團與DG籤約後的首張專輯全球零時差同步發行!這張專輯英文名為《Gateways》,中文名為《門道》,這是第一張中國與俄羅斯音樂對話的作品集。正所謂「內行看門道」,這張名為《門道》的專輯以超一流的配置帶領聽眾打開古典音樂世界——指揮餘隆是中國古典樂壇執牛耳者,上海交響樂團是有140周年歷史的百年老團,小提琴家馬克西姆·文格洛夫更是鼎鼎有名的音樂家,DG則是樂迷心中的古典音樂第一廠牌。餘隆不僅是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廣州交響樂團和中國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
  • 餘隆登上《留聲機》雜誌封面:中國交響樂,世界聽到了
    圖說:餘隆登上《留聲機》雜誌封面 網絡圖《留聲機》是世界最具權威性的古典音樂雜誌,4月刊雖然尚未正式出版,但有消息靈通的「知情人士」將這一喜訊從倫敦傳回上海。據悉,餘隆是繼郎朗後第二位登上《留聲機》封面的中國音樂人,也是首位獲得此等殊榮的中國指揮家。
  • 廣州交響樂團新樂季開幕,用音樂重新思考「我和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廣州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於9月6日晚正式開啟,開幕式音樂會由余隆指揮,小提琴演奏家寧峰加盟。這次演出也是疫情後自6月5日復演以來,廣交和星海音樂廳首場開放50%上座率的音樂會,依舊是一票難求,開售票位均告售罄。
  • 聚焦中國音樂"第五代": 譚盾 郭文景 陳其鋼
    很多人都不會忘記中國「第五代」電影人今年春節紀念畢業20周年的大聚會,改寫了中國電影歷史的那一群人: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李少紅、吳子牛、顧長衛、張豐毅等人都是北京電影學院78班的畢業生,由於電影是較為大眾的傳播方式,他們成為中國最著名的一個78班。
  • 著名指揮家、作曲家譚盾受聘西北師範大學
    -28 00:06:16 來源: 掌上蘭州 舉報   西北師範大學近日舉行的聘任儀式上,著名指揮家
  • 專訪:「通過音樂展示包容創新的現代中國」——訪上海交響樂團音樂...
    新華社英國愛丁堡8月21日電專訪:「通過音樂展示包容創新的現代中國」——訪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新華社記者金晶著名指揮家、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日前在英國愛丁堡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多年來,上海交響樂團在演繹西方經典的同時,積極推動中國作品原創,並在海外演出中有意識地加入中國作品,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19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首次應邀亮相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其中,開場中國原創作品《五行》生動描繪出中國古代哲學觀念的聽覺意象,令觀眾耳目一新,讚嘆不已。
  • 用「心」指揮,做音樂的僕人——專訪著名指揮家陳燮陽
    這個髮型是中國交響樂壇的一個標誌。  從藝55年,陳燮陽親歷了中國交響樂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他最享受的,不是鮮花與掌聲,而是與樂隊一起陶醉於音樂的時刻、與作曲家共同打磨作品的過程。  他曾帶領中國樂團登上世界各大音樂廳,但他也深知,這些年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國音樂作品並不多。中國交響樂的未來究竟在何方?他伸出手,向空中劃出了一個音符。
  • 全球音樂家「集體失業」,指揮家餘隆在忙什麼?
    餘隆感慨,「難以想像,從三月到六月,全球音樂家集體失業,所有音樂會都不開了,所有歌劇都不演了,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不僅僅是一場音樂,也是上海給世界的信心。」餘隆6月13日晚,面對361位觀眾,餘隆將率領上交獻演格裡格《索爾維格之歌》、理查·施特勞斯《最後四首歌》、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田園」》。
  • 中國愛樂樂團獻演南京,首席指揮餘隆:所有的孩子們都應該去學習音樂
    11月7日,「保利文化二十周年 中國愛樂樂團二十周年」全國巡演音樂會南京站在南京保利大劇院上演,享譽世界的指揮家餘隆率「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之一中國愛樂樂團首度登臺南京保利大劇院,為南京樂迷朋友們呈現了一場高水準的聽覺盛宴。演出開始前,本場音樂會的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餘隆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餘隆做客「古典音樂百家講堂」,答疑樂迷困惑—聆聽交響樂不必糾結...
    日前,在BMF俱樂部「古典音樂百家講堂」的首場活動上,著名指揮家餘隆對樂迷關心的問題給予專業回答。餘隆(左)面對同一部交響樂作品,有人懂行,熱衷於辨別樂團和指揮家演繹的種種版本裡的細微差別,挖掘作品和作曲家生平的來龍去脈;有人一知半解,只愛優美的旋律或是交響樂獨有的格調……在餘隆看來,觀眾完全不必為誰更懂一部作品而感到糾結。「所有人都會從音樂中感到共鳴。我認為音樂像水,放到不同形狀的容器中,就會變為不同的形狀。
  • 中國愛樂樂團首席指揮餘隆:當孩子會用音樂講故事時,他已經有了...
    」全國巡演音樂會南京站在南京保利大劇院上演,享譽世界的指揮家餘隆率「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之一的中國愛樂樂團,為樂迷們呈現了一場聽覺盛宴。演出現場被指揮家、演奏家以及觀眾的熱情所包圍,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餘隆,指揮動作瀟灑動人,為許多古典音樂作品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 今天,指揮家餘隆穿上防護服 向醫護工作者致敬
    今日(8月19日),在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著名指揮家、北京國際音樂節藝委會主席、奧迪英傑匯文化大使餘隆,受邀參加了奧迪策劃的一次特殊的醫用防護服體驗活動——體驗疫情期間醫療工作者真實的工作環境。藉此次行動,向那些每天身著防護服十幾個小時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致敬。
  • 聽著名指揮家呂嘉分享熱愛舒伯特音樂的理由
    原標題:聽著名指揮家呂嘉分享熱愛舒伯特音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