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祜漫遊江南,這首詩悠遠寧靜,最後7個字更顯空靈朦朧

2020-12-20 品詩賞詞

唐代詩人張祜一生沒有入仕,他喜歡遊山玩水,留下了不少流傳千古的詩作。他曾經到達淮南,喜歡那裡的丹陽曲阿池,於是就在那裡築室隱居。張祜的詩作在當時就小有名氣,讀者都熟悉著名的宮苑詩「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下面要介紹的也是張祜的一首經典,作者漫遊江南,這首詩悠遠寧靜,最後7個字更顯空靈朦朧。

題金陵渡唐代: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張祜家世顯赫、為人清高,他的知己都是詩壇著名詩人,可是張祜卻不願意學習應對科舉的文章寫作技巧。節度使令狐楚曾經將他的詩稿推薦給皇帝看,卻被元稹說這些都是雕蟲小技,從此張祜再難入君門。不過他倒落個清閒,每日飲酒賦詩、縱情山水,逍遙自在。

這一天張祜夜宿鎮江渡口,面對美麗如畫的長江夜景,住在渡口小樓的詩人便即興發揮,題詩於小樓的牆壁上。詩人偶見江面夜景,卻敏感地捕捉到詩意,創作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也抒寫了他的羈旅愁思。

首句點題,平白自然,開門見山。「金陵津渡小山樓」,這個「金陵渡」在鎮江,「小山樓」是詩人當時寄居之地。次句「一宿行人自可愁」,行人指的是詩人自己,為何張祜住在這一個晚上就頓生愁緒呢?詩人沒有交代,卻自然地激發讀者的興趣,過渡到下一句。

「潮落夜江斜月裡」,詩人站在小山樓上遠望夜江,月已西斜,寒潮初落。細心的讀者讀者一定會問,既然是夜間,又如何能觀賞到潮落的美景?原來是斜月在天。一個「斜」字,交代出天將拂曉,但依然還是夜間,詩人佇立在小樓上眺望江面,朦朧中看見寒潮初落。

張祜果然不凡,難怪同樣賞識過李商隱的令狐楚讚賞他,「鑽研深入,用心良苦,搜求意象功力很深,受到同輩詩人推崇,詩賦風格罕有人比。」第二句突出了一個「愁字」,後兩句本該繼續在這個愁字上下功夫,可是詩人卻就此轉筆,引出兩種景色。一是夜江的近景,二是遠處的隔岸遠景。

夜色朦朧、江浸斜月,煙籠寒水、星火閃爍,詩人不由得隨口吟出:「兩三星火是瓜洲」。這一句雖是信手拈來,卻仿佛神來之筆,詩人用神奇的筆墨渲染了美妙的夜江,空靈朦朧、悠遠寧靜,交織著畫面外詩人濃鬱的愁思。「兩三星火」真是意境深遠,也是一字不可更改。兩三星火比點點星火更顯隱約和閃爍;若將星火改為漁火,又缺少了一種靈動和悠遠。可見詩人的文學功底紮實,更是平時積累深厚。

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把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寫得寧靜悽迷,淡雅清新。尤其最後一句,看似尋常語言,卻包含了此時此地的天然佳境,並與詩人的愁緒聯繫起來,蘊藏著詩人的驚喜和慨嘆,傳遞出一種悠遠的情調。

相關焦點

  • 一首意境空靈淨美、景物清新淡雅的小詩,讀來別有一番風味
    唐代著名詩人張祜在漫遊江南時,曾夜宿鎮江渡口。人在旅途,客居異鄉,不免生出天涯羈旅之感。詩人面對長江夜景,有感而發,寫下一首抒發旅途愁思的詩作——《題金陵渡》,詩中表現了自己心中的寂寞悽涼。「一宿行人自可愁」,這一句用了一個「可」字,使詩句顯得輕靈妥帖,輕鬆自如。這兩句是引子,起筆平淡而輕鬆,接著便很自然地將讀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裡」,詩人站在小山樓上遠望夜江,只見天邊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團漆黑的夜江之上,本無所見,而詩人卻在朦朧的西斜月光中,觀賞到潮落之景。
  • 這首詩的境界,清美之至,寧靜之至,如一幅淡墨山水畫
    唐代詩人張祜漫遊江南時,曾夜宿鎮江渡口,面對長江夜景,詩由心生,在渡口小樓寫下著名的題壁詩《題金陵渡》,這是一首客愁傑作,它把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寫得寧靜悽迷,淡雅清新。這首詩是詩人張祜漫遊江南時寫的一首小詩,寫偶見江上清麗夜色。金陵渡是從鎮江過長江的渡口。詩寫旅客夜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樓上,在月斜潮落的時候,遠看對江有幾點燈火光,知道這是瓜洲渡口,從而引起種種旅愁。首句點題,開門見山。
  • 王維的這首詩,雪夜裡擔心友人未眠,短短八句空靈悠遠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王維寫雪詩《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寫雪夜裡的思念。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詩的首句說寒夜裡的鐘聲,敲了一次又一次,已然接近了拂曉時刻,詩人聽到更鼓聲不斷傳來,看來是在半睡半醒的階段,迷迷糊糊中聽到鐘聲響起。清早一起來,從鏡子中看到了自己衰老的容顏,看來詩人這一夜沒有睡好,一個「衰」顯出詩人失眠後的憔悴的面部特徵。「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讀  詩  2019-2-2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冬天悄然至,日暮詩已成。
  • 什麼是真正的田園詩?這首28字唐詩讓他一詩成名,只因最後7個字
    王維擅長寫山水,他的山水詩如詩如畫,空靈之美無人能及;孟浩然則精於寫田園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經典中的經典。但這些大師之作,若讓真正生活在鄉村的農人來看,都會覺得少了一份真實,畢竟真正的鄉村生活沒有王維詩中那麼脫塵,也沒有孟浩然《過故人莊》那麼灑脫。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堪稱真正的田園詩,作者名不見經傳,卻因此詩一詩成名。
  • 王安石的一首禪詩,全文出現4個夢字,空寂無求,禪意悠遠
    而北宋詩人王安石經歷了無數的宦海風波,晚年看淡看空,經常參禪悟道,有一次夢醒後寫了一首禪詩,全文出現4個夢字,空寂無求,禪意悠遠。夢宋代:王安石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 歷史上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詩,意境悠遠,其中10個字千古流傳!
    宋代的辛棄疾所寫的詩詞,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中常常抒情含蓄,借著景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詩中又筆鋒剛勁,愛恨分明,豪邁之中氣吞山河,經常使人掩卷遐思。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歷史上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詩,就出自辛棄疾之手,這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將作者的無限愁緒表現得淋漓盡致,意境悠遠綿長,境界開闊,句句都堪稱經典。
  • 9首孟浩然詩
    這是孟浩然最知名的作品,此詩不作奇語妙句,如衝口而出,卻字字天成,句句有味。此詩短短二十個字,卻韻味無窮,古今詩評家都推崇備至。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令人回味無窮。當我們春天醒來時,看著窗外的落花,就會自然地背出這首詩。好的詩詞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總會在某一刻打動你的心。
  • 一首超凡脫俗的唐代禪意詩,瀟灑空靈讀之忘俗,你能否悟到什麼?
    臨近年底,諸事煩擾,今日就與大家分享一首超凡脫俗的唐代禪意詩,瀟灑空靈讀之忘俗,美得就像一幅畫。從中,你能否悟到什麼?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對於他的詩作,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那首著名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了。在這首詩,詩人就已經為我們展示了他獨特的情懷與人生感悟!而今天我們和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送靈澈上人》更是如此。這首小詩精美如畫,是唐代山水詩中的千古名篇。試題中的靈澈上人是劉長卿的朋友,在唐代比較有名氣。
  • 唐代詩人張祜與潤州
    這篇小文則通過張祜的遭遇和潤州詩,揭示他與潤州的關係,以及他仕途失意「自可愁」的一面。仕途失意,客居丹徒,隱居丹陽張祜,字承吉,生活於中唐至晚唐前期;籍貫不詳。他在《戊午年感事……》詩中自稱其祖先「嘗封國是燕」,意為是唐玄宗時宰相張說(曾封燕國公)的後代,張說為範陽(今河北涿州)人。但此說並無佐證。
  • 劉禹錫回京赴宴,這首詩包含1個成語,最後7個字直扣人心
    比如暮春時節,落花遍地,文人墨客就覺得惆悵滿懷,而參禪修行之人卻覺得這只是輪迴的一個階段。唐代詩人劉禹錫也曾有這樣的感受,他回京赴宴,這首詩包含1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最後14個字直扣人心。贈李司空妓唐代:劉禹錫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 4首唐詩五言絕句,短短20字,意境美到窒息,心一下就靜下來了!
    小船輕移,停泊在煙霧朦朧的沙洲旁,日落黃昏,無限鄉愁湧上遊子心頭。眼前田野空空曠曠,一望無際,看那遠處的天空,簡直要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悠悠,明月皎皎,仿佛離人很近一樣。讀這首詩的時候還小,睡前讀的,讀完1個小時睡不著,一直在默念想像。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9首孟浩然詩,美到極致
    這是孟浩然最知名的作品,此詩不作奇語妙句,如衝口而出,卻字字天成,句句有味。此詩短短二十個字,卻韻味無窮,古今詩評家都推崇備至。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令人回味無窮。當我們春天醒來時,看著窗外的落花,就會自然地背出這首詩。好的詩詞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總會在某一刻打動你的心。
  • 北宋一位詩人俗不可耐,這首詩卻高雅脫俗,最後7個字彰顯情懷
    宋代一位詩人不僅愛竹,更懸想有仙鶴陪伴。對竹思鶴宋代: 錢惟演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更教仙驥旁邊立,儘是人間第一流。不過錢惟演的文採確實值得稱讚,這首詩就是一個例子。「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大意是說,蕭蕭瘦竹映在伊水之濱,跟露冷風清的秋夜多麼相稱。伊水,即伊河,在河南境內;瘦玉,是細竹的美稱。詩人在秋夜賞景,露冷風寒,而水竹相映,雅趣濃鬱,更顯主人公的品行高潔。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張祜《宮詞·故國三千裡》
    這首詩卻與眾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圖,而且是直敘其事,直寫其情。 詩總共只有二十個字。作者在前半首裡,以舉重若輕、馭繁如簡的筆力,把一個宮人遠離故鄉、幽閉深宮的整個遭遇濃縮在短短十個字中。首句「故國三千裡」,是從空間著眼,寫去家之遠;次句「深宮二十年」,是從時間下筆,寫入宮之久。
  • 明代的一首七絕,詩境淡雅,又溢滿神韻,最後3個字更顯精妙
    下面介紹明代的一首七絕,詩境淡雅,又溢滿神韻,最後3個字更顯精妙。明代:張鶴鳴佛山影落鏡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花外小舟吹笛過,月明香動水雲舟。佛山,即千佛山,古代又叫舜耕山,在濟南以南約2.5公裡。作者有一次外出公幹,經過濟南的千佛山,遊覽了此處的大明湖,感覺心情舒暢,於是寫下這首詩。千佛山上多巨石,如崖削壁立。懸崖下還有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建造的興國禪寺,寺內有一處千佛崖,裡面還有數尊佛像。作者雖然一路羈旅疲憊,但是看見此地風景秀麗,卻精神振奮,攀巖遊湖、樂此不疲。
  • 詩人泛舟淮河,這首絕句筆力雄健,最後7個字蘊含人生大智慧
    可是後來他痛定思痛,才終於懂得,很多客觀事實無法阻擋、更不能改變,只有順其自然,才能幸福安康。保持一顆平常心,比擁有巨大財富更重要,下面介紹的是詩人泛舟淮河,這首絕句筆力雄健,最後7個字蘊含人生大智慧。
  • 近年才出現在小學課本裡的詩,作者名氣不大,最後5個字卻夠驚豔
    這首詩的作者名氣不大,是來自清代的文人查慎行。查慎行號稱平生作詩不下萬首,現在流傳下來的也有4600多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這首《舟夜書所見》。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詩人有一天在船上過夜,偶見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江中現象,自覺很驚豔,一時有感寫下這首妙詩,成了自己平生得意之作。《舟夜書所見》清. 查慎行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 杜牧《江南春》賞析——江南的春景在這首詩裡重新得到了定義!
    包括整首詩,意思都是簡潔明了,不用讓人使勁兒去想。「千裡鶯啼綠映紅」千裡:很大很遠的範圍,總覽江南景。江南的春天,千裡一片都是鳥啼聲,綠葉青草紅花相互映襯著。從開首的「千裡」二字就可以看出,詩人是放眼整個江南,寫整片江南之景的。江南幅員遼闊,廣闊無邊,詩人是不能一眼看遍江南的。但是如果不用「千裡」而用「十裡、百裡」,那意境就大打折扣了。詩人雖然一眼望不盡,但他能夠想像得到。第二句就是詩人的進一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