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位詩人俗不可耐,這首詩卻高雅脫俗,最後7個字彰顯情懷

2020-12-25 品詩賞詞

古代文人雅士多喜歡竹之高潔,它寧折不屈、虛心挺拔,象徵著高士的虛懷若谷。王維喜歡終南山竹林的幽靜,「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鄭板橋也愛青竹的典雅,「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人們也羨慕那些仙人們不僅不食凡間煙火,還能駕鶴自由飛翔。鶴代表著長壽,也象徵著得道的高人,宋代詩人林逋隱居杭州孤山時,植梅養鶴,清高自適。劉禹錫也讚美秋天,「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賈島借宿山寺,「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宋代一位詩人不僅愛竹,更懸想有仙鶴陪伴。

對竹思鶴宋代: 錢惟演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更教仙驥旁邊立,儘是人間第一流。

錢惟演是吳越忠懿王錢俶的第十四子,出生後第二年就隨父親歸附了北宋。他自小聰慧,勤奮好學,文章構思深得宋真宗的喜愛,於是他的仕途剛開始就很順利。宋仁宗時,他也繼續受寵,拜為樞密使。不過錢惟演依然覺得自己位置還不夠穩定,也沒有達到他最初的夢想。

於是他便依附於宰相丁謂,而排斥忠臣寇準。丁謂被封為晉國公,可謂顯赫一時,貴震天下。但原本博學多才的丁謂,為了權利變得邪佞狡詐,終於有一天他親手構建的大廈轟然倒塌。此時的錢惟演也驚慌失措,但他很快鎮定下來,為了自保,他立刻在皇帝那裡揭發丁謂更多的事情。錢惟演為人好趨炎附勢,經常歌功頌德,以邀恩寵,尤其善以聯姻手段巴結皇室,攫取權利,為世人所鄙薄。

不過錢惟演的文採確實值得稱讚,這首詩就是一個例子。「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大意是說,蕭蕭瘦竹映在伊水之濱,跟露冷風清的秋夜多麼相稱。伊水,即伊河,在河南境內;瘦玉,是細竹的美稱。詩人在秋夜賞景,露冷風寒,而水竹相映,雅趣濃鬱,更顯主人公的品行高潔。

可是這首詩如果只是停留在描寫青竹及其品格,就無法顯示其構思新穎,當然也就不能在眾多的詠竹詩裡脫穎而出了。於是詩人又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場景,「更教仙驥旁邊立」,作者想像在竹林邊有一隻仙鶴婷婷而立。清秋之夜,蕭蕭瘦玉,本已高雅;若是野水之濱,再有孤高不群的野鶴,更是雅到極致了。鶴之所以被稱為仙驥,因為傳說中的仙人都把仙鶴作為乘駕之物。

古詩詞中,竹為君子,鶴稱高士,詩人對竹思鶴,構思真是獨闢蹊徑,自具一格。伊水清澈,滾滾東流,又值風輕露白的清秋之夜,更襯託出叢竹的瘦勁之骨,簫蕭之韻。古人說,鶴為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以仙鶴配野竹,韻趣相通。唐代的張九齡就曾羨慕鶴的自由,同時也感嘆自己「卻念乘軒者,拘留不得飛。」 

北宋一位詩人俗不可耐,這首詩卻高雅脫俗,最後7個字彰顯情懷。尾句「儘是人間第一流」,可謂畫龍點睛,瘦竹、清風,涼露、仙驥,這些意象都是第一流的雅物,也只有第一流的雅士才能欣賞這清超脫俗的第一流雅境。不過唐代詩人劉長卿有詩說得好,「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錢惟演詩中流露出盼望人生也如閒雲野鶴,而他在實際生活中卻貪圖名利,好大喜功,這樣的俗人豈能不被後世貽笑大方。

相關焦點

  • 老和尚半夜悟首詩,起句平平,讀完最後7字王安石表示:我比不上
    當年北宋文壇一哥蘇軾,就曾輸給過兩位「掃地僧」。第一位是個叫守詮的小和尚,他在賞月時寫了首《題梵天寺》,蘇軾讀完後讚賞不已,跟著題了首《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結果技不如人。第二位是個名叫寶黁的遊僧,他在牆壁上寫了首《題逆旅壁》,蘇軾一樣喜歡得很,也在牆壁上寫了首《書黁公詩後》,結果同樣敗下陣來。
  • 詩人泛舟淮河,這首絕句筆力雄健,最後7個字蘊含人生大智慧
    保持一顆平常心,比擁有巨大財富更重要,下面介紹的是詩人泛舟淮河,這首絕句筆力雄健,最後7個字蘊含人生大智慧。蘇舜飲,字子美,自號滄浪翁,梓州銅山(今四川省中江縣)人,後遷居河南開封。他少慷慨、有大志,入仕後因參加範仲淹的革新集團,遭到打擊排斥,隱居在蘇州滄浪亭。他是北宋著名的詩文革新家和作家,這首詩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體現了作者百折不撓的精神。前兩句寫淮河岸邊的景色。
  • 蘇軾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卻句句經典,最後9個字清新脫俗
    曾經何時,許多人的網絡籤名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覺得這句話非常炫酷,並不知曉出自何人之手,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也是蘇軾的名句。對於一般詩人和詞人來說,一生能留下幾首經典作品,就足以含笑九泉,不枉此生,甚至青史留名。
  • 李賀田野漫步,這首古詩用語奇特,最後7個字彰顯詩鬼的風格
    唐代有一位才子,不僅仕途極其不順,親人又過早離世,雖然一直沉浸在鬱悶和惆悵之中,但有一次他在郊野中散步,不經意地就感到非常快樂。詩人滿腹才華,卻生不逢時,只在世間度過了短短的27個春秋,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不過後世都非常懷念這位傑出的才子,他的作品更是流傳千古。 有一年秋天,詩人在田間漫步,看見秋意濃濃、景色優美,不禁詩興大發。開篇一短一長,節奏明快,「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大意是,蕭瑟的秋風掠過明淨的原野,池塘中的秋水清澈幽深,雜草中的蟲兒也在嘖嘖悲鳴。
  •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這是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王安石,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在中國歷史的地位上是以改革家的身份出現的,他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見他在文學方面的成績也是很優的。這首詩是他三十歲詩的作品,宋仁宗二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裡時,途經杭州,志存高遠,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他偉大的志向和寬闊情懷。「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讀詩感受北宋詩人的寬闊情懷。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很多作品,用典較多,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有些看似描寫閨怨,其實是表達詩人內心的愁情。而杜牧的作品貌似曠達不羈,其實又暗喻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 古代詩人都高雅?這位就很齷齪!古詩都很有韻味?這3首就不咋地
    似乎只要一提起詩人,咱們總是不自覺的將他們與「高雅」一類的詞彙聯繫到一起,而只要一提到古詩,讀起來都感覺很有韻味,但凡事都有例外,古代有這麼一位詩人,不僅不高雅,反而還顯得十分的齷齪,而另外有三首詩,讀起來不僅毫無韻味,甚至讓人產生「這也能叫詩」的疑惑。
  • 北宋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愛情詩,短短4句道盡夫妻情深
    顧名思義,這首詩就是孔平仲寄給妻子的類似家信一樣的詩。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能夠看到詩人用極其概括簡練的語言,寫出了自己告別故鄉、離開妻子後,一路上的行旅孤獨、艱苦,和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全詩結構獨具匠心,語短情長,感人至深。《寄內》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後心。
  • 什麼是真正的田園詩?這首28字唐詩讓他一詩成名,只因最後7個字
    王維擅長寫山水,他的山水詩如詩如畫,空靈之美無人能及;孟浩然則精於寫田園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經典中的經典。但這些大師之作,若讓真正生活在鄉村的農人來看,都會覺得少了一份真實,畢竟真正的鄉村生活沒有王維詩中那麼脫塵,也沒有孟浩然《過故人莊》那麼灑脫。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堪稱真正的田園詩,作者名不見經傳,卻因此詩一詩成名。
  • 200個高雅清麗的女孩名,個個芬芳脫俗
    堅強自信的女孩就如同詩人筆下的梅花,從內而外彰顯出清新脫俗的氣質,展現了過人的風採和高尚的品格。江南易林覺得,家長可以在為女孩取名時,將這份冰清玉潔、清新脫俗以及蓬勃的生命力注入到名字中,希望寶寶能夠在父母的期盼下成長為芬芳馥鬱、高雅清麗的脫俗女子。
  • 這首詩共117個字,其中110字是重複的,剩下的7個字被奉為經典!
    這首詩共117個字,其中110字是重複的,剩下的7個字被奉為經典!生活中有一個約定成俗的規矩,那就是不走回頭路。比如,公司的領導去下級公司調研,去的路線與回來的路線,除特殊情況,是不會重複的。這就是不走回頭路!
  • 江上遇到大風,北宋詩人寫出最瀟灑古詩,最後7字乃是自由的吶喊
    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在詩人的筆下也變成了一種詩意的存在。「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這是李白的豪爽。「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這些風的自信。而當長風遇到大江大河,就會出現另外一種精彩。北宋初年,一個詩人坐著小船行駛在淮河之上。
  • 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
    下面介紹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竹唐代: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李賀,字長吉,雖然只活了短短27歲,卻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極富才華的著名詩人。詩人的父親曾做過邊塞上的小吏,後來雖轉任縣令,卻去世較早,家裡的事情全靠母親一人操持。這首詩就是作者借竹自比,寫竹子的文光勁節和瀟灑清幽,實際上是寫人的氣質與修養。在一個空氣清新的早晨,詩人信步走在林蔭小道,和煦的陽光灑滿了大樹和小草。
  • 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北宋的晏殊和晏幾道父子也是洪都人,還有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也曾多次在此辦學講座。如今這裡又翻開了新的篇章,當年無數熱血青年、和工農子弟一起登上井岡山,為了革命前途不惜一切,終於有了美好的新中國。詩人想起這些往事,雖然有些感慨,但更覺得開懷。比起東晉名將祖逖的抱負,詩人更顯氣概豪邁。
  • 劉禹錫回京赴宴,這首詩包含1個成語,最後7個字直扣人心
    比如暮春時節,落花遍地,文人墨客就覺得惆悵滿懷,而參禪修行之人卻覺得這只是輪迴的一個階段。唐代詩人劉禹錫也曾有這樣的感受,他回京赴宴,這首詩包含1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最後14個字直扣人心。贈李司空妓唐代:劉禹錫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 陶淵明的田園《飲酒》詩,卻不見1個酒字,第3句唯美詩句讓人驚豔
    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作,道出了古今不少人的心聲。《飲酒》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國山水田園的詩篇很多,陶淵明清新脫俗的田園詩歷來被文人大加讚賞,一致認為陶淵明是我國田園詩的鼻祖。這首詩是陶淵明在擺脫官場後,回歸田園悠然自得心情的寫照。歸隱的詩人,在大自然的田野之間,心情豁然開朗,免不得要喝幾杯。這首《飲酒》詩,字裡行間不見「酒」字,卻被文人墨客推崇為「飲酒」的名作。
  • 詩佛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僅僅20個字,就描繪了一幅清新脫俗的意境
    王維的詩與畫的契合度非常高,通過他的詩的意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畫面感,就像蘇軾所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下面為大家帶來王維的一首關於秋天的詩,通過這首詩,感受王維的「詩中有畫」是怎麼一回事。小編認為,這首詩也可以說是詩佛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不帶一個秋字,卻描繪了秋天的唯美。
  • 王安石的這首詩,僅僅開頭兩句便很壯觀,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
    其實王安石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之外,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那也是同樣很出色,無論是詩文,還是在詞的創作上,他都是堪稱一流,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也是別具一格,另外他的散文,更是令他位列」唐宋八大家「,成為了後世的楷模。
  • 黃庭堅最美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帶你清涼一夏,最後3個字有味道
    詩仙李白選擇了不顧形象,在《夏日絕句》中,他「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在山間洗了個涼水澡;楊萬裡選擇了開門通風,在《夏夜追涼》中,他「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在明月中乘涼。而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中,北宋詩人黃庭堅選擇了登樓乘涼。這一天被罷官閒居在武漢的黃庭堅,在一個炎熱的夏夜,登上高樓,寫下這首《鄂州南樓書事》。
  • 有家長建議刪除「山外青山樓外樓」,因為詩裡的7個字,合理嗎
    還有丁啟陣教授,認為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親翻越鐵軌去買橘子,這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做法,而學生讀了這段話,還會理直氣壯的模仿。 有一位家長就曾直言不諱,建議將《題臨安邸》這首詩從語文課本刪除,原因也非常簡單,因為詩中的7個字,這到底是是怎麼回事呢?