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讀詩 |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2020-12-20 大河報網

  

  

  2019-2-2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冬天悄然至,日暮詩已成。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每天一首詩詞,讓孩子的枕邊有更遼闊的世界~

  題金陵渡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賞   析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難眠心中滿懷旅愁。斜月朦朧江潮正在下落,對岸星火閃爍的地方便是瓜洲。

  這首《題金陵渡》入選了《唐詩三百首》。詩人張祜漫遊江南時,晚上在鎮江渡口過夜,面對長江夜景,和旅途中的寂寞,寫下這首小詩。整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把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繪得寧靜悽迷,淡雅清新。

來源:平安信陽 編輯:凡聞

相關焦點

  •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春遊江蘇特產指南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春遊江蘇特產指南江蘇是個物產豐富之地。各色美食小吃琳琅滿目 春暖花開之際 不少人都想去江南一遊 領略一下祖國的秀麗之美 當然到了一個陌生地方總會想領略一下當地美食 特產 小吃 名勝古蹟。
  • 一首意境空靈淨美、景物清新淡雅的小詩,讀來別有一番風味
    詩人面對長江夜景,有感而發,寫下一首抒發旅途愁思的詩作——《題金陵渡》,詩中表現了自己心中的寂寞悽涼。題金陵渡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詩的大意是:我夜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難眠,心中滿懷旅愁。斜月西下,在朦朧的月光下,江潮正在退去,星火閃閃的長江對岸便是瓜洲。
  •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眼千年看鎮江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張承吉《題金陵津渡》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後因江面南漲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漸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邊就再也看不到長江水了。唐代鎮江名金陵,故稱為金陵渡,當時許多詩人如李白、孟浩、蘇軾、陸遊、然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
  • 才子因為徹夜失眠而作的一首小詩,沒想到竟流芳千古!
    失眠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畢竟現在的人們生活壓力都很大,或許是來了加急的工作使你不得不通宵加班,或許是因為感情上的挫折讓你徹夜難眠,又或許是因為孩子學習成績的原因讓你輾轉反側,總之生活上的煩惱總會在夜深人靜之時不知不覺的從你的腦海之中冒出來,讓本來想要好好休息的你不得成眠。
  • 精讀唐詩《題金陵渡》
    題金陵渡唐 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題金陵渡》是真實反映了詩人張祜某次北歸,因長江阻隔,過不了江,被困鎮江西津渡,在小山樓過夜的著急心境。小山樓客棧「金陵津渡小山樓,」著急北歸的張祜行至鎮江西津渡。因當日過江不得,無奈,只能在西津渡半山腰的客棧小山樓過夜。
  • 這首詩的境界,清美之至,寧靜之至,如一幅淡墨山水畫
    唐代詩人張祜漫遊江南時,曾夜宿鎮江渡口,面對長江夜景,詩由心生,在渡口小樓寫下著名的題壁詩《題金陵渡》,這是一首客愁傑作,它把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寫得寧靜悽迷,淡雅清新。全詩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注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附近津:渡口。
  • 金陵津渡小山樓,鎮江不只有鎮江陳醋,還有這些看著流口水的美食
    關於鎮江古來就很多詩詞如「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在鎮江,除了有美景,還有著不少美食,下面小編帶大家盤點下江蘇鎮江的美食。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麵條筋道彈牙爽口,湯底鮮亮,澆頭用料超足。走在鎮江街頭,隔著三五步便又是一家麵店。口味、口碑俱佳的麵店,市民心中總有自己心中的名單:金山的阿亮麵館,大西路的老趙麵館,潤州的百年老許麵館。
  • 唐詩中「金陵渡」就是鎮江西津渡嗎?
    高惠年唐代詩人張祜曾寫過一首與瓜洲有關的《題金陵渡》詩:「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引來褒貶不一。褒之者稱讚是好詩,認為詩裡的小山樓、斜月、兩三星火等雖是零落景物,卻出人意料呈現出瓜洲可愛的江鄉夜色美景,使瓜洲名聞天下、盡人皆知;貶之者認為,這首詩是不切實際的浮文,理由是晉代丞相王導說過「建康乃古之金陵」 ,所以後人故將金陵作南京的別稱,認為在南京是看不到瓜洲的。
  • 張祜《題金陵渡》中的鎮江:千年古渡口 一幢小山樓
    一說起金陵,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南京,卻不知鎮江在唐代中後期也曾被稱為金陵。明林魁《金陵辨》中寫道:「唐人指京口曰金陵。」在鎮江西部的雲臺山麓,有一條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街——西津渡。在唐代稱之為「金陵渡」。
  • 漂泊在外思念故鄉,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思念這首詩名為《題金陵渡》,為唐代詩人張祜所作,詩歌如下: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整首詩的意境較為深遠,站在金陵渡口望著天邊明月和眼前流水,想起了遠在他鄉的故鄉,一個「愁」字貫穿了全詩,將思念和無奈表達出來。我們將逐句對這首詩進行解讀,感受這份思念和詩歌的魅力。
  • 張祜漫遊江南,這首詩悠遠寧靜,最後7個字更顯空靈朦朧
    下面要介紹的也是張祜的一首經典,作者漫遊江南,這首詩悠遠寧靜,最後7個字更顯空靈朦朧。題金陵渡唐代: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金陵津渡小山樓」,這個「金陵渡」在鎮江,「小山樓」是詩人當時寄居之地。次句「一宿行人自可愁」,行人指的是詩人自己,為何張祜住在這一個晚上就頓生愁緒呢?詩人沒有交代,卻自然地激發讀者的興趣,過渡到下一句。「潮落夜江斜月裡」,詩人站在小山樓上遠望夜江,月已西斜,寒潮初落。細心的讀者讀者一定會問,既然是夜間,又如何能觀賞到潮落的美景?
  • 飛花令,含有金陵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金陵,是南京的古稱之一,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金陵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中國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深遠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金陵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
  • 西津渡:張祜筆下的「金陵渡」
    張祜雕像記者 戴蓉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張祜在金陵渡小山樓投宿,登樓遠眺長江,將自己的旅思融入夜色,留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題金陵渡》。金陵渡就是現在的西津渡,唐時,這裡叫蒜山渡,別稱金陵渡,宋代始稱西津渡。《題金陵渡》可能是張祜旅途中的匆匆一筆。但是西津渡卻記住了張祜,現在的西津渡有著張祜的雕像、《題金陵渡》,並且復建了一座小山樓。
  • 十首描寫行人的古詩詞,人生是一場修行,凡事謹言慎行
    每個人都有過年少笙歌、桂花載酒的青春年華,明末畫家董其昌曾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有時做一個孤獨的行者,可以暫時超凡脫塵,讓內心沉澱,讓思緒飛揚;有時一起出遊,又能結交朋友,行走更遠,見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